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8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逸见一下子来了十几张大商人的贴子,不由得好奇地问道:“萧先生知道他们宴请我所为何事吗?”
    萧忆笑道:“大人竟然没猜到这些人的用意吗?”
    杨逸不由得摇了摇头。这时韩碧儿和青叶也刚好回来,她看了那些贴子后,随即笑道:“我的提举大人。奴奴也想宴请提举大人呢。””碧儿也猜到这些人的用意了?快说说。“杨逸突然觉得自己很笨。为什么自己就没猜到这些人的用意呢。
    “我的提举大人,您现在手上可掌握着新城十多万亩宅地。奴奴准备了两百万贯,正想让您通融通融。划些好的地段给奴奴呢,比如汴河两岸,或者五丈河北面滨临景龙江淤积湖等地段,提举大人,奴奴出三千贯一亩,您就卖七百亩给奴奴吧。”
    韩碧儿这一翻怪腔怪调的话说完,杨逸不禁哑然失笑,这分明是后世的温州炒房团嘛,嗯,现在应该叫东京炒房团。
    “提举大人,您若是能将述地段以三千贯的价格卖七百亩给奴家,奴家每亩给提举大人五百费的回扣,七五就是三十五万贯,大人您看可好?”
    萧忆和青叶在一旁窃笑不已,杨逸一本正经地说道:“不行,不行,至少一亩一千贯回扣,上述地段可是黄金宝地,转手卖五千贯一亩只怕都不成问题呐。”
    这下连韩碧儿也忍不住掩嘴轻笑了,杨逸在太师椅上安坐下来,接过丫环递上来的茗茶呷了一口,这才正sè地说道:“碧儿,你不会真准备了两百万贯,用来置地吧。”
    韩碧儿笑得一脸妖异:“难道不行吗?若不是刚在商社投下六百万贯,奴奴肯定把这笔钱一起用来置地,而且光置地赚不了多少,奴奴要请来能工巧匠将豪宅园林建起来,这样翻倍的嫌回来当不成问题,这样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什么不做呢?”
    “胡闹,我虽然主管扩建事宜,但将来的宅地出售却是另一回事,这不归我管。”
    韩碧儿这回倒是不怕他,犹自一脸带笑地说道:“这些奴奴知道,可别人不知道呀,所以别人还不争着宴请提举大人?”
    “我说你呢,少去扯别人。”
    “嘻嘻,正因为宅地出售的事情不归提举大人管,奴奴这才准备钱呢,要是归您管,奴奴反而不好掺和了,免得别人弹劾您假公济私,中饱私囊,那就不好了。”
    杨逸有些哭不得,看来韩碧儿是真的盯死这块肥肉了,其实就算宅地出售的事不归杨逸管,韩碧儿想弄到些好的地段也不是什么难事。
    韩碧儿接着笑道:“奴知道爷在担心什么?其实爷的担心有些多余了,这些好的地段奴奴不去抢,也绝对轮不到普通百姓头上;
    让奴奴等把这些好地段的价格炒起来,朝廷反而能多赚到不少钱,再者,这次一下子增加了十几万亩宅地,无论这些好地段的价格被炒得多高,对那些普通地段的地价影响都不会太大的;
    毕竟普通地段这几年内空闲的必定不少,朝廷完全可以用一个合理的价格卖给需要的普通百姓。”
    杨逸不得不承认韩碧儿的话非常有理,城中好地段的宅地,不管什么时代,基本都轮不到普通百姓来享受,几番转手之后,这种好地段总是会落到那些有权有势或是富有的人手中。
    既然如此,如韩碧儿所说,为什么不把它的价格炒高一些呢?
