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刘成听到这里,不由得大笑起来:“那你得好好感谢祖师爷,有这门手艺,你将来不但有口饭吃,还能吃比别人好得多。”

    “大人说笑了!”汤慕尧摸了下后脑勺:“俺也不敢指望太多,能娶隔壁豆腐张的三丫头,俺就满意了。”

    “哦?”刘成饶有兴趣的看着汤慕尧:“若要那豆腐张掌柜肯把女儿嫁给你要多少银钱?”

    “那豆腐张不过是个一天收豆,第二天卖出去,吃力气饭的买卖,如何当得起掌柜二字。”汤慕尧笑了起来,在他年轻的心里掌柜二字只有那些本大利厚的行当才能当得起的,像豆腐张这种买卖也就比自己这等除了一双手别无其他的手艺人强的有限,是绝对当不起“掌柜”二字的。

    “那若是拿五匹松江布,十两银子去做聘礼,那可能娶来豆腐张的三小姐?”

    汤慕尧闻言笑了起来:“哪要得这么多,那个豆腐张的本钱也就是二三十吊铜钱,有五匹松江布、十两银子,那豆腐张三个女儿都肯一起嫁出去了。”

    “好!”刘成微微一笑,回头对一旁的杜固点了点头,不一会儿杜固便捧了布匹和银两出来,放在汤慕尧身旁。汤慕尧看着身旁的银两和布匹,眼睛都直了,声音颤抖的问道:“大人,这些该不是都是赏给小人的吧?“

    “不错,你若是愿意,待会就可以去豆腐张那儿提亲了,不过最好还是不要把三姐妹一起讨来了,免得你受不起!“刘成最后一句有几分调侃意思的话语立即引起了旁边的亲兵的哄笑,不过此时的汤慕尧早已喜的痴了,他脑子里此时只回荡着这么几个字——”这些都是你的了!“

    “多谢大人!小人来生就是结草衔环也要报得大人的大恩!“

    汤慕尧清醒过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刘成连连叩首,刘成笑嘻嘻的摆了摆手,示意其停止磕头:“且慢,你要把这些赏钱搬回去还得给我打出一个东西来!“

    “大人放心,只要您有个样品,啥俺都能给您打出来!“

第六十二章 技术储备() 
看着汤慕尧摩拳擦掌,一副恨不得立即开工的样子,刘成满意的点了点头,他从身旁的随从手中取过一根大约一米有余的铁管,递给汤慕尧。刘成在武器制造方面的态度是先解决有无问题,在建立自己的技术专家队伍的基础上,逐步积累技术储备,走从模仿到改进,从改进到创新的”小步快走”路线。毕竟穿越者的眼光再怎么远大,理念再怎么先进,最后落到实地的还是要靠明末落后的制造工艺水平,明末的铁匠铺子开出金象腿也不可能打造出ak47,但在穿越者的提点下搞出褐贝斯还是有几分把握的。以当时日本那种日用品都要从大明进口的落后手工业水平,都能仿造出种子岛火枪来,而滑膛火绳枪与滑膛燧发枪之间是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的,有褐贝斯在十七世纪中叶也足够吊打全世界了。

    而古代火器最大的技术难题就是枪管制造,不过刘成也不敢公然拿出来让铁匠仿造,毕竟这东西太过显眼,万一被人捅出去,一个“私造军国之器、图谋不轨“的帽子扣下来,刘成可担当不起。像这样先挑选出优秀的铁匠。然后以重赏相诱在私底下储备技术和人才,为将来大规模制造做好准备还是比较保险的,毕竟管住汤慕尧一张嘴可比管住所有铁匠的一百多张嘴容易多了。

    看着汤慕尧在那儿仔细思索,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刘成倒也不着急,毕竟制造枪管这么困难的技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想得出来的,他笑着站起身来:“你先回去慢慢想,城门边那个铁匠铺子尽管用,若有什么短少的尽管与管事的说,这些银钱和布匹都先给你存着,只要你打制出来,马上就让人送到你那儿。”说到这里,刘成打趣道:“你若是担心那豆腐张的三姑娘,大可借钱去把亲事先定下来,免得先给别人娶走了。“

    刘成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哄笑,汤慕尧乌黑的脸庞也涨红了起来,他有些紧张的向刘成磕了一个头,就退了下去。于何低声问道:“大人,您看这人能行吗?“

    “无妨!”刘成微微一笑:“成了最好,不成也多捞到一个好铁匠,总是不吃亏。”他将头转向一旁的杜固点了点头,杜固会意的大声喊道:“下一个!”

    当汤慕尧走出人群的时候,还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他的师傅看到徒弟的身影赶忙抢上前去,一把抓住汤慕尧的胳膊,不由分说便在徒弟身上摸索了起来,一边摸还一边问道:“哎呀呀,方才那顿鞭子可曾把你打坏了,快让师傅我看看,要不要寻个大夫看看。”

    “师傅,谁说俺挨鞭子了!”汤慕尧一把将师傅推开,师傅方才有些亲昵的举动让自视为成人的他有些不好意思。

    “没挨鞭子,这么说那军爷没打你?”师傅惊讶看着自己的徒弟。

    “是呀,谁说俺挨打了!”看到师傅目瞪口呆的样子,汤慕尧内心颇有几分高兴。

    “兔崽子,你没挨打还让老子在外边这么操心!”师傅突然跳起来给汤慕尧一个爆栗,接着他便脱下鞋狠狠的用鞋底抽汤慕尧的屁股和大腿,口中骂道:“长能耐了呀?敢在师傅面前犟嘴了?看老子不打死你!”

