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灿-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邦刚刚取得的三维地形已经加载到战术地图中,在土石丘陵之间,双方的单位都沿着自然形成通道进攻,很少有战斗机械攀上高处,那会成为显著的靶子,被对方重点照顾死得更快。

    由于双方主力接战,空中战斗机械又一次缠斗在一起,不时有被击毁的飞行单位坠落下来,在砸在地上爆出一堆碎屑,联邦的‘疾隼’对恩斯特的‘雾凇’,参战的‘雾凇’足有三千多架,‘疾隼’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仍旧抵消联邦‘疾隼’的先进技术,至少领先两代的‘疾隼’战斗机械,在数量统计上保持这一比五的战损比。

    按照这个比例,联邦‘疾隼’损失几百架,就能全歼对方,这些飞行战斗机械,由军团指挥部直属操控小队负责,不在常规编制之内,斯帝尔其实不愿意这样与对方消耗,对方的援军就在不远处,就算拼光这几千架‘雾凇’,取得空中优势,却没什么作用,因为地面笼罩的烟尘土雾,并不能给地面军队有利的支援,当对方援军赶到时,可能又出来数千架战机,自己这一千挂零的‘疾隼’,最多两三波就被消耗殆尽,等到完成任务回撤时,拿什么给运输艇护航?

    在凌坷看来,这套‘变幻阵’系统,就像是一道可以变化的谜题,随着不同的战场地形和兵力配置,让指挥者给出最优答案,很多时候,你不可能一下就找到谜底,需要不断地去尝试,才能逐渐逼近那个最终的答案。

    六百多米的战线中间还参杂众多的砂石障碍,风鸣丘这里的沙石丘陵,十分陡峭,大半都时刀切一般的垂直柱状体,直径从数米到数十米都有,横纵之间毫无规律,因此在下面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通道,凌坷勉强地保持一条平行兵线,与对方的战斗机械抵面相斗。

    恩斯特方面的战斗机械,近战型是一种类似‘屠杀者’的四足战斗机械,离子刀是基本配置,另外还配有一把可以发射破甲锥的弹射架,这种名为‘寒鸦’的战斗机械,其性能比‘锐兽’落后不少,或许应该算是上一代的产品。

    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联邦‘锐兽’可以轻松取胜,如果以一敌二,就是负多胜少,就算胜利也要付出机体受创的代价,凌坷在战线前列有三到四排的‘锐兽’,后面紧跟两排‘黑寡妇’担任支援阻击,同时预防敌人从头顶进攻。

    这里的特殊地形,使得原先凌坷定义的战斗规则,已经不大适用,几条比较宽的道路中,几台配合绞杀的战术还能实施,而有些地方,通道极为狭窄,仅容一台‘锐兽’勉强通过的样子,这时候,‘变幻阵’系统,对于单台战斗机械的操控水平,成了胜负的关键。

    原先联邦军队预设的远程阵地,由于对方的急速进军,联邦军未能回到预定战场,双方的攻击面向两侧伸展,越来越长,现在那数千个掩体已经变作在恩斯特军的身后,就算派遣部队过去,也要先突破敌人的防线才行。

第二十九章 风鸣丘鏖战() 
凌坷和科林芮静交换几次信息,对于目前的胶着战况,都没有好的办法,三军团的任务是阻击敌方三小时以上,才能撤退。联邦军可以选择何时参战,如果几小时内不能给对方重创,时间到达后,自己被对方粘住,根本无法转身撤退,在对方的射程登上运输艇,那等于就是自寻死路,恐怕刚一离开地面就被轰下来。

    三军团没有援军,但恩斯特军却有五、六十万部队,当敌军后续部队到达之后,必然会利用优势兵力从两翼包抄,那时候三军团进退两难,恐怕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恩喻指挥官给三军团的所有团长发来讯息,要求各部尝试重创敌军的方法,现在这种温吞的战况,只会让三军团距离胜利越来越远。

    在凌坷看来,想要打破僵局,只有一个办法,延长与敌军的接战线,并且还要发挥远程战斗机械的战斗力,这样才能大量杀伤敌军,联邦现在是用二十万的战斗机械,对战恩斯特军十五万兵力,可是真正在前线投入战斗的单位,恐怕还不到一万架,这怎么可能重创对方。

    ‘变幻阵’系统的长处在于能统一指挥上万数量的战斗机械,按照联邦的情报,恩斯特人的神经网络系统,在战场上能指挥的上限是两百个作战单位,这是最大值,一般的战士还应该更少一些,凌坷心中一个设想渐渐成型,为了保险起见,又让利维坦实测完善一番,终于定下一个突击的计划。

    把自己的设想向恩喻指挥官发送一份,恩喻回复可以试试,凌坷的计划还需要左右两个团的配合,当十二团向前突击时,一旦阵线出现缝隙,需要两侧部队及时补位,保证阵线完整。

    凌坷的远程部队随即前移,向敌方后侧进行覆盖射击,这次飞弹的密度并不高,只是把敌方后侧区域打成沙尘区,恩斯特军的斯帝尔指挥官立刻注意到此区域的异常,但他不明白联邦军这样做有何用处,恩斯特军由于有地形的掩护,联邦军只取得击毁十几架的战果,却使这区域的恩斯特军全部隐藏到尘雾中,想要再次攻击也不可能。

    紧接着,十二团的前锋不计代价突击,在七百米的宽度上,分成五个突击点,由‘锐兽’和‘黑寡妇’互相掩护,迅速向前冲击,即使付出几倍的伤亡也在所不惜,几分钟后,十二团付出三比一的高损失比,在恩斯特军中向前突进五百米左右,把敌军分成五个相互分隔的地带。

