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级产品,其生产效率远远低于盐、差、铁等商品,如果牧民只能通过交换来获得这些商品,其结果必然是所有牧民沦为汉地商人的债务奴隶(实际上清代历史也证明了这点,虽然蒙古贵族在政治上是满清贵族

    的盟友,政治地位高于汉地,但由于满清完全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整个蒙古与内地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结果就是到了清末蒙古自上到下都成为了以晋商为主体的汉族商人的债务奴隶)而自从北元覆灭以后,蒙古高原再也没有出现过统一草原的雄主,无力打破长城对大一统的明王朝进行征服。因此在整个明代历史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个强大起来的草原政权对明王朝进行战争的目的都是“互市”——即以一种人为限制下的对游牧民族一方比较有利的价格,而非自由市场产生的价格进行商业交易。那些游牧民族的统治者也许不懂得现代的经济学,但是他们还是能够懵懂的感觉到,假如和汉人商人直接交易,其结果一定是本民族越来越穷困衰亡,成为汉族商人的债务奴隶。而明王朝每当军事上取得优势,就取消“互市”,因为这种“互市”是要以付出巨大经济代价为前提的,没有“互市”并不是断绝了内地与草原的商业贸易,而是这种贸易是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进行的,无疑也是对生产力远高于草原牧民的内地商人极为有利的。因此从事这种往返于草原与内地的长途贸易的利润是极其丰厚的,以刘成手中的滩羊皮为例,一张在草原上所费不过半斤盐甚至几两盐,而贩运到西安等内地都市,一张滩羊皮就能卖出三四两银子的高价来,其间的差价动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这还不是商业的全部利润。由于游牧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经常会出现雪灾、旱灾,牲口大量死去,牧民手中也缺乏铜钱、银等通货,商人就可以通过压低收购价、抬高售出价、发放高利贷、拖延货款等办法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如果一趟行商正常走下来,扣掉员工薪水、途中路费、商业贿赂等等,获得百分之几百的利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刘成虽然在前世也曾经读过一些关于西北边贸的书籍,但听了徐鹤城的这番活灵活现的解释,还是觉得大开眼界,随口问道:“这般说来,那这趟你们跑口外获利颇丰几成呢?”

    于何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若是旁人开口询问,小人自然是要耍些花头的,但刘大人却是我家教主的生死之交,自然是不同的。”说到这里,他的右手伸出五根手指来说:“刨掉各种杂费,应该有这个数。”

    “五倍?”刘成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他刚刚听对方说这种长途贩运贸易利润丰厚,但没想到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此时内心深处不禁对先前拒绝徐鹤城邀请的决定有一丝后悔。

    “大人有所不知,走口外的贸易去一趟回一趟就是小半年的光景,加上沿途的各种风险,稍有不慎就是人和牲口都完了,赔的血本无归。我们这次也是运气好,好几次都遇到大股盗匪,软硬兼施才熬过去了。几年平摊下来也就三倍的利润不到。“

    “于先生你说的也是,你们这生意也是拿性命去博的。“刘成点了点头,他此时才明白为何徐鹤城如此看重自己的练兵才能,对于别人来说充其量不过是家丁头目,而在他那儿就是重要的生意伙伴,如果自己能够在每支商队训练出一小队精锐护卫,每年减少的损失就是成千上万雪花花的银子。

    “是呀,不过明年开始就要好多了!“说到这里,于何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明年?为何这么说?“

    “大人您应该知道我家主公已经搭上了线,插手了盐货的买卖,有了这大宗盐货买卖,就可以搭上鞑子的贵酋,那生意可就不一样了。“于何说到这里,发现刘成还是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赶忙低声解释道。原来虽然在草原上虽然也有少量出产盐的地方(主要是咸水湖),但毕竟游牧民族缺乏开采和运载的技术和人力,因此牧民们食盐的主要来源还是汉地。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食盐出口管制自然也成为了明王朝与草原上的游牧部落的斗争工具。通常来说,明王朝只会放开向那些与其友好的部落出口食盐,而对于其他敌对关系的部落,则禁止向其出口大量食盐,以削弱对方的实力。而能够给部落带来稳定大量食盐供应的商人,自然会得到草原上的贵酋的重视,给予其各种优惠条款和保护。

    刘成听到这里,立即发现其中的毛病:“于先生,若是按你这么说,那你们这食盐生意是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吧。”

    “刘大人!”于何的声音略微拖长了点,脸上一副“你不会连这也不知道吧!“的惊讶表情:”这生意做得最大便是那几家山西佬,他们的商号里不要说朝廷上的几位相公,就连宫里御马监的高公公也是有插手的。“说到这里,于何朝东边拱了拱手:”当今天子的庄子就是高公公掌管的,这生意官家都在坐,咱们做点将本求利的买卖有什么不可以?“

第三十八章 长途贸易() 
听了于何这番话刘成不禁哑然,在大明朝天大地大皇帝老子最大,连皇帝老子都没把祖宗的法度当回事挣私房钱,那下面的百姓商户似乎也没有啥义务遵守禁令。毕竟在十七世纪还没有啥“人民主权”的概念,这江山就是朱家的,士大夫吃了朱家的俸禄要忠君之事,这些追逐什一之利的商人可没有这个义务。

