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做盗墓者的那些年-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快到八点了。”孙大彪把手表放到了手电筒前看了一眼,压低了嗓子说道:“这个时候就休息,是不是太过早了一些,嘿嘿。。。。。。”

    他的意思我明白,而且也很赞同,小声的说道:“赵老肯定有鬼,只是咱们怎么才能摸进去,还不会惊动他们?咱可没有夜视仪一类的高科技玩意儿。”

    “那就跟他们拼拼人品了。”孙大彪咬了咬牙,道:“这样假设,我们手电筒只照脚下,如果前方发现光源,肯定咱们能先看到,除非倒霉和他们迎头撞到了,若真是撞到了,恐怕咱俩就难办了,现在就这个办法可行一些。”

    我仔细的斟酌了一下,觉得孙大彪的话不无道理,在极为漆黑的条件下,光线不出现直射,或是没有折射的反光点时,处在黑暗处的人是看不到光的存在的。打个比方,你站在漆黑的屋中,将一只朝着地面的手电筒放在你的视线的左边边角,如果是光散开的话,你自然可以看到,但是,当光线集中在地面一点的时候,你能看到的却只是黑暗。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将手电照前面,而是照着脚下,摸索着前进,一旦发现有灯光出现在前面,那就说明我们会先一步发现他们,再加上这溶洞里不是直进直出,而是比较崎岖,有心对无心,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胜算的。

    决定好之后,我们二人匍匐在了地面,将手电筒倾斜着朝洞壁的内测照着路面,确保自己能稍微的看到,还不会因为这里的强光,而忽视掉了一旦出现在对面的光线。

    就这样,我们二人小心翼翼的朝着前面摸索着,大概十分钟左右,我们发现了放置在洞里的背包和帐篷等一些工具,还有一堆已经熄掉的灰烬。

    我伸出手指,试探了一下灰烬下地面的温度,冰冷,没有任何热感,显然,这堆火应该已经熄灭很久了。恐怕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了。

    看样子,赵老和阿豹是在天黑以后才熄灭火,然后离开的。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隐约传来了脚步声,孙大彪忙将手电筒反了过来,然后小声的嘀咕道:“扯乎。。。。。。”

    我忍不住的腹诽了他一句,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我俩直接藏向后撤了一些,藏在了一个足有腰粗的石乳柱后,关掉了手电筒。静下了呼吸,略有些紧张的听着脚步一点点的逼近。

    随着两道手电筒的光束照了过来,我下意识的将身体向石柱那边靠了靠,生怕被对方发现。

    脚步声越来越近,直到我看到了赵老和阿豹拿着手电筒从我们的身边经过时,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儿,但庆幸的是,他们并没有发现我们。这种漆黑的环境下,若不是有意的去看,是根本看不到藏在暗处的人的。

    “阿豹,晚上就不需要守夜了。”赵老的声音在距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传了过来,在洞里显得格外的清晰。

    “恩。”

    我心里暗暗的纳闷,难道他们就不担心那个偷走橡皮筏的人么?

    可接下来的对话,却让我顿时释然了。

    “那个皮筏对咱们有很大的用,到时候能不能全身而退就要靠它了。”赵老的话道出了那个真正的窃贼就是他和阿豹。

    我微微的皱了皱眉头,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能知道的信息并不多,但是,有两样却应该是错不了。

    第一,他们偷了皮筏显然是已经发现了水里有古怪,当然,很有可能只有赵老发现了,阿豹并不知道。否则,就是再傻,阿豹也不会自己冒险游了两次。

    第二个则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知道的一个事情,那就是滕明要找的,怕是已经被他们先一步的找到了。

    若是按照这样推理下去,那么,他们走的那条河道,很有可能就通往陵墓,或是有陵墓的些许重要的线索。

    我和孙大彪耐心的靠在石柱上等待着,不管怎么样,我们俩都已经确定赵老有自己的阴谋,这个阴谋到底是什么,暂时不清楚,但我俩必须想办法回到山下,不然明天一早,等滕明他们回来了,我们俩恐怕就会露馅。

    

第15章 第四十八章 滕明的身份() 
第四十八章 滕明的身份

    雨后,山路十分的湿滑,赵老漫不经心的态度让我和他一路上近乎是闲逛一样,听着他怨声叹气的顺着一个比较平坦些的山路爬了上去。

    明明也就五六分钟的路,可我们二人却磨蹭了近半个小时,除了听他偶尔唠叨几句对滕明的不满外,倒没见他说过别的什么。

    站在溶洞上面的山冈,我俯往着这一片青山,前后四处的山脉都相对比较矮小,唯有我们所在的这座山峰独秀一枝,从我站的位置到溶洞大概有十几米左右的高度,或许因为地下水的原因,靠近北面这边的树木长的十分的茂盛,和山上更远一些的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老捶着自己的腰,一副劳苦功高的样子,叹道:“恐怕也就有滕明那样的外行人,才会认为古人会把陵建在溶洞上面吧。真是没事找事,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得受这个罪。”

    我笑了笑,虽然知道赵老可能是在演戏,却也顺着他的话说道:“赵伯,毕竟是雇主,他怎么说,咱们怎么做就是了。”

    “嚯……”赵老咧着嘴,不屑的嚯了一声,随手将自己的烟袋装好,点着后,吧嗒着自己的烟袋,指着脚下的一片青芒,道:“既然你精通风水,有没有可能建有陵在这里,你说的话最奏效,你说说看吧。”

    赵老的话让我感觉好象抓住了什么,虽然只是隐约的只有那么一点,却觉得他好象很希望让我得到一个否认的结果。

    我撇开了脑海中想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仔细的看着周围的山势,然后拿出罗盘,水平的吊了一下位置,道:“若按势来讲,这绝对是一个位置极好的风水,老话讲荫泽子孙,赵老想必应该很清楚其中的含义吧。”

