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通史-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就远东问题达成协议时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斯大林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的60天内向日本宣战。作为回报,苏联将重新获得千岛群岛和1905年丢失给日本的领土和特许权,其中包括萨哈林岛南部、旅顺港海军基地的租借权以及与中国共同经管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权利。

  关于德国,这次会议推迟了对包括赔款和边境问题在内的大多数问题作出决定的时间。不过,会议一致同意,德国应划分成四个占领区(其中一个属法国),由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管辖。位于苏联占领区内的柏林应由四国共同占领和管理。引起战后重大冲突的一个原团是未能就保证西方进入首都柏林这一问题达成明确的协议。

  在雅尔塔进行的大多数谈判都与东欧新解放的国家有关。斯大林在这一地区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因为他的军队已解放并实际占领了这一地区。此外,西方盟国和苏联早些时候已同意,在战争结束之前,每个大国应对其军队在作战过程中所经过的那些地区的政治发展实行监督。正如美国一位代表詹姆斯·F,贝尔纳斯后来所说的那样:〃问题不是我们将让苏联人做什么,而是我们能说服苏联人去做什么。〃

  假定是这种情况,那么,从西方的观点看,就东欧问题达成的种种协议在纸面上是十分令人满意的。关于边界,苏联将得到经过修订的寇松线以东的波兰领土;寇松线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故后划定的,但随后被忽视了。作为补偿,波兰将得到东德的领土;对于这一点,雅尔塔会议原则上一致同意,但推迟了作出最后的、明确的决定的时间。关于波兰和南斯拉夫政府,斯大林同意,已在苏联支持下建立的各共产党政权应通过接受面向西方的流亡政府的代表来加以扩大。流亡政府的代表对这种安排感到忧虑,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种安排使苏联红军和共产党政府实际上合法地控制了国家。一种明白的政策声明即《关于已被解放的欧洲的雅尔塔宣言》在理论上驳斥了流亡政府代表的疑虑。这一宣言使三大强国承诺帮助已被解放的欧洲诸民族〃建立能广泛代表所有民主人士、能保证通过自由选举尽快成立关心人民意愿的政府的临时政府机构。……〃

  从表面上看,这一《宣言》意味着斯大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尽管斯大林控制了东欧,但他已同意进行有可能使反苏政府执政的自由选举。不过,这一让步实质上是不重要的。事实证明,《宣言》是毫无意义的,是经常发生摩擦的根源,因为各签字国对它作了极为不同的解释。美国照字义解释了这一宣言——即可以进行自由选举,在东欧没有势力范围。美国可以自由接受这种主张,因为前一年10月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莫斯科达成的协议对它没有约束力。但是,英国对《宣言》有矛盾情绪,原因是莫斯科协定使它能确保它在希腊的地位。不过,《宣言》是诱人的,因为如果照字义去实施这一宣言,那就会使英国有机会去重新获得它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已放弃的地位。

  相反,斯大林坚持莫斯科协定,认为《宣言》只是用来装饰门面的。当英国人镇压希腊抵抗部队时,他完全保持沉默。在雅尔塔谈判期间,他明确地向丘吉尔保证说,丘吉尔可以〃完全信任〃他的希腊政策。作为回报,斯大林希望西方列强能尊重他在巴尔干半岛北部的首要地位。当英国人逐渐与美国人一道要求严格实施《宣言》时,他既吃惊又愤怒.斯大林在这一点上不肯让步,认为东欧各〃友好〃政府是苏联安全的先决条件。

  这一关系重大的争端在1915年7月至8月在波茨坦举行的下一个三国会议上变得十分清楚。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尔纳斯告诉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说:〃美国真诚地希望苏联能与友好的国家为邻,但我们认为,它们应寻求人民的友谊,而不是寻求某一政府的友谊。因此,我们希望这些政府能代表人民。〃如果贝尔纳斯未察觉到他的建议从根本上说是矛盾的,斯大林准备以其粗暴的坦率开导他说:〃这些国家中任何一个由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都将是反苏的,我们不能容许。〃〃友好〃政府和〃由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之间的矛盾是大同盟在以后几个月中分裂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过,这还是以后的事。虽然在雅尔塔的对话很坦率、谈判很艰难,但会议总的来说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所达成的决议在当时也受到了欢迎,被认为是合理的、极有价值的。当时,人们并不象某些人后来所声称的那样认为斯大林已得到了一个〃赠品〃。相反,人们普遍地对雅尔塔会议表示欢迎,认为它是大同盟的顶峰。

三、联合国

  战时同盟国的合作随着联合国的成立而再次表现出来。1944年秋,在华盛顿郊区的敦巴顿橡树园,四大〃发起国〃——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一拟定了联合国宪章的最初草案。在1945年4月至6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会议结束时,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最后的宪章,大约4个月后,波兰也签署了这一宪章。到1964年年底时,联合国会员国已增加到115个(1965年3月减为114个,当时印度尼西亚退出了联合国)。新会员国中有些是战时的敌人或中立国,但大多数是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国家,亚非会员国在1964年时共有59个,而在1945年的51个创始会员国中,亚非会员国只有13个。

