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唐-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陛下有些厌烦地蹬了蹬腿,将小腿上杨妃的双手给推开,恨道:朕没有这么愚蠢的儿子,要知道他会给朕招来这么大的麻烦,朕宁可生个球,也不会要这种废物。

    杨妃哭得肝肠寸断,整个人伏在地上瑟瑟抖动香肩,哽咽着声音替李恪继续求情道:陛下啊,恪儿如今也才十来岁,涉世未深,办事不利,您这次轻饶他一回吧。而且,他这次身边有郭业郭长史这种能人陪伴就藩,不该犯下如此泼天大错啊,臣妾在想,恪儿是不是受了什么人的教唆啊,陛下!

    杨妃一边哭啼一边求情,最后一句话算是哭诉到了点子上,立马将李二陛下的注意力给转移了过去。

    只见李二陛下听到郭业的名字之后,神情越发地冷峻起来,眉头紧锁语出森然地念叨了一句:你是说郭业?难道是他在蜀王背后教唆挑动?不该啊,郭业是个机灵人,不该如此自寻死路啊。不过,此次李恪犯下如此泼天大错,哼,郭业身为都督府长史,绝对要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郭业,又是郭业,哼

    来人,传执笔内侍进来夙凤殿,替朕拟旨

第六百七十二章 见旨速回长安() 
当场,李二陛下怒下一纸诏书,直接派人八百里快骑飞送蜀州城。

    数天之后,圣旨抵达蜀州郡城,蜀王李恪与郭业前来接旨。

    这纸诏书仿若狠狠一巴掌,彻底打醒了还憧憬着美好的蜀王李恪,也将郭业的心高高悬了起来。

    因为李二陛下在诏书中并未多言其他,仅仅只说了一句话:勒令蜀州大都督李恪、都督府长史郭业见旨速返长安,听候朕的发落!

    接完旨后的李恪还在半梦不醒间,一副提心吊胆的模样问着郭业:郭长史,父皇是不是搞错了?本王在蜀州干得有声有色,似模似样,怎得还让本王回长安听候发落呢?

    郭业因为不知道李二陛下到底要怎么处理自己,而感到七上八下,心里没底儿。

    现在又听到蜀王李恪问出这么二百五的问题,心中气道,你爷爷的,你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若不是你不听我劝,老子怎么会落得如此田地?你也就跟你那两个哥哥一样,都是一个尿性,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货色。

    心情不美丽之下,郭业连正眼都懒得瞧李恪一眼,没好气地哼道:你问我,我问谁?不知道,我啥也不知道!

    哼哼罢,他走到传旨的内侍跟前,朗声说道:本官已经准备妥当,启程动身回长安吧。

    说着,双手握成拳微微提起,示意对方给自己带枷锁,启程出发。

    显然,他对回长安一事心里早有了预料。

    不过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倒是吓得那内侍一大跳,连退数步轻笑道:郭大人这是干什么?陛下在圣旨中只说了让您和蜀王殿下见旨速回长安,可没让老奴要给大人带枷锁押解进长安哟。

    说着,内侍太监又走到蜀王李恪面前,毕恭毕敬地说道:蜀王殿下,您也准备准备,带着一干随行人员,准备动身吧?这蜀州城没必要再耽搁下去了,陛下还在长安城中等着呢。

    李恪哦了一声,失魂落魄地指挥着随行就藩的官员开始收拾打点,一会儿出发回长安。

    郭业听着传旨内侍的话,心中奇道,李二陛下是什么意思?居然免去了枷锁套颈的程序,无需在路上遭罪,莫非陛下对我还念着旧情?还是说,陛下并不打算治罪于我?

