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尾龟-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有公事,不能见客。”说了这一句,竟自走了进去。
  贝太史看了这般光景,只得回来向贝夫人说了。贝夫人也无计可施,只同着小姐无情无绪的暗中流泪。贝太史看在眼中也不敢问。
  贝夫人想了一天,忽然想了一个主意出来,心中大喜。你道他想的是什么主意?他忽然想起父亲现在军机声名赫奕,只要打个电报给他父亲,请他父亲在京里一个电报打给江苏巡抚,和霍春荣说个情儿。料想外省督抚一个个都要巴结军机处的人员;就是一个军机章京,他也不肯得罪,何况他父亲做了相国十年,那有办不到的事情?想定了主意,便逼着贝太史和他拟了一个极长的电稿,约有二百多字,说了无数的谎话,也不晓得怎样措辞,做书的人当初没有看见他的底稿,也只好付之阙如的了。
  当下拟好了电报,叫家人到电报局内打了一个三等商电,这一个电报却就花了一百四五十块钱,立时立刻发了出去。
  贝夫人自从发了这个电报,指望余中堂听了他的说话,打个电报给苏州抚台,眼见得霍春荣不日便可放出狴犴,重圆绮梦,眼睁睁的只望霍春荣出来。那知过了两天,余中堂外来了一回电,电报局翻好号码送了过来。贝夫人见了余中堂回电,心中大喜,只道霍春荣的事情有些指望,谁知拆开来一看,那电码端端正正的不多几个字儿,除了住处、姓名之外,只有八个大字,是“事涉优伶,毋庸过问”。贝夫人看了,气得他把一张电报撕得粉碎,掼在地上,又把他父亲咒骂了一常自此之后,贝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死心塌地的,暗暗的叫人去看了霍春荣几次,花了好些使费,因此霍春荣虽然拘禁县监,倒也并不吃苦。
  贝夫人一边的事按下不提,只说霍春荣被差人拿去,在巡捕房关了一夜,工程局委员问了一堂,霍春荣自己也昏天黑地的说不出为了什么事情。工程局委员道:“你的事情本来是上宪提人,我也不来问你,只把你解到臬台那里,看你的远气罢了。”说着就叫廨差押下去,备了文书,将他申解到臬台衙门。
  臬台朱竹君看了文书,也不提讯,把霍春荣发到元和县来,叫他问供。
  元和县大老爷接到了臬台的公事不敢怠慢,立刻升堂,把霍春荣带上堂来。那霍春荣到了县堂,跪在地下,不等县大老爷开口,先是高声问道:“小的究竟犯了什么罪犯,要朱大人这样的费心搜捉?”县大老爷见他这般强项,不由也动起火来,把惊堂一拍道:“你这个该死的棍徒,你引诱贝大人的妻女,夜入人家,还说没有罪么?本县看你还是好好的招成,免受刑罚。”霍春荣见县大老爷这般问法,胆又放大了几分,定一定神,又高声答道:“戏子唱戏为生,向来安分,不敢做这样的事情,求大老爷明鉴。”县大老爷又拍着惊堂道:“现在有真赃实据,你还要希图抵赖么?”霍春荣心中暗想:“事到如今,左右难逃公道,落得索性把他挺撞一番。”便又高声道:“大老爷既说现有真赃实据,请问大老爷是个什么赃据呢?”县大老爷又喝道:“你时常自己拿着什么扇袋、荷包给人观看,说是贝夫人母女亲手制造送给你的,难道还不算真赃实据不成?”
