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英这个联合王国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也就是蒙哥马利在非洲投降的当天,莱因哈特专程召集了施佩尔,利用前世已经忘得差不多的工程制图本事,亲自用铅笔在稿纸上勾勒出了前世集装箱的模样。

    然后,莱因哈特还细致有标注好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根据汽车还有火车车厢的宽度与长度,分别规定集装箱的尺寸,用不同颜色的集装箱来制定分类使用等等。

    集装箱的优点在于可以在途中转运不用移动箱内货物,就可以直接换装。并且加快了装卸的速度,可从一种运输工具直接方便地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这样一来,货物的装满和卸空都很方便。

    再加上集装箱具备容积大,装的货物多,规格具有统一标准,在港口和船上可以层叠摆放,节省大量空间,能长期的反复使用等优点,这等于是让德国在不增加一艘运输船的情况下,白白提高了百分之十以上的运输效率!

    英国本来就是一个航海大国,从英国手里继承了海运遗产的德国,再得到了集装箱技术的加成后,海运效率直接比以前翻了一倍以上!

    而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德军在东线战场上需要的庞大冬装数量,得到了进一步解决。

    在历史上,德国在苏联的第一个冬天,就是用在法国缴获的40万套绒衣裤,加上自己紧急调产的冬装才保证撤下去的人还有战斗力。

    这一世,德军在法国那边仍旧缴获了40万套绒衣裤,之后,德国与法国两国政府签订和平条约后,又由法国的工厂和德国莱因财团下属一些小工厂,共同承办了200万套绒衣裤的订单。

    但这240万套绒衣裤,在东线战场也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德军,就连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还有部分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派来的盟军,也得由德国帮着购置冬装。

    挪威和芬兰派来的部队还好,他们的部队规模不大,而且自己也能承办派遣部队的冬装配置。

    现在,同盟国在英国又缴获了大量绒衣裤,初步统计也有50万套以上的数额了。

    而有了集装箱,就能迅速把这些冬装从英伦三岛运到欧洲大陆,然后依靠德法两国发达的铁路时的调给东部前线部队。

    当然,同盟国也不是一位的在英国身上单方面疯狂索取。为了稳定占领区的治安,使得占领区尽快恢复产能为德国所用,同时也是为了宣传英德亲善的氛围,莱因哈特也下令展开了对英国的粮食援助。

    之前由于邓尼茨的狼群战术,英美航线每天都用大量的运输船沉入海底,白白损失物资。而无法做到自给自足的英国政府,为了尽可能多的进口武器弹药,又很大程度的削减了美国援助物资清单的粮食占比。

    这就导致英国本土的大部分民众,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终日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下,领着政府发放的那一丁点救济粮。

    反正运输船队都要前往英国运回冬装以及一些精密设备,还有较好的武器弹药用于装备同盟国内的一些小国部队,所以在运输船队前往英国的时候,顺便带上些午餐肉罐头,也算是不浪费运力了。

    同时,光靠德国来养活英国难民也不容易,莱因哈特顺道也召集了自己最忠诚的英格兰傀儡政府首相莫斯利,指示他推广了一套单船尾划道拖技术。这项本该在八年后由丹麦人创造的高效捕鱼技术,被莱因哈特提前开发了出来,帮助莫斯利解决食物问题。

    当莫斯利领导英格兰政府推广下去单船尾划道拖技术后,英伦三岛不但不会继续有饥荒问题,反倒可以向德国输送数量非常可观的鱼类罐头,提供鱼肉类供给。

    由于德国本土早就开发了北部油田,再加上罗马尼亚油田也一直在努力供给,所以德军在东线,暂时还并不缺乏汽油物资。再加上英国海军早已失败,德国那些“用油大户”的军舰也得以节省一些石油,因此莱因哈特一时还没有急着把从英国缴获的石油储备也运回德国。

    再加上德国本土规模庞大的公交车,在政府调控下也统一换做了炭烧汽车。虽然时速慢了点,但是节约了大量的燃油。因而,德国的石油储备,已经丰富到有些充沛的地步。

    等到法国的阿尔及利亚油田反哺欧陆,德国又将拥有一个更大的进口通道。

    这样下来,英国的石油储备,留在英国本土当做大西洋壁垒的转向石油储备,功绩帝国公海舰队提取,其实反倒更合适。

    至于剩下的,还有就是其中最具代表应急战斗口粮,巧克力。就德军后勤部门的统计安排来说,巧克力的热量是够的,但是数量根本满足不了需求,而德国的可可还全要进口。

    所以,西线打下英国,其实对东线官兵最大的福利是他们的巧克力口粮都能得到保障了。

712() 
    同盟国吊打了整个轴心国,现在欧洲也已经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事集团一家天下了。

    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两个尚未作出选择的国家,终于面临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根据协议,罗马尼亚王国及保加利亚王国已加入同盟国,匈牙利也在更早的时候就成为了德国的一个省。

    然而对南斯拉夫,莱因哈特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施加压力,令南斯拉夫加入钢铁同盟条约,所以更不存在南斯拉夫的摄政王保罗王子签了这个条约,但却因为条约没有得到军方的认同遭到军事政变,由国王彼得二世代替保罗王子亲掌政务。

    知道南斯拉夫内部复杂情况的莱因哈特,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逼着保罗王子和他签订条约,加入同盟国阵营。

    相反,莱因哈特一直在采用不温不火的政策,一面维持着与南斯拉夫亲德政权的关系,另一面却丝毫没有与南斯拉夫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仅仅是保持着名义上的友好。

    任何国家的政客都不会建议多几个名义上的友好国家。这种友谊虽然不牢固,但至少不必付出任何报酬与代价,相当于是白送的一个外交友好盟友。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英国战败,联合王国各政府宣布投降,德国及其盟友的强大,毕露无疑!

