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黛玉重生-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熬不过冬日的除了老人家,还有幼儿,景幻儿生的那小子,一病就去了。明帝虽然伤心,可他还有很多孩子,于景幻儿言,这孩子就是她唯一的骨肉,没了孩儿之后,景幻儿就好似行尸走肉的活着。
  景昭仪见这小姑可怜,还时常照拂她,见景幻儿对自己的孩子比之前也好了不少,觉得景幻儿经了事比以前懂事多了,也愿意让景幻儿照管自己的孩子,免得景幻儿又想起死去的儿子心伤。
  景昭仪怎么想得到,平日里但凡有个什么都写在脸上的小姑居然藏了这样的祸心?!
  明帝现下都还没审问出来,景幻儿是如何毒死自己孩子的,一下子折了两个皇子,还伤了一个,明帝自然暴怒,当即就派兵围了景国公府。
  黛玉和安乐王还是从太后处才知晓事情始末,想来那皇兄今日是忙不得见他们了,不过还是觉得蹊跷,景幻儿是如何得到毒物的?为何偏生要毒害景昭仪所出的孩子,明明这几人都有血缘之亲啊!
  只是黛玉虽然疑窦丛生,但也不敢开口问询,明帝就算查出来了,也不会告诉他们的。黛玉和安乐才在太后宫里说完话,准备今夜给太上皇守灵,却听见外面来报,明帝传了旨意,要查抄世家!
  连夜宫门都未关,一波人出去,又一波人进来,许多公卿都被抄没了,据说景国公家被抄了不说,府中的男丁当下就被拉在门口斩立决,一个活口都未留。
  丧子之痛让明帝多疑之余又多了残暴,这位总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的帝王,早已杀红了眼。
  宁荣二府被抄没也只是一夕之事,元春甚至都来不及向明帝求一求情,好在贾母死的很是时候,听见抄家的消息,惊惧之下咽了最后一口气。
  当朝以孝治国,见荣国府才没了老夫人,抄家的人也稍微客气些,贾母的寿衣棺木等物,都与了贾政给老太太收敛。可笑贾政明明被抄没家财,没入贱籍,还要磕着头感念皇恩浩荡。
  贾母的丧事想要大办已是不能了,装殓之后,只待停灵七日就要下葬。李纨孀居,和贾兰倒是幸免于难,嫁妆等物都发还了,李纨得了这些东西也不耽搁,当即就带着儿子离了京城欲回娘家去,她父亲已经致使,如今除了老家,李纨也不知要往何处去了。
  王夫人原本还指着自己这媳妇能捞自己一把,她外面还有印子钱的外债,家中还有祭田,收了来仔细打算着还能过。当然王夫人自然忘不了去哥哥那里搬救兵,只是派出去的人有去无回,明帝又怎么会放过心腹大患金陵王?王子腾的结局和景国公一般无二。
  整个京城都血淋淋的。
  “咱们的船应该到了吧?”寒继看着远处天空泛起的鱼肚白,喃喃自语道。
  “到不得,运河都被冻起来了,如今只能用车马了。”黛玉接话道。
  “先把年过了再说吧!”寒继又道。
  “是得过年了。”黛玉又答。
  一旁服侍的小太监不晓得这二位在说什么,只低着头立在一旁,夏公公交代过,这二位说了什么,须得一丝不错的回报上去。
