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洲部署的英军,一共也就9万,还分布在东非和北非两个方向上。

    可意大利人,光是他们的北非军团就有足足23万人,比英军在非洲的全部兵力还多出2倍有余。要是算上东非的30万意大利部队,英军在非洲的兵力简直可以说连意军的2成都不到。

    就是这样的绝对兵力劣势下,丘吉尔实在想不到,韦维尔居然出了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

    很快,丘吉尔便骄傲的在众议院详细报告了北非战事的经过。

    汇报结束后议员们全体起身鼓掌,这是自从入侵挪威失败后,就再也没有过的场面。

    不得不说,大英帝国为了等一场胜利,已经等得太久了。。。。。。

    报告结束后,丘吉尔无不自豪的召开记者招待会演讲道:“曾经我走进议院发言的时候,我所受到最热烈的掌声,一般都只是从工党席位传来的,保守党总是以几分保留的态度对待我。但是今天,在这庄严的、响彻云霄的和声中,大家都团结在了一起!所有大英帝国的子民,都在为之骄傲!”

第四百七十六章 顺水推舟() 
    隔着大老远,办公室里的戴高乐似乎都能听见英国众议员传出的掌声。

    没错,英国人是赢得了战役,可作为英国盟友的自由法国,却输掉了人心。

    在伦敦,即便是身为上将,身为一国政府领袖的戴高乐,说起话来,也不如英国人的一名少将,一位市长腰板硬。

    “弩炮行动”让英国人把自身最自私的一面,暴露在了全世界眼前。

    他们敢于这样做,就是敢于得罪法国人民,敢于承担已经没有了力量的法国怨恨。

    由于存在本身都得依附于英国政府,使得戴高乐不能对丘吉尔暗杀法国海军的是发出任何负面批评。

    他只能沉默,并在沉默失去法国民众的人心!

    “将军,针对这次战事,我们要不要发表一个庆祝言论,贺喜英国盟友。”一位戴高乐的亲信轻声提醒道:“毕竟英国人是唯一承认我们政权合法性的国家,也是我们的盟国。这个时候,理应恭喜。”

    虽然戴高乐已经是自由法国政权的最高领导者,身兼军政两职。但是他的亲信们,却总还是称他为将军。

    不为别的,只因为戴高乐自己喜欢被叫做将军。

    鲁尔一战,是戴高乐从军以来的第一次大战,也是最后一次作战。

    自那仗失败后,戴高乐就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军事指挥权,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要不是当初临时起意,往飞往英国的飞机上一跃,或许他这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可是,他来到了英国,组建了新的法国政府。虽然国际上机会都不认可自由法国的合法性,不过,这也毕竟是戴高乐给自己争取到的,最后一次重新扬名立万的机会。

    他要打败德国人,要一雪鲁尔战败的前耻,再报仇之前,戴高乐希望自己的每一名下属,都能成自己为将军,从而警示提醒自己,迟早得保当初军事上失败的一箭之仇。

    不过,眼下看来,这个报仇的时机,估计得再往后躲延迟一段了。

    “公开的发言,就免了。”深知丘吉尔已经得罪了法国人民,被全法国视作公敌,戴高乐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冒着全法国之大不讳,与丘吉尔的英国政府靠的太近。

    “私底下,我会亲自登门拜访丘吉尔,向他道贺。”戴高乐想了想后,如是说道:“顺便,也想他讨要一个发动奥兰海战的说法。不能让他觉得我们是懦弱的傀儡,有些时候还是得表面态度的。”

    “是,属下这就去找丘吉尔的机要秘书,预约见面时间。”戴高乐的亲信也一直对丘吉尔偷袭法国舰队一事耿耿于怀,听到戴高乐要求讨一个说法,自然也开心不已。

    虽说都知道,这个说法多半是讨要不回的。不过,能说一声,提醒一下丘吉尔,法国人还是有脾气的,这样总比装聋作哑好。

    。。。。。。。。。

    “什么?戴高乐想要见我。”正在办公桌上签署对韦维尔嘉奖文件的丘吉尔,听到秘书汇报后疑惑的抬起了头。

    与戴高乐的政府大楼只隔3条街,可戴高乐想要见到丘吉尔,可不是穿过3条街这么简单。至少,他得等丘吉尔腾出时间,或者说得等丘吉尔原因腾出时间。

    “替我推掉他,我现在不想和法国人见面。”丘吉尔有些心虚的说道。

    自从他下令执行“弩炮行动”,同时给达尔朗拍去一封“表明原谅”的电报后,他就开始感觉自己在法国人面前抬不起头了。

    不错,政客却是可以无耻,并且许多政客还以无耻为荣。

    但是,丘吉尔毕竟还是要在国际上混下去的。他那副卑劣的欺诈电报,当初为了增加可信度,可是明码公开发去奥兰港的。

    做了这种害人诛心的事,丘吉尔还真做不到无动于衷。

    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比德国的莱因哈特,比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都差点火候。

    “就说我近期还得安排本土防卫力量的调动部署,没空余时间与他见面。”丘吉尔自欺欺人的说道。

    大家就隔了几条街的距离,见个面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丘吉尔用这种理由做推辞,他的秘书大概也猜到首相是要刻意躲开法国人。

    于是,秘书很识相的点了点头:“好的,我这就去回复自由法国政府。”

    说到部署本土防卫,丘吉尔突然联想起了什么道:“对了,之前我用两个澳大利亚师去换回韦维尔手里的2个英国师,现在这两个师的官兵怎么迟迟没来本土陆军部报道?”