  霍春荣听到此处,竟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满堂差役相顾失色。县大老爷又羞又怒,高声喝道:“你笑的什么!”难道本县问错了么?”霍春荣笑了一会方才回道:“就是这荷包、扇袋,就算做引诱的凭据么?不瞒你大老爷说,戏子在京城里头唱戏,那些王爷、中堂的太太、小姐们说戏子唱得好戏,时常叫到府中说说闲话,不算什么希奇。再说起荷包、扇袋来,戏子在京城里,常有太太们赏些活计,更算不了什么事情。大老爷说戏子引诱贝大人家的妻女,戏子唱戏为生,那有这般大胆?不过贝大人的太太常到戏园看戏,贝大人又是个头等乡绅,点了戏子的戏,戏子不能不唱。贝太太放了赏钱,戏子不能不上去谢赏。谢赏的时候,贝太太叫住戏子,问几句话儿,戏子不敢不应。贝太太一团好意,和戏子说句话儿,难道戏子就好跑掉了么?至于大老爷说戏子夜入人家,戏子一个唱戏的人那敢向人家混走?都是贝太太几次叫人来叫戏子进城,戏子方敢进去。况且贝大人家是何等的规矩,那样的门墙,就凭着戏子这样一个人儿,里边没有招呼,就走进得去么?这样的事情,大老爷要说是戏子的罪名,戏子就死也不服。大老爷若是不信,只顾叫人到贝府上去打听,若有一定虚言,听凭大老爷怎生惩罚。”正是:一夕公庭之供,口利如风;三千堂上之刑,鞭飞碧血。
  欲知后事,且看下回。
    
    
    
    
    

第五十二回 霍春荣利口受官刑 宋子英丧心施骗局

    
  且说霍春荣在元和县堂上侃侃凿凿的说出一番口供,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在贝夫人身上,自家却卸得干干净净的,好像与他无涉一般。这位元和县大老爷听了他一番口供,竟被他顶得目瞪口呆,那里敢再问下去?怕他再要说出别家闺阃的事来,得罪了苏州城内的乡绅不是顽的。当下坐在公堂上面,一句话都问不出来,停了一回方才说道:“你方才说的话儿都是胡闹,难道贝大人的太太和你有什么交涉不成?”霍春荣听了又冷笑道:“大老爷不是方才问着戏子,说是戏子引诱了贝大人的妻女,戏子才敢从实供招;此刻怎么又说这般说话,可是大老爷忘记了么?”这几句话,说得两旁差役都好笑起来,虽然不敢喧嚷,却已一个个掩口葫芦。县大老爷听了大怒道:“你这大胆的棍徒,这般可恶!连本县都顶撞起来。”吩咐左右掌嘴。
  差人答应一声,喊了一声堂威,正要上前,霍春荣两手一拦道:“且慢,戏子若是说错了什么活儿,或是真犯了什么罪名,才好领大老爷的刑法,戏子到底在大老爷案下犯的何等事情?
  还请大老爷明鉴。”
  县大老爷被霍春荣这一顶,竟是无言可答。呆了一刻,方才咬牙大怒道:“你仗着这般利口顶撞本县,本县今天偏要打你一遭。”说着,又喝差役快些动手。差役见本官发怒,不敢怠慢,不由分说,上来了几个差人,把霍春荣按住,一五一十的打了四十,打完了放他起来。县大老爷又道:“你既然不肯供招,本县一天到晚的公事甚多,那有工夫问你?浑深你是臬宪解来的人,且待本县去禀复了朱大人再来问你。”说完这几句话,便喝叫差人带他下去。
  霍春荣被差人带了下来,仰着脸儿冷笑道:“我自己的罪名通没有晓得,倒打了四十个嘴巴,岂不可笑!”一面说着,一面挺着胸脯,大踏步走了下去。
  这里县大老爷完了堂事,一径便到臬台衙门禀见。朱臬台慢慢的踱了出来,说了几句闲话,便问:“霍春荣的案子问得怎么样了?”元和县便从袖中取出一纸供单,鞠躬献上。朱臬台看了一遍,就冷笑一声,问那元和县道:“我不懂你的问案为什么这样的糊涂?你想这个事情关涉人家内眷,怎么好和他当面说明?惹得他牵牵连连的说了这么一大篇儿,还是听了他的好呢,还是不听他的好呢?将来传扬出来,得罪了绅士还在其次,何苦去坏人家闺阃的名声?”说得元和县面红耳赤,跼蹐不安,连忙立起身来请了一个安,道:“大人明鉴,这都是卑职糊涂,没有想到这层道理。卑职下去再问就是了。”朱臬台又冷笑道:“不敢劳动,还时老兄下去,仍旧将霍春荣申解上来,我自己来问罢。”元和县听了,满面羞惭,只得诺诺连声的退了下去,果然仍把霍春荣解了上来。
  朱臬台听得霍春荣解到,便传呼伺候,立刻升堂。臬台升坐大堂,不比州县,那两旁伺候的吏书兵役黑压压的站了一堂,甚是威武。朱臬台踱出大堂,端然正坐。两旁吏役齐齐的喊了一声。霍春荣提到堂上,却也有些心惊,偷眼看那朱臬台时,只觉得满面霜威,棱棱可畏。他还当是昨日在元和县堂上一般,朱臬台还没有开口问他,霍春荣倒反跪上了一步,高声问道:“蒙大人赏提,戏子不知犯了什么案情,要求大人的明示。”
  臬台听了微微的冷笑道:“你这个利口刁徒,到了本司这里还敢巧言狡展,本司只问:你既是唱戏为生,平日就该安分,为什么拆梢打架,遇事生风,学那流氓的行径?本司久已访闻,你是一个不安本分的棍徒,你还不晓得自己的罪名么”你可知本司这个地方,比不得元和县堂上,不准你开口多言!”说着把惊堂一拍,喝一声打:“打!”