  这一场腥风血雨持续了半个来月,京城之中幸免于难的人家屈指可数,唯一没被扰动的就是南安郡王府了,南安太妃每日都在自己佛堂里念经,近来杀孽太多,寒风中都带着血腥味。
  老太妃看着院里积起的一层雪,长长的叹了口气,又低头拨弄自己手上的佛珠。
  一个月后,该回京的都回来了,其中自然有明帝心心念念的皇长孙一脉。皇长孙入宫,倒也不敢耽搁,立时就献上了虎符。
  可惜明帝并不把大皇子此举放在眼里,既然诚心要献,为何不早早献上?之前折子里还说此物贵重,若是送回来怕有人抢夺,现下才晓得送还,早已晚了。
  皇家再怎么明争暗斗,太上皇的丧事还是要办的,为了表示自己的孝顺,明帝陪葬了许多珍宝,引得那些溜须拍马的官员又歌功颂德一番,明帝心里很是受用。
  想到明帝愿意把金银珠宝用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深埋地下,也不愿拿出些来处理灾荒之事,安乐王心里更加不服这个兄长了。
  不服之人不止寒继一个,景国公那边有人逃脱,也不知是哪一位王爷做的手脚,有皇长孙这个出头的椽子在,明帝无暇顾及他人,把所有的账都往大皇子一脉算。
  “先生说他不成,我想着这么些年,他在这位子上行事还算妥当,不想内里却是这么个模样?”黛玉得了个空隙,和寒继独处,一日没和谁说过话的她忍不住小声议论此事。“想来先时必是父皇有垂帘听政之举,不然前几年也不会那么太平。”
  “正是如此,不然我这皇兄也不会总盯着我不放了,他总觉着父皇想把这位子给我,实际上父皇是想给我那大侄子。”寒继小声道。
  “原来你就是‘草船借箭’那草人,被推了出来当靶子的?”黛玉笑道。
  “难为你还笑得出来,再笑我就被扎成刺猬了!”寒继佯装发怒。
  “成了刺猬不正好,这样岂不是谁都碰不得你了?你那好侄儿那么早冒了头,可有你的手笔?”黛玉反问。
  “不是你把那虎符赏给侄儿的吗?”寒继说。
  “别装傻,我问的是之前!”黛玉白了寒继一眼。
  “你猜猜?”寒继并没有说出因果,反是让黛玉自己猜,见有内侍往这边过来,二人立时就住了嘴,没再说话。
  明帝的监视可谓无孔不入,之前还略作掩饰,现在几乎是光明正大了,寒继虽然想在太后膝下多尽孝道,但京中局势如此混乱,王太后只盼着太上皇七七一过,寒继和黛玉南下江南。
  太上皇仙逝之前就预言过,若他一去,天下必然纷乱,想到子孙相残,他就痛心极了。
  然痛心又有何用,如果太上皇态度明确些,按着自己意愿定了下一任帝王,不要只顾着安稳让当今明帝有机会上位,天下又何至于此?
  王太后作为局外人,倒是把这些关节都看得分明。虽然寒继长于她膝下,但是她晓得太上皇最疼爱的是皇长孙,既然不能占嫡,那便占长,太上皇一向遵循祖制,若不是明帝势力渐长,太上皇也不至于被逼着禅位。
  可太上皇就算禅位了,还是发挥余力,将皇长孙那一方养的兵强马壮,如今大乱想来也是太上皇的手笔,他态度如此暧昧,不就是在暗示皇长孙,这皇位需要你自己来抢。
  王太后想到这就觉得心中难受,太上皇故意把寒继留在京中,不就是为了吸引明帝注意力,给皇长孙挡刀么?
