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慧成才的奥秘》
作者:佚名


前言
新世纪是人才辈出、人才竞争的世纪。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广大父母和即将做父母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慧成才。那么,早慧成才的奥秘在哪里呢?本书选编了160多位古今中外名人教子的故事和名人成才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遗传对下一代确有影响,但早慧成才并非完全取决于父母的遗传。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的基因是遗传的,但人的信仰、理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是不能遗传的,要获得它,只有靠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所以,早慧成才主要取决于后天教育、环境熏陶和个人的努力。面对这一事实,做父母的也就没有必要望子兴叹,我们只要积极培养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也会“成龙成凤”,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子女能否成才,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现代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家庭不会教育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达不到要求就严厉惩罚,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过于溺爱孩子,代劳了孩子应该干的事,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有的过分干涉孩子的言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能力,等等。作为父母,节衣缩食、早出晚归,一心为了子女成才,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莫逼子“成龙”、逼女“成凤”,逼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把“逼”字换成“教”字,变成教子成龙、教女成凤。那么,怎样才能教好你的子女呢?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早慧成才的奥秘》这本书虽不是直接传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但其中实实在在的成功事例,更具有形象的真实的教育作用。父母们可以从中受到启迪,引起思考。
本书即是为满足广大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而编辑的。书中选编的典型人物很多,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他们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蕴含着科学、蕴含着智慧、蕴含着经验。作为父母,或是子女,都有必要读一读此书。做父母的可以从中学到教子艺术,做子女的可以从名人的经历中学到成长的经验。当然,这160多位名人由于其所处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目的不同等原因,其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我们切不可盲目照搬照套,而应该科学地加以分析,然后进行取舍、借鉴。
本书10年前出版过,曾受到广大父母和青年们的好评。今天,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又对书中的内容作了些调整和修改,并在每篇故事的后面,又有针对性地选辑了几句精辟的名人格言。它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可以给人以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还参阅、引用了一些图书报刊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妥之处,请读者阅后批评指正。
作者
2000年5月

遗传·优生
“遗传是优生的一块基石。”懂得了遗传,就会自觉地做到优生。
“失败是一座学府,它是走上成功的一阶。”失败的和成功的,往往产生的教育效果相等。有时候,失败会成为更“新鲜的刺激”。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这个栏目里,作者选择了几的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应当说,这与本书意旨是相同的。
名人不是神人。特别是在远古时代,科学不普及,名人对优生的认识不同于现在。所以,免不了失误。对此,我们可以作为借鉴。
胎教,以前人们总把它视为神话。可是科学和实践证明,它是活生生的现实。
遗传的影响有多大——伯爵和他的第14代孙患同一种病
1914年,英国的施鲁斯伯里教堂要改建。改建这座教堂必须挖掘施鲁斯伯里伯爵第一的尸体。
施鲁斯伯里伯爵诞生于1390年,他是英法战争中知名的功臣。据生平年谱记载,他是英法战争中被炮弹炸断大腿,又被战斧砸伤颅骨而殒命的。死后,葬在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建筑考究的教堂的墓窖里。
无巧不成书。负责这座教堂改建工程的恰好就是施鲁斯伯里伯爵第一的第14代孙。这位工程主持人的手指患有先天畸形——指关节愈合症。他的左右两手的第一、二指完全正常,中指的关节部分愈合,第四、五指的近端指关节完全愈合。因而,后三个手指不能弯曲起来触及手掌。在外观上,存在愈合的关节部位较正常关节略微粗大。他将他的指骨特征与伯爵第一尸体的指骨对照,发现了几乎完全一样的指骨畸形。更为有趣的是,墓窖里还有一具施鲁斯伯里伯爵第一的平卧雕像,颇具写实风格的雕像栩栩如生地雕琢了施鲁斯伯里伯爵特有的手指外貌。他的两手的第三、四、五指的关节均比正常指稍显粗大。这就表明,施鲁斯伯里伯爵所患的指骨关节愈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它历时500年,经14代,仍传给了自己的嫡亲后代。
遗传的影响是无所不包的
——潘光旦
色盲病为什么也叫道尔顿病——科学家道尔顿首次发现色盲病
约翰·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808年他发表了《道尔顿原子学》,从而被誉为原子理论的创建人。为了纪念他,科学家至今还把他的名字用作原子量的单位。奇怪的是,医学上有一种病叫“道尔顿病”。这里的道尔顿,不是别人,正是这位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那么,“道尔顿病”是一种什么病呢?为什么用道尔顿的名字命名?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
那一天是圣诞节。青年道尔顿到街上去买了一双长筒袜,作为节日礼品,亲手送给母亲。母亲收到这份礼品非常高兴。她打开礼品盒一看,“啊,原来是一双红色的长筒袜。”她感到颜色实在太鲜艳了,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太相称。她笑着问道:“约翰,你的礼物真让人高兴,但是你怎么看上了这么鲜艳的颜色呢?”这使道尔顿感到有些奇怪。他不以为然地说:“难道深蓝的颜色还不稳重吗?妈妈。”
“什么?约翰。它和樱桃一样红呀!”
