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升职记-第4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的问题,却没想到这次把柳萧氏请出来却是误了大事。

    柳萧氏听说柳飞要当巡防队长就必须出镇广鹿岛随时准备厮杀,而留在登莱却可以安安稳稳地担任警备队长,第一时间就帮自己的儿子作出了选择,以至于事成定局回天无力,萧马熊与萧玉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挽回,只能让柳飞到黄山集担任警备中队长。

    正是这个警备中队长的位置才让柳飞错过了这次的扩编机会,而现在他告诉柳飞:“小飞,你哥哥无人辅佐,你肯定是要担当大任,所以不能让邓肯这样的外人都冲到你的前面去。”

    扩编看起来是雨露均沾,而且柳飞又是得天独厚,但是萧马熊就担心柳鹏举贤又避亲。

    他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现在与他跟随的武星辰、顾山河、丁子杭哪一个不是龙口数得着的大人物,只有他还在龙口警备队长的位置上苦熬,而且严格来说他还没有真正熬出头,因此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让一让无所谓,小飞不能让……实际上一回我们走错了,错得不能再错!”

    白斯文锁紧了眉头听着萧马熊的诉说,他问道:“到底是怎么错了!”

    而萧马熊很直接地说道:“现在在龙口,想升官,想发财,只有一条捷径可走……”

    白斯文万分欢喜地问道:“是哪一条?”

    萧马熊斩钉截铁地说道:“去辽东!”

    辽东?

    在场诸人的神情一下子就变得凝重起来,那边萧玉书就问道:“这事风险太大,利津那边不会同意吧?再说小飞万一有什么闪失怎么办?”

    只是萧马熊却是十分郑重地说道:“在咱们龙口想要快速升官发财,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是的……只有这么一条捷径可走!经历已经下了决心。”

    听说萧马熊这么说,那边萧玉书只能征求柳飞的意见:“小飞,这件事关重大,得你自己来决定,我们再为你争取!”

    柳飞却对萧马熊的判断有点怀疑:“真只有这么一条捷径可走?”

    “下官见过佥宪!”

    说起来这还是小半年以来柳鹏第一次与陶朗先见面,因此陶朗先一见面就诉了一通苦:“柳经历,你真是大忙人啊,想见你一面太难了,很多时候钟总长直接就替你挡驾了,有些时候我甚至连钟总长一面都见不到。”

    既然连钟羽正一面都见不到,那自然是杨观光直接就替钟羽正挡驾了,但是柳鹏并不觉得杨观光做错了什么,朝廷再这么一直胡闹下去,说不定以后陶朗先连杨观光一面都见不到。

    只是他脸上仍然是一脸笑意:“这下面办事的人在胡闹,道台,咱们是多少年的交情了,若没有道臣提拔下官,下官今日还是一个小小的班头而已!他们敢不尊重道台,我回头就收拾他们去。”

    陶朗先实际并不需要柳鹏去处理什么人,而且他也知道柳鹏特别护短,这话只是说说而已,因此他很快就直接单刀直入地问道:“今天柳经历特意请我到龙口来,不是知道有什么要事相商?”

    这小半年之间,他与柳鹏冲突多于合作,很多时候柳鹏虽然不出面,但硬生生把陶朗先安排下来的事情搅黄了,有些时候冲突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现在两个人的关系并不象当初那样密切,但是柳鹏既然请他过来,他觉得肯定会有好事,所以才特意过府来拜见柳鹏。

    而柳鹏也笑了起来:“道台,请坐,咱们慢慢谈!道台,我是想送一场万世功业、滔天富贵给佥宪,不知道您敢不敢去搏一搏!”

    正如龙口当初对陶朗先的观察,陶朗先这人是个好大喜功的性子,既爱钱又爱名,而且还爱功业,因此柳鹏这一开口就让陶朗先振奋,他十分狐疑地问道:“柳少,您不是在开玩笑吧?这哪来的万世功业?哪来的滔天富贵?”

    说到这,陶朗先当即说道:“难道您这功名宝贵会强过主持山东海运这样的大事吗?”

    今年山东海运已经达到了米豆八十五万石,而陶朗先既然主持其事,自然捞到了不少油水与说不完的功劳。

    虽然他在京边钱粮的事情把户部顶了回去,甚至还一度闹起了辞职,但是最终还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额定的任务不说,还发挥主观能动性准备再向辽东运二十万石,所以户部、兵部与内阁都对陶朗先赞不绝口,有意给他加加担子。

    至于陶朗先主持海运,那他自然落得了说不完的好处,只是柳鹏却是笑了:“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确实是大功,但是史记汉书,是记张良、韩信多一些?还是记萧何多一些?”

    陶朗先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没想到柳鹏居然有这么大的志向:“柳经历,你不是准备领兵援辽吧?”

    自从辽东兵事一起,山东有战斗力的营兵几乎被抽调一空,现在整个山东只有几千名有战斗力的营兵,其余都是一些屯田军、城守军,更糟的是就是这些屯城军、城守军也是兵额不全,兵器衣甲毫无准备,朝廷却是一道接着一道急令,一再要求山东派精兵强将增援辽东。

    现在山东连维持治安都不成了问题,何况不管是营兵还是卫所军都觉得驰援辽东是一条死路,个个畏缩不进,一听说越海援辽就装起病来谈条件。

    现在山东已经是无兵可调,为了这个问题,上至抚按下至道臣都被兵部训了不知多少遍,陶朗先原本以为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哪料想柳鹏突然冒出自告奋勇要领兵援辽。

    “有这么一个意向!”柳鹏当即说道:“功名富贵险中求,现在辽东危如累卵,最适合建功立业,可以去搏一搏,搏一个公侯万代出来!”

