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命运的抉择-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你还想打英国的主意?”路易十四惊讶地抬头问道。

“陛下,法国之前已经在英国身上花了不少精力了。就算现在中国人现在插手,我们也不应该完全放弃。更何况只要处理得当法国也并非一无所获。”科尔贝尔挺胸保证道。

“说说你的想法。”路易十四点头正色道。

“陛下,要想处理好英国问题首先要清楚当事各方的意图。斯图亚特的王室的意图当然是最明显的,他们欠了法国很多人情。欠了中华帝国许多钱,就算回到英国复辟日子也一定不好过。所以英国王子需要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这样一来人情、钱、权利的问题都解决了。”科尔贝尔如实分析道。

“这帮英国骗子!”路易十四气得牙痒痒道:“那中国人呢?约克公爵凭什么来让中国人来相信他,英国人又有什么资格来让中华朝帮助他们?”

“凭中国人对欧洲的野心。”科尔贝尔一语道破道:“虽然地理上的距离让中国人难以对欧洲发起军事上的侵略。但中国人从未放弃过对欧洲经济的侵蚀。对于中华帝国来说,一个分裂的欧洲远比一个统一的欧洲更能让他们为所欲为。这一点恰恰与英国一直奉行的孤立主交不谋而合。所以中国人极有可能会利用英国来制衡欧洲大陆,更准确点来说是法国与哈布斯家庭。”

“法国?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向中华帝国表现过恶意啊。”路易十四惊愕地摇头道。须知在欧洲法国是对中华帝国最为友善的国家。科尔贝尔的话显然让他难以接受。

“陛下,无论我们是否对中华帝国态度友善,都不能改变法国是欧洲大陆强国的事实。正如我们羡慕中华帝国的富庶,却从民底里对那些东方人心存戒备一样。”科尔贝尔说到这里露出了生意人一般的微笑:“国与国之间永远只有利益。”

“陛下不必忧心。中国人的计划看似周密,但他们没考虑到英国与荷兰的关系。这两个国家早晚会为了海上的生意再次大动干戈。而那个时候也就是法国的机会了。”科尔贝尔宽声安慰道:“所以陛下,我们现在应该把注意力从大西洋转到地中海与印度洋上。放弃对英国在欧洲大陆领土的所求,转而专攻英国在北非与地中海的殖民地。反正英王在复辟之后也不会再有实力控制那些地区。”

“可是那些地区多半都与奥斯曼帝国有关联啊。法国若是插手那些地区会不会有麻烦呢?”路易十四皱着眉头问道。

“陛下,正是因为那些地区与奥斯曼的势力接壤,法国才有机会介入。这次印度洋上的战争无论结果如何,英国都会失去海外众多殖民地。而中华帝国也不可能对奥斯曼人造成领土上的威胁。这种时候英国在北非与地中海的殖民地就会陷入权利真空状态。然而无论是奥斯曼人、中国人还是威尼斯人接手这些地区都会使战争升级。因此,惟有由第三方接管这些地区才能稳定整个局势。而法国就是最佳的第三方人选。”科尔贝尔自信地分析道。

“科尔贝尔,你怎么能肯定中国人不会对奥斯曼人的领土造成威胁。要知道中华帝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他们的火枪兵比欧洲各国加起来的还要多。中华女皇完全可以在占据海上优势之后对奥斯曼人发起远征。”路易十四两眼放光地说道。显然,如果他是中华帝国的君主的话就一定会按这个剧本去演出。

然而科尔贝尔却不以为意地说道:“陛下,如果中华帝国真的与奥斯曼帝国大动干戈的话,那便是上帝给欧洲的最大福音。他们打的时间越长,打的程度越激烈,对我们来说就越有利。最好这两个东方强国打得两败俱伤。只可惜以中华女皇的脾气应该不会这么做,因为若她是那种为追求个人武勋的发动远征的君主,就不会去花精力扶植英伦三岛来制衡欧洲大陆了。所以中华女皇很可能在博取印度洋的优势之后,点到为止地将奥斯曼人逼到谈判桌上。”