  霍春荣正要分辩,无奈臬台衙门的差人十分凶狠,况是朱臬台预先分付下的,一声喝打,立时就拥了七八个人上来,凭着霍春荣高声叫冤,众人只是不理。鹰拿燕雀的一般,把霍春荣揪翻在地,剥去背上的衣服,露出脊梁,两个行刑的皂隶手中拿着一对藤鞭,一起一落的向着霍春荣背上便打。霍春荣大叫道:“话还没有说得明白,怎么就这般混打起来?”朱臬台只当作不听见的,只是敲着旗鼓,喝叫重重的打这狗头。原来刑杖之中惟有藤鞭最是利害,京津一带惩治青皮都用这个藤鞭,仿佛就和站笼一般。
  当下打了二百多鞭,霍春荣的背上已是条条见血,打到五百更是血肉模糊。好个霍春荣,咬定了牙齿一声不哼;痛到极处,反高声大叫道:“我到底犯了何等重罪,要受这样的刑罚?不说一个明白,就把我打死也是枉然!”朱臬台冷笑道:“你要问你的罪名,本司就是办你外来的流棍……”霍春荣不等朱臬台说完,又喊道:“就是外来的棍徒,也没有这般的打法。”朱臬台向着旁边站的书吏说道:“你们看他这个样儿,真是目无官长,他在本司这里尚且这样的咆哮公堂,平日之间可想而知,一定不是个安守本分的了。”说着又喝叫结实再打。打到后来,一鞭下来,那背上的血四围乱溅,打得浑身上下真是一个血人,差不多气咽声嘶,只有一丝游气,朱臬台方才喝祝那时霍春荣已打得和死人一般,热血攻心,眼睛倒插,四个差人把他扛下堂去。
  朱臬台见霍春荣打得这个样儿,心上十分畅快,当下叠成文卷,定罪申详,把霍春荣当作个著名流棍,定了五年的监禁罪名。从此霍春荣收在县监,鞭痕利害,沉重非常,这也是他到处贪欢的风流业报。幸亏贝夫人暗暗的叫人进监看视,花了许多使费,又按月接济他的用度,所以霍春荣虽在监中,倒也并不吃苦。只苦的是贝夫人母女二人,哑吃黄连,无从诉说。
  最恨的萧郎咫尺,门外天涯;对月伤心,背灯弹泪。这相思病儿,也不知害到何时方能了结。真是心期凄惋,宝髻慵梳,睡思惺忪,熏笼愁椅。春蚕半死,犹留未尽之丝;蜡炬成灰,尚有将燃之泪。贝夫人更是恹恹牵牵的大病了一场,医了多时方才全愈,这也不去管他。如今且把霍春荣和贝太史的新闻一齐按下,再说起章秋谷、贡春树的正文来。
  且说章秋谷和贡春树在船上住了一夜。次日,小松出城看望,说起霍春荣被臬台拿去的事情,秋谷拊掌称快。小松道:“虽然如此,但是苏州戏馆却少一个人材。”三人谈了一会,秋谷便同着小松进城,看了几家亲友。有一位陆侍郎的公子叫做陆仲文,请秋谷游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