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唐-第9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要交给你的!

    郭业心说我是昨天听了戒色和尚的话,现学现卖的。道:陛下谬赞了,微臣愧不敢当。

    说到这里,郭业又想起一件事情,道:要想对付高句丽和百济,最好还是水陆并进,还请陛下早日下令打造战船!

    李二陛下苦恼的说道:朕也想早日打造战船。不过只要一下令打造战船,必定被高句丽的细作打探到,那我大唐和高句丽可就算撕破脸了。到时候郭爱卿出使高句丽可就不那么顺利了。

    郭业微微一笑道:现在扶余国正在泉州打造船只,陛下可以暗中下令给予支持。到时候,缓急之间,扶余国的战船也可以为我大唐所用。

    李二陛下一听就明白了,道:原来你是在等着朕呢。扶余国?你说的是鱼暖暖吧,平阳郡公,想不到你对鱼暖暖还真是情深意重的嘛!

    李二陛下还想再警告郭业两句,不过一想他戒日女王都勾搭上了,鱼暖暖这个公主身份,对郭业未必什么威慑力。

    郭夜摆手道:绝无此事,微臣只是就事论事罢了。鱼暖暖乃是卫国公的义女。对我大唐一向是忠心耿耿。扶余国大部分人是我中华遗民,也可以看做是陛下的子民。如今扶余国国力太小,屡遭高句丽的欺凌,与高句丽征战多年,一直不占上风。陛下帮助扶余国,一方面是为我中华遗民撑腰,另一方面也可以打击一下高句丽的嚣张气焰!

    李二陛下点头道:郭爱卿此言,也有道理。这样吧,到底如何支持扶余国,你写个条陈上来。

    大唐贞观八年,四月十五,诸事皆宜。

    大唐平阳郡公郭业,辞别了家中老小,带上斑鸠和孙子善,还有二百名侍卫,打马扬鞭,离开了长安城。

    他这次是作为李二陛下特使,出使高句丽,调停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纷争。

    郭夜心中暗自发誓,古有班超出使西域,名垂青史。今日,我郭业出使高句丽,也要搅他个地覆天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忽悠孙子善() 
出使外国,在后世而言,那绝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

    无论哪届国家领导人上台,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遍访诸国,彰显自己的存在。此等事情,无论中外,概莫能外。

    然而在古代,即便是史书上光彩夺目的大唐,出使外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性价比不高的苦差事。立功的可能性是有,但是与其中的辛劳比起来,完全不成正比。大臣们都是身骄肉贵得主儿,对此避之惟恐不及。

    能在大唐周边立国的,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别看他们表面上以大唐为尊,暗地里使绊子难为大唐使节的事情,可都没少干。就说郭业,当初出使吐蕃的时候,差点把命都丢在了青藏高原上。

    就算不提到了藩国之后的尔虞我诈、刀光剑影,以古代悲催的交通状况,光是旅途的劳累,也足够出使的大臣喝上一壶的了。所以说在古代,出使外藩这种事,有一大半都得算是体力活儿。非是年轻力壮、不辞劳苦的大臣不能为之。你要让孔颖达这种老骨头出使外藩,兴许走到半道,就把老命丢在了半道上。

    所以离开长安城还没几天,孙子善这小子就受不了了,开始嚷嚷着苦。

    孙子善这个人,虽然废物,马还是会骑的。阳春三月,郊游踏青,孙子善骑上高头大马,走上那么几圈,也是人五人六的,从来不觉得骑马是什么辛苦的事情。但那都是玩票性质的骑马,像现在这种一骑马就是好些天的,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马上度过,绝非什么美差。

    孙子善现在只觉得两腿之间火辣辣的,下了马以后,站也站不稳了。

    孙子善找到郭业,求恳道:老师,非是弟子不愿跟随老师建功立业,鞍前马后,敬奉绵薄之力。只是弟子从小体弱多病,实在是受不了这这远途劳顿呀。再过几日,弟子恐怕胯下那玩意儿都不管用啦。为了您的徒子徒孙着想,还请老师大发慈悲,放弟子回长安吧。

    郭业这次出使高句丽,还真离不开孙子善。倒不是孙子善突然间大发神威,多才多艺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戒色和尚。

    戒色和尚在郭业离开长安城之前,就返回百济,去做很有前途的大唐间谍工作了。对于戒色和尚的人品,郭业实在是不敢报以期望。

    虽然不担心戒色和尚临阵反水,反戈一击这种事,因为这老小子也没这个胆量。不过出工不出力,推诿塞责可是老和尚的拿手好戏。为了不在老和尚身上耗费太多的精力,郭业只好把孙子善带上了。

    有了孙子善在手,郭业就可以对戒色和尚如臂指使了。有什么事情,直接交给孙子善监督戒色和尚去办。为了女儿,戒色和尚就不能不尽心尽力。

    倒不是说孙子善会为难戒色和尚的女儿,这个废物点心还没那么大胆子,早就被他老婆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了。但是,世界上什么风最厉害?枕头风啊!

    孙子善在老婆身边吹几句枕头风,说几句戒色和尚的坏话,戒色和尚就别想痛痛快快的认女儿了。戒色和尚现在也就吃这个软肋。

    郭业对孙子善只得好言安抚,道:子善啊,你可听说过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孙子善可怜巴巴的回答道:当然听说过,不过弟子实在是体弱多病,经不起这么长时间的鞍马劳顿。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呀。

    郭业暗骂一声直娘贼,继续循循善诱道:其实骑马这种事儿,还有另外一个解释。你想,你胯下那玩意儿,每日在马上承担颠簸之苦。久而久之,能不发展壮大,所向披靡?