“不对,妈妈。是我亲手挑的,是深蓝色。”
“是红色,约翰。妈妈的眼光不坏。”母亲重复回答。
道尔顿找来了弟弟。弟弟也说是蓝色的。而且,他俩对颜色的感受完全一样。可是,他的朋友们和他俩的识别力却不同。朋友们开玩笑说:“照你所说,你将永远也看不到女性美丽动人的面容。你会把她们面颊上那羞涩的红晕,看成一片浅蓝。”
从那天起,道尔顿才知道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
道尔顿没有放过这一偶然的发现。他不但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体验,还对周围的人做了各种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又经过多方考查验证,写出了一部科学著作——《论色觉》。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色盲病,而道尔顿既是色盲病的第一个发现者,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病人。正因如此,色盲病至今仍被称为“道尔顿病”。
物生自类本种——王充
遗传病是指由于染色体或染色体所负载的遗传物质(基因)发生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4000多种遗传病。与其他一般疾病相比,遗传病具有先天性、终身性、遗传性等特点。
——佚名
先天性疾病是指婴儿出生时已经发生的病理状态。遗传性疾病属于先天性疾病的范畴,但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具有遗传性,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如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有害因素,都可影响正在发育的胚胎,从而造成胚胎的发育异常或畸形。
——佚名
切不可忽视了遗传病——女皇把血友病传给了她的下一代
要不是科学家们的追踪考查,谁都不知道,19世纪尊贵的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竟是一位可怕的“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维多利亚女皇一生共计生了4个儿子和5个女儿。长子是个血友病患者,青年时代因练习骑马射箭碰破皮肤流血不止而丧生。她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雅典皇室,生了一个儿子,其命运和他舅舅一样,因皮肤损伤而夭折。女皇的另一位女儿,嫁到西班牙巴本皇室,结果造成巴本家族中血友病的流传。女皇的一位孙女与帝俄沙皇尼古拉二世结婚,生了一个儿子,也患了严重的血友病。
血友病人的特点是“创伤性出血”。当患者在运动或劳动时,如不慎碰破皮肤,就会出血不止。走远路、爬楼梯、踢球、跌跤,口、舌、鼻粘膜的轻微擦伤或咬伤,拔牙、扁桃体切除、脓肿切开等小手术,都可导致难以制止的严重出血。
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性发病,女性不发病,但她是同病基因携带者,把致病基因传给子女,使她的儿子发病,女儿则成为又一代致病基因携带者。维多利亚女皇一世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也是引起血友病在皇家家族内流传的肇端者。
遗传病是一种和血统有关的先天性疾病,它的传递不仅可以发生在下一代,而且可以隔代相传。
——林巧稚
他们为什么遍体长毛——查毛妹家谱,看遗传的因果关系
1977年9月30日,在我国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一个姓于的农民家庭里,诞生了一个遍体长毛的孩子,取名叫于震环。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无独有偶。就在这个“毛孩”诞生的前几年,江苏省某地农村也曾发现过母子两人同为“毛人”的家庭。这人世间的奇闻,使千万对育龄夫妇大为忧虑,也令科学家们的神经为之一震。
1978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遗传研究所组成调查组,对近几年发现的“毛人”现象做了权威性的调查研究。其中,江苏两代毛人中的母亲35岁,其子9岁,当地人称母亲为“毛妹”,称儿子为“毛弟”。其实,他们是母子两代而并非姐弟关系。“毛弟”除嘴唇、鼻尖、手掌、足底以外,全身其他各部位都长有黑色体毛。眉毛又长又粗,耳廊和脸部体毛也极丰富;鼻子扁而宽,耳位低,耳垂大,嘴唇厚。这9岁的男孩当时已读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中等,智力正常。孩子自出生以来除出牙较晚(一周岁才出第一颗乳牙)外,并无其他明显异常表现。“毛弟”的母亲“毛妹”,鼻、耳、唇等外型特征与其子极其相似。其鼻唇间和下颌长有浓黑的粗毛,双臂和双腿部位的毛比体毛发达的男子更为显眼。据说,“毛妹”自1969年结婚以后,体毛消褪了不少。她身高1米70,体质健壮,挑个一二百斤重的担子不在话下。“毛妹”出生后也是满一周岁才出第一颗乳牙,而且直到23岁才月经初潮。除此之外,也并无更多的异常表现。
专家们认为,这种全身多毛的特征是一种遗传上决定的异常性状。这种异常性状的遗传规律尚待确定。一般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状,一旦某个个体由于基因突变而获得了这种异常性状,其后代有1/2的可能会出现同样的性状。“毛妹”和“毛弟”的家谱就说明了这种情况。
一切品性,无论生理的或心理的,结构的或功能的,常态的或变态的以至于病态的,全都和遗传有因果的关系。
——潘光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