    赵老抽着烟袋,瞥着我,道:“白话面上讲是依山傍水,深点的意思,老头子可就没研究过了。”

    我微微一笑,道:“您老这四个字就已经很好的诠释荫泽这二字了,没错,就是依山傍水,您看此处,周围群山唯其一独秀,我们在山下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确认了,山下无水,可偏偏在山上却有一个溶洞,在我们的脚下却正是水,这就符合了一个最基本的风水宝地的要求,反观过来,若是先人在我们脚下开凿,并非是在溶洞,而是在其上面,悬空造陵寝,也不是太不现实的事情。”

    “哟嚯,照你的意思,咱这脚下,他们的头上,就是要找的陵寝了?”赵老冷笑了起来,故意抬杠的问道。

    “您老是盗墓这行的老前辈,想必在这方面,这里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和您比,我只是找出了一个觉得很有可能是风水宝地的这么一个地方,至于是不是,那还得由您老亲自来确定不是?”我也不生气,不留痕迹的把球又踢给了赵老。

    很简单,我是看风水的,但我却不是一个职业的盗墓者,但赵老不一样,这么多年混迹这个行业,奇陵怪冢见过无数,有或是没有,他自然能够辨别出来。

    赵老听了我的话,站在那咂巴这嘴,干笑了两声,微微一摇头,道:“得,小丁啊,看来你真的是有两把刷子,行,既然你这么确认,那老头子我能说什么呢?”

    说罢,他弯下腰,将烟袋在脚根那敲了敲,然后做出了一个让我感到十分意外的事情。

    只见他将那玉制的烟嘴一拔,烟袋反握,对准了一块土直接插了进去,狠狠的戳了几下之后,这才一口气的拔了出来,然后就像是敲掉烟灰一样,将烟袋在手上磕了几下,最后将玉嘴有给塞了上去。

    “您这是?”我满脸疑惑的看着他,难道他不准备要这烟袋了不成?

    “这不仅是个烟袋……”赵老也不理会我,将烟袋锅子的头部猛的超这一块顽石上狠狠的一敲,然后嘴对着烟嘴,鼓起了腮帮子一吹,就听噗嗤一声轻响,他这才活动了一下嘴,将烟斗里的土渣倒在了手上,然后捻起一撮看起来最干燥的地方,像是吸毒一样的闻了闻。

    我这才恍然大悟,盗墓者在这一方面就如同中医一样,讲究望闻问切,这望就是指的望气,也就是观风水。现在的盗墓者大部分对风水并不是很精通,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和孙大彪一起盗墓,而这一行人也如此,我充当着眼睛的角色。只有我确定了一个地方属于风水宝地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所行动。

    一个专业的盗墓团队,会望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一旦遇到群山环抱,青山碧水,山势连绵起伏的风景秀美的山麓,那我这样的风水师,就有了用武之地。一个盗墓团伙能否精准的找到古墓奇陵,那就要看风水师能否会‘望’了。

    “闻”就是嗅气味。古墓中的夯土有许多诸如小孩粪便一样的特殊物资,有些盗墓者有着常人不能及的嗅觉功能,他们只要用鼻子一闻,就可以根据泥土中的气味判断墓葬的年代和是否被盗掘过。

    长沙在解放前就有这样一位有着超强嗅觉功能的老盗墓贼,专门偷盗汉唐大墓。另一种“闻”是听声音。大型古墓,由于年代久远,古墓上的泥土必然会产生自然沉降,有的就出现了外实内空的现象。这种“外强中干”的陵墓一旦受到较大震动,地表所发出的声音就与别处的声音不同。

    而赵老就属于这种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仅凭着闻一遍,就能分析出一二来。

    他皱着眉头,抬起头看了一眼山上,又看了看我,样子看起来有些茫然。

    “怎么了,赵老,哪里不对么?”我忙在一旁问道。

    “不对?”赵老微微的眯起眼睛,嘀咕道:“不对的地方很多,仅仅靠着闻,怕是说不清这下面有没有可能是一座陵,我只是在想……算了,下去说!”

    赵老没有深说的意思,我也没有打算追问。

    回到溶洞中,最为焦急的滕明自然先开口问了我一番,当我看着赵老说,他有话想对大家说的时候,所有人才把目光从我的身上转移到了赵老的身上。

    赵老清咳了一声,依靠在了洞壁上,似乎并不急着说,而是在那深沉了起来。

    徐海波有些着急的问道:“嘿,您到是说话啊,这一大帮子人等您呢啊。”

    赵老不慌不忙的看了所有人一眼,这才轻咳了一声,道:“从开始我就奇怪,这洞里为什么会有枯藤。。。。。。”赵老示意大家跟随他一起,走到了最开始发现枯藤的地方,然后指着头顶那看起来并没有任何奇怪的顶部,道:“你们发现奇怪的地方没有?”

    经赵老这么一说,我们纷纷举起手电朝着那说指的位置看去。

    溶洞是由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水长时间溶蚀形成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溶洞的形成,要经历数十万年的经历,所以,这样的天然形成的洞穴内部,形状古怪,河道纵横,但其十分特殊的一点是,在溶洞的顶部,一定是腐蚀最严重的地方,我们所能看到的石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可我们现在头顶的位置,看起来和墙壁虽然差不多,但是却可以发现,它的腐蚀程度并不是那么大,也不是特别的自然,尤其是沿着墙壁下来的一排细细的浅痕,能从中看出,这里,曾经是藤条生长下来的地方!

    也就是说,在很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