    丘吉尔也不想想,要不是北非那边的韦维尔将军,在与英帝国总参谋长约翰迪尔协商之后绝对把这份调遣命令拖住不办,别人凭什么能打赢后面进攻的意大利军队。

    难道,意大利与英国的北非交锋,得把命运交锋到2个澳大利亚师手里吗?

    更何况,因为路途遥远,这两个澳大利亚师,今天才赶到韦维尔手下,根本没有机会赶上之前的北非会战。

    也就是说,如果韦维尔真的只是一名只知道听丘吉尔命令的死板将领,格拉齐亚尼在北非发动进攻的时候,他就该成无兵可调的光杆司令了。

    看着机要秘书遮遮掩掩,窘迫的面部表情,丘吉尔很快也猜到了事情的缘由。

    “好啊,我说韦维尔为什么突然这么主动,打赢以后还汇报说他带着部队继续反攻意大利的利比亚殖民地。原来他是想用这种攻击正在执行的既定事实,让我无法抽调走他麾下正在发起进攻的英国部队。”

    丘吉尔到底是人胖心不宽,一眨眼的功夫就推测出了韦维尔的小心思。

    毕竟,韦维尔手里能用的部队,就只有两个英国师。其中,还有一个是被韦维尔当做宝贝的第7装甲师。

    被人拿两个战斗力打问号的澳大利亚师,换走自己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任何将军都不会情愿。

    不过,放在一个月前,或许丘吉尔会大骂韦维尔居心不轨,拥兵自重。

    但现在,丘吉尔简直爱死了这位给他赢得胜利的福将,也就原谅了韦维尔自作主张的拖延复命。

    “算了,这两个师的部队就当给他的奖励了。代我发份电报,就让韦维尔用我留给他的部队,拿下利比亚。”老练的丘吉尔,选择顺水推舟的送韦维尔一份人情。

第四百七十七章 北进无望() 
    与欧洲的风云莫测相比,在遥远的亚洲,有这么一个国家同样非常的不安分。

    这个国家,就是自称大日本帝国的岛国。

    就在1940年6月,意大利大胆挑衅英国的同时,远在亚洲的日本,同样状起了胆子,准备去挑战横跨欧亚的苏联。

    不错,几乎和诺门坎战役时的动机一样,远在东京的部分人认为,既然苏联刚刚吞并了罗马尼亚北方两省与波罗的海三国,那么苏联政府的重心就应该会往西倾斜。

    这个时候,正是发起偷袭的最近机会。

    “大将阁下,我们一雪前耻的机会来了。”荻洲立兵这位曾在诺门坎战役中被苏联名将朱可夫打的大败,停战后追究责任,降职参谋本部,现被编入预备役的无兵权中将,急不可待的敲开了杉山元办公室大门。

    因为在诺门坎的失利,荻洲立兵可以说是断送了自己的全部前途。

    本来是跑去诺门坎“镀金”的他,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失败,使得关东军损失惨重,而且自己也从此被剥夺了军权,失去领兵的机会。

    只可惜,荻洲立兵的算盘,显然落空了。

    杉山元看着这位曾经被自己寄予厚望,如今却落魄不堪的下属,苦笑一声,摇了摇头道:“国内的北进派,现在已经彻底失势了。进攻苏联的方案,想必是不可能被大本营批准的。”

    就此时的国际形式来看,德国闪击西欧成功,荷法相继败降,英国也危在旦夕。

    显然,夺取英国,法国,以及荷兰在亚洲的殖民地,要比去进攻苏联本土容易太多了。

    即便从政治影响来说,抛开投奔第三帝国的维系法国亚洲殖民地不碰。自顾不暇的荷兰,肯定守不住东印度群岛这块肥美的殖民地。

    而岌岌可危的大英帝国,凭借他们在亚洲那点兵力,也难以与日军作战。

    实际上,英国政府在日本面前,已经表现出了他们的怯懦与软弱。

    为了争取日本不去触屏他们的印度殖民地,英国甚至关闭了中国对日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

    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国外援助物资大部分都通过滇缅公路运往境内,而英国人切断滇缅公路的行为直接断绝了中国国际援助物资的来源,很可能导致中国抗战的失败。

    一旦中国抗战失败,日本很快就能获得华夏的庞大人力和自然资源,导致实力急剧膨胀,对美国和世界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从这一点来说,美国也不希望英国人封锁滇缅公路。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不等罗斯福对英国施压,要求他们重新开放滇缅公路,远在柏林的莱因哈特却抢先对法国施压,强令此前一直封锁滇越铁路的法国政府,立即开放滇越铁路,以替代滇缅公路被英国封锁造成的影响。

    这一点,倒是罗斯福都觉得意外的。

    在华夏人眼里,这是德国有意与他们交好的又一大行动。

    在美国人眼里,这是德国特意向美国示好,所做出的政治让步。

    毕竟,开放滇越铁路,直接收益者是华夏,而最大的幕后收益者,则为美国。

    否则的话,面对一个腾出手来对付美国的日本,罗斯福还真有些担心这个疯子国家会赶出点什么疯狂的事来。

    为了答谢德国释放的善意,罗斯福甚至默认了国内孤立派暂时中止售给英国物资的提案。

    毕竟,德国此举,也是为美国创造了一个更为优越的孤立环境,让美国以更低的风险坐山观虎斗。

    而在日本人眼里,他们居然把德国此举归结为日本迟迟未对苏联发起攻势,德国方面表露不满的一种方式。

    不过,日本参谋本部也不是一群傻子,他们不会仅仅为了争取德国的满意就冒险再一次发动“北进大战”。

    “枣宜会战的失败,导致帝国在华夏战场上不得不转为战略相持态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