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夫-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落下,却如石子落入大海,毫无动静。

    遂,两方开始僵持起来,便几千人看叶千歌,叶千歌看几千人,大眼瞪小眼,陷入无语状态。

    “都起来吧,王爷说六成。”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

    “谢王爷!”

    然后,便见数千佃户猛地站起来,欢天喜地的四处溃散,潮涨潮落般,转眼便消失不见了。

    叶千歌惊呆了。

    尼玛,这是什么情况?

    “本王方才可有说过六成?”他满脸困惑的问刘华。

    刘华吞了吞口水,摇摇头,踟蹰不决道:“应该、或许、可能没有说。”

    那就是真没说了。

    本王居然被一群佃户给套路了。

    看着那些满是欢欣的佃户,叶千歌不由笑了笑,眼眶忍不住泛红。

    这群可爱的人啊。。。。。。

    “王爷,那这佃租该如何算?”

    “本王只说过五成!”叶千歌吐出一口浊气,驻足许久才转身进了府衙。

    此事过后,刘华没有继续纠缠佃租不放,尽管他认为,五成的佃租依旧低的令人心痛。

    但依照叶千歌的秉性,他是万万不会再涨佃租的了。

    刘华笑了笑,有如此善心的主子,泾阳人有福了。

    回到府衙中。

    叶千歌便问起了另一件事。

    “王府的选址,进展的如何了?”

    泾阳作为叶千歌的王之封地,自然少不了要建造王府。

    “小的按照王爷的吩咐,选了三处地方,只待王爷定夺了。”刘华将泾阳县的地图摊开,摆在叶千歌面前。

    “王爷,你看。”刘华指了指一处位置,“此处叫洛华村,如王爷所言,这洛华村风景优美,地势平坦,有良田近千亩,且村前有一条小河,水源丰富,符合王府的选址条件。”

    叶千歌看了看,心中暗暗摇了摇头。

    此处确实符合王府的选址,但太过偏僻,从长安到洛华村,途中还需越过几座山才行,要花费太多时间。

    简单的说,就是交通不便。

    刘华见叶千歌没有说话,便又指向另一处。

    “这里是天水村,这个村子与池阳县毗邻,三面环山,村外也有上千亩良田,水源较洛华村,还要更为丰富,唯一不好的,便是山太多。”

    叶千歌嘴角勾勒一丝弧线。

    刘华口中的不好,但在叶千歌看来,却是另外一回事。

    有山有水才是好地方。

    长安地处渭河平原,一眼望去,难见山峦,叶千歌本是江南人,见惯了崇山峻岭,丘陵盆地,对山情有独钟。

    “此山有多高?”叶千歌突然问道。

    刘华一愣,立即反应过来,叶千歌迟迟不表态,偏偏就天水村提问,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最高处约莫有一百丈。”

    叶千歌眼睛一亮,兴趣盎然道:“立即去天水村,本王要实地考察。”

第五十章 天水村() 
天水村,距离泾阳县城不过二十余里,坐上马车,不足半个时辰便可抵达。

    从县城出来,去天水村的道路,愈发泥泞不堪。

    若非马车牢固,应是早就散架了。

    “王爷。”行了大半的路程,刘华突然走向前来叫道。

    “何事?”叶千歌从座位上爬起来,长吁一口气,只觉浑身酸痛。

    刘华又靠前一步,低头道:“王爷,可能需要麻烦你下来走一程。”

    叶千歌掀起窗帘看了看,发现道路着实太过狭窄,只是一条羊肠小道,两边杂草丛生,马车难以通行。

    叶千歌下了马车,便伸了个懒腰,舒展全身。

    “还有多远?”

    “回王爷,前面那座山便是了。”刘华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山道。

    叶千歌看了看,约莫还有四五里路。

    “你们什么人?”莫墨喝道。

    “拜见王爷!”

    恰此时,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

    叶千歌往后一看,便见数十个人跪在地面,一旁的侍卫严阵以待,拔剑将叶千歌围在中间,目光紧紧盯着这一群人。

    “把剑都收了。”叶千歌眼睛一亮,便连忙小跑了过去。“老人家,我们又见面了。”

    “王爷此行不知要去哪里?”老人目中划过一道怯意,微微弯着腰道。

    “天水村。”叶千歌笑了笑道。

    众佃户俱是一愣,都静静的看着叶千歌。

    “天水村?”老人家怔了怔,表情多了一丝紧张之色,连忙道:“小民斗胆,敢问王爷去天水村有何要事?”

    “大胆,王爷的事情,岂是你区区草民能够知道的?”刘华暴喝,怒目圆瞪道。

    老人面色一变,差点被吓倒在地。

    叶千歌连忙扶住老人,狠狠瞪了刘华一眼,道:“些许小事而已,又非机密。”

    刘华悻悻然,面色恭谨的退到一旁。

    “老人家不用紧张,本王此去天水村,为了查勘风水地势,若是合适,便会在此处建府。”叶千歌笑了笑道。

    闻此言,在场的众佃户俱是一喜,目光顿时炽盛起来。

    “王爷有此考虑,实为我们天水村之福。”老人家目中也是一亮,“小民这就为王爷领路。”

    我们?