   “那么说来你是认为中国人一定能赢得印度洋之战咯?”路易十四反问道。

“陛下,战争是贸易的另一种形式。只要中华帝国能达成贸易上的目的,那他们就是胜利者。”科尔贝尔回答道:“所以我们得站在胜利者的一边,这样才能谋取最大的利益。”

“你是说向奥斯曼帝国宣战?”路易十四眉毛一挑道。

“陛下,准确地说是向英国判逆宣战。”科尔贝尔富有深意地纠正道:“毕竟我们日后要为欧洲、中华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之间做中间人。”

“这怎么说?”听得有些糊涂的路易十四询问道。

“陛下,奥斯曼帝国不仅在印度洋上与中国人作战,还在欧洲与哈布斯家族对峙。一旦印度洋上的战事吃紧,奥斯曼多半会选择从欧洲撤兵。这样一来在奥斯曼与哈布斯家族之间少不了会有一场谈判。法国作为置身事外者在这个时候充当调解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中间也少不了会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调解费’,再加上英国战败后的赔偿。我的陛下,看来用不了多久宫廷的亏空就能填补上了。”科尔贝尔狡诘地笑道。

“哦,我的科尔贝尔你可真是朕的福星。”路易十四努了努嘴道。

“为陛下您分忧,是臣的本分。”科尔贝尔谦逊地回礼道。

“不管怎样,奥斯曼人这次是有麻烦了,我们一定要借着这次的机会好好将那些个异教徒削弱一番!”路易十四摩拳擦掌地说道。

“陛下,我们不能那么做。相反法国还应该尽量使用外交手腕来使奥斯曼不要遭受太大的损失。”科尔贝尔摇头否定道。

“为什么!”路易十四惊愕地叫嚷道。

“陛下,您认为奥斯曼帝国垮台后谁会成为仅次于中华帝国的势力?”科尔贝尔并不理会国王质疑的目光,而是表情平静地反问道。

“这个嘛,莫卧尔帝国?不,不,不,莫卧尔帝国虽然很大,但他们的军队却装备粗劣,根本不能与欧洲的军队相比。波斯帝国?也不行,波斯的苏丹都是些脑袋进水的白痴,他们除了躺在女人肚皮上消耗生命外什么都不懂。”路易十四想了半天后终于作答道:“是欧洲吧。因为只有欧洲才拥有像中华帝国那样的活力。”

“陛下,您说对了,确实是欧洲。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让奥斯曼帝国垮掉,因为欧洲需要发展的时间,法国需要发展的空间。而这一切都需要奥斯曼帝国来吸引中华帝国的注意力。”科尔贝尔握紧着拳头说道。

命运的抉择 第二部 第三百零六节 奉皇命俄使抵托城 为领土两使起争执

西历1662年(弘武十三年)五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以帮助斯图亚特王室复辟为由正式向英格兰共和国宣战。与此同时在哈布斯家族举办的宴会上,路易十四年轻的账务总监也频频在欧洲各国权贵之间穿梭。正当旧大陆东西两端的人们忙着互相撕杀之时,地处大陆中北部的西伯利亚却是另一番平和的景象。

西伯利亚是一块广袤而又平坦的平原,乌拉尔山脉以南北方向横亘在这些平原上,将旧大陆分割成东西两个世界。然而乌拉尔山脉其实只是一道平均高度仅2000呎、狭长的、久经消蚀的山脉。其逶迤南下到北纬51o处便不再延伸,留下一块伸展到里海的、宽阔平坦的沙漠区为缺口。相比西伯利亚东南面的沙漠以及北冰洋沿岸的冻土,乌拉尔山脉实在算不上什么天险之地。相反这里却是东西方冒险家的聚会之所。

