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询问一次,失望一次,灵平埽虽然离东京不远,但信使入京奏报,朝廷还要调集人手物资,一来一回哪里有那么快?
    余成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坚持着,期盼着
    辰时过了午时过了,百姓们确实累得动弹不了了
    “不好啦不好啦决堤了”突然一声无比恐慌的大叫起响声
    人们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上游百步裂开了一个数尺大的口子,河水从裂口喷倾泄而出,如流泉飞瀑
    周围的百姓纷纷要跳,谁都知道,这样的口子一开,用不了多久整个河堤就会崩溃,滔滔的洪水会如天河倾泄
    余成面色大变,但他却没有逃,而是大叫着冲向裂口处:“快快快快扛来沙袋,把裂口堵住快啊”
    余成喊得歇斯底里,自己扛着一个小沙袋率先向裂口处跑去,百姓们一看这情景,纷纷收住逃跑的脚步,不错知县大人还在知县大人还在
    一想到知县余成整夜和他们奋战在一起,在这河堤就要决口的一刻,他又第一个冲上去,百姓们再不犹豫,现在逃又能逃到哪里去?要死,就和知县大人死在一起这或许也是一种荣幸
    一个个壮丁突然激起了所有的生命潜能,扛起沙包就往裂口处跑,沙包扔进裂口,立即就是急流冲走,但他们还在拼命地往里扔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黄河上游突然出现成片的帆影,一条条船只顺流而下,遮住了整个江面
    岸边的百姓愕然张望,接着暴出巨大的欢呼声;
    前面一艘船上,都水监提举沈清直不断地催促着船夫,快些再快些
    余成在岸边用力是挥舞着那满是泥水的大袖,沈清直根本看不出他是官是民,但岸边的裂口让他明白,这是生死存亡的一刻
    沈清直指挥着船只迅往裂口处靠来,船上装满了一个个大竹笼,竹笼里是满满的沙包船只刚刚造近裂口,就被强力的水流推到决口处
    “快快快把竹笼推下去,堵住裂口,快啊”眼看裂口正在不断的加大,随时崩溃,沈清直急声大喊着;
    船工们七手八脚地合力施为,将船上的装满沙袋的竹笼推入水中,一串串浪花溅起,一船推完,立即用绳子将空船拖走,第二艘船接着来堵
    裂口终于堵住了
    岸上许多百姓不禁跌坐在泥浆里嚎啕大哭,不知是悲伤还是喜悦,一个个哭得声嘶力竭,便是余成也难抑眼中的泪水,难抑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沈青直顾不得安慰他们,这一带的堤防还需要加固除了江上的船只之外,上游五万筑堤的河工也一同赶来,展开轰轰烈烈的固堤行动
    县丞洪彬等人经过一夜努力,把卫南县大部分百姓疏散到了高处,他们本是急于救人,却不料此举引发了巨大的恐慌
    下流的州县得知后,也纷纷疏散百姓,各种谣言如瘟疫一般,向四方飞地传布着
    靠谱一些的说黄河在灵平埽决堤了,洪水马上就会到来,离谱的甚至说黄河在开封一带决堤,把京城都给掩没了
    这种谣言的漫延根本无法控制,而且传得有板有眼,巨大的恐慌之下,便是地方官员一时也无法辨别真假,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黄河这些年频频决堤,每一次决堤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沿河的百姓对那种浮尸遍野的惨景心有余悸,不用官府去疏散,无数的百姓就自发的拖家带口开始逃难,黄河沿线的州县乱象如麻,到处是逃难的百姓,到处是如临末日的景象
    下游的谷阳县以下,二十多万党项俘虏正在这里挖掘河道,筑堤固堤,黄河决堤的谣言传到这里,一些认为有机这趁的人竟然揭竿而起,迅演变成一场大叛乱
