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伯记得自己曾下意识地看了靠过来那人一眼,一梭子弹洞穿了他的额头和脖子,鲜血打湿了脏脏的头发,显得一团粘稠。

    那人的手指像是要抓住流逝的生命一样攥着拳头,然后又慢慢松弛了……

    比伯恍然想起曾与那男人在之前的基地里见过一面,不过一切都结束,纵使相识,不过是过往云烟。激烈的战场逐渐归于平静,看到对方在缓缓撤离,他在心里默默松了口气,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撤退到后方的根据地。

    可曾经的美丽的家园早已不在,留下的不过是满目疮痍的伤痕。

    “我想家了。”和比伯一起在海岸上站岗的另一名士兵惆怅的声音,打断了比伯的沉思。

    “就算我们现在回去,看到的也不过是一片废墟罢了。”比伯有些丧气地说道。

    “中尉,不要这么悲观嘛,至少德国佬现在打不到我们,等我们准备好了再打回去,赶跑德国佬。”那名想家的士兵倒是很乐观,想必是没少被洗脑。

    比伯有些不忍心打击这个显然被某些热情演说洗脑得有些严重的队友,所以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他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对他而言,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他留恋的东西了,所以他显得如此悲观,他还能走多久,英国还能走多久呢?

    但是,他也懒得和别人述说这份悲哀了。毕竟,逝者如斯,说的再多,也不过是徒增悲伤罢了。已经离去的人,不会再回来。

    “该死!”比伯重重的咒骂道:“丘吉尔那个战争贩子明明已经被戈特司令给逮捕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遭这种罪!”

    他想不通,既然挑起战争的罪人丘吉尔已经被赶下台了,英国为什么还有继续按照丘吉尔的既定路线走下去?

    “我们应该和德国人讲和,然后付出一些代价,结束这场战争。”比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一个战争中小人物的思维,对那位想家的士兵讲道:“这样,你,我,就都能回家了,回到没有战火的家乡。”

    这些天来,比伯实在是太累了。

    虽然暂时从大不列颠逃抽身,跟着大部队逃到了爱尔兰岛上,偏居一隅。但是,心中的疲惫,却从未消逝。

    比伯看不见希望,他找不到任何可以说服自己去幻想的光明未来构想。

    该投降了,没错,早就该投降了!

    向德国人投降,这在欧洲已经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了。因为,这件事简直常见的不能再常见了。

    最弱的丹麦这类国家,当初仅仅是一个早上就投降了。最强的法国,也没有撑过6个星期。

    为什么英国就不能投降,就因为丘吉尔那个死胖子宣布“绝不投降”吗?扯淡!

    英国皇家海军,做为“日不落帝国”的象征和其看家法宝之一,无论是价值和分量,还是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地位,都是毋庸质疑的。

    可是,如此重量级的看家法宝,都没能阻止德国人越过英吉利海峡,甚至在更早之前,这个法宝就失去了力量。

    英国皇家空军,那就更不必说了,他们连本土的雷达站都保护不了,更别提和德国空军对决了。

    至于陆军,现在比伯身处其中,了解算是最深刻的。他真的怀疑,自己所在的这支军队,到底真的能不能打过德国人的警察部队?

    在自己强势的时候搞“妥协”可以叫做施舍,而在自己在弱势的时候就只能叫做屈辱,叫做投降。

    这涉及大英帝国的脸面问题。而对于一个绅士来说,脸面问题高于一切,英国绅士尤其如此。你可以说他们死要面子活受罪,但他们确实是这样的。

    可关键是,绅士只是一小部分人,更多的人,是比伯这样,希望结束战争的普通人。在他们看来,丢脸,总比丢了小命要好。

    美梦好做难醒,被“日不落”的光环笼罩着,深陷“千年帝国迷梦”久久不肯醒来的那些高层“绅士们”,他们不愿意丢掉自己那份固执的颜面,宁愿用“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去换一个面子,也不愿意选择另一条让他们失了面子,但却可以保留一点里子的道路。

    现在,比伯只希望,戈特公爵不会是这样一种“绅士”。rw

683隆美尔VS蒙哥马利() 
    随着意大利首相罗西亲自督促紧急运往北非的一批战略物资抵达,隆美尔便立即下达了开始新作战的指令。

    虽说意大利人的冒失进攻损失了一批宝贵的物资,但是相对的,法国人在托布鲁克的胜利,也为同盟国联军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包括弹药,食品,以及其他的一切军用物资。

    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德国的猪队友意大利不断的给英军赠送物资,但德国的另一位法国队友又成功的从英国人那里抢来了英军的物资。此消彼长,隆美尔惊喜的发现,自己手里的存货还是很多的,完全又够他好好发挥一轮了。

    于是,隆美尔下令将意大利人新运到的非洲物资留作战略储备,然后将原有的全部储备调出来,用以接下来的向埃及进攻作战。

    根据意大利早年建立起的非洲情报网络,隆美尔大概也了解到不少英军阵营的消息。

    当然,意大利提供的这个情报网络,也无非就是利用安插在埃及等英国非洲殖民地的低级内线,传递一些不算核心的情报消息,并不比莱因哈特那种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金手指。

    不过,对于现在的隆美尔来说,这种程度的情报收集,就已经足够了!

