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命运的抉择-第6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卿家还记得那比喻?”孙露颇为惊讶地问道。当年扬子银行开张的时候。她也是随口将银行比做心脏将金钱比做血液来向黄宗羲解释金融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过她并没有指望黄宗羲能一下子就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毕竟无论是金融,还是血液循环在这个时代都是十分陌生的概念。却不想十年过后黄宗羲竟然还能记得那个颇为新潮的比

喻。

“臣当时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陛下您地用意。但陛下的教诲臣时刻都谨记在心。 结合这些年对银行的观察以及这次国债的发行。 臣总算是逐渐明白,陛下您让各大商会建立银行乃是为我中华寻求富国良法。”黄宗羲恭敬地回道。

难得被黄宗羲连续吹捧的孙露多少有些不自在。却见她赶紧把话题拉回了重点道:“那卿家说说为何银行与国债是富国良法呢?”

眼见女皇问得如此直截了当,黄宗羲心知自己的奉承话也该就此打住了。于是他赶紧正色道:“陛下臣常听人说‘富藏于民’。但臣却不认同这个‘藏’宇。正如陛下所言气血游走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才能强壮,若是气血淤积不动则人就会生病。财富就像是国家的气血。历朝历代地土地兼并、钱荒、国库空虚等等都是‘气血淤积的症状。而造成财富淤积的正是个‘藏’字。就拿前朝来说,其虽然国库空虚,但天下间富可敌国者却是多如牛毛。据说当年李闯攻入燕京查抄各家府邸所得的银两比明朝的国库还要多。怎能不说前朝是富‘藏’于民呢。”说到这里黄宗羲与孙露不约而同地都露出了轻蔑的神色。不过黄宗羲并没有继续批判那些把财“藏”于自家后院的家伙。而是进一步分析

道:“既然财富淤和在了民间,为了维持朝廷的度用自然便会通过开源来为国家补充气血。然而无论对内开源。还是向外开源,可此举都只能冶标却不能治本。试想宋、明两朝的税赋均高于西汉,到头来还不是要学那桑弘羊行变法中兴。由此可见这与国家收入的多寡并没有关联。开源也只是延缓了危机爆发,并不能解除危机。甚至长此以往还会让症状越积越深。”

“那依卿家所言该如何解决这弊症呢?”越听越对味地孙露嘴角不禁挂起了弧度,但她的声音却依旧镇定沉稳。

“回陛下,臣以为在一个‘泻’字。”黄宗羲意味深长地一笑道:“陛下建立银行发放国债其实都是为将原本淤积在民间地财富引出来为国家所用。而陛下之前鼓励海外贸易、重用商会无一不是在为此做准备。”

“好一个黄太冲啊。朕心里有什么想法,都给你琢磨去了。”被一语道破心事的孙露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不过让她大感欣慰地并不是黄宗羲对银行与国债的认识,而是他对财政问题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此刻的黄宗羲己然突破了认识上的束缚,开始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上审视全局了。

“陛下言重了。臣只是根据臣的观察来进行分析罢了。陛下胸怀雄经伟略。以二十年之功谋我华夏富国之法。然则恕臣直言。”黄宗羲说到这里突然起身向孙露叩首道:“银行与国债都是陛下地心血之作。臣以为继续任由商会控制此命脉实为不妥。”

黄宗羲这话一出口。连他自己也吓了一跳。自从继任首相之后,他为人处事比原先更为谨慎了。这一来是因为内阁刚刚组阁新老交替他本人的威信还没完全树立。二来则是这些年国会日渐强势大有与内阁一较高下的气势。无论是哪儿一条都容不得黄宗羲轻易得罪财阀势力。而香江一系更是朝野上下公认的雷区。此刻眼见自己在激动之余竟贸然说出了心中所想。黄宗羲心中不由一怔。待见御案背后的女皇又皱起眉头。他赶紧便将话儿一转道:“当然香江商会深受龙恩,断然不是其他商会可以比拟的。不过陛下您也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目前发放国债而言。臣以为光有工商部监督还不够。最好还是专设一局对帝国各大银行进行监管。”

黄宗羲的这点变化自然是没有逃过孙露的眼睛。而她也十分清楚让自己的首相投鼠忌器地究竟是什么。不过黄宗羲最后一句建议倒真是让她眼前一亮。不得不感叹着位黄首相在政治经济上是越来越精进了。想必日后就算下了野也会为中华的政治经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想到这里孙露心头不由一喜,随即上前扶起黄宗羲道:“黄卿家,朕已经说过

多次了,不必动不动就下跪。卿家建议很好,朕会考虑的。”

黄宗羲原以为女皇会答应自己的意见。待听最后一句“朕会考虑”,他便心知此事没戏了。 说来也是由女皇一手缔造的香江商会为中华朝的建立与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不无夸张的说没有香江商会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朝。女皇的对其的感情更可以说亦母、亦君、亦师。这也造成了女皇在决策上每每都会偏向于商会。黄宗羲心知此事一时间无法改变,于是也只得唯诺着站起了身。

眼见明末三大家中脾气最为刚烈思想最为激进的黄宗羲此时也得在大局面前低头。孙露心里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环境是会改变人的。内阁大臣的身份固然让黄宗羲接触到了同一时代其他学者所无法接触到的经验。 同样也让他无法再像一个学者那样书生意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又何尝如此。有得必有失,恐怕就是他们这些上位者最为

真实的写照吧。心里如此感叹的孙露跟着便向自己的重臣安慰道:“黄卿家不必心急。治大国如烹小鲜,许多事情还得循序渐进才行。卿家作为内阁首相,只需记住一点——依律行事。朕的朝堂还需卿家来坐镇呢。”