    十二团损失了一千多的战斗机械,恩斯特军却仅仅损失三百多架,斯帝尔将军对于联邦的突击切割并不害怕,付出这么高的伤亡,不过是把己方军队分割成了几块,现在联邦军的突击队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前进,同时还受到恩斯特军两侧的夹击,大概用不了几分钟,就会被恩斯特军断成数截,难逃全灭的下场。

    被分割开的恩斯特部队都处在烟尘地区,联邦军想要攻击根本无法制导,而这块烟尘区,刚好是联邦远程部队刚刚攻击造成的。

    紧接着,十二团后续跟上的数千架‘毒舌’再次发射微型导弹,密集的火力落到恩斯特的部队中,这次攻击造成恩斯特军严重的伤亡,凌坷部队的突击等于限制了敌军的活动范围,使得命中率有所提高,还有就是这次联邦远程部队采取区域覆盖的攻击方式,微型导弹不需对敌人目标制导,只要瞄准特定区域攻击就可以。

    这块烟尘笼罩之地,排除了联邦的突击部队范围,再排除三维地图的土垒丘陵,剩下的就是攻击面积,经过两次排除之后,远程火力命中率提高五成以上,造成恩斯特军在这块区域损伤将近一千架战斗机械,这样算起来,等于联邦还领先一两百架的击毁数。

    斯帝尔将军很快明白过来,原来是采用分区覆盖射击,这样可以不需要制导系统,等于把微导当作普通爆弹使用,也算一个创意,可是,难道联邦军没想到,恩斯特军同样能采取相同的策略,斯帝尔将军立即下令,命令自己军团的直属远程部队,对联邦军占领区域立刻还击,同样采取区域定点盲射,还联邦军颜色。

    这次恩斯特军的还击,同样造成十二团的大量伤亡,凌坷的突击部队又损失六百多架,这样算起来,凌坷要比对方多损失三百多单位,还是亏了。

    “奶奶的,报应来得好快。”财迷骂了一声,毫不气馁,后排的远程单位再次延伸射击,把更深的一块恩斯特军区域,变成烟尘盲区。

    十二团不计伤亡,继续从后队补充突击部队,向新的烟尘区突进。

    斯帝尔将军心中估算,虽然联邦付出的代价比较大,但是己方伤亡也不小,这等于加快了战斗机械的消耗,与原先预想的打持久战宗旨不符,于是下令沿线部队加强力量,阻止十二团的突进,只要拦住联邦的分割行动,这种战术就无法顺利实施。

    感觉敌方加强了防守,让自己的突击受阻,凌坷立刻命令远程火力向两侧覆盖,同时命令突击队转向,向压力较小的方向突破。

    .在战场上,当一方不计伤亡的突进时,除非有地形的帮助防守,否则很难阻止对方冲进来,斯帝尔将军现在面临的就是这种状况,尽管调集部队拼命堵截,最终在凌坷的部队两次转向之后,还是让联邦队完成分割,随即又一次远程定点覆盖攻击,恩斯特军随后还击,几个回合之后,凌坷的十二团已经损失过半数量,而恩斯特军也损失了超过四千架的数量。

    看到凌坷少校这个设想可行,恩喻指挥官终于下了决心,给全军团下达命令,采用凌坷的突击策略,向恩斯特军阵地突击,风鸣丘地带联邦军的正面战线有将近近万米的宽度,有十五个团放到正面战场,在‘变幻阵’的支援下,先是远程覆盖造成敌方烟尘盲区,然后部队向盲区突击,完成分割后,远程火力再次打击。

第三十章 强攻之后是圈套() 
十五个团大部分都完成了战术意图,而斯帝尔将军终于惊醒,他可能上了联邦的圈套,因为在联邦全军突击之后,将军突然发现,凭借自己直属部队的数量,根本不够完成十几个区域的还击,如果命令部队按编制自行还击,又达不到覆盖密度和精度,可是联邦又是怎么做到相互配合的?

    恩 斯特军的战场指挥系统,在下层是采用神经网络系统,每名战士的神经网络相互独立,与联邦的超速控制系统相比,它不需要营养液来超速指挥,神经网络的战斗 力,需要每个战士花费大量的时间培养调整,同样的神经网络模块,在不同的战士手中,最终会体现截然不同的战斗风格,这样就避免了战术同质化带来的致命弱 点。

    可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恩斯特军团的战场指挥系统,无法像联邦军那样,实时精确分配小区域火力,因为军团指挥系统的命令,一样最后要通过下层的神经网络来实 现,每个恩斯特战士对自己的远程战斗机械,所定义的使用规则都不相同,就算上层下达了命令,也会因为神经网络的差异,造成延时和火力偏差。

    从恩斯特军发明神经网络指挥系统之后,就知道这个系统存在这样的弱点,科技人员尝试各种方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在模拟系统中,这个缺点并不明显,毕竟没有毫无缺陷的指挥系统,伦斯联邦的超速指挥系统,一样有战斗时间过长后,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神 经网络在宏观部队指挥上,并不比联邦逊色,无论是上千台或者数万架战斗机械的协同作战,神经网络一样可以做到,恩斯特军械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要做到数万架 战斗机械,精确到每台的直接指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以往同联邦的战例可以看到,联邦的战斗机械同样没有这种能力,所以这种改进的设想被认 为是天方夜谭,热络几年后就无人再去理会。

    今 天在风鸣丘的战场,斯帝尔将军有幸看到联邦军第一次使用这种战术,在数百个不规则区域中,均匀分配远程火力,并且是在数秒内完成指挥。斯帝尔将军喉咙一阵 发苦,难道联邦军的技术优势已经这么明显了,联邦军在这里有数量上的优势,战斗机械一般也比恩斯特军现役领先一两代,现在,又看到指挥指挥存在差距,这场 战斗还怎么打?

    东路恩斯特军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