    一时间,他心里惊疑的同时,也升腾起了几分侥幸。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左右,李恪的人已经收拾准备完毕。随着内侍太监的一声令下,数百亲兵前头开路,李恪与郭业夹杂在队伍的中间,一干宫人仆役殿后,朝着长安方向浩浩荡荡动身返回。

    沿路之上,自然又引来了不少百姓的驻足围观与议论。

    不过这次不同于上次,上次是风风光光来就藩,这次却是灰头土脸地被勒令返回长安。

    前后的心情自然是不大一样,个中滋味也是难受得紧,因此,李恪也就没有再钻出马车来卖弄风采,呆坐在车中缓缓朝着前路赶着。

    日复一日,郭业他们穿州过府,出蜀中,出剑南道,过山道涉水路,徐徐逼近着长安方向。

    而随着日子的向后推移,长安城中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之色也愈演愈烈。

    长孙无忌等天策府系人马占着天时地利与人和,借着此次蜀州事件,不断地对萧瑀、裴寂等为首的武德旧臣系展开攻击。

    如今的萧瑀、裴寂等人就跟霜打了的茄子一般,蔫了吧唧毫无反手之力,没招儿,谁让对方人证物证俱在,本点都无法反弹。

    如今就差蜀王李恪一行人返回长安,等着始作俑者的蜀王一回长安,就是长孙无忌等人彻底将他们撵出朝堂开始定罪之日,或贬官,或革职,或发配,甚至斩首问罪。

    天策府系步步为营,屡屡逼迫,越战越勇;而武德旧臣系却是屡战屡败,退了一步又一步,士气低落,人心浮动,称霸两朝的武德系人马离土崩瓦解之日不远矣。

    当然,他们还有最后的救命稻草,那便是幽居深宫内的太上皇李渊。

    太上皇李渊如今就跟沉睡的狮子未曾醒过来一般,对朝堂之上的风起云涌置若罔闻,至今没有表态,更谈不上动静。

    这也是长孙无忌等人至今心里最放不下的,虽然他们不愿触及李世民的底线,但是如今李渊静的可怕,这幅作派委实让他们心里不踏实。

    日子一天天地撞着时针,缓缓推移着,天策系慢慢地开始急功近利起来了,而武德旧臣系呢?如天要塌下来一般,人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

    就连置身事外的魏征、韦挺等建成余党系人马,都觉得有些不适应如今朝堂的气氛。

    火药味,越来越重了!

    就是身为一国之君,身为定夺乾坤的李二陛下,日子也是煎熬的紧。一嘛是因为武德旧臣系的无能而感到失望;二嘛是因为天策府长孙无忌等人的步步进逼,而感到压抑万分;三嘛,是因为父皇李渊的不表态没动静,他不知该从何下手此事。

    他明知长孙无忌他们的意图,他也清楚萧瑀等武德旧臣系该死,但是没有得到父皇李渊的态度,他不敢轻易定夺。

    他能从一个玄武门弑兄夺位的暴君走到今天,做到天下万民交口称赞的一代明君,委实不易,一路下来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不想因为这件事情一个没处理好,重新落下一个虐杀老臣的暴君之名,更不想因为当着天下百姓的面儿,背上一个大不孝的骂名。

    当皇帝不易,当一个好皇帝更不易啊!

    这是他此时此刻坐在望北阁内,内心之中最真实的写照。

    眼前整个龙案上,码放着一摞又一摞的奏折,换做平日他已经手执朱笔开始静下心来处理。

    可是现在,他心如乱麻,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对他而言,无异于烦上加烦。

    心烦意乱间,他突然抬起双手狠狠将堆积如山的奏折推到了地上,噼里啪啦,散落一地。

    吓得望北阁中的几个内侍寒蝉若惊,不敢直视,亦不敢吱声儿。

    不过李二陛下貌似心里的那口邪火始终无法宣泄一般,又走到望北阁中,提起足下龙靴狠狠踩着地上的奏折,怒骂道:陷朕于两难之境,始作俑者,决不轻饶!!李恪,郭业,你们俩一个是废物,一个蠢材。朕当初真是瞎了眼,怎会让去了蜀州啊?哼,等你们回到长安的

    禀报陛下,奴婢董顺求见!