  同前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建立是为了完成两大任务:维护和平与安全,妥善处理国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也是作为各主权国家的联盟而建立的,它的宪章明确一规定,这个组织不得〃干预基本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范围内的事项〃。

  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安理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5个是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其他6个是非常任理事国,经理事会推荐,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所有实质性问题的决议必须以5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和两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因为人们已认识到,只有大国意见一致时和平才能得到维护。安理会拥有解决国际争端的广泛权力。它可以采用诸如调解或仲裁之类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强行实施经济或政治制裁。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不了问题,安理会还有权〃通过海、陆、空部队来采取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所必需的行动〃。为此,宪章规定成立一支由各会员国提供人员和装备的〃国际治安部时。当冷战的破坏性影响使这一部队无法成立时,联合国在朝鲜、苏伊士和刚果危机期间便依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军事部队来进行干涉活动。

  冷战大大减小了安理会的作用,因为苏联对所有使它与西方列强发生冲突的重大问题都行使了否决权。由于安理会不能发挥作用,联合国大会能扮演比原先所预定的更重要的角色,因为1950年,大会被授予以下权力:在安理会因常任理事国意见不一致而不能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时,大会有权考虑安理会的事务。还应该指出,亚非国家的加入改变了大会中的均势。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都派代表参加大会,但每国只有一个投票权。重要问题的决议必须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其他问题上,有简单多数票就够了。由于亚非国家已开始构成全体会员国中的绝对多数,因此,它们的观点显然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联合国的第二个任务——反饥饿、反疾病和反愚昧——交给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执行,这一理事会制定了种种计划,这些计划的目的是要为占世界人口一半的挨饿的人提供较多的食物,治愈占世界人口八分之一的患疟疾的人,拯救占儿童总数40%的、不满一岁就已死去的婴儿,教育占世界成年人总数一半的、不会读书写字的文盲。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建立了许多专门机构,其中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性活动方面十分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它通过提供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已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灌木林火〃战争。在1962年的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会议。尤其在欧洲大陆,联合国被证明几乎是软弱无力的。在那里,冷战扩大了共产党集团和非共产党集团之间的鸿沟,这一鸿沟最后宽到不可逾越的程度。因此,各大国自行其是,组织了相对抗的安全防卫体系,对每次危机都独自作出反应。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四、和平条约

  联合国成立两个月后,日本投降,远东的战争结束了。这时,获胜的同盟国能专心致志地筹建和平。它们的外交部长在伦敦、巴黎和纽约进行了长期谈判。最后于1947年2月顶日在巴黎与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芬兰分别签订了和平条约。所有这些条约都强迫战败国赔款,限制它们的军队,重新划分它们的边界。意大利将多德卡尼斯群岛让与希腊,将萨扎尼岛割给阿尔巴尼亚,将几块小飞地让与法国,将威尼斯朱利亚割给南斯拉夫,意大利还失去了的里雅斯特地区——这一地区被建立为〃自由区〃。当最后提到的这项安排直到1954年仍不能实行时,意大利便并吞了这座由意大利人占优势的的里雅斯特城,而南斯拉夫则占领了〃自由区〃周围的农村地区。意属非洲殖民地被置于英国的暂时托管之下,它们的最终地位有待以后决定。

  在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将它占领的希腊和南斯拉夫的领土归还给了这两个国家,但它得到了它在1919年丢失给罗马尼亚的多布罗加南部地区。罗马尼亚将比萨拉比亚(从1812年到1918年曾为俄国所占有)和布科维纳北部地区(主要由乌克兰人居住)让给了苏联,但它收复了战争期间曾为匈牙利所侵占的特兰西瓦尼亚北部地区。在东欧,还有一些不包括在卫星国条约内的领土变更,如:苏联从捷克斯洛伐克手中获得乌克兰人占多数的喀尔巴阡…拉瑟尼亚地区,并得到了三个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尽管苏联对这些波罗的海国家提出主权要求的理由是它们原为沙皇帝国的一部分,但西方列强仍不愿正式承认苏联对它们的并吞。

  与这些卫星国条约的条款同样重要的是在他们的谈判中长期存在的外交上的争论,它加速了大同盟的分裂和冷战的来临。这次谈判的气氛完全不同于雅尔塔会议上的气氛,苏朕力求为轴心国的那些现在其势力范围内的卫星国获得有利的条款,而西方列强则因类似的原因而捍卫意大利的利益。到条约签署时,意大利已被接受为西方的军事盟国,而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则已成为苏联的忠顺的卫星国。这些条约也许会因为承认了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