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唐-第7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

    一顿怒骂下,李恪终于开口说话了,只见他神情激动地哽咽痛哭道:父皇,儿臣之所以一箭未发,空手而归,并非儿臣路上没有碰到猎物,也并非儿臣无能不擅射猎。而是,而是儿臣于心不忍啊。

    唔?

    李二陛下也吊起了兴趣,奇问道:你且先起来,你告诉朕,你这话从何说起?

    李恪恭敬有加地从地上爬起,连身上的灰尘草叶都来不及拍打便拱手说道:父皇,如今时节正是山中幼兽嗷嗷待哺之时,儿臣若是射杀了这山中野兽,谁又给这幼兽哺乳,谁又给这兽崽觅食呢?儿臣几次欲要挽弓搭箭准备射杀之,可每每到最后都于心不忍,又重新将挽起的弓弩放下。儿臣委实妇人之仁,还望父皇责罚。

    什么?

    李二陛下惊愕地看着眼前的儿子,满面尽是动容之色,想起刚才自己怒骂李恪的话,李二陛下心中惭愧不已。

    只见他怔怔站在原地,口中喃喃自语道:如今山中正是待哺时节,若是射了母兽便是断了幼兽的生路。唉,朕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关节呢?我儿仁义,较之父皇远胜许多。恪儿,恪儿

    说到动容处,李二陛下竟然亲自走到了李恪跟前,轻轻抬手拍掉了他刚才跪在地上沾惹上的灰尘和草爷,脸上骤变成和煦春风,笑意盈盈地赞许道:恪儿,你做得对,你这并非妇人之仁,相反,我儿这是有着悲天悯人之心。此乃谦谦君子,古人雅士之风。恪儿,你做得对,虽然你空手而归,但是父皇更加满意。这才是一国之君该有的胸襟气度和仁者之风。

    一国之君该有的?

    李恪心里顿时如吃了蜜一般的甜腻,心中暗暗庆幸,看来本王这次计划从头到尾都是完美无缺的,父皇对我委实大大地改观了。

    看着眼前的李二陛下和蜀王李恪父慈子孝的场面,在场诸人纷纷傻眼了,须臾片刻,竟然情况如此突变。

    杨妃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满脸尽是欣慰得意之色。

    文成公主面露古怪,格外地看了一眼一反往常的蜀王李恪。

    柴令文、柴秀秀、柴禾禾三兄妹则是没有想那么多,至少蜀王没有赢了这场比试,她们暗自开心。

    倒是柴绍,好像察觉到了些什么,现在终于回过味儿来了,心里正泛酸地暗骂,好你个蜀王,居然利用了我柴家的这次狩猎择婿,在皇上面前露了这么一次脸,真是用心险恶啊。

    唯独郭业最是冷静,因为他终于知道了蜀王李恪的真正用意,狩猎相亲是假,重获帝心圣眷才是真啊。

    从蜀王李恪开始邀请李二陛下和杨妃来观战,到狩猎出征前的一席得体应答,再到此时故作悲天悯人的假仁假义。

    啧啧,郭业由衷赞叹,这小子的心思够深啊,以前怎么没发现他会是如此城府极深的一人呢?

    不对!

    郭业猛然警醒,这绝对不是蜀王李恪能玩出来的手笔,因为郭业太熟悉李恪是什么德行了,急功近利不说,城府也绝非如此之深。

    那么结论只有一点,郭业已经猜想到了,这小子的背后肯定还有高人在。

    卧槽儿,到底是什么样的高人,居然能够借着此次柴府的狩猎择婿,给蜀王李恪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呢?