    听到柳鹏这么说,陶朗先那真是深身舒爽!

    他在登州海防道任上最担心的就是柳鹏的巡防队,巡防队说是一千五百人,但实际上却远远不止一千五百人,光是脱产的骨干武力就不下两三千人,若是包括临时动员与裹胁起来的武力,搞不好柳鹏登高一呼能聚啸起几万人。

    不管是官府对着干也好,造反也好,这支武力对于陶朗先来说都是莫大的威胁,陶朗先总是担心一觉醒来柳鹏的巡防队已经攻占了黄河营兵临蓬莱城下。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柳鹏愿意带兵援辽,那就让他带兵援辽,到时候正如柳鹏所说的那样,柳鹏固然有机会公侯万代,自己也机会有着万世功业、滔天富贵的机会。

第636章 最合适的时机() 
柳鹏哪怕只带三五百人援辽,每个月的军饷、马料、军服等诸类支出都是一个惊人数字,何况以现在柳鹏这支巡防队的规模,怎么可能只带三五百人援辽,至少也会出动近千人与数百匹军马。

    而且这等于去了陶朗先的心腹之患,到时候辽东二虎相争,自己完全可以在登莱坐山观虎斗,柳鹏若是败北受挫,那自己这个登州道就是真道臣,到时候随手就能把柳鹏的势力连根拔起。

    柳鹏若是大挫建奴,那更是一件大大的美事,自己升官发财不在话下,而且还能借机大捞特捞,这样的美事从天而降,陶朗先当然第一时间答应下来:“柳经历放心援辽便是,我作为登州海防道全力支援,要调什么人,要用多少钱粮米豆,只需要柳经历说一句就够了。”

    只是柳鹏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道台大人,事情如果有您想的那么简单就好了,你没听说咱们山东驰援的那些兵马,一到了辽东就被上面拆散了,指挥使顶多只能管着三五十人而已,一般的军将那就更惨了,就是侥幸没被拆散了,上官也把你们当外人,什么地方最凶险就把你们派到哪里去……”

    说到这,柳鹏唏嘘不已:“再说了,我虽然是威海卫经历,驰援辽东也是名不正名不顺,更不要说有机会自成一军,巡防队这支队伍是我一生心血所聚,怎么能这么任人糟蹋啊!”

    而那边陶朗先已经明白过来了,柳鹏虽然准备援辽,但是并不准备毫无意义地带队援辽,甚至准备自成一军,保存自己的部队建制不被打散,更要南水北求名正言顺,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陶朗先对此表示理解。

    为了能把柳鹏送到辽东去,陶朗先觉得自己可以暂时答应柳鹏一些条件:“柳经历说得好,名正才能言顺,柳经历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跟本道好好谈一谈,只要本府能解决,一定尽力帮你解决。”

    说到这,他越来越觉得柳鹏援辽的计划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很有可行性,即使遇到建奴也有机会保全队伍。

    且不说柳鹏有着好几千人的常备武力,随时能拉出上千兵力越海援辽,而且他在辽东早有准备,占据了广鹿岛,在岛上布置了数百名巡防队员并收容了至少上千名辽东逃民、逃军,把这里经营成了龙口的一块飞地。

    为了广鹿岛的问题,辽东方面可是不知道跟他与登州府打了多少场官司,过去陶朗先觉得广鹿岛真是一个天大的麻烦,但是现在他却觉得广鹿岛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而且今年登莱供应了辽东八十五万石米豆,这些米豆运到盖州套以后就完全脱离了登州道的控制之外,只能任由辽东胡乱折腾浪费,可是登州如果以广鹿岛为基地派出一支援军进入辽南,主持山东海运的登州道自然对这批米豆的具体使用上有充分的发言权。

    而且在这个问题上他与柳鹏有着一致的立场,他并不希望柳鹏这支援辽军被辽东的大人物直接吃掉或是不堪一击上阵即溃,即使失败也要在辽东多坚持一段时间,因此他第一时间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而柳鹏当即说道:“道台,你也知道我只是一个卫经历而已,辽东不知有多少文武官员的流品远远高于我,我在他们面前都挺不起腰杆来,何况是下面的弟兄们!”

    而陶朗先已经明白过来了:“柳经历,您是想一个名义?现在的卫经历似乎是低了些!”

    柳鹏点点头说道:“虽然我是吏员出身,按照吏部成制不能逾七品,但就在先皇之朝,咱们山东就有这么一个先例!”

    这是来要官的!

    陶朗先知道山东在万历朝确实有这么一个金通判的先例,而且履历跟柳鹏几乎一致,先做了县丞,接着做了卫经历,最后做到了府通判,虽然是张居正秉国的特殊时期,但是山东但凡是吏员出身的官员,都把这位金通判视作人生的目标。

    现在柳鹏就准备重复这位金通判走过的路子,而且现在辽东大仗频发,朝廷为了打一场胜仗,不知洒出去多少金银官位,一次就发了一百八十万两的边饷,只要柳鹏能打出一个局面,区区一个通判根本不在话下。

    因此陶朗先当即答应下来:“咱们登州府额外多设一员通判绝对不成问题,只要柳经历在辽东旗开得胜,别说是一个通判,就是一个同知都有机会!”

    柳鹏当即说道:“我只求一个通判!还望大人成全。”

    他这个年龄的通判,即使他虚报了实际年龄,仍然是天下最年轻的通判,即使是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在他这个年纪仍然在苦读功名,根本没机会出仕。

    而那位陶朗先不由为这事琢磨开了:“这等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有点难办,但是我可以向柳经历保证,只要旗开得胜,你的通判之职绝对跑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