六月的乌拉尔山脉气候宜人,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紫罗兰、雏菊、勿忘草、黄水仙以及蓝花将森林草原装点得分外妖娆。掐指算来,米哈伊乐从上次撤离托木斯克到现在重返故地已经相隔快两年了。这山还是这山,这水还是这水,但这城却让他有点认不出来了。放眼望去,托木斯克城的那片草地上曾经星罗棋布的军营已然变成了车水马龙的集市。各式各样的毡房、帐篷下摆着各式各样的货品,从乌拉尔山的貂皮到鄂毕河的鲜鱼,从帕米尔山区的羊皮到克孜勒库姆沙漠的毛毯,从欧洲的挂钟到中国的茶叶。鞑靼人、哥萨克、俄国人、中国人甚至还有南方沙漠深处的阿拉伯人,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打着手势操着南腔北调讨价还价。原本城包稀稀拉拉的耕地而今被犁得整整齐齐,一架水车将鄂毕河的河水引入田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壤。

“上校,真没想到这样一个边陲不城竟然也能如此繁荣。如果就这样白送给那些黄皮肤的东方人,真是让人惋惜啊。”马背上身为沙俄使臣的波托斯基侯爵一边张望着一片热闹的托木斯克,一边酸溜溜地说道。

面对波托斯基侯爵的赞叹,统治托木斯克多年的米哈伊尔多少有点尴尬。需知就连他本人一开始也没能把当初那座寒酸肮脏的城寨同眼前这座繁荣的城市联系起来。这一刻米哈伊尔除了惊愕之外,也忍不住在心中怀疑中国人是否有什么点石成金的魔法,可以一夜之间变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财富来。不过想归想,米哈伊尔还是大言不惭地在侯爵面前给自己贴金道:“侯爵大人,如果不是我们之前赶走了附近凶残的布里亚特人,并开发出了托木斯克,中国人也不可能拥有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

为了不让陪同的鞑靼军官听到自己所说的内容,米哈伊尔与波托斯基侯爵之间的对话用的是俄语。却不卢纵马随后的多尔博早就学会了俄国话。这两个罗刹鬼的话当然是一字不落地都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一丝冷笑从多尔博的脸上一闪而过,心想这些个罗刹鬼只会睁着眼睛说瞎话,当初中华军刚接手托木斯克时,这里简直就像个猪圈一般,若非夏将军与袁将军这些年的努力经营,托木斯克哪儿会有而今的繁华。不过不屑归不屑,多博尔却并不打算去戳穿对方。相反多尔博更愿意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以便好好听听这两个罗刹鬼还会说些什么。然而让他失望的是,米哈伊乐与波托斯基侯爵之后再也没有对中华朝统治下的托木斯克发表任何评论。一干人等就这样各怀心事地进入了托木斯克城。

相比城外鱼龙混杂的市场,托木斯克城内却是颇为整洁。中华军在占领托木斯克之后便根据中国城市的格局对其进行了一番改造。一进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官道直通督军府衙门,而身为当地最高统帅的夏完淳与袁世泽则以一身戎装与苏赫巴鲁等蒙古王公候在了那里。在衙门口接待沙俄使节是夏完淳等人反复思量最后的决定,这一来是为了表现出这一次是沙俄使节前来拜见中华上朝;二来则是为了给俄国人面子,以示朝廷的大度。若是换做其他将领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在意这些。但延长完淳却是科举出身,对于礼的重视自然是普通武官不能比拟的。

不过夏完淳的这些安排却并不能引想沙俄方面的共鸣。俄国人显然并不在乎中国人摆出什么样的仪式迎接他们,也理解不了中华礼仪的精妙意义。事实上俄国人更关心的是谈判官员的身份,即贵族头衔。而这也恰恰正是东西方文化的一大有趣差别。据说鸦片战争时期,慈僖为了表示诚意,派了自家的奴才去同英国人谈判,因为满清贵族一向认为奴才是最靠得住的人。然而英国人却视这为奇耻大辱,因为在欧洲人看来官员对官员,贵族对贵族,你派奴才来就是把他们也当奴才。

因此当波托斯基侯爵从米哈伊尔口中得知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