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升职记-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跟外面传来的坏消息一比,研习所的事情又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个冬天到处都是跑来登州府逃难的流民,最远的流民居然是从济南府跑到龙口来的。

    他们之所以一路狂奔跑到龙口来,原因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福王府的内使带着大队人马在山东省内毫无顾忌地划分庄田,一路横冲直撞,根本不给地方官员半点面子。

    这些内使鲜衣怒马,金旗旗帜,“彩服巍冠,络绎拥后皆乞人之思啜饮者也。如此景象,过一邑,一邑丘墟;经一落,一落逃窜”,过路之处到处强占庄田,不但升斗小民常被捶楚至死,就连地方官员也被动不动欺凌得弃职而走,地方秩序大乱,以致西三府到处都是被迫流亡的流民。

    这些流民大多是十分本份的良民,但是在福府内使的压迫之下,不得背土离乡逃到龙口来避难来,这个消息让大家的心情都沉重起来。

    很多有心人现在都知道龙口这边的土地实际就是泾王府的遗地,这一次已经划给了福王府的名下,而且福田府在登州府也弄走了上万亩的庄田,这上万亩的王府庄田到底落到谁的头上,谁也讲不清楚。

    还好龙口有柳大少出面遮风挡雨!

    一想到柳鹏与姚厂公、韩太监都有交情,大家都觉得日子有了希望!

    而此刻的柳鹏又开始忙碌起来:“梦雨姐,请沈叔抓紧一点,马停那里的人口检校得尽快进行下去,这件事不能耽误了!”

    现在马停寨是沈滨当家,不过出于大家的意料之外,沈总旗到了马停寨以后,把整个马停寨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没发生了什么大的乱子。

    大家原来以为马停寨是个到处藏污纳垢的地方,最是难办,但是沈滨可是牢头出身,马停寨再乱,比黄县大牢又能乱到哪里去,不过几个月时间,马停寨气象一新井井有条,大家都说沈滨有办法。

    严格来说,藏污纳垢的阴暗面还是比经皆是,但是马停寨的秩序已经建立起来,即使是乱,那也是“有秩序的乱”。

第377章 洋炉子和蜂窝煤() 
而马停寨既然属于新领地,在给足了甜头以后,柳鹏就准备在马停寨搞一次试点性质的人口检校,搞清楚马停寨到底有多少人口,然后再用马停寨获得的经验进行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

    “知道了!”那边谷梦雨应了一声:“但现在就是不想出门办事情,都怨你把这屋子弄得太暖和了!”

    这话柳鹏当然爱听,他笑呵呵地说道:“把屋子弄得太暖和,难道还不好,梦雨姐就别作懒婆娘了!”

    说到这,柳鹏不由朝着花盆状的铸铁炉子上多瞅了两眼,这个炉子可不简单。

    这不是国内传统的火盆与火炕,而是西式煤炉的改进品,当然本时空肯定不会叫西式煤炉,因为欧洲人现在还在用热传导效率极其低下的壁炉,这种西式煤炉要到十八世纪才被发明出来。

    这种西式煤炉刚一传入中国就成了极其流行的时尚品,被称为是生活品质的保证,中国人将其称为“洋炉子”,虽然价格高昂,但是能买得起的中国人都会砸锅卖铁买上一套。

    洋炉子之所以在中国如此风行,不仅仅在于热效率更高,而是在于他的烟筒结构带来的极大安全性。

    过去北方常用的白炉子并没有烟筒用来排放二氧化碳,而传统的火炕与火墙一体化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不管使用是土胚还是砖胚,都极易泄露二氧化碳造成中毒现象,哪怕是达官贵人都避免不了这种问题,动不动就出现煤气中毒。

    而使用铸铁制成的洋炉子,不仅可以非常灵活地调整温度,而且用洋铁皮制成的烟筒可以及时排出二氧化碳进行空气交换,为了避免二氧化碳的泄露,洋炉子在最里面安装了一层洋铁皮,在中间安间了一层薄薄的炉瓦,在最外面又安装了一层洋铁皮。