    郭业想破脑袋都想不出这个站在蜀王李恪身后的高人,到底姓甚名谁。

    就在他怔怔臆想间,李二陛下已经开始宣布此次柴府的狩猎择婿无人胜出,四名候选人皆没有达成柴家的要求,谁也无法抱得美人归。

    当然,这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真正的大赢家是李恪,他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随后,李二陛下正式下令撤营回城,准备返回皇宫。

    一时间,人动马鸣旗飞扬,龙撵凤驾的行营徐徐开始撤出皇家狩猎场。

    龙撵在路过郭业的身边时,李二陛下下旨道:郭卿,你先别急着回府,与御林军一道行走,随朕返回皇宫,真有事情与你商议。

    郭业哦了一声,便走到秀秀和柴禾禾跟前小小道别了一番,然后策马赶上御林军的大部队,护卫着龙撵凤驾返回城去,进了皇宫。

    一进皇宫中,李二陛下招呼郭业跟在自己身边,不过他们没有去长孙皇后的甘露殿,也没有去杨妃的夙凤殿,而是去了平日批阅奏折处理朝政商谈国事的望北阁中。

    进了望北阁内,李二陛下下旨屏退了里头所有的宫女,更是勒令望北阁外的宦官统统退撤,百步之内严禁闲杂人等靠近。

    此时,望北阁乃至望北阁方圆百步之内,仅仅只有李二陛下和郭业二人。

    郭业屁股还没坐热,李二陛下便笑着说道:郭卿,朕今天虽然是兴趣使然前往猎场,不过还真没白去一趟啊。哈哈,朕心宽悦,很好啊。

    郭业陪笑地点了点头称是,静待着李二陛下的后话,因为李二陛下刚才让他随同进宫商议事情,绝非只是发发感慨那么简单。

    果然,李二陛下接下来不作停顿,脱口问道:郭卿,蜀王最近变化很大,不仅有谦谦君子之风,更有仁者胸怀,朕想立蜀王为太子,卿意下如何?

    噗通

    郭业屁股一滑,整个人跌坐在了地上,半天没反应过来。

    显然,他被李二陛下的话给吓到了!