听女皇这么一说黄宗羲先是一楞,随即必恭必敬地行了个礼道“陛下言之有理。微臣受教了。”

事情谈到这份孙露也知不能再深入了。于是她当即便转了话题与黄宗羲谈了一些关于内阁财政状况的事务。之后又留了他吃了顿午饭。因此当黄宗羲走出皇宫时已是正午时分。坐在私家马车之中,黄宗羲的脑袋里反复想着的还是女皇刚才与自己有关银行的对话。

从女皇的态度中他分明感到了一丝异样。但女皇最终还是没有答应自己要求成立独立部门监督银行的进言。就这点来说黄宗羲还是颇为郁闷的。他当然也知道女皇这么做有女皇自己的想法。可这事真的容得朝廷慢慢来吗。此刻的黄宗羲十分清楚香江银行对帝国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母体香江商会。他想象不到继续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会给中

华朝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毕竞银行这种事物古代的典藉中并没有记裁。为此黄宗羲还曾经不耻下问地拜访玻意尔等欧洲学者,询问银行在欧洲的发展情况。然而得到的答案却让他更加地忐忑不安。根据西洋学者以及商贾的介绍,目前的欧洲并没有哪几家银行能达到香江银行的规模。若说对国家的影响力则首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据悉其甚至

能左右欧洲一些小国的朝堂。对于这样的介绍黄宗羲当然是深信不移。至少就目前来说香江银行控制朝鲜、倭国以及南洋诸小国是绝对没问题的了。那这是否意味着香江银行日后还会影响到中华的朝堂?一想到姚启圣的那份奏折黄宗羲的心头不由地蒙上了一股寒意。

命运的抉择  第二部 第二百九十三节 放贷款中华套白狼 为债务公爵远渡洋

姑且不论黄宗羲在心中如何担忧香江银行对帝国的影响。海外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被香江银行控制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普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香江银行在海外最大的“主顾”并不是朝鲜、倭国、南洋诸国等中华传统藩属国,而是远在万里之遥的欧洲。深受华夏文明影响的倭朝等国历来就将勤俭视作一种美德。虽说这些国家的贵族士大夫也颇爱享受。但相比欧洲诸国的那些“败家子”来简直是小乌见大乌。

比起后世的欧洲来,这个时代的欧洲还是十分贫瘠而又混乱的。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的贵族们还是不忘美酒家肴、夜夜笙歌。他们喜欢喝最好的酒、穿最漂亮的衣服、骑最俊的马。显然这世靠祖宗蒙萌过话的贵族老爷们并没有足够的家产供他们如此挥霍。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及时享乐。就像他们数百年后的后裔一样,欧洲人很早就懂得了提前消费。特别是欧洲的贵族更是深谙此道。几乎每一个欧洲贵族都曾有过借贷的经历。他们或是向高利贷借钱或是向银行贷款。然后再想方设法地从自己领地的百姓身上搜刮民脂民膏来还债。就这一点来说欧洲的贵族还是十分讲信用的。至少他们中的人很少会赖帐。这其中固然有骑士精神作祟,但更为根本的原因还是那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谚语。一但某位老爷地名声被搞“臭”了。那就算他是天老子日后想要再借钱周转也是周仓把门——不见。

事实上,欧洲贵族除了借钱维持其挥霍外,更多的时候是用来进行战争。对于己然进入热兵器时代的欧洲来说火枪火炮与训练有素地职业士兵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这些要素也都是极其烧钱玩意儿。战败者固然割地赔款债台高筑。可战胜者面对庞大的军费亦好不到哪儿去。除了像英国、荷兰、西班牙等有海外殖民地补贴“家用”的国家。这个时代多数的欧洲国家还是得仰仗荷兰与威尼斯的“银行家”们来救济。

正是在这样地背景下,香江银行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基础,通过与荷兰、威尼斯两国合作以讯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敲开了欧洲的金融市场。虽然香江银行在欧洲的业务多是打着“马可波罗银行”的旗号。但谁都清楚这家才建立五年的年轻银行背后真正的老板是谁。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欧洲贵族们来向马可波罗银行贷款的兴致。由于马可波罗银行贷款利息低、优惠套餐多,因此很快就成为了欧洲上流社会“信誊”与“财富”地代名词。从穿金带银的贵族太太小姐到争强好胜的末代骑士、从野心勃勃的国王执政到花天酒地的公子哥,无一例外地都成为了马可波罗银行的坐上宾。与此同时有关东方遍地是黄金的传说则成为了欧洲上流社会的普遍共识。若非东方的中国人住在金山上,他们又哪儿来那么多的钱借给自己呢?

中国人当然不是住在金山上的。那些欧洲贵族那里想得到香江银行借给他们吃喝玩乐的钱本来就是他们自己口袋里头地钱。由于中华朝控制着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等一系列的奢侈品。因此欧洲上流社会六成以上的消费都流到了中国人的钱包里。再加上近两年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剑拔弩张的局势。更是让中华帝国进一步加大了对欧洲市场的控制。不过中国人在抽干欧洲人荷包的同时,并没有把这些钱运回国去。而是一转手又借给了欧洲的贵族以及宗教势力。通过不断地给这些有权有势的主顾“补血”中华帝国一方面在欧洲本土及其殖民地上谋取了大量地贸易特权。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欧洲上流社会的消费活力,为帝国巩固了欧洲市场。

当然欧洲人也不都是傻瓜。一些有识之士亦早已看出了中国人“空手套白狼”的伎俩。  “ 中国骗子”、“东方犹太佬”之类的漫骂在欧洲的民间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不过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并不能阻止贵族老爷们继续享受歌舞升平的生话。而今在欧洲唯一未能好好享受一番的贵族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