    三层防护结构极大提高了安全性,所以洋炉子在很短时间就成了中上层社会的标配,按照老舍小说里的说法就是“冬天不用洋炉子,不文明。”

    只是柳鹏现在折腾出来的并不是最早传入的洋炉子,而是洋炉子的一种改进品,因为外形呈花盆状,所以中国人形象称为“花盆炉”。

    为了打造这个花盆炉,柳鹏可以费了不少力气,甚至亲自跑了好几趟研习所,还好德蒙斯是一个很好沟通的对象,虽然他未必明白柳鹏真正需要什么,但是他总是集合研习所的人力物力把柳鹏的意图全力执行下去,并根据柳鹏的反馈及时调整方向,因此才能在这么短时间打造出这个花盆炉。

    铸铁倒是好办,但是铁皮就是个大麻烦,晚清有廉价的洋铁皮,在本时空只能用十分昂贵的熟铁当替代品,只是柳鹏还是担心出娄子,亲自检查过几遍以后确认不存在烟气泄露现象,才敢放心安装在自己的屋子里,把整间屋子都烧得暖洋洋。

    花盆炉里烧的也不是传统的煤球,而是标准的蜂窝煤,只是这个蜂窝煤的制造虽然没费多少力气,却是跨越了千山万水而来。

    龙口附近的褐煤并不合适直接制造蜂窝煤,毕竟褐煤烟大焰弱,直接用来制造蜂窝煤非得把人熏死人不可,现在用的可是从朝鲜运来的无烟煤。

    在另一个时空,无烟煤是金家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是朝鲜最最重要的对外出口商品,联合国的两次制裁都特意限制了朝鲜无烟煤的出口,第二次制裁更是限定了朝鲜无烟煤每年出口数量与金额的上限。

    而在本时空,朝鲜王国的采煤业只居于次要地位,他们采矿业的核心是采金业与采铁业,但是连柳鹏都没想到,朝鲜矿场主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向龙口送出了第一船无烟煤。

    这自然与整个北亚的贸易环境急剧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过去在中日朝三国贸易之中,由于大明的禁海政策,朝鲜王国处于最吃香的地位,吃完上家吃下家,有些事情非朝鲜人不能办。

    可是从今年开始,日朝贸易突然冷却下去了,特别是今年下半年的局面更是让朝鲜商人完全看不懂。

    朝鲜自己生产的商品在日本市场缺乏上足够的竞争力,而且也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存在,对马宗家真正在意的是那些从朝鲜转口而来的中国手工业品,过去为了买到这些手工业品,宗家明明知道在价格上吃了大亏,还是愿意忍痛接受朝鲜商人的开价,甚至不得不在个别商品接受严重亏损的现实。

    但是龙口打通了到对马岛的海道之后,朝鲜弄到的中国商品,不管是质量、数量还是价格,对于对马宗家来说,已经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了,对马宗家仅仅是把朝鲜的贸易作为一个辅助性质的渠道而已,如果不是对马宗家的船不到驶往龙口,他们甚至可能暂时放弃对朝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商人提供的一切商品突然全面滞销,甚至连带着朝鲜本国的出口商品都受到极大冲击,即使是大降价日本商人也不大愿意购买,许多东西甚至不得不考虑亏本出售的问题,但即使是亏本出售,对马的日本商人似乎不大愿意接受他们开出的价格。

    过去对马宗家特别关心倭馆的问题,而现在倭馆也在谈判中成了一个次要的问题,朝鲜人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出口急剧下降的压力立即开始向朝鲜国内转移,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是骚乱。

    而这个时候德蒙斯就通过龙口的朝鲜商人传递了积极信号,让他们第一时间知道龙口这边需要无烟煤,而且不管是“白煤”、“黑煤”都有大量的需求,只要价格合适,运来多少就要多少。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朝鲜人及时完成了产业转型,在很短的时间就运来了第一船无烟煤。

