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刀锋-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寿裳和鲁迅就是在这时加入光复会的。
    光复会成员积极地宣扬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提出朦胧的社会经济改革要求,但各自的思想成分很纷杂。不过,“在各种成分中,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建立共和政治的宣传,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光复会成立后,徐锡麟、秋瑾等先后加入,革命形势有了迅速发展。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秋瑾后来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友,陶成章则奔走于浙、皖、闽各地,联络革命志士。后来由秋瑾组织成立了光复军,推举陶成章为五省大都督,计划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击杀巡抚恩铭,壮烈牺牲。不久后,秋瑾响应起义,不料事败,也从容就义。辛亥老人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浙江、安徽倡言革命,屡次起义,前仆后继,可歌可泣,都是光复会所领导的。”
   
第一章 陶成章遇刺案始末(2)


    徐锡麟及秋瑾案发后,清政府下令通缉陶成章,陶因此潜赴南洋,继续其革命宣传活动。1908年春,陶成章到东京接受编辑《民报》。1908年秋,陶成章自日本再赴南洋,拟筹款在江浙一带举行武装起义。在筹款问题上,陶与孙中山先生发生分歧。陶成章请孙中山协助向华侨募捐,但孙中山以为把起义重点放在华南地区并不妥当而未予支持。由此与同盟会产生隔阂,陶成章负气不再用同盟会名义进行活动,而改以“光复会”名头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他同李梁和等人联名发表了《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攻击孙中山侵吞华侨巨款,后又到东京要求罢免孙中山的同盟会总理职务。恰在这时,章太炎也发表了一篇攻击孙中山的文章,于是,他们相互呼应,联手诋毁孙中山先生。这一由筹款活动而引发的策略上的分歧,再加上章炳麟对孙中山的不满,导致了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分裂。这期间,吴稚晖从中挑拨离间,更扩大革命党内部的裂隙。1910年2月,章炳麟和陶成章在日本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章任正会长,陶为副会长,他们大力发展党务,“有取同盟会而代之之势”。对于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嫌隙,辛亥老人沈瓞民认为:
    “光复会自始至终,从领导人陶成章起,深入各地,打进基层,实行武装革命,从不少懈。而同盟会虽也重视武装革命,但领导人居国外时间多,宣传也多于力行。光复会对这点意见较深,两者分歧点在此。”
    不过事实上,陶成章和孙中山之间的这种分歧和裂痕属于革命党内部“一些非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政治原则上并非势不两立”,因此光复会分裂出去后,仍然坚持革命,继续反清,革命性质并未发生变化。光复会与同盟会仍属同一阵营,在革命的大方向上是与同盟会保持一致的。因此,辛亥革命之际,光复会与同盟会合作共进,同举起义大旗。在推翻满清的革命过程中,光复会志士的牺牲是无比惨重的,沈瓞民曾回忆说:
    “光复会坚持由‘鼓吹’而走向‘力行’,就是重视武装革命,自癸卯至辛亥之间,没有一年,没有一月,不在进行武装革命。清朝统治集团残酷镇压,同志被杀的、被密拿、通缉的、起义就难的,前后不下5000人。时隔50载,姓名湮没无闻,比比皆是。”
    二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陈其美年少时因家道中落,15岁时辍学,到当地的一家当铺当学徒,使其长兄及三弟能上学。他怀有抱负,对当铺生活感到厌烦,而当铺外的天地,风云激荡。陈启美从上海来的报纸上,“洞悉世界大势与中国国情”,他“驰书亲友,痛言清廷失政,须人民自图振作,20年后当能重振国威,洗雪国耻”。1902年,陈其美的三弟从日本回中国,讲述日本富强的情况,陈其美受启发,决定不故步自封在当铺终生。1903年,陈其美只身到上海,在同康泰丝栈任佐理会计为生,同时结识各方人物。1906年春,陈其美得到了在湖南长沙任新军统带的弟弟陈其采的资助,赴日本留学。先是进入东京的警监学校,学习警察法律,一年后改入东斌学堂,学习军事学。这两所学校都是由孙中山暗中资助,由日人寺尾亨博士出面创办,暗中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后来陈其美认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在当地认识蒋介石,二人后来更结拜为异姓兄弟。
    1908年,陈其美回中国,在上海、杭州等地加入青帮,在浙京津等地联络会党支持革命。1909年夏,他想要策动浙江起义,但因被告密未成,后来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陈其美人称其有“四捷”:口齿、主意、行动、手段。性格豪迈侠气,做事勇敢果断,在上海受到了帮会团体、商团士绅和同盟会三方势力的拥护与支持。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陈其美终于在上海站稳脚跟,打开了局面,从缄默无闻一跃成为蜚声沪上的革命党人。应该说,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陈其美在上海,形成了以中部同盟会为核心,以资产阶级势力作依托,利用会党为工具,这样一个适合上海特殊环境的政治格局;制定了以上海为中心,联络邻省,谋长江中下游的革命胜利,从而影响全国的革命方略……这些活动,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高潮,作了有组织的准备。孙中山曾说:“溯陈君之生平,光复以前,奔走革命……其间慷慨持义,秘密勇进,数濒危殆,凡旧同志类能称述”。1911年7月陈其美参加了谭人凤、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被推为庶务部长,参加了光复上海的行动。
   
第一章 陶成章遇刺案始末(3)


