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7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662章 从地狱到天堂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杨逸坐在车辕上,反复哼唱着这几句,肃州过了,甘州过了,凉州过了,眼前仍是黄沙漠漠,百草枯黄,秋雨如幕;。 。
    秋凉透衣,秋深了!
    略带沙哑的歌声飘散在苍凉的原野上,蹄声惊起的鸟雀在雨中扑腾着翅膀飞向远方。
    战场上生死搏杀时,铁蹄如雨,血流如注,呐喊如雷,那时有着无尽的激情,一心想着破敌擒贼,别的都顾不上多想。
    当战争的烟云散去,就象一场激动人心的大戏落幕了,人都散了,喧嚣声消失了,只剩下满地的果皮纸屑。
    一般人很难了解这种心里,只有那些从烽火连天的战场走下来的将军,才会了解其中的心里落差,所以很多人总是郁郁寡欢,脾气会变得很暴躁;
    甚至梦里也常会出现那些金戈铁马,飞血如雨的场面,时常会想念那些埋骨他乡的同袍…………。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杨逸出征时还是杨柳依依的chūnrì,战争打完了,已是冷冷霏霏的深秋季节,眼看荒凉的西北大地就要走完了,离繁华的中原越近。他心中越是抑郁寡欢;
    出征时豪情满怀,数万人马铮铮如铁。如今能跟他回京的,却只有两三千人马。他总觉得愧对那些一起并肩作战过的袍泽,恨不能和他们一起留在西北。
    在深秋的寒雨中,几千士卒也都沉默着,没有人谈论回去后会得到什么封赏,一个个低着头,沉默地赶着路。
    阿黛拉坐在杨逸身边,手上撑着一把雨伞,帮他挡住飘下来的冷雨,很是不解地问道:“大人。你们明明是打了胜仗,为何个个情绪都如此低落呢?”
    杨逸露出一抹勉强的笑容,轻声答道:“阿黛拉你不会明白的,只有那些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才会因为打胜仗欢欣鼓舞,随我走过来的这些士卒,谁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在他们眼里,至少在离开战场的这一刻,什么功名利禄都已看淡了。这一刻所想到的,只有那些埋骨他乡、未能一起回来的同袍,还有故乡依门相盼的妻儿,白发苍苍的老母亲。”
    听了杨逸这段话。阿黛拉也沉默了,车外秋雨渐浓,淅淅沥沥。
    兰州到了。河西走廊走完了,杨逸下令在兰州休整了一天。第二天继续出发,雨晴了。漫漫的黄沙渐渐被抛在了身后,沿途的植被越来越多,开始看到山岚上松柏流翠、红叶如火了。
    路边的人烟也越来越稠密,大批前往西域的商队络绎而来,每隔十里八里,就能看到路边招展的酒旗,专做过往商客营生的酒栈茶肆随处可见;
    酒栈前总是停满了驮载着货物的驼队,悦耳的驼铃声在风中叮铃铃作响;
    酒栈内cāo着各种口音的商客在大声笑淡,交换着各自的见闻,杨逸的三千人马经过,总是惹得人们争相出来观看;
    看到大军放面飘扬着的那面杨字大旗时,总是一片哗然,或是发出热烈的欢呼。
    百姓们不会去管杨逸有没有僭越,他们只知道,杨逸打下了辽东,打下了西域,把大宋的疆域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人们为这个杨字而自豪不已,为胜过汉唐盛世的国家自豪不已;
    如今大宋的商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别人的羡慕、追捧,感觉到高人一等的快意。
    而这一切,都和这面杨字大旗脱不了关系,有这面大旗在,他们再不用担心被人欺负,被人凌辱了。
    阿黛拉第一次来中原,第一次感受到大宋的物华天宝,欣欣向荣,不由得对杨逸叹道:“这里和西域就象是两个世界。”
    “阿黛位,别感叹得太早,这里还是西北,繁华程度差中原百倍,等过了京兆府,也就是唐朝时的长安城,你就会知道什么叫繁华了。”
    阿黛拉忍不住抬头向东望去,眼中充满了期待。这个时代,他国之人来到大宋,就跟清末民初的中国人去到华尔街一个样,甚至更惊奇;
    因为这个年代信息传递更加困难,没有来过中原的人,很难想象那种繁华,如果把处处都是戈壁黄沙的西域比作地狱的话,中原无疑就是天堂,从地狱到天堂,心里所经历的震撼可想而知。
    在百姓热烈的欢呼声中,三千士卒心底的那份失落被冲淡了,是的,这里是祖国,这里有温暖的微笑,有亲善的眼神,有熟悉的乡音,人们用最大的热情迎接远征归来的勇士,用敬仰的目光抚慰着归乡的旅人。
    他们自发的拿出酒水、饮食,往满是征尘的战袍里塞,熟透的柿子,还烫手的鸡蛋,冒着香气的煎饼,甜脆的红枣;甚至是孩子们吃了一半的糖糕、在一声声稚气未脱的叫声中,也塞了过来。
    百姓的热情超越了杨逸的想象,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一些原由了,这里几年前还是大宋的西疆,兵祸连年,民不聊生;
    就象当初杨逸刚到环州时,环州百姓死的死,逃的逃,田地荒芜,有家不敢回。
    和中原百姓相比,西北百姓对这几年的变化感受更加深刻,因为几年前他们还生活在地狱之中,现在,原来战火不断的边境变成了可以安居乐业的内陆,河西走廊的打通,使得东西商贸爆炸式的发展起来。往来的商队迅速让沿途的百姓从中受益,变得富裕起来。
    而这一切。都源于前方的一场场胜利,一切都是士卒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最大的受益者,西北地面的百姓岂会不知感恩。
    沿途的百姓太过热情,有些消息灵通的甚至夜里提前到路边守候,身上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了,而他们守一夜,只为看一看这支给他们带来安稳生活的军队,送上两个鸡蛋,斟上一杯水酒,说上一声感谢的话。
    每每看到这种场面。阿黛拉就忍不住感动得流下泪来;
    在那一声声柔弱、却温暖得如同唤儿回家吃早饭的呼唤声中,不难看出这个国家的凝聚力,而这凝聚力,就是国家强大的保证。
    杨逸掀起车帘,对车边的新兵吩咐道:“去,把我的旗号收起来吧。”
    “喏。”
    亲兵不会问原由,应一声就去收起那面杨字大旗。
    阿黛拉疑惑地说道:“为何要收起来?”