    ps:感谢秋之神光、燕云节度使、次元宅、阿字月轮、七七之罪、fireflx83、四级风等人的支持,非常感谢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30章 梁山水泊

    ***
    伐夏之战结束后,朝廷一共征调了二十三万党项青壮加入治河大军'全文字cm'
    这二十三万人就象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京城附近这段河道不敢用他们,二十三万人全部在谷阳以下的河段,负责挖掘疏浚东流河道
    总有来,大宋待他们这些俘虏还算不错,除了吃穿之外,每人每天还能拿到二十文工钱,这和他们在西夏帮党项头人耕作所得差不了多少
    加上从西北调回来的两万骑兵,一万步虎视眈眈地看着,通常情况下是没人敢叛乱的,但黄河决堤的谣言一传到这里,有些党项人觉得巨大的洪灾之下,大宋朝廷恐怕是自顾不暇,这可是彩虹难逢的好机会;
    在这些人暗中鼓动之下,顿时有数万党项青壮加入叛乱,而且叛乱人数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若不能及时扑灭,恐怕二十三万人会全部卷入这场叛乱之中
    情势十万火急专事防备这些党项青壮的刘武等人,一边率军平叛,一面急报时京
    政事堂里,杨逸和章惇等人正在庆幸,在沈清直五万人的努力下,灵平埽一带的河堤终于保住了;
    外面的雨水也停了,久违的阳光又照亮了天空,只要一两天,等河水消减,一场天大的灾难便可安然度过
    就在这时,职方馆知事马汉卿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政事堂
    “什么?叛乱?”
    杨逸拍案而起,指着马汉卿喝道:“职方馆不是在党项俘虏中收买了眼线监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吗?为何事前没有一点风声传来?你这是失职”
    杨逸爱这深,责之切,马汉卿只能弱弱地辩解道:“大人此次叛乱,事前没有人策划,皆因黄河决堤的谣言传到党项俘虏之中人心浮动之下,突然引发这场叛乱,因此职方馆事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快,具体情形如何?”杨逸暗舒了一口气,马汉卿是他费尽心机才安排进职方馆的,这次若真是他的责任,不用别人指责,杨逸就无法容忍这种失职
    马汉卿连珠炮地答道:“目前叛乱主要集中在谷阳一带参与叛乱的人数已经达到七万,刘武他们三万人马已经全部出动,前往平叛,但刘将军担心叛乱会波及全部二十三万俘虏,因此请求朝廷尽快调兵镇/压,以免地方遭受破坏我'”
    二十三万人若是全部加入叛乱,会给大宋带来怎样的破坏这个无虽多言,章惇与许将等重臣不及招开朝会,迅上报刘太后之后,命杨逸全权负责平叛事宜,率京畿两万骑兵火增援谷阳
    杨逸连家也不及回领了虎符立即飞扑军营,调兵遣将,挥军东去
    谷阳附近,共有十万党项青壮在此疏浚河道,因黄河决堤的谣言传来,在野利阿图和嵬名乌孙等人的鼓动下,一时之间竟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叛乱;
    这些党项青壮中,本来就有大部分是军人,可以他们拿起武器就是军队
    叛乱一起,几万人在野利阿图等人的带领下,杀死了朝廷派来指挥治河的官员和工匠,甚至溃败了负责看押他们的三千宋军抢得了一些刀枪武器
    野利阿图和嵬名乌孙出身党项贵族,曾是夏军将领,他们商议之后,带领叛军迅向谷阳县冲去;
    为了供应他们平日食用,谷阳城内粮草堆积如山,野利阿图和嵬名乌孙想夺取这批粮草之后,再转战他处
    叛军行到谷阳城下,但遇到刘武前来平贩的一万骑兵
    刘武二话不,长刀一挥,身后顿时腾起乌云一般的箭矢,如暴雨般洒下,大部分夏军没有盔甲,拿的也是治河用的锄头铁锹,只有极少部分从宋军那里抢来盔甲和刀枪,在漫天箭雨打击来,判军一片片的倒下