    ****************************************
    PS:感谢九月的一体、毛蒙菲、秋之神光几位书友支持,谢谢。
    (未完待续。)

第735章 双喜临门

    @@@
    十一月底,琴cāo顺利产下一子。这可把杨氏乐坏了,如今家里总算有三个大孙子,一个长孙女,有些人丁兴盛的迹象了,当然,在杨氏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一家人正喜欢,杨逸想起朝廷新颁布的鼓励生育政策,突然来了一句:“三郎算是咱们家的第四胎了,明天我就向朝廷申请扶养费去,每月二十斗米,每年一匹布呢,咱们家三郎可是赶上好时光了。”
    结果这话一说完,他就被杨氏狠狠地训了一顿,理由是:琴cāo辛辛苦苦诞下一子,你说这种话对不起琴cāo。
    细想来似乎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这种误会,误以为他不想抚养这个儿子。这不,连清娘都加入了对他的声讨之中,一时之间,杨家竟无他的立锥之地。
    好吧,杨大官人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只得老老实实站着受训,接受思想改造,彻底屏弃这种挖社会墙脚的低俗思想。 。。
    刚出生的杨三郎也因此避免了被列入下户人家的悲惨命运。
    杨大官人来到琴cāo床前,准备再次认罪伏法,但琴cāo那一脸幸福的微笑让他说不出一句玩笑话来。
    “琴儿,对不起”
    琴cāo抬手,五指轻轻压在他的嘴唇上,脸上的微笑淡雅如兰,脸sè虽然还有些苍白,但那幸福感似乎快要从她眼中盈溢出来了。
    杨逸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轻抚着那纤纤玉指说道:“琴儿,你饱读诗书。才思敏捷,为表达为夫的歉意。三郎的名字就让你来取好了。”
    “取名是父亲的事,奴一个妇道人家。哪有让奴来取名的?”琴cāo有些心动,但仍坚持着本份。
    “没错,取名是做父亲的权力,现在,我就将这个权力授予你,这样吧,琴儿想好了,再悄悄告诉我,然后表面上仍由我来命名好了。”
    给自己的孩子冠名。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的事,许多人在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想了许多名字,在心里反复比较,琴cāo大概也是这样。听了杨逸的话,她忍不住说道:“杨郎,你觉得‘墨’和‘轩’二字之中,哪个字更好?”
    这显然是她早就想好了的,此时脱口说出。琴cāo立即有些不好意思,好象她盗窃了杨逸的冠名权似的,因为这是她在没有得到杨逸授权之前就想好的。
    “杨墨、杨轩”杨逸侧着脑袋仔细想了一会儿说道:“为夫觉得‘轩’字更好一些,轩者。有轩昂之意,同时又有高尚,温文尔雅之意。另在佛学中。轩者有清净无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之说,琴儿说呢?”
    “嗯,奴也觉得轩字更好呢!”这回琴cāo的笑容再也止不住了,其实她本就属意轩字,只是担心杨逸不喜欢,是以加了一个墨字供他选。
    “好,既然琴儿也这么认为,那就用轩字了。为夫惭愧啊,瞧瞧我给二郎起的名字,一听就比琴儿起的差远了,琴儿之才,为夫不及也!”
    “杨郎,你别这么说,奴承受不起。”
    杨逸正等安抚她两句,门外就传来李怜儿的声音,这丫头不是说年底出阁吗?
    李怜儿随着引路的丫环走进来,她梳着惊鹄髻,狐皮小袄,拽地百褶裙,倒也是婷婷玉立,一见杨逸立即笑道:“恭喜四哥,贺喜四哥,小侄儿呢,快让我抱抱。”
    杨逸翻翻白眼说道:“这出阁的时间快到了,还到处乱跑,象话吗?”
    李怜儿俏脸上顿时红得象块红布似的,但稍一回味,又觉得杨逸这话尽是兄长的口气,心里又不免高兴起来。
    “四哥,人家听说又多一个侄儿了,心里高兴嘛!”