第九百零一章 这些关我鸟事() 
立蜀王李恪为太子?李二陛下这不是要自毁大唐国祚吗?扯犊子,真是扯犊子,这玩笑开大了。郭业跌坐在地上第一反应不是起来,而是挥舞双手大声阻止道:皇上,使不得啊,万万使不得啊!唔?李二陛下见着郭业反应如此之大,不禁皱起了眉头,沉声问道:难道郭卿不看好恪儿成为大唐的储君?还是说郭卿因为之前在蜀州大都督府任上与恪儿有过争执,至今耿耿于怀无法释怀?郭卿,你跟朕说说,你为什么反对咦,你坐在地上做什么?起来,堂堂礼部左侍郎君前答奏,竟然坐在地上成何体统?郭业定定神压压惊,拍拍屁股从地上悠悠爬起,脑子里闪过数种应对搪塞李二陛下的话。总不能直截了当的跟李二陛下说,皇上,您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恪将来都无法继承您的大统,都没戏,而是李治才是真命天子?但是他也不能当着李二陛下的面说蜀王李恪的不是,说些李恪如何如何急功近利,如何如何城府极深的话。因为现在李二陛下通过今天在狩猎场的事情,对李恪印象大有改观,而且对李恪的印象是非常之好。如果现在自己当着皇上的面说李恪这不好那不行,只能会激起李二陛下的反感,只会起到反作用,说不定李二陛下偏激之下,当场就拟旨昭告天下,立李恪为大唐太子。再说了,刚才李二陛下也说了,自己跟李恪早有心结,如果再说李恪的坏话,那不是把自己往坑里带,让李二陛下觉得自己是小肚鸡肠裹挟私怨废公而泄愤吗?郭卿?李二陛下略微不满地看着久久不说话的郭业,问道:你说说看,为何反对朕立恪儿为太子啊?又来催促了。就在郭业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理由来说服李二陛下改变主意之时,突然他想到,尼玛,我算老几啊,立太子这种事情是何等的国家大事?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甚是虞世南这些人都没发表意见,我着得哪门子急啊?上赶着瞎折腾个屁啊?在他看来,只要李二陛下稍稍透露出有立李恪为太子的心思来,必定会引来朝中大臣们的竭力反对,其中反对呼声最大最激烈的,必然是长孙无忌等人为首的天策府系旧臣,乃至整个关陇世族的利益阶层。不为别的,就因为蜀王李恪的母亲姓杨不姓长孙,就因为李恪的身上流淌着前隋杨氏一半的血液。李恪的上位,绝对会伤害到天策府系旧臣以及关陇世族整个阶层的利益。只要李恪一上位,最先倒霉的就是这些人。长孙无忌这个国舅爷首当其冲,他们怎么可能会让李恪上位登顶?所以,李恪注定是杯具,李二陛下这个提议注定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滞。刹那间,郭业脑海中的脉络十分清晰起来,这件事儿,他完全不需要往前冲,自有后来者会跟上,替他堵抢眼挡子弹。他要阻止李恪上位,只需要做一件事,那便是化被动为主动,让李二陛下将这件事情摊开来谈,铺开来讲,让更多的人知道李二陛下有这个心思就好。剩下的,就无需他搀和了。倏地,他心中已然有了应对的主意,而且是一个坏主意。只见他干笑两声,解释道:皇上,微臣怎么会挟私报公?而且微臣与蜀王殿下之间也没有什么龌蹉,更谈不上私怨。当初在蜀州大都督府上发生的也只是口角之争罢了,这仅仅是意见不合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李二陛下狐疑地看了眼郭业,问道:那朕刚才说要立恪儿为太子,你连着喊了两句使不得,这不是反对是什么?郭卿,那你反对的理由是什么?郭业微微拱手,笑道:皇上,微臣大喊使不得并非是说立蜀王殿下为太子使不得,而是说陛下不能这般草率轻言立太子之事。陛下您想想看,臣只是礼部左侍郎,臣的上面有尚书左右仆射,有六部尚书,有三公九卿,还有皇家各位亲王郡王,乃至诸位当朝国公宿老。微臣与他们相比,太过微不足道了。而立太子又乃国家大事,关系到大唐国祚与传承,这种事情微臣头顶上的这些大佬们都没吱声儿,微臣却先他们一步发表意见,这于礼不合啊?到时候若让他们知晓的话,皇上,恕臣斗胆说一句,陛下这是要置臣于众人唾弃厌恶的地步啊。哦?哈哈李二陛下幡然醒悟过来,总算明白郭业刚才为何而紧张,为何而顾虑了,随即笑道,原来如此啊!这么说来倒是朕孟浪了,这件事儿朕自然会跟诸位臣工及皇族中人商议来着。不过现在关起门来就咱们君臣二人,郭卿,你跟朕透个底,你觉得朕立恪儿为太子,如何?尼玛,还是要听听自己的意思。不过郭业现在也听出了李二陛下的意思,迟早会摊开来开诚布公与朝中众臣谈,那么他支持或反对都没多大意义。因为只要这件事儿自然会有人,不,应该是会有几股很强大的力量来反对李恪上位,恐怕到时候连垂垂老矣躲在深宫中的太上皇李渊都会拄着拐杖颤巍出来反对。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后,郭业索性哄哄李二陛下开心,故作大方地拍手叫好道:皇上,这件事情,微臣定是举双手赞同。毕竟国朝一日无太子,总有些缺憾,对吗?李二陛下闻言,顿时大喜,竟然喜滋滋地走了下来,拍着郭业的肩膀赞道:知朕者,郭卿也!你看看,蜀王有悲天悯人之心,又有仁者胸襟,假以时日朕苦心栽培一番后,即便做不了开成之君,但是做个守成之君还是绰绰有余的嘛。这孩子,不错,比他那两个哥哥,强多了。郭业暗暗腹贬道,您现在就可劲儿开心高兴吧,过过瘾就好,可别太当真。长孙无忌他们怎么可能会让你如愿?就算你反感长孙无忌他们,总不能连太上皇的话也不听了吧?也就您当局者迷,换做李氏皇族中任何一人,怎么可能会将李唐的江山社稷交给一个身上流着前隋血脉之人?莫要忘了,李唐倾覆了前隋,大唐李氏与前隋杨氏可是有永远都解不开的疙瘩。想罢之后,郭业陪笑道:那是那是,凡是皇上支持的,微臣定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举双手双脚一力支持后半句的潜台词他并未说出来,而是心里默念道,当然只是精神上的支持。但是李二陛下很开心,完全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