    刘老虎丝毫不留情,挥军冲入敌阵,雷鸣般的马蹄声撼天动地,雪亮的刀枪凭借战马的冲力,每一刀劈下,便是断肢飞舞,血溅如注
    因叛乱初起,叛军人心还示凝聚,加上武器简陋,和刘武一万骑兵突然遭遇,几乎演变一边倒的屠杀;
    但叛军实在太多了,六七万人散开来,绵延十数里,如同汪洋一般,杀之不尽,望不到边
    刘武一万骑兵分分合合,不断纵横切割着敌阵
    叛军首领之一的嵬名乌孙是被刘武一刀砍于马下,而野利阿图趁着刘武收拾前面的嵬名乌孙之际,带着后面的两万人马逃向谷阳南面的山林,
    刘武分兵追击,野利阿图率队直接从水田中逃过,宋军的战马进入水田马蹄就被陷住,反而不如叛军的两条腿脚跑得快
    一这战下来,叛军死伤过万,被俘四万,还有近两万人在野利阿图的带领下逃遁
    在下游的高唐附近,还有十多万党项青壮在那里治河,由于得到黄河决堤的谣言比较慢,驻守在那边的两万宋军迅采取了措施,控制住了局势,因而高唐那边没有发生叛乱
    谷阳这边,刘武一边清剿四处逃窜的乱兵,并对投降的几万俘虏严加看管,还要分出兵力追击野利阿图的那两万叛军
    叛军是往南而去,这恰恰是刘武最担心的事情
    越往南,大宋的驻兵越少,许多区域根本没有禁军驻防,而保甲法又没有在江南一带施行,平时守卫州县的都是地方上的厢兵,这些厢兵修城补墙还行,指望他们临阵作战,不可能
    因此刘武兵力虽然紧张,但还是分出四千人马,不停地追击野利阿图,就算不能消灭这股叛军,也要阻挡他们南下的路线
    杨逸率军到达鄄城时,得知刘武控制住了谷阳的局势,但同时接报野利阿图竟带着一万多人,南逃到了梁山泊一带
    在刘武四千骑兵的追击下,两万叛军之所以能逃到梁山泺,是因为野利阿图把叛军分成了多股,一路抢掠,分散前进
    刘武的几千骑兵顾此失往,而且谷阳离梁山泺不过数十里,沿途多山林,对骑兵作战非常不利
    野利阿图这一分兵,刘武他们兵力太少,能阻止这股,阻止不了寻了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叛军逃入梁山泺
    梁山泺,也就是梁山泊,五丈河自东京流来,注入梁山泊,南北大运河也经过梁山泊,此时的梁山泊水域面积过一百平方公里,四周多山林沼泽;
    这里离京畿不远,后世的宋江之所以能在梁山泊呼风唤雨那么久,并不是因此他那一百零八好汉多么利害,对于大军作战来,一百零八人武功再好,那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箭雨如潮的泼下,你能挡住三五支箭,能挡住成千上万的箭雨?
    所以宋江能在“卧榻之旁酣睡”,全靠梁山泊的有利地形,这里山需要不高,但林却密,加上水域宽广,沼泽纵横,对大军作战极为不利
    杨逸得知万余叛军逃入梁山泊后,也不禁直眉头,但无论如何,这股叛军必须尽快清剿,否则余下的党项青壮有样学样,将让朝廷疲于应付,治河工作别进行下去,能保住地方平安就是托天之幸了
    “大人?怎么办?”身边的李一忠沉声问道
    “传我军令,大军立即转道梁山泺,另外,传令高唐,那边暂时不要开工,所有党项青壮暂时押于一处,严加看守,着雷秀再派五千兵马前来梁山泺,以便尽快剿灭野利阿图这股叛军”
    济州城就处于梁山泊南岸,得知万余叛军逃入梁山泊一带的山林后,济州知州苏轼大为紧张
    虽然在环州时,苏轼也见识过几次战阵,但实际上每次都是杨逸和种朴这些将领在指挥,他只不过帮着做些后勤工作
    现在一切都要苏轼来应对了,济州城地处内陆,平时并不驻军,苏轼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急得团团转,他下令四门紧闭,把所有衙役和壮丁都组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