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唐-第7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朝臣也在掣肘着皇族权力的加大,因为只有限制了皇族中人的权力,才能将这些权力分散到朝中大臣的手中。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皇权和朝臣是相对立的,此消彼长,不外如是。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郭业为了拍李二陛下马屁,刻意搞出报纸来宣扬天授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之类的言论时,惹来朝中一些大臣极度反感的原因。

    所以,荆王这话出来之后,无形中将在场绝大多数的朝臣给得罪了。

    一时间,三系朝臣再次放下成见,紧密团结在了一起,纷纷对荆王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口诛笔伐。

    长孙无忌出班喝道:荆王此言差矣,你们这般做不合祖宗规矩,更不合朝廷礼制啊。

    房玄龄出来淡淡地瞟了一眼荆王,说道: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荆王,你这番话委实太过僭越了。

    咳咳,荆王此言,论罪当属大不敬!

    韦挺看了一眼自己的同袍战友魏征后,冲李承乾拱手道:殿下,陛下将监国之权交于你手中,那是对殿下的信任和栽培。你可不能让小人蒙蔽了心智,铸成大错啊!

    孔颖达这时也不再装老朽昏睡,矫健地窜出来,手中玉笏板猛指荆王,叫道:还请荆王、鲁王、道孝王等皇族速速退出朝堂,否则,臣等唯有死谏了!

    臣褚遂良附议!

    臣陈康附议!

    附议!

    附议

    臣等附议!!!

    霎时,几乎满朝的文武官员纷纷站出朝班,拱手山呼附议。

    面对此突如其来的义愤填膺之局,李承乾当场愣在了那儿,他再没眼力劲儿也看到了自己这位荆王叔惹来了众怒。

    此时,他唯有将求救的目光看向了他的道孝王叔李元芳。

    李元芳也是被荆王气个半死,暗暗骂着荆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倏地,他赶紧跑出来一把将荆王拉扯回了朝班,低声斥骂道:蠢货,你不说话会死啊?你瞧瞧,好好的局面竟然被你搅成这样。若是坏了大事,看父皇怎么收拾你,赶紧给我闭嘴!

    此时,面对着朝中汹涌的反对浪潮,他心里也在暗暗焦急,看了一眼身边跟着一起着急的鲁王,低声问道:鲁王兄,你安排的八百里加急奏折怎得还没来?

    鲁王心虚地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六神无主地嘀咕道:快了快了,应该快了,再等等!咦,元芳,你快看

    说着,鲁王兴奋地抬起右臂,遥遥一指殿门口失声喊道:来,来了!

    噌噌噌

    殿门口外,一名身穿披甲,肩挎竹筒的军士手执一块令牌高高举起,畅通无阻地跑进殿中,疾奔狂喊:报,报,报!江南御驾行营传来八百里急奏,面呈监国太子,让开,速速让开。

    嘭!

    士卒大汗淋漓浑身邋遢地跑进殿中,跪倒在朝堂之下,叩了三记响头:某乃御驾行营校尉,参见太子殿下。江南传来急奏,必须面呈太子殿下过目。

    说罢,这校尉赶紧解下肩挎的竹筒,从里头取出一封卷成画轴一般的信笺,双手捧起。

    一名内侍太监匆匆下来龙庭,从他手中接过急奏,然后返身上了龙庭交到李承乾手中。

    江南御驾行营,不就是李二陛下下江南的銮驾所在?