    叶千歌微微一愣,算是明白了过来,原来这群佃户都是来自天水村。

    “老人家,这天水村尚有多少户人家?”他瞄了瞄后方数十个佃户。

    “有三十二户,总共一百六十八人。”

    “老人家记得真清楚。”叶千歌略显讶异。

    老人家笑了笑,满脸的皱纹拧在一起,口中缺了几颗牙,憨厚道:“王爷勿用怀疑,小老儿为天水村村正,村中有多少人,自然心中有数。”

    叶千歌有点惊讶,没想到眼前这个佃户装扮的老人家居然是天水村村正。

    大徐的村正,往往由村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深受村民推崇爱戴。

    除此,也有官绅委派的。

    俩人一路交谈,得知老人家名叫李长通,自幼便长在天水村,至今已有五十八年了。

    五里路,也就半盏茶的功夫。

    很快,叶千歌一行人便来到天水村。

    随着距离的拉近,天水村的全貌逐渐映入眼帘。

    这是个宁静而安详的小村庄。

    远远望去,零星散落着一些房屋,此刻正值中午,已有炊烟袅袅升腾。

    村庄的环境奇好,风景甚是优美。

    所谓的三面环山,与实际上出入很大。

    山,一半叫竹山,一半叫枫山,当地村民又称之为枫竹山。

    因其一半长满竹柳,一半又遍布枫树,故而得名。

    叶千歌连连赞叹,惊呼奇观。

    此时深秋季节,漫山的枫叶已经转红,遥而望之,山峦好似被染红了一样。

    而另一边,竹柳翠绿,依旧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丝毫不受秋意的影响,将山的另一半映衬成墨绿色。

    恰在此时,一阵秋风呼啸而过。

    只见竹山之上,竹柳涌动,好似掀起一阵惊天巨浪,此起彼伏,一直蔓延开去。待到枫山后,绿浪消弭平息,剩下的,好似一团火焰在跳跃,在摇曳,在摆动。

    叶千歌屏气凝神,睁大了眼睛,不肯错过这每一秒的胜景。

    其余的人也呆呆望着,没有发出半丝声响。

    直到秋风稍歇,众人才缓缓回过神来,但依旧面露陶醉之色,在心中久久回味。

    “好一个枫竹山!”

    此情此景,叶千歌有种立马拍板的冲动。

    他深吸了口气,平缓心绪,驻足良久,才跟着佃户往村里走去。

    天水村村落极小,三十余户人家散落在枫竹山下,见叶千歌众人与村正一同入村,便纷纷涌了过来。

    “愣着做什么,还不赶快拜见王爷。”李长通皱着眉头喝道。

    众村民先是一愣,却是没想到王爷会屈尊来天水村,随即反应过来,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拜见王爷。”

    叶千歌抬了抬手,让他们起来。

    随和的模样,让村民们很是不适,面色拘谨。

    那些佃户回到人群中,将王爷涨佃租至六成的消息相告后,这些村民不但毫无怨言,反而很是欢喜。

    看向叶千歌的眼神中多了几丝柔和。

    天水村的状况,并没有比其他地方好。

    一幢幢破败的房屋,多是木材和竹子搭建而成,许是住了多年,竹子和建木都腐朽不堪。

    摇摇欲坠的样子,好似一阵清风便可将之吹倒。

    叶千歌收回目光,跟着李长通在村内走了一圈,便又向村外走去。

    村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不见山峦,不见丘陵,却有小片小片的树林点缀其中,并没有被砍掉。

    这时候,农田中的小麦早已被收割,只剩下空荡荡的田地,一眼望去,满目草黄。

    “李村正,今年收成如何?”叶千歌问道。

    一说到收成,李长通发自内心的笑了笑,“今年雨水好,收成比去年多了一些。”

    说话间,耳边隐隐传来河水奔流之声。

    走不到几分钟,便见一条宽敞的河水出现在了视野当中。

    河水湍急,流量极大,河面宽处足有十余丈,狭窄处仅有数丈,许是几日的降雨,使得河水有些浑浊,河面水位颇高。

    河面漂浮着几艘渔船,几位渔民正在忙碌着,站在岸边,隐约之间,听到一阵似有似无的歌声。

    歌声似呢喃,似低吟,飘飞入耳,却别有一番滋味。

    “王爷,对岸便是池阳县了。”刘华指了指对面道。

    叶千歌瞄了瞄,发现河对面的远处,似有宫殿府邸,许是河边白雾尚未散去,却是看不真切。

第五十一章 王爷,小心() 
“少爷,据下人汇报,叶千歌去了泾阳的天水村。”

    望月楼一间包厢中,徐子弘靠在栏杆上,望着远方,目光幽幽,略有吃惊道:“泾阳?”

    常秋书胸有成竹道:“叶千歌作为帝夫,虽未正式封王,但已有王之封地,待满经年,便会赐下封号。”

    “而这泾阳,便是他的封地。”

    徐子弘回到桌边,端起一个酒杯,缓缓道:“这叶家一府二王,可谓皇恩浩荡,圣眷优隆。”

    “确实如此。”常秋书深以为然,道:“这百年来,大徐的异姓王爷,也不过十指之数。”

    “其中三位乃开国大将,立国十年间,太祖开疆辟土,便又封了三位,而后的九十年里,不过才封了四位王爷。”

    “而今,这十位王爷所剩下的不足三个,镇北王叶天勇便是其中一位,其子叶千歌,便将成为大徐第十一位异姓王爷!”

    “传闻这镇北王与皇叔关系莫逆,有兄弟之谊。”徐子弘抿了一口酒水,道。

    常秋书点头道:“镇北王叶天勇可非常人,当年天狼入侵,兵指长安,叶天勇不过先皇帐下一个小将,若非叶千歌异军突起,大徐恐已千疮百孔,大厦倾覆也不无可能。”

    “战后,叶天勇以军功封王,又曾多次救先皇于危难,二者便于土地庙中结拜,结下深厚情谊。”

    “这也是为何先皇将重兵交由叶天勇手中,还要赐婚叶千歌的原因。”

    徐子弘赞叹道:“镇北王真乃大才。”

    “是啊。”常秋书毫不掩饰对叶天勇的欣赏,“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