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轮回闯末世-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武将排名之中,孙策也是排的上号的。

    虽然在影视剧中,孙策的戏份不多,但是历史上他可是个厉害角色,他是孙吴的奠基人。

    历史上曾流传着一个三国武将的排名: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这是前十二位,大多都是武道大宗师巅峰往上的。

    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

    这后十几位,却是最高武道大宗师巅峰的修为。

    这里第三句的“孙”指的就是小霸王孙策,可见孙策之厉害。

    孙策不仅是三国时期的二十四名将之一,更是排名第九的猛将,着实厉害。

    孙策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奋勇沙场。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并横扫江东。

    他对外重用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后来又收服太史慈,对内他重用张昭、周瑜,创下了江东的统一霸业。

    曹操曾评价孙策为:“狮儿难与争锋也!”

    袁术也曾慨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孙策虽然骁勇善战,心有韬略,但是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更为致命的是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

    这是后人评定,宁凡并不是太同意。

    他只是觉得孙策顶多有些自大,但却要了他的命。

    江东初定,孙策不听劝谏,醉心于外出狩猎,且自负勇武不屑于护卫侍从,被人偷袭刺杀,含恨而终。

    他临终前将东吴交给了弟弟孙权。孙策死后被孙权追谥为长沙桓王,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侯。

    孙绍死后,孙策的孙子孙奉继任上虞侯,最终却被孙权的儿子孙皓所忌惮和杀害。

    自此,孙策的嫡亲血脉彻底断绝,而且断绝在了自己的亲侄子手里,实在是让人觉得悲哀和讽刺。

    孙策是江东割据诸侯,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却英年早逝,逝世时只有二十六岁。

    关于孙策的死众说纷纭,有说是被刺客所杀,有说是旧疾复发而亡。

    刺客之说,缘由要从许贡说起,许贡是吴郡太守,孙策横扫江东之时,就把许贡杀了。

    许贡门下食客颇多,就有人为许贡报仇。

    而孙策做事大意不喜防人,独自外出打猎,最终被许贡的门客所布置的刺客射伤。

    曹操身边的一个谋士就曾说过,孙策骁勇善战久经沙场不会死在战场上,但是却会轻易被人暗杀。

    这个谋士,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嘉郭奉孝。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江东的著名武将,在三国时期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九,人称“小霸王”。

    孙策不仅勇武过人,还有一定的谋算韬略,在武力收复江东各郡之后,还大胆启用智士能臣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日益繁荣。

    后世很多三国迷都曾感慨,如果孙策不死,那么,三国的历史必然会被改写。

    孙策临终前曾对孙权说,若论两军对垒,争夺天下,你不如我;若论选贤任能,守护基业,我不如你。

    看在父亲和我创业艰难的份上,你一定要好好地干。

    对此很多人深以为然,但是从史料上全面来分析,孙策的这番话是非常谦虚的。

    甚至是很明显为了鼓励孙权而说的,其实还隐隐表现出担心孙权会因父兄的光环备受压力,甚至放弃、堕落。

    历史上的孙策不仅能征善战,17岁就随父亲征战沙场,屡立军功,胸有韬略,《三国志》中更是评价他“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

    由此可见,孙策毫不逊色孙权,也是知人善任,能够安邦定国的,堪称是集文治武功之大成者。

    如果孙策能够继续开拓江东大业,那么江东的发展将不可限量,甚至于后期最为强大的魏国都难与之争锋。

    孙策少年雄心,一定不甘心死守江东,必然会以为父报仇之机,夺取荆州,占据兵家必争之地。

    并逐步谋图中原,甚至直指曹操都,而最终的胜负恐怕也很难料定。

    所以,如果孙策不死,甚至只要再多活十年,恐怕就没有所谓的三分天下,孙刘结亲联合抗曹了。

    当然,这些只是假设,并没有发生,也就是宁凡自己想一想罢了。

    并没有把它变成事实的机会。

    他可不想随意篡改涉及到孙家这等帝王人物的历史,那会消耗很大一部分气运!

    宁凡搜集气运还来不及,哪能这么浪费!

    说回孙策,易小川按照易老教授的说法,是这样讲的:

    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兴平二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准备东渡长江,横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

    孙策来到曲阿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曲阿之战,大败刘繇。

    建安元年,孙策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

    建安二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

    建安二年夏,曹操下诏书给孙策,要孙策讨伐袁术,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

    曹操奏许朝廷任命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后统一江东。

    从此,孙策便开始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统江东之路,奠定了东吴的立国基础。

    本章完

第303章 江东双璧(二)() 
说完小霸王孙策。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说一说这位美周郎,周瑜周公瑾。

    这也是“江东双璧”之一,对于孙吴政权的定鼎江东,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功劳。

    宁凡翻阅记忆宫殿,找出有关周瑜生平的记忆。

    他看出了一些不对,孙家人和周瑜的关系并不是多好。

    就算是一直称他们从小玩到大的孙策,也和周瑜的关系很微妙。

    这些之后再说,先说说周瑜被称作“江东双璧”之一,所建立的功绩。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谈起周瑜,就不得不说一下,与他有“一时瑜亮”之称的诸葛亮。

    老罗的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

    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

    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

    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

    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

    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

    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

    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

    他出生于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

    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

    汉献帝兴平二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其叔父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

    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

    当时周瑜年方21岁。

    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

    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

    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

    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

    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建安三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

    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

    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

    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后又兼任春谷县长。

    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重要军事长官,兼江夏太守实际上此时的江夏郡为刘表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

    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官至太尉两个女儿。

    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

    接着又攻下寻阳,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

    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豫章、庐陵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两郡,周瑜留下来镇守庐陵郡的巴丘。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到建安五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

    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

    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当周瑜名震江东成为孙氏政权开国元勋之时,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

    孔明14岁那年,离家随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变故又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

    17岁时叔父病故,孔明转到襄阳以西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荆州南阳郡定居,开始过起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

    所以当周瑜协助孙策开创江东基业之时,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