    顿时,朝中众臣们嗡嗡议论起来,纷纷都在猜测,莫非皇帝在江南那边遇到什么加急的事情,不然干嘛要八百里急奏送来长安呢?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朝着龙庭之上的李承乾方向凝望过去,不约而同地盯着他手中的那封急奏。

    当然,也有心中有数的人,心里暗暗冷笑,看着李承乾等人自导自演的这场闹剧。

    李承乾尽管知道了急奏里头写了什么内容,但是他从内侍太监手中接过来之时,心中还是忐忑至极,心脏砰砰跳个不停,耳根燥热有几分做贼心虚的恐惧。

    不过事情已经进行到这个节骨眼上,也容不得他再有犹豫和害怕,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然后轻轻摊开急奏看了起来。

    此时,已经有朝臣觉得要出大事儿了,因为他们发现李承乾的眉头紧皱,整个人从椅子上窜立起来,然后又将急奏猛地合了起来。

    李承乾将那份急奏贴在胸口上,站着原地一言不发。

    朝臣们此时早已不再议论,而是怔怔地凝望着庭上的李承乾,朝堂之上所有的声音都消散了,死寂死寂,鸦雀无声。

    气氛,透着紧张,透着诡异。

    此时,道孝王李元芳见着李承乾有些失态,甚至有些忘我,好像要偏离之前安排好的步骤。

    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之前便商量好的事儿居然还会出偏差。

    于是,他故作好奇地问道:太子殿下,不知急奏上写了些什么,江南御驾行营那边发生了何事?

    啊?

    李承乾经李元芳这么一提醒,这才醒过神儿来,按照之前商量好的步骤,摇了摇头扮作沮丧的样子叹道:兹事体大,本太子不敢冒然宣布。来人,去请太上皇他老人家移驾勤政殿。

    轰

    沉寂许久的朝堂中又掀起一轮热议,几乎每个朝臣的心中都生起一个疑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居然要惊动早已退居幕后颐养天年的太上皇?

    可是因为李承乾的神色凝重,加上刚才李承乾提到的兹事体大,所以没有人敢去继续追问。

    不一会儿,一身明黄服饰的太上皇李渊在几名内侍太监的搀扶下,缓缓从龙庭后边走出来,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来到李承乾的身边。

    李承乾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跪在李渊的跟前,泣声哽咽喊道:皇祖父,皇祖父,出出大事儿了!

    李渊双肩一甩将搀扶他的内侍太监甩开,缓缓俯身将地上的李承乾扶起来,沉声喊道:起来,承乾!你是我大唐的太子,未来的大唐皇帝,岂能如此小儿女姿态?有祖父在,这天塌不下来!

    待得李承乾被李渊扶起之后,李渊才发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李承乾没有说话,而是一个劲儿地摇头,然后将手中的急奏奉到李渊手上。

    李渊故作凝重地将急奏打开,一看之下圆目浑睁,颤抖着双手惊呼了一声啊!

    啪

    他骤然将手中的急奏合了起来,转过身来冲着朝堂下方的两班文武,颤声喊道:诸位臣工,江南御驾行营传来急奏,天不佑我大唐啊!皇上在江南因水土不服,染上恶疾,驾驾崩了!

    话音一落,李渊身子猛地向后一仰,幸得两名内侍太监扶住,李渊又是一声悲恸大喊:皇上,龙驭宾天了!!!

    轰

    勤政殿之外,乌云滚滚的天空又是响起一声惊雷,响彻在殿中所有人的耳边,震慑所有人的心间。

    皇上!

    皇上驾崩了?

    天不佑我大唐啊!

    英年早逝,皇上啊,你怎能如此狠心,舍弃臣等啊?

    不可能,不可能的,皇上离开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能说走就走啊?

    我不信!

    老天无眼,为何要如此早早便召吾皇陛下归天啊?

    霎时,整个朝堂文武臣工东倒西歪,跪地伏地者不计其数,哭声叫声凄喊声,杂糅万千,乱象纷纷。

第一千零二十章 大争之势() 
魏征第一个从惊闻噩耗的悲恸中清醒过来,大吼一声过后便要冲上龙庭,却被殿内的金甲武士给拦住了去路;将其死死架住,不让魏征上前半步。

    魏征挣扎地叫唤道:陛下怎能说驾崩便驾崩?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砣不离秤,秤不离砣的魏征好战友韦挺也挥臂直呼道:不可能,陛下身体康健,又正值壮年,就算水土不服染上恶疾,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龙驭宾天。谣传,这肯定是别有用心之徒在以讹传讹!