    师傅的爆栗和鞋底让汤慕尧立即清醒了过来,他一边习惯性的保住自己的屁股,以免春光外泄,一边飞快的跑开,口中求饶:“师傅,是我错了,别打了!“四周围观的铁匠们发出哄笑声,空气中满是快活的气息。

    “汤慕尧呢?汤慕尧到哪儿去了!“一个声音打破了这场闹剧,众人转过身去,却是两个跨刀军士,场中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师傅轻轻的将汤慕尧扯到自己身后,谀笑着答道:”军爷,您找汤慕尧有啥事吗?“

    “你是汤慕尧吗?“一个军士走了过来。

    “我不是汤慕尧。”师傅赶忙连连摆手,缩着脑袋问道:“俺就是想问问啥事。”

    “你不是汤慕尧多嘴什么,消遣咱家吗?”那军士闻言大怒,右手已经按在腰间刀柄上,还没等师傅开口求饶,汤慕尧抢上一步将师傅挡在身后:“俺便是汤慕尧,他是俺师傅有什么事情。”

    “你便是汤慕尧?”那军士上下打量了下汤慕尧,笑道:“好小子,有胆气,这是都司大人赏你的布匹,一共六匹,你点收一下!“说罢他一摆手,身后那人便拿过来六匹素色的棉布。汤慕尧有些呆滞的接过布匹,

    一旁的师傅赶忙朝那军士行礼称谢。那军士笑道:”你运气不错,收了个好徒弟,好生帮他把我家都司要的东西打制出来,自然有你的好处!“

    “是,是!小人一定尽力!”师傅忙不迭连连做揖,那两个军士笑了笑就转身走了。师傅转过身来,用一种完全陌生的目光看着汤慕尧,已经回过神来的汤慕尧有些难堪的低下头。良久之后,师傅突然叹了口气,问道:“徒儿,你拿这些布匹打算干嘛?”

    “先给自己换身衣服,我屁股上那个洞都有一个手掌大了!”汤慕尧有些兴奋的说道,随即他发现师傅脸色有些不对,赶忙补充道:“再拿两匹孝敬师傅和师娘。”

    “嗯!”师傅的脸色总算是好看了点:“还有呢?”

    “去找隔壁豆腐张,向他家的三丫头提亲!”

    徒弟的回答让师傅啼笑皆非,他习惯性的一巴掌拍在汤慕尧的后脑勺上,骂道:“兔崽子,毛还没长齐就琢磨着媳妇了!”

    “哎呦!”汤慕尧一声惨叫,不服气的喊道:“师傅,俺村子像我这般大的小子都下地乱爬了。”

    “是呀!”师傅叹了口气,他自然知道汤慕尧说的不错,古代男十六、女十四便可婚嫁,像汤慕尧这个年纪的还未曾婚嫁的,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穷。若是按照一个铁匠正常的人生轨迹,当徒弟肯定是没钱娶妻的,而出师至少要二十四五,要想娶媳妇至少又要省吃俭用几年,也就是说汤慕尧一下子跨越了同行十年的努力,这不禁让师傅又是高兴又是羡慕,他拍了拍汤慕尧的肩膀:“既然都司老爷这般看重你,你可得好好卖力气干活呀!”

    “嗯!”汤慕尧用力点了点头:“俺一定尽快把都司老爷要的东西打出来!”

    固原,位于六盘山山口,古名大原、高平、原州,顾名思义,这是一块位于群山之间的平地。巍峨的六盘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将陇上的苦寒之地与肥美的关中平原隔开,而发源于山脉两坡的渭河、泾河这两条关中最大的河流河流切割成的河谷低地就成为了进入关中平原的主要通道,数千年来陇上的羌、氏、匈奴、鲜卑、蒙古等蛮族多半是经由这两条通道进入关中的。在渭河、泾河之中,渭河的河谷道路较为崎岖险峻,是以泾河河谷就成为了最便捷的道路,而位于这条通道入口的固原镇就成为了关中的西大门,古人称其“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西北第一要镇“,这里不但是明代九边之一,而且还是西北三边总督的驻所,显然,当年明王朝的统治者是将这里作为统辖西北诸镇抵抗蒙古诸部入侵的要塞加以经营的,固原并非只是一座简单的城池,而是绵延环江两岸,自灵州到环县然后又向东到延绥四百余里的堡垒群组成的庞大防御体系。

    “花马池、定边堡——“杨鹤伸出手指在地图上滑动,口中说出一个个固原镇沿边诸堡要津的名称,他的指头每滑动一下,便是让出了数里乃至数十里的距离,突然他的抬起头来,摇头叹道:”祖宗经营沿边诸堡,也不知耗费了多少钱粮心血,而我今日却不经一战便让了出来,这、这叫我如何下得了手呀!“

    “大人,您这实在也是不得已呀!“赵文德劝道:”朝廷的答复已经来了,不过银十万两,米五万石,而就抚的流贼中的丁壮就有三万五千有奇,按照每日一人二升计算,每日就要耗费粮米七百石,米不过两月所支,若不撤并沿边诸堡,腾挪些钱粮出来,只怕这局面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是呀!“杨鹤叹了口气:”幸好