    首先,他了解到英军第八集团军现在的实力,已经虚弱到了极点,它的核心只剩下一个团规模的澳大利亚步兵,外加3个装备意大利武器的埃及本土师。

    至于英军第八集团军的预备队,只不过就是前线刚刚经历了“战斧行动”的失败,溃退回去的不足一万溃兵,坦克也仅有逃回去的几十辆。

    之所以蒙哥马利会安排这些部队当预备队,也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由于这些溃兵和缺乏油料的坦克,现在根本不能形成战斗力,只能在重振补充弹药和燃料后,才能勉强恢复战斗力。所以,反正都得等一段时间恢复战力,倒不如干脆放在后方做预备队,待战斗力稍微恢复后,再投入前线。

    简言之,隆美尔断定,他统领的同盟国联军在这一阶段是很占优势的,他现在想做的,就是尽快展开闪击进攻,在英国人反应过来从中东调集生力军支援汇合非洲第八集团军前,彻底摧毁蒙哥马利手里的非洲英联邦部队。

    对手里情报的准确性,隆美尔已经再三确认过了。

    他并不是单纯的从意大利人那里得到情报后,就马上一股脑的相信了全部。作为一名擅长在作战中使用欺骗等手段的老狐狸,隆美尔也非常防范英国人反过来欺骗自己。

    再加上意大利人负责的环节经常出问题,所以隆美尔还是非常仔细的对照推算过每一项情报的准确性。

    首先,关于英国第八集团军驻守埃及的兵力,这一点隆美尔已经用最简单但是最不容易被人想到的一种手段给多次确认印证了。

    隆美尔这位充满各种新奇点子的“沙漠之狐”在破除了韦维尔的战斧行动后下令,将俘虏的全部英军少校及以上级别的军官,分散带去不同的房间拷问刺探,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关于后方驻防英军规模的消息。

    这一手段非常成功,毕竟隆美尔在打败韦维尔大军的同时,俘虏了整整72位英联邦部队中的校级军官,甚至还另俘虏到2位少将军衔的。

    按照常理来说,上了校级的军官,就应该会毕竟清楚的了解到驻防部队规模这种消息。而巧的是,因为蒙哥马利之前和韦维尔出兵前的那场争论,导致英国第八集团军内部几乎传开了那次作战会议里的精彩内幕。

    “韦维尔上将与新到任的蒙哥马利中将发生严重分歧”,“蒙哥马利中将遭冷落,被打发去指挥战斗力低下的3个埃及本土师和3个战斧行动没用上的澳大利亚步兵营。”

    这样的消息流传,无形中就把蒙哥马利指挥的后方驻军规模透露了出来。

    而隆美尔拷问的74个英联邦军官里面,总会有那么一些口风不严的人。只要分散拷问的人里面,有联系多个军官交代的情报是一致的,那么英军后方驻军的规模情况,基本就可以确定了。

    至于逃回去做预备队的英国溃兵和坦克数量,那就同理的非常好推算了。只需要问出被俘虏人英联邦军官,参与战斧行动的各部队规模,坦克数量,然后再减去战场上俘虏的人员坦克数量,减掉被击毙的人头和被击毁的坦克数量,就能大概计算得到一个数据。

    用这个数据与意大利人提供的情报再加以对比吻合,基本也就完全确定下英国第八集团军那边的情况了。

    除了想要知道的情报消息外,隆美尔还听说了一些附带从英国俘虏那里了解到的,关于蒙哥马利个人的情报。

    听那些打了败仗的福利们说,蒙哥马利长了一副鹰一样的面孔,他高昂并带有浓重英格兰鼻音的声调让人听起来感到并不十分友善,这一点,从蒙哥马利之前与韦维尔的争论就可以看出了。

    当然,现在的韦维尔已经被蒙哥马利彻底打压,被蒙哥马利重新分配成为了埃及边境上一个名为科特沃据点的“科特沃最高指挥官”,指挥那里的全部2个埃及步兵连。

    另外,一位之前亲近韦维尔,如今却被隆美尔俘虏的英国上校还透露出,蒙哥马利在许多方面与隆美尔有相似之处。两个人都喜欢体育运动,并且都不抽烟、不喝烈性酒,注重保持身体健康。

    或许是之前贝朗特描述蒙哥马利时说的那句:“他们说,他是你的克星。”让隆美尔有些刻意重视,又或许因为蒙哥马利作为非洲敌军的最高指挥官,本事就值得重视。总之,隆美尔事后还特意找那位上校询问了更多有关蒙哥马利的细节。

    巧的是,那位上校刚好是位消息灵通的人士。从他口中,隆美尔发现,蒙哥马利与自己竟然还有几分相似。

    就比如,他们这两人的性格都偏向孤僻,在对战术指挥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傲慢,在听命于别人时,都像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但又都是头脑清醒和有独到见解的那种指挥官。

    隆美尔曾经拒绝过莱因哈特的指导,强行用两个营进攻过托布鲁克要塞。而蒙哥马利也在初来非洲上任的时候,就和韦维尔闹僵,产生严重分歧而被排挤去负责留守。

    另外,就像隆美尔一直戴着那顶著名的带有有机玻璃风镜的帽子一样,那位上校交代,蒙哥马利也喜欢戴着一顶镶着团队徽章的怪异的澳大利亚丛林帽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越是听下去,隆美尔就越感觉到,自己这次是遇到了一个有趣的对手!

684珍珠港() 
    珍珠港,位于瓦胡岛南岸的科劳山脉和怀阿奈山脉之间平原的最低处,这里与与唯一的深水港火奴鲁鲁港相邻,是美国海军的基地和造船基地,也是北太平洋岛屿中最大最好的安全停泊港口之一,一般的民用船舶要是美国海军部的特殊许可,都是是不得进入这里的。

    但是,这仅仅理论上。

    如果属于美国的船队愿意给些过路费,要临时驻停一下珍珠港或许也是有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