    长孙无忌尽管有跟李二陛下一直不对心,但此时也难免悲戚之色,缓缓直起腰来站稳身形,冲龙庭上的李渊拱手喊道:太上皇,关于皇上在江南驾崩之事委实太过突兀和蹊跷了,会不会是误传啊?或者说,里头有什么搞错的地方啊?

    是啊是啊,这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陛下身体康健,一直都没有隐疾,这水土不服竟能要人命?

    肯定是有人搞错了。

    要说陛下驾崩,我程晈金第一个不信!

    想当年,隋末大战群雄逐鹿,我等天策府旧臣追随陛下南征北战,屡次险象环生险些丧了性命,可陛下都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得天庇佑,吉人自有天相,不可能因小小恶疾便撒手人寰。

    不信!

    臣等不信!

    霎时,朝堂中的群臣纷纷提出质疑,令李承乾目瞪口呆神色骤变,而鲁王三兄弟更是口干舌燥,心中噗噗狂跳

    个不停。

    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李世民在满朝文武中的威望竟然如此之高。

    还是李渊久经阵仗,见惯了大风大浪,并未被眼前群臣威逼的阵势给吓倒。只见他挥了挥手中的急奏,气贯于胸大声吼道:肃静,朝堂之上吵吵嚷嚷如菜场集市,成何体统?江南御驾行营八百里急奏在此,还能作得了假?上面不仅有皇上随身携带的私人印鉴,还有六宫之主长孙皇后替皇上亲批的朱笔,难道还能作假?长孙无忌

    吧嗒~

    李渊猛地一甩手直接将急奏扔在了长孙无忌的脚前,喝道:长孙无忌,你是皇后的兄长,更是世民的辅政大臣,对于皇后的笔迹,还有世民随身携带的私人印鉴,你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吧?你过过目,看这江南御驾行营传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折到底是真是假!

    长孙无忌俯身捡起急奏,一脸小心翼翼谨慎至极地审阅了起来

    随之而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长孙无忌的身上。

    不远处,荆王用手肘轻轻拱了拱道孝王李元芳,刚要张嘴问询,却被李元芳瞪了回去,果断闭嘴。

    鲁王也是一脸的紧张,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小声问道:元芳,这

    鲁王兄放心!

    李元芳用细若蚊声的嗓音示意道:我找的这书法高手临荜了皇后的笔迹足足两个多月,惟妙惟肖,哪怕皇后本人亲临,也不可能找得出瑕疵来。至于那枚随手携带的私印,父皇一早就开始准备了。除非是长孙无忌火眼金睛;不然的话

    说到这儿,李元芳微微摇了摇头,一脸自信地看着二人,好让二人放心。

    是真的!

    长孙无忌口出三个字,嗓音沉重,却石破天惊,让整个朝堂中顿时如飓风肆虐而过一般,陷入了天崩地裂灾难袭来的境地。

    顷刻,长孙无忌仰起头来,抽搐了一下鼻子,长汲一口气,补充了一句:真的,是真的,印鉴和笔迹都是千真万确,没有丝毫掺假!

    一时间,朝中大臣逐一低下了头,慢慢接受着这个现实,殿中一片默然。

    突然,不知谁带头恸哭一声,霎时,朝中文武如多米诺骨牌倒塌一般,逐一纷纷或抱头、或掩面痛哭而起,很快,悲呛的气息弥漫在了整个勤政殿内。

    肃静!

    站于龙庭之上的李渊看了眼朝堂的气氛,看着这些满朝文武因为一则假消息而为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如此悲伤;要说不羡慕不嫉妒,那是假的。

    想当初,自己那个好儿子在玄武门杀了亲兄弟,最后进宫兵谏逼得自己退位,可没见到这些人为自己落泪。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