  皇长孙的婚事也是太上皇亲自定下的,是宫中陈阁老的嫡亲孙女,陈阁老家一门三进士,荫下学子莘莘。若是太上皇真把寒继这个儿子放在心上,从长远计,也断不会允黛玉这门亲的。
  王太后只恨自己后家无力,唯一想到的法子就是让寒继快些往番地去,想到寒继和黛玉在江南为了百姓奔忙,王太后这当娘的心里那叫一个疼啊!她毕竟是妇人,现下唯一所愿就是儿子能平安。
  寒继和黛玉晓得,就算这次他们走脱了,避居江南,将来无论是谁上位,他们都讨不了好去,因为太上皇早把寒继立出来当了靶子,无论是皇长孙和明帝最后都会来找他这靶子算账的。
  细细论来,就算太上皇疼爱皇长孙,可寒继自小由太后抚养,身份总是比他们高些。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名正言顺,也为了日后能安心,首当其冲,就是安乐王。
  太上皇的七七一过,寒继就向明帝请辞,明帝十分痛快的应了,寒继也不耽搁,带着黛玉离了京城南下。可皇长孙却被明帝留了下了,明帝说太上皇向来疼爱皇长孙,让皇长孙给太上皇守上一年坟,以慰太上皇的在天之灵。
  离京三日,寒继已经走出了京城地界,黛玉拿出自己出嫁之前顾远老狐狸给她的锦囊,拆开了看这帝师有何锦囊妙计。                        
作者有话要说:  黛玉这篇文已经接近尾声,谢谢各位的一路陪伴。
我经常生病这事,一路看过来的读者心里有数,谢谢大家的体谅。
有一段时间是真的差点狗带了,那时候想着我这篇文会不会像红楼一样不会完稿。
庆幸的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希望各位读者新的一年,一切都好。
我的下一篇文已经开始更新了,欢迎各位收藏养肥。
……比心

  第118章 偷兵

  一百一十八、偷兵
  “这老狐狸; 倒是敢想?和本王想到一处了!”寒继看了顾远神神秘秘弄的锦囊妙计; 不由笑道; 自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怪不得他老早就和我说了,一旦虎符现世; 千万别把真的送出去。”
  黛玉一看; 寒继手中竟是先时杨老爷子献上的虎符; 心下了然,说到。
  “我就说你不会那么大方; 往南边去的船都备好了; 何时启程?”
  “倒是叫你费心了; 此去凶险; 我已是给你找了避世之所,如今我让人易容假扮你我南下江南; 你且先去避避; 等到事成我再来接你。”寒继说到。
  寒继是不会让黛玉去冒险的,老早就为黛玉安排好了退路; 黛玉平安了,他才能安心。
  “你若要撇下我一人南下,那些船我就不借你了!且就算你想让我避世,恐怕圣上随意找了个借口就把我召回; 留在京中为质呢!”黛玉可不愿自己一个人畏畏缩缩躲在背后; 而且有的事不是她想躲就能躲的。
  “怕什么,他若真敢把你召回去!我自然——”寒继倒是不介意真和明帝挑明了,也不愿让明帝要挟自己。
  “你啊!京中还有太后呢!我俩倒是可以逃脱; 可太后在宫中又该如何?若有什么,先忍耐一二。”黛玉让寒继莫要往下说。
  道理是这个道理,安乐王爷晓得他最好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作壁上观,看看皇长孙和明帝如何较量,因势利导进行下一步的部署,可想到黛玉极有可能被召回,心里那叫一个火大!
  果然,他们夫妻继续南下,又过了几日明帝就来了旨意,说是太后身子不太康健,思念幼子,黛玉代替寒继回京尽孝,而又给了寒继差事,让他治理江南水患,还拨了些银两给寒继治灾所用。
  这些银子实在是意外之喜,他们现下正缺银钱呢!黛玉接了旨意,就由亲卫护送,回转京中,而寒继南下之后,借治水之名巡视各处,越发往南边去,最后来了个偷梁换柱,让一个会口技的亲卫易容假扮自己,真正的安乐王却更往南去,因为南边有个南安郡王。
  南安郡王原是南安王,真是成也虎符,败也虎符。虎符原本就有两枚,一阴一阳,阳面是调用北面军队的凭证,南面则是调用南边军队所用,所以寒继给他大侄子的,只是一个高仿的阳面赝品,完整的兵符还在他手中。 
  南安王府缘何由南安王被贬斥为南安郡王,还被发往南荒之地,同样是因为柳皇后族人之事,原先的南安王性情耿直,见不得先帝要将茹家屠尽,私下派了人欲往漠北告密,却被先帝识破。
  虽然老南安王和先帝是亲兄弟,但是自此被圈禁三年,也由南安王变成了南安郡王,王府倒还是原先那一个。而后又被派往南荒镇压水寇,子孙亦如是。
  寒继这次往南边来,就是来偷兵的,京中势力必是明帝把持,而北面已被大皇子控制,他也只好往这被人忽视的南面来了,毕竟外敌总是往北边来,是以举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