    孙子善果然上道,疑惑的问道:莫非这长时间骑马,还有壮阳之功?

    郭业回答的斩钉截铁: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念你是我郭业的弟子,鞍前马后,伺候我这么久,老师才教授于你。有道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为师现在教你的才是老师我的真才实学呀!

    孙子善满腹狐疑,总觉得这件事有点不靠谱,道:我读书少,老师你可别骗我!

    郭业继续忽悠,道:当然,为师怎么会骗你呢?想当初,三国时期,刘备刘大耳朵,痛哭流泪。别人问他为什么痛哭,他说是久不骑马,髀肉复生而流泪。大腿上长多了肉,他有什么好哭泣的呀?他就是因为骑马少了,胯下那玩意不中用了,才流泪呢!

    孙子善道:听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想不到髀肉复生的故事还能有这番解释。真是令弟子茅塞顿开。不过,弟子还是

    郭业心说不出狠招是不行了,打断孙子善的话。说道:孙子善,我们这次出使高句丽,可是增长见闻的大好机会。你可知道高句丽远离中原,不服王化,风土人情,可是和大唐有很大的不同呢!

    孙子善问道:弟子不知,请问老师,那高句丽和我大唐有何不同之处?

    郭业猥琐的说道:高句丽为师也没去过,到底有何不同知道的也不甚清楚。不过有一件事,却是道听途说而来。听说那高句丽女子着装,与我大唐不同,袒胸露。乳,毫不遮掩呀!

    还有这种事,真是真是难以想象!孙子善幼小而纯洁的心灵,受到的冲击还真不小。

    郭业一副心向往之的表情,道:到底是不是这样,为师也不敢肯定。这次出使高句丽,为师倒是要考察一番,增长阅历呀,活到老,学到老嘛!

    孙子善下定决心,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弟子愿意不畏险阻,跟随老师,出使高句丽,为国效力,为老师分忧!

    郭业点头道:很好,很好。你有如此决心,才是老师我的真弟子,前途不可限量。老师我甚是高兴,下去休息去吧!

    送走了孙子善,郭业心中暗说,露。乳装的事情是真的,不过那是生了孩子的妇女才露,到了高句丽,孙子善你就对着一群,腰比水桶粗,四五十岁的大妈去撸吧!

    孙子善是有名的废物点心,忽悠了他也没什么成就感。郭业心中还是不怎么高兴。事实上,自从出了长安城,郭业就一直愁眉不展。

    出使的人中,除了他郭业以外,只有两个人是他熟悉的,一个是东厂五虎之一的斑鸠,那是他的老部下了,这次是以亲随的身份跟随他一起出发。还有一个就是孙子善了。除了这两个人,对于使节团的其他人,郭业就两眼一抹黑了。

    那两百名侍卫,包括侍卫统领长孙师,郭业是完全不认识,都是李二陛下硬塞过来的。

    那两百名侍卫还有据可考,是李二陛下的羽林卫,个个身手不凡,以一当十。最难得的是身家清白,忠诚上面毫无问题。把他们派过来,可以算是李二陛下对于这次出使高句丽的特别重视。

    关键是这位长孙师大人,几个月以前还是广州司马,被李二陛下调回长安城任职还没多久,就被派给郭业当侍卫统领了。

    长孙,长孙,莫非这个长孙师与皇后陛下有什么关系?不能吧,长孙皇后那是有名的美人,长孙无忌的样子也说的过去。而这位长孙师大人,皮肤黝黑,豹头环眼,说话瓮声瓮气的,就这长相,不用打扮,上了戏台就能演张飞。

    李二陛下把这个长孙师派到自己身边,到底是什么用意?是李二陛下不信任自己,派个眼线来见识自己?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李二陛下不会搞得这么明显,不然手段也太过拙劣了。

    要是不是监视自己的话,那就只能说是另有任务了,在使节团里,搞一明一暗两个钦差。假如真是如此,对于习惯于掌握一切的郭业来说,也不是什么高兴的事。如果到时候,郭业和长孙师有了分歧的话,长孙师再拿出一份圣旨出来,那两百名侍卫听谁的,还真不好说。

    费解,真是费解!唉

    郭业心里轻叹一声,暗道,现在开弓没有回头箭,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意志终究还是不能战胜现实,孙子善又骑马坚持了几天,就再也坚持不了了。郭业看他实在尽力了,没办法,给孙子善找了辆马车。

    这年头的马车可没有什么减震装置,走的慢的话还可以。可要想跟上使节团的速度,这马车的舒适程度还不如马匹呢。每天一下马车,孙子善就得大吐特吐,早上从他嘴里吃进去什么,中午他就得全吐出来。这样,世界上第一个晕车的人诞生了,他孙子善晕马车!

    最后,没办法,只得降慢速度,使节团的走得是越来越慢。

    走了两个多月,郭业一行人才到了营州都督府。营州都督府虽然从政治区划上是一府,实际上只是一县之地柳城县,城池也只有一座柳城。只是因为这里地处大唐和高句丽的边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紧要,才升格为府。大概是现在的省内直辖市的意思。

    与后世的地理环境不同,此时的辽东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禽兽横行,非常不适合长途跋涉。之前,郭业等人还可以通过大唐的驿站补充食物和物资,不必担心吃饭和住宿问题,以后可就没有那么方便了。出了柳城,就是人烟荒芜之地,必须自己解决食宿问题。

    郭业等人在柳城补充了足够的食物和淡水,才继续前进。由于道路难行,走得不快,出城三十里不到,就将近中午了。

    郭业正准备吩咐众人休息一下,准备午饭。忽然有一个探马跑了过来,道: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