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对权力:仕途成长记-第7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车休息。”

    小许笑了,说道:“那好,少数服从多数。”

    丁一下车活动着腰身,她从车里拿出墨镜戴上,又戴上了遮阳帽,手搭凉棚望着四周的远方。

    彭长宜照例举起相机,他感觉自己角度不够,就想站到车顶上去拍照。

    小许说:“你一百六十多斤,站上去恐怕车顶撑不动,如果是德国车会好些,钢板厚,日系车够呛。”

    彭长宜感觉小许说得有道理,就把丁一叫了过来,说道:“到上面去,拍几张照片。”

    丁一说道:“撑得住我吗?”

    小许说:“总比他轻吧。”

    于是,丁一就在他们俩的帮助下,脱掉了鞋子,踩着保险杠,爬到了车顶上,海拔增高后,她才发现,不远处,有着成片的牛羊和蒙古包。对着茫茫的草原,摁动了快门。拍照了几张后,她便停了下来,把相机移开,她感觉站在车顶上,视野更开阔,草原更广阔。

    “为什么蒙古包都是白色的?”丁一突然说道。

    彭长宜说道:“这个问题,你还是问市长去吧。他是学者型的官员,肯定把这些问题都搞明白了。”

    丁一说道:“我也许能琢磨出答案来。”

    “如果琢磨,任何人都能琢磨出来,无非就是云彩是白的,羊群是白的,蒙古包外面的毛毡是羊毛做的,所以是白的。”

    丁一说:“呵呵,是不是对于白色,他们有一种先天的敬仰?”

    “哦,这个还真没琢磨过,看来,你真的要问市长了。我替你记住了这个问题。”彭长宜在下面说道:“把相机给我,你站着继续看风景,继续想问题。”

    丁一弯身递给他相机,直起身后,手搭凉棚,继续向四周眺望。

    远处的草原,丘陵起伏,一条河穿流而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似块块明镜嵌在绿色的原野上,水域辽阔,湖面上有不知名的鸟儿栖息、飞过。这时,她发现,在湖边,有一辆面包车,面包车上,居然也有人驾着三脚架在拍摄。她笑了,说道:

    “看那里,有个大湖,有人也在车顶上拍照。”

    彭长宜说:“我听市长说过,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成群结队的摄影爱好者来,这里的旅游业就是让这些人带动起来的。”

    “哦,那真是不错啊。咱们过去看看吧?”丁一说道。

    彭长宜说道:“好,难得在大草原上看到外人。”

    小许看着表说道:“还去吗?”

    “去,为什么不去,市长等他的,咱们玩咱们的,玩够了再去找他。天还早着呢?”

    小许就看着丁一,丁一调皮地说道:“我同意。”

    他们驱车来到了湖边,看见湖边的草地上,有三三两两的或趴或站着,统一的摄影马甲,后背上印着几个大红字:北京夕阳红老年摄影家协会的字样。

    他们下了车,走过去和他们打招呼。就见这些老年人们,每个人手里至少有两个相机,全副武装,有的人对着湖水在取景,大多数人都坐在地上等着什么。

    彭长宜过去后,礼貌地跟他们打招呼,这些人一见彭长宜口音标准,就说道“你们是从北京来?”

    彭长宜说:“我们是北京周边的。你们在等什么?”

    其中一个戴眼镜,高个子的老人说道:“我们在等太阳,太阳再落下一点,湖面和草原才是最美的。”

    彭长宜一听就来了兴趣,也坐在地上和他们攀谈起来。

    其余的人也都纷纷围拢了过来,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看着丁一说道:“小姑娘,给我们当会模特怎么样?”

    丁一一听,一时拿不定主意,她看着彭长宜,彭长宜笑着说道:“你们摄影是协会组织的还是自发凑在一起?”

    这时,一个带着棒球帽的老人过来,说道:“我们都是爱好者,没有任何的商业目的。”

    立刻就有人说:“这是我们谢会长,国内外都发表很多艺术作,非常有名,是摄影家杂志退休的。”

    彭长宜赶紧跟谢会长握手,谢会长掏出名片,双手递给彭长宜一张,又递给了丁一一张。

    彭长宜恭恭敬敬地接过名片看了一眼,说道:“我是锦安地区三源县的,我叫彭长宜。”

    其中有一个人认出了他,说道:“你是不是彭记?”

    彭长宜笑了,说道:“您认识我?”

    那个老人说道:“你们今年的桃花节,我和几位老哥们去了,在那里住了一天,你这个人长得什么样我们没有记住,但是彭长宜这个名字我们记住了,当时在宾馆我们闲着没事,还研究你这个名字的含义着呢。”

    :

457。第145章再次受到打击() 
彭长宜赶紧向前,跟他握手,说道:“幸会,幸会,真是他乡遇故知啊。 ”

    谢会长说道:“去年的桃花节我去的,我们几个人差不多都去过。不过不是你们开幕的那天,是在桃花盛花期的时候去的。”

    彭长宜说“以后,欢迎你们常去。可以把我们那里当做你们一个点,我们为你们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秋后,我邀请你们去,发作的有奖,得奖的大奖励。您看怎么样?”