    虽然过去朝鲜的采煤业在采矿业居于次要地位,但是朝鲜北部煤矿的开采条件极其优厚,有些煤矿甚至可以进行露天开采,因此现在朝鲜的沿海矿场主们立即准备扩大无烟煤的开采,当然也得归功于援朝战争之后,朝鲜政府不得不把原来官营的矿场交给矿场主自行经营,让他们有了经营上的自主性,可以及时调整方向。

    而凭借着海上运输的低廉成本,朝鲜的无烟煤不管是在本时空还是另一个时空,都有着很强的竞争力,而无烟煤运到龙口没多久,柳鹏就开始试制蜂窝煤。

    虽然在许多地区蜂窝煤也被称为煤球,但是煤球与蜂窝煤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本时空的北方从元朝开始就大量使用圆球型的大型煤球,而饼型蜂窝煤的使用与推广却是建国以后的事情,很多地区蜂窝煤的全面普及要到七八十年代。

    柳鹏在旧时空曾经认识一位亲历许多共和国往事的大叔,根据这位大叔的说法,他在一九八一年到杭州的时候,仍然也有一成左右的杭州市民在使用煤球,而不是更便捷卫生的蜂窝煤。

    只不过在本时空,柳鹏已经决心直接用蜂窝煤来全面取代煤球,蜂窝煤不但可以比煤球节省至少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用煤量,而且有着更高的热效率,而且上火快、耐烧、方便、卫生,空气污染也轻得多,因此他亲手打造出来的花盆炉使用的也不是煤球与煤块,而是蜂窝煤。

    蜂窝煤的制造倒是简单,只需要有无烟煤、水与黄泥就行,现在龙口的褐煤也终于派上了用场,作为配煤加入了蜂窝煤之中用来增长燃料时的火焰,大大改善了蜂窝煤的燃烧性能。

    只是接下去用模具手工打蜂窝煤的这一步就难倒了柳鹏,柳鹏打出第一个蜂窝煤以后就决定不干了,这活实在太累太辛苦了,柳鹏觉得自己根本吃不悄。

    即使是六七十年代,虽然自己动手打蜂窝煤是非常常见的一件家务活,但是打蜂窝煤这件事仍然记忆里不愿意经常提及的痛苦片段,拿着十几斤的铁制模具硬生生把蜂窝煤砸出来这活简直不是人干的,一个壮劳动力一天下来也就是打几百个蜂窝煤出来。

    可是柳鹏虽然放弃了,研习所的这伙人却是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一开始大家没有经验,但是很快不少人一天时间就能打出三五百个蜂窝煤,而且打得最多的一位山东大汉,一天时间直接打出了五六百个蜂窝煤,让柳鹏惊叹不已。

    后来柳鹏才知道德蒙斯给了大家一个承诺,在试验期间,只要打出十个蜂窝煤就能拿一个蜂窝煤回家,至于蜂窝煤炉具同样白送一套,难怪这伙人一直干得热火朝天,个个都打成了黑人,全身上下到处都是煤灰,到现在打出来的蜂窝煤总数早就已经破万。

    只是德斯蒙干得实在不错,他不仅仅是带人打出了上万个蜂窝煤,而且根据试验还确定了蜂窝煤的最佳配比,虽然柳鹏觉得这未必是真正的最佳配比,却是目前可以找到的最佳配比。

第378章 柳小贼要调走() 
而这一系列忙碌的产物却是让谷梦雨打着哈欠振振有词地说道:“柳鹏弟弟,家里这么暖洋洋,你真舍得把姐姐赶出去在外面吹寒风?”

    过去山东的火炕都是一面炕,虽然有着省柴又易于施工的优点,但就保暖性能来说,跟柳鹏亲自打造出来的取暖系统根本没法比,虽然房间多了一丝丝煤味,但是房间里一片暖洋洋,让人根本不想出门。

    事实上,如果不是找不到足够的钢材与材料,柳鹏说不定会直接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