    顺公公在望北阁吆喝一嗓子,径直打断了正发着邪火的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满面阴霾地望向阁外,通过紧闭的大门怒骂道:董顺,朕不是说过这段时间,不许来打扰朕吗?你想死吗?

    外头的董顺闻言冷不丁打了个寒颤,现在叫苦连连,只得硬着头皮回道:陛下,太上皇,太上皇他老人家已经到了两仪殿外,一会儿就要抵达望北阁,来见陛下了呢。

    什么?父皇要来见朕?

    李二陛下浑身的躁意,满腔的怒火恍然间消失的荡然无存,整个人冷静了下来,嘀咕反问了一句:他老人家终于肯有动静了吗?

    一时间,他猜不出父皇李渊为何突然要来见自己,但是他已经开始指挥起阁中的几个内侍,喝道:

    傻愣着干什么?将地上的奏折收拾起来,还有你,去,到通知皇后,让她亲手煮上父皇最爱喝的莲子羹送来。

    还有你,去找个软褥子放在那椅子,父皇年事已高,经不起长久坐在硬椅子上。

    喏!!

    太上皇驾到

    开门,打开望北阁大门,朕亲自出门迎接父皇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太上皇与皇上() 
吱呀,吱呀嘭!

    李世民亲自出了望北阁,搀扶着皓首苍颜白发苍苍,步履略有蹒跚,身形有如老态龙钟的李渊,步步走进了望北阁大门中。

    史上身价最高身份最尊贵的两父子进了望北阁中后,内侍们不约而同地自主退出了阁内,并将房门重新紧闭了起来,留给李渊、李世民二人一个幽闭的空间进行谈话。

    待得所有人都出去后,李世民搀扶着李渊走向自己平日坐着处理奏折的龙椅,轻声说道:父皇,您坐那儿!

    噌,李渊戛然而止突然停住脚步。

    他摇摇头,双眼浑浊地看着李世民,口气坚决地说道:那是龙椅,如今专属于你,我岂能上去?呵呵,我就坐那儿吧!

    说着,李渊抬起手臂指了指那张被铺了软褥子的椅子。

    轻轻撇开李世民的搀扶,李渊来到椅子边儿,用手在软褥子上微微一摁,厚软厚软的。

    他在扫了几眼阁中两侧摆放的椅子,都是硬梆梆的实木,并未铺着软褥子。唯有自己跟前这把独有。

    一时间,李渊明白了过来,浑浊的双眼溢出几分笑意,扭头满意地冲李二陛下点头笑道:皇儿,你有心了。

    李二陛下微微一笑,说道:这是儿臣应该做的。

    待得李渊坐下之后,李二陛下也没有走向那把高高在上的龙椅,而是坐到了李渊对面的一把椅子上,然后问道:父皇,最近身体可好?儿臣近来政务繁忙,一时抽不开身去探望父皇,委实不孝。

    李渊摇了摇头,还是保持着淡然中不失温厚的口吻说道:身体嘛,还是老样子。年纪大了,总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谁也不能免俗。倒是你,为父看你脸色欠佳,最近被朝中那些事情伤透神了吧?

    呃

    李二陛下顿然哑口,他哪里会听不出父皇话中暗指着什么啊?

    恍然间不知如何应对,他只得随口敷衍道:还好,还好了。

    李渊明知李世民口里是敷衍之词,但也不较真儿,轻轻一捋银须,叹道:皇儿,你才三十来岁,正当壮年,可你看看你自己,脸色蜡黄,两鬓已经略有霜白。你身为一国之君,正是春秋鼎盛之年华,一定要保重身子才是啊。大唐在你手中已是初具盛世之景,为父甚感欣慰。兴许再过十年罢载,我大唐之贞观盛世定会引来万国朝拜呐!到时候,我这把老骨头即便看不到你亲手打造的贞观盛世,亦能含笑九泉,告慰李家列祖列宗了。

    啊??

    李二陛下骤然起身,一副殷切地神情看着李渊,急急喊道:父皇,你怎能说这丧气话?您必将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