    谢会长说:“你这个县委记意识很超前,许多旅游业都是靠摄影家的作带动起来的。某种程度上说,摄影作,就是当地旅游业的先行官。靠视觉、靠游记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彭长宜一听,立刻又握住了谢会长的手,说道:“你说得太对了,我回去后,立刻就着手做这事,给你们发邀请函。”

    谢会长说:“彭记,你们到这里来是……”

    “我们本来是去呼和浩特的,不巧的是,朋友到这里来蹲点了,我们去北边找他。”

    “哦。”

    “你们跟我们去边境那边吧,那边的风景更美。”

    谢会长说:“我们就是从那边过来的,我们一会奔盟里,然后明天就回去了。”

    就这样,丁一在这里给这些摄影家们当了一会模特,小许看了看表,催促说道:“彭记,咱们该赶路了,还有一百多公里呢。”

    彭长宜点点头,便和这些老艺术家们告别了。

    接下来的路逐渐变得顺畅好走了,继续行驶在辽阔的内蒙古高原上,跟刚才颠簸时候的心情有了很大的区别。公路上,偶尔有车辆经过,也可能是难得一见,每当会车时,双方都会鸣笛祝贺。蓝天下,灰黑色的柏油路象一条飘带在绿草中飞舞。在蓝色和绿色的空间里,汽车变作一颗快速闪动的反着夕阳光亮的亮点在驰骋。

    接近傍晚的草原,一片云蒸霞蔚的景象,晚霞洒满山坡,蒙古包炊烟袅袅,牛羊声,使人浮想联翩……

    其实正是那些踏着草原节奏,在幕天席地缓缓行进的牧民,以传统的轮牧方式才保持了草原的千年生态。牧民没有土地,却最了解草原。牧人的一生总在不断转场中周而复始着:牛羊跟着肥草走,牧人跟着牛羊走,一走就是千年,大草原滋养着牧人的生命,牧人则维持着草原的生机。

    暮色余辉洒满山坡和山顶的敖包,远望有如金山一般神奇。

    敖包对于蒙古牧人来讲,是神圣之所在。有两大用处:一是向神祈求吉祥的载体。牧民可以拜祭。路人经过敖包时,添上一块石头,顺时针转三圈,再逆时针转三圈,就会心想事成;二是早先牧民做为路标使用。在无际的草原上,人们很容易迷路,用大小石块堆积起来的巨大石堆,插上草木枝叉,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彩神幡或有字经幡,风吹时,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和牛羊,指引他们回家的路。

    越往北走,人烟越稀少,太阳,几乎接近了地平线,此时的大草原,有着一种神圣般的庄严,一切都很幽静、沉寂。也许就是因为偏远,草原,才有着一股令人敬仰的美丽……

    江帆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小镇,这里是他来的时候工作过的地方,是从前的秘巴根的家乡,也是江帆经常下乡的地方。盟里的那达慕大会要在这里举行,这两天非常热闹。所以,他才跟彭长宜定在这里。为的是让他们领略到草原真正的风光和民俗。草原,是个好客的民族,当这里的领导知道江主任有北京的客人要来时,特地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篝火晚会,欢迎远方的客人。

    江帆最近一直在这里蹲点,督导这里的风电建设进展情况。他特地为他们准备了蒙古特色的佳肴,特别隆重地准备了一道大餐,烤全羊,精心挑选出蒙古族厨师掌刀,就等他们到来后,来为他们表演。

    太阳刚刚落山,篝火晚会就开始了,人们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欢乐的人群,越积越多。

    等他们赶到草原北部的时候,太阳已经完全落山了,篝火晚会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彭长宜他们循着歌声就到了。

    只见在这个偌大的空场上,中间堆着一堆高高的篝火,正在熊熊燃烧,不时有松油噗噗的爆裂声,人群外,悬挂着一只大汽灯,照得四周如同白昼。

    围着篝火,早就形成了内外两大圈手拉手跳舞的人们,两大圈跳舞的人群,分别向不同方向旋转,随着节凑,不时地拍手,呐喊,非常热烈。

    彭长宜他们把车停在了人群后面,三个人就下了车。他们刚靠近外围的人群,立刻,就有人向他们伸出了手,拉他们加入了跳舞的队伍中。

    三个人也被这热情、奔放、欢乐的气氛所感染,他们边手拉手随着人群跳跃,知一会,就掌握了这种舞的节凑和动作,没有什么节拍,也没有什么节奏,大家怎么跳,他们就怎么跳。他们在外面的左转转,右转转,他们大声欢笑着,陶醉在这陌生的异地他乡,陶醉在这欢乐的人群中了,渐渐地,他们便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忘情地和人们跳在了一起。

    当几位身着蒙古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唱罢一曲蒙谷族民歌时,又有一位手拿马头琴的上了年纪的人来到中间,坐在椅子上,立刻,欢快、热烈、奔放的节凑,就从他的弦下蹦出,他演奏的是节凑感非常强烈和鲜明的蒙古族舞曲《万马奔腾》,刚刚停住的人群,立刻又手拉手地随着节凑跳了起来。

    彭长宜累了,他跳出人群外,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喘着气。丁一和小许见彭长宜离开了跳舞的人群,他们也都跑了出来,学着彭长宜的样子,哈着腰,喘着粗气。

    马头琴的音乐在高处戛然而止。这时,一位身穿蒙古族服装的小伙子走到中间,拿起话筒说道:“今天,在着明月高悬的欢乐时刻,自治区的领导和我们旗的乌力罕记也来和我们同乐,下面,我们就欢迎尊敬的江主任也就是我们的江记为大家演唱一首《草原夜色美》,欢迎”

    “哗——”人群中,就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彭长宜本来都掏出了手机,想给江帆打电话,这会听到主持人让江帆唱歌,他就收起了电话,便直起身,向人群的中间眺望。

    立刻,就有人附和着说道:“江主任,来一首。”

    “欧——”彭长宜在后面带头起哄叫好。

    这时,就有人从外围簇拥着江帆进来了,江帆赶紧拱手,说道:“乌力罕记,我唱不好,你知道,我还要我等客人……”

    被称作乌力罕记的人,是一个典型的蒙古族汉子,有五十多岁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