    这个时候,南斯拉夫内部就该好好考虑一下将来与德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了。

    原先巴尔干半岛,包括罗马尼亚在内,很多国家都是英法的小弟。可现在英法都跟着德国混了,巴尔干半岛也是处处分部着同盟国成员国。

    现在还不表明态度,要跟着德国一道奋斗,还等什么时候呢?

    更要命的是,一向亲德的希腊,最近也开始明显更进一步,开始了关于加入同盟**水集团的谈判事宜。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任何国家的政客都不会建议多几个名义上的友好国家。这种友谊虽然不牢固,但至少不必付出任何报酬与代价,相当于是白送的一个外交友好盟友。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英国战败,联合王国各政府宣布投降,德国及其盟友的强大,毕露无疑!

    希腊政府亲德,那几乎是摆明的事实,早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希腊的政府高层,几乎都是亲德派的代表,而且他们还都与莱因哈特的德国建立的紧密的经济联系,两国具备深厚的经济合作友谊。

    另一方面,罗西手下的意大利政客与外交人员们,早在几年前就一直在收买希腊政客,寄希望于可以借此操控希腊的政治走向。

    原本意大利罗西他们的这种安排,是受到前首相墨索里尼的指使,为的,也是将来进攻希腊时,用收买的这些人员当内应。

    稍微等一下,二十分钟左右后,刷新补上

    同盟国吊打了整个轴心国,现在欧洲也已经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事集团一家天下了。

    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两个尚未作出选择的国家,终于面临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根据协议,罗马尼亚王国及保加利亚王国已加入同盟国,匈牙利也在更早的时候就成为了德国的一个省。

    然而对南斯拉夫,莱因哈特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施加压力,令南斯拉夫加入钢铁同盟条约,所以更不存在南斯拉夫的摄政王保罗王子签了这个条约,但却因为条约没有得到军方的认同遭到军事政变,由国王彼得二世代替保罗王子亲掌政务。

    知道南斯拉夫内部复杂情况的莱因哈特,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逼着保罗王子和他签订条约,加入同盟国阵营。

    相反,莱因哈特一直在采用不温不火的政策,一面维持着与南斯拉夫亲德政权的关系,另一面却丝毫没有与南斯拉夫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仅仅是保持着名义上的友好。

    任何国家的政客都不会建议多几个名义上的友好国家。这种友谊虽然不牢固,但至少不必付出任何报酬与代价,相当于是白送的一个外交友好盟友。

    相反,莱因哈特一直在采用不温不火的政策,一面维持着与南斯拉夫亲德政权的关系,另一面却丝毫没有与南斯拉夫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仅仅是保持着名义上的友好。

    任何国家的政客都不会建议多几个名义上的友好国家。这种友谊虽然不牢固,但至少不必付出任何报酬与代价,相当于是白送的一个外交友好盟友。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英国战败,联合王国各政府宣布投降,德国及其盟友的强大,毕露无疑!

    这个时候,南斯拉夫内部就该好好考虑一下将来与德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了。

    原先巴尔干半岛,包括罗马尼亚在内,很多国家都是英法的小弟。可现在英法都跟着德国混了,巴尔干半岛也是处处分部着同盟国成员国。

    现在还不表明态度,要跟着德国一道奋斗,还等什么时候呢?

    更要命的是,一向亲德的希腊,最近也开始明显更进一步,开始了关于加入同盟**水集团的谈判事宜。

    希腊政府亲德,那几乎是摆明的事实,早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希腊的政府高层,几乎都是亲德派的代表,而且他们还都与莱因哈特的德国建立的紧密的经济联系,两国具备深厚的经济合作友谊。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希腊政府亲德,那几乎是摆明的事实,早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希腊的政府高层,几乎都是亲德派的代表,而且他们还都与莱因哈特的德国建立的紧密的经济联系,两国具备深厚的经济合作友谊。

    另一方面,罗西手下的意大利政客与外交人员们,早在几年前就一直在收买希腊政客,寄希望于可以借此操控希腊的政治走向。

    原本意大利罗西他们的这种安排,是受到前首相墨索里尼的指使,为的,也是将来进攻希腊时,用收买的这些人员当内应。

713吃掉50万苏军() 
    博克将大反攻的日期定为6月22日,这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首先这一天他的中央集团军群刚好接受齐最后的一个西班牙德械师,总兵力达到最佳饱和状态。其次,这一天正好是夏至后的第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时间,这样在反攻最初的关键几天里,德军及其盟军每天差不多可以战斗18 个小时,极大限度的利用好反击初期的锐气。

    在6月22日的凌晨4点时分,中央集团军群的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