    于何看刘成沉默不语的样子,以为自己方才说的话得罪了他,赶忙赔笑道:“小人方才说的那番话多半是路听途说,若有不实之处刘大人莫要见怪。“

    “于先生以实言相告,我怎会怪罪先生!“刘成笑了起来,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的见识自然远远超过守备、都司这个级别的军官所应有的水平。从远古时代开始,在东北亚大地上农人与牧民之间的战争就从没有停止过,农人千方百计的保护自己的田地和谷仓里的积谷,为此他们修建了城市、壁垒乃至万里长城;而牧人则想方设法越过这些阻碍,抢夺农民的积谷以避免在寒冷的冬天饿死。在绝大部分时候,农人与牧民的分界线是和四百毫米降雨线重合的——这也是降雨农业的生死线。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就在这条线的两侧对峙、厮杀,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牧人一方拥有动员代价、机动的优势,而农人一方则拥有军队数量、技术、财力方面的优势。由于双方各自拥有”不对称“的优势,因此在绝大部分时候,在这条漫长的边界上并没有发生决定性的会战,而是无数次偷袭、伏击、劫掠,农人们想方设法用策略、工事、技术和金钱来替代流血,而牧人们则用欺骗、坚忍、敏捷和凶残来与之抗衡。在这种漫长的冲突中,对盐、铁这两样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的禁运显得尤其必须。铁是制造武器的必须材料,而人不可能不食用盐,而这两样物资都是草原牧民几乎不可能自己生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看王朝是否将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盐铁的禁运水平。像大明这种连天子的管家都在走私贸易里占股分红的,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刘成思忖了片刻,最后还是决定开口询问几句:“于先生,徐兄弟插手这盐货买卖,想必是得罪了原有的那几家商号吧,既然他们有那么大的后台,难道不怕他们借助官府势力,加害于你们吗?”

    于何听了刘成的问话,还以为刘成是有心加入又害怕遭到牵连,赶忙笑着解释道:“刘大人有所不知,那几家商号虽然手眼通天,那那几位大佬只是占了干股吃红,替他们遮风挡雨,把官面上的干系处理干净了便了了,又怎么会去替这几家商号干这些邋遢事?说白了,这些大人先生们只是把这几家商号当做可以挤奶的牛羊,最多也就不让豺狼把羊叼走了,让他们割草、喂养那是绝不会干的。说句夸口的话,敝教这些年来在西北发展

    甚快,也有教众十余万,驿站道路两旁所见之处皆是香坛,那几家商号若是与我们撕破了脸,只怕他们的口外生意也不好做。“

    “那那些草原上的酋长呢?会不会那几家商号向其施加压力,不让他们买你的盐货?”

    “大人说笑了!”于何笑道:“您想想,若你是那些酋长,是希望同时可以从几家买到盐,还是愿意只能从一家买到盐呢?那些商号求的是财,那些酋长买不买得到盐可是生死存亡呀,你说哪家拗的过哪家呢?”

    刘成听到这里,不由得点了点头。于何方才的话将利害剖析的非常明白。对于草原上的那些酋长来说,食盐是军国之需,假如他们与大明的关系恶劣,很可能大明会下令加紧边界巡查,封锁食盐输出,那时多一条食盐输入渠道可能就是生与死之间的差别;而商号要求的是赚钱,对于他们来说封锁徐鹤城这一条新的食盐输出渠道无非是多赚少赚的问题,在这轮博弈中胜利者肯定是草原上的酋长们。

    “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某多谢了!“刘成郑重其事的向于何长揖为礼,于何赶忙站起身来,让开刘成:”小人当不起,当不起。“

    “当得起,当得起!“刘成强把于何按在椅子上,受了自己一礼,对外间喊道:”来人,取些酒食来,我要与先生喝上几杯!“

    外间应了一声,不一会儿便送上一壶酒,两副碗筷,一盘蚕豆,几块羊肉,还有一碟腌韭,刘成笑嘻嘻的给于何倒满了酒,又给自己倒满了,双手举杯笑道:“为我尽一杯,为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说罢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于何听了,知道刘成所引用的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梦得》一诗的前半段,心中微微一热,赶忙将自己杯中酒也一饮而尽,接答道:”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两人相互对视,不由得会心一笑。

    刘于二人两杯酒下肚,分说些商旅上的事情,不由得气氛活络了许多。作为一个前世在网络上各大军史论坛潜水多年的资深潜水党,刘成很清楚十七世纪的长途贸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行业,甚至可以说近代资产阶级就是长途贸易的产物。与很多人所认为的不同的是,大规模的长途贸易在人类历史上实际上是很晚的事情。与区域性、地区性的市场与贸易不同,长途贸易必须由一个与生产完全脱节,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阶层才能完成。前者不过是一些一边生产,一边在附近区域贩卖的“商贩“——即所谓的贩夫走卒而已。而后者就完全不同了,要进行长途(通常是跨国)贸易,首先就必须将所要贩卖的商品购买下来,然后在转运到远方出售,也就是说这些商人必须首先为远方的消费者垫付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考虑到古代的交通条件,他们往往要在数年后才能收回成本和利润。由于古代世界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即美元,英镑),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唯一的通货单位往往就是贵金属,不难想象,能够经营长途贩运的商人集团会拥有多么庞大的贵金属储备。为了筹集到如此庞大的资本,除了多年的贸易积累以外,这些商人集团往往还会兼营票号来吸取零散的资金,发行各种汇票来避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