    杨逸也就那么一说,才懒得管她往哪儿跑呢,他留下李怜儿陪琴cāo说话,自己出屋来了。
    李怜儿未来的夫君是曹彬的五世孙曹毅,曹家除了曹彬因战功追赠王爵外,还出过一个皇后,就是慈圣光献皇后。
    曹家虽然十分显赫,但家中子弟一向很守本份,象慈圣光献皇后的亲弟弟曹佾等人,生前就有贤名,是得到朝野一至赞扬的。
    曹毅就是曹佾的孙子,和李怜儿倒也门当户对。
    李怜儿的父亲李乐然已经得到朝廷从新启用,现在幽州东面的石城县任知县,李乐然原来就是新旧党争的牺牲品之一,朝廷收复燕云和西域之后,急需大量官员前去治理,期间启用了不少类似李乐然一样的官员。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杨逸还没见过李乐然,也不想看到。这次李怜儿出阁,不知道李乐然会不会进京,但杨逸是坚决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
    杨逸走到书房,就见清娘欣然而来,一下子拉过他的衣袖说道:“杨大哥,快去看看,晴儿姐姐的水力纺车研制出来了,你快去瞧瞧。”
    清娘大概是小跑而来,脸上红扑扑的,那婉丽清扬之姿越发动人了,杨逸揽住他的小蛮腰笑道:“清娘,你不去踏雪寻诗,怎么和你晴儿姐姐凑起热闹来了?”
    “现在又没雪,再说了,诗又不是想寻就寻得着的,人家这两天懒得出门,看晴儿姐姐研制纺车怪好玩的。”清娘仰起俏脸,一脸三月阳chūn的明丽之sè。
    “好玩?好,咱们就去瞧瞧你晴儿姐姐的杰作。清娘,如果你喜欢,我让你晴儿姐姐把冠名权让给你,不叫苏晴纺车了,咱们叫清娘纺车可好?”
    “才不要呢,这可是晴儿姐姐辛苦了好些时rì才研制出来的,自然是用晴儿姐姐的名字。”
    杨逸和清娘说说笑笑,来到前院。
    杨家前院引有活水进来。买下这宅子时,杨逸就让人在前院建了一座大水车。现在十三娘的水力纺车的动力就来自这架大水车。
    俩人到来时,前院已经围满了人。家里的丫环小厮,还有杨家在田庄新创建的“杨氏科学院”的几名能工巧匠也在,苏晴这次这么快把水车纺车研制出来,少不了这些能工巧匠的协助。
    杨逸的到来,一副男装打扮的十三娘顿时露出温和的笑容来,杨逸上前笑道:“娘子辛苦了,成了吗?”
    “官人您瞧瞧!”
    “嗯,我来瞧瞧。”
    杨逸说着走到那部大纺车前,这部水力纺车长足有二丈多、宽约五尺。先造地拊,木框四角立柱各高五尺。中穿横桄,上架枋木。其枋木两头山口,卧受卷、长柱、铁轴。
    次于前地拊上,立长木座,座上列臼,以承轼底铁箕。用木车成筒子,长一尺二寸,围长一尺二寸。计三十二枚。内受纱缠。车上俱用杖头铁环,以拘车党轴。
    又于额枋前排置小铁叉分勒纺条,转上长驻。仍就左右别架车轮两座,通络皮弦。下经列车上拶转驻旋鼓。
    整架大纺车由水车带动轴承,将转力传导到纺车机架左侧导轮上。左侧导轮的转动通过皮弦与右侧的导轮相连,左右两个导轮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
    下皮弦直接爪在锭杆。通过摩擦带动锭杆,从而带动锭予旋转。上皮弦则通过摩擦带动纱框铁轴上的旋鼓,进而使纱框转动。
    纱框的转动。则依靠一对装置相交的木轮、旋鼓、与绳弦的作用。因此,纱框铁州轴上的木轮与压在上皮弦下轴承的木轮的转动方向是反向的。
    而且这种水力纺车若是去掉提供原动的水车,可用人力或畜力转动左边大轮,照样能纺纱。
    这样一样,就不必要非在有水力的地方才能工作了,大大方便了在北方一些缺少水源的地方建厂。
    这纺车说来复杂,杨逸看到的实物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最大的不同是它的锭子,现在大宋使用的小纺车只有一绽子,也就是说一次只能纺一根纱线,海南岛带回来的那架纺车也不过三锭。
    而这加水力纺车的锭子足有三十二个之多,也就是说它一次能纺三十二根线。它的锭子不象后世的纺机那样是竖的,而是卧式的,均匀地分布在一根长轴上;
    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