    杨逸笑道:“你猜。”
    阿黛拉那对弯弯的柳眉微微一蹙,恍然道:“我明白了,你是怕百姓看到你的旗号太过激动。你担心你们的皇帝不高兴。”
    “什么叫你们的皇帝,别忘了大宋现在也是你的国家了,阿黛拉,说错话是要接受惩罚的。”
    阿黛拉咬着下唇。带着三分忐忑看着他道:“我……我知道错了,下次我一定会注意的。”
    “光是口头保证可不行,不加以惩罚。你记不牢的。”
    杨逸说着,将她压到坐垫上。啪啪两声,阿黛拉只觉得香臀上一阵酥。一阵麻,酥酥麻麻教人浑身发软。
    她**修长,香臀挺翘,体形优美之极,加上那醉人的体香,很容易勾起男人的yù望,若不是在车上,杨逸定是要尽情品味一下这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美人儿了。
    阿黛拉回过头来,轻易便从他的眼神中读懂了某些东西,那如花美靥上杀时间就漫上了红霞,酡红如醉。
    杨逸把他柔软的身子抱到怀中,凑到他耳边轻声说道:“公主殿下放心吧,在这车上,我还能把你怎么样呢?”
    倒底是胡女胆子大些,阿黛拉轻轻应了他一句:“难说,每次你都没有个满足的时候。”
    杨逸还真没想到她会来上这么一句,美人在他怀里轻嗔薄怨的样子让他火气又冲上来,但这车上真不适合胡作非为,唉。
    极度郁闷的杨大学士只得往软垫上一躺,唱起悲凉的歌来: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天边归雁披残霞,乡关在何方。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
    阿黛拉一听,又喜欢上了这曲儿,比在瓜州时学的那支更喜欢,因为这首更有她故乡的味道,至少里面唱到黄沙了。
    美人儿玉臂圈住他的脖子,一声声地央求他教唱。
    “嗯,公主殿下,想学不难。”杨逸望了望她那娇艳的红唇,谆谆诱导道:“这可是我珍藏的曲子,连我家琴cāo都没教过,公主殿下想学可以,但………这个嘛,你得先吹一曲箫来听听………”
    从他那诡异的眼神中,阿黛拉轻易就读懂了这吹箫的真正含义,不禁娇嗔连连,扑到他怀里不停地轮着粉拳…………
    杨逸消受着美人恩,一路穿州过府,目标大宋东京。
    *******************************
    PS:感谢秋之神光、爱好女、小兔子不吃草、tzlqlyh、比尔盖姿、小狗崽子、liujunliu、董旺函、寒鸿秋、168666609、九月的一体、皇天龙、霞飞双颊、zhaoxins、玩石、无聊、ING~、燕云节度使、月光宝马、九点整等书友的支持,谢谢各位。(未完待续。)

第663章 全乱套了

    @@@@@
    杨逸离京不到五十里了,政事堂里的宰执还在为一件事争执不下,那就是迎接杨逸的规格。
    若按正常情况,杨逸平定辽东和西域,一下子为大宋拓展了好几倍的疆土,功劳苦劳一大堆。
    现在他班师回朝,怎么说皇帝也得带着百官迎出城外犒赏三军,以显示皇恩浩荡,同时也是为了抚慰军心,用过这种仪式告诉天下人,皇帝不会忘记每一个为国建功的人。。 。
    问题来了,杨逸现在是被百官弹劾僭越,逼得太后下旨招杨逸回朝的,若是举行如此隆重的迎接仪式,岂不是变相承认了杨逸有功无过?
    若是你刚刚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大加封赏之后,立即就拿杨逸问罪,天下人会怎么看朝廷?出尔反尔,前后矛盾;又会怎么说官家呢?鸟尽弓藏这样的话少得了吗?
    这个问题可把政事堂里的宰执给难住了,迎也不是,不迎也不是,棘手啊!
    难不成让杨逸先在城外等着,等大家商量好之后再作定夺,屁话,你去让太后下这样的旨试试,就算太后肯下这样的旨意,只怕你也要遗臭万年。
    百姓会说你,屎都快漏裤裆里了,才忙着去挖茅坑,想象一下,这一边夹着屁股眼,一边挖茅坑,那姿态该有多新鲜,多标新立异啊!。 。
    这种事谁爱干谁干去,反正章老头觉得自己丢不起那个人。
    刘太后坐在上首,渐露出不耐烦来,蔡京眼神闪动两下。试探地说道:“太后,要不这样。由臣代表朝廷,出城犒赏大军吧。”
    章惇用眼角淡淡地扫了他一眼。蔡京一向和杨逸走得近,俩人颇有些守望相助的意思;
    若真要出城迎接,怎么算也轮不到蔡京这个户部尚书去,他却故意这么说,不过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
    尚书左丞范纯仁当即说道:“不妥,此事必须对十万为国征战的将士有个交待,要嘛等章楶班师之时,再举行正式的郊迎仪式,若是现在举行。则必须隆而重之,否则岂不寒了十万将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