    如前所述,光复会与同盟会的革命成员,虽然在革命策略和做法上有所分歧,但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出后,双方便即刻展开合作。陶成章立即归国,在沪杭一带共谋举事。光复上海一役,便是两个会党合力的成果。
    武昌军政府派光复会李燮和(柱中)为总司令,带领敢死队来到上海。李燮和随陶成章一同会晤了陈其美,双方约定11月5日举事,不料陈其美私下又召集亲信另行集会,说:“今日武昌为首义之区,南北两京尚在清廷之手,各省自听命于武昌。而武昌起义者,又均系光复会人。长江广带,本为光复会势力所弥漫,今以首义示天下,同盟会将无立足之地……今观武昌军政府,令李燮和以总司令名义来沪,协助光复,其居心可知,况李燮和又为陶成章之亲信者。吾同志中诸好友,能有出奇制胜之策否?”
    于是陈一方决定抢先发动。陈其美带了几十个人,除少数同盟会员之外,其余多数是上海帮会的人,他们闯进制造局,企图抢夺头功。不料陈其美未及开战便被擒住。李燮和闻讯,即刻率领光复军赴援,攻下制造局,救出了被捆在厕所边的陈其美。“起义人士一面寻出被绑的其美,护送回家,一面推燮和充临时司令,主持一切。”光复军攻下制造局后,占领了弹药库,上海遂告光复。
    应该说在光复上海之役中,光复会的李燮和在资望和战功都高于陈其美。
    当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军光复上海记》载:
    “此次上海举事,总司令为李燮和,水陆各军俱响应,吴淞、高昌庙水陆巡警及炮台各军,亦皆应命。惟攻制造局时,以该局有备,未遽得手,定于夜间再行进攻。现该局张总办已乘小轮逃逸。军政府已张贴告示于该局门首,宣言已举民政总长李平书为总经理矣。”
    但是,由于陈其美热衷于揽权,原先就有抢先动手以夺取都督席位的意图,因而光复上海后的第二天,上海会党邀集开会,当中有一人携手枪上台演说,称:“现在上海光复,都督一席非陈英士(陈其美之别号)先生担任不可,请列位举手拥戴;如有反对者,请尝吾弹!”说毕,将手枪往桌上一拍。本来在举行都督回忆时,陈其美一伙就将光复会排斥在外,光复会只有一人临时闻讯参加,此举一出与会者更是连李燮和的名字都不敢提了。由此,在上海青帮势力的支持下,陈其美终于如愿以偿,被推任沪军都督。李燮和则退至吴淞,设立军政分府。
    陈其美在上海光复后虽然位居沪军都督,但当时的上海也是内外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尤其是陈其美本人,他一向就对光复会的人有很深的成见,起义成功后,他更逐渐暴露了江湖帮会头子的种种陋习,竭力排挤上海光复会支部长李燮和,多次制造各种矛盾。这时候的陈其美已经越来越不像一个革命者,而逐渐还其帮会首领心地偏狭、短识陋见的真面目了。
    陈其美自任沪军都督后,经常“在外冶游”,成天“花天酒地,置军务于高阁”。在龙浩池给陈其美的信上,就坦率的指陈:
    “日来街谈巷议,咸闻阁下无日不在清和坊等处,非酒即和,甚至谓自中秋节以来,已连取小星四人;进出必坐极华美极昂贵之汽车;府中上下人等,凡是稍优之缺,悉数以湖州人充之,一若都督府变成湖州同乡会也。阁下身居都督,与朱少屏等一流人成群结党,花天酒地,置军务于高阁,无怪有种因公务奉访者,十数日不得一遇面也……龙浩池顿首。”
    陈其美不仅“成群结党,花天酒地”,还动辄对革命阵营内部的同志施以暴力。如李燮和在吴凇成立军政分府时,有一天在吴凇车站乘车前往上海,陈其美竟派人前去行刺,所幸未能杀死李,但却击毙了李的卫兵。
    另一桩暴行就是非法枪决革命军参谋长陶骏葆,南京光复后,参与南京之役的陶骏葆因公抵沪访谒宋教仁和黄兴,其后前往都督府拜会陈其美。陈请他在客厅坐候,不一会儿便派卫兵将他逮捕,反剪双手,并布包其面,当场在沪军都督府大堂上开枪将其杀害。陶骏葆遇害后,他的哥哥陶逊为此发表了一封很长的电函,质问陈其美何以“同类相残”“任意屠杀同志”?陶逊愤慨的谴责陈其美如此“刃弹交错、从心所欲”,使都督府沦为“绿林盗窟”。
   
第一章 陶成章遇刺案始末(4)


    在陈其美掌权后的多项逆行中,以他和蒋介石的共谋暗杀革命功勋陶成章事件,尤为人道法理所不容。
    三
    世人皆知,蒋介石同陈其美(英士)的关系是非常深的。陈其美是蒋介石早年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也是蒋介石参加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讨袁斗争的引路人和领导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其美,就没有后来的蒋介石。
    1906年间蒋介石离开浙江乡下到日本,在东京初次遇见陈其美。蒋介石遇到陈其美后,便长期受到了陈的影响。陈其美刚到日本时进入了警察学校学习,后来转学军事,他们二人所学相近,又意气相投。陈其美的江湖作风及其在帮会中的地位,尤其使得蒋心折。1908年春,蒋介石再次东渡日本,经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同盟会。1910年5月,又经陈其美介绍,受到孙中山的单独接见。因此,蒋介石视陈其美为良师益友。陈其美生于1878年,比蒋介石大8岁,因此,蒋介石一直称陈其美为“大哥”。
    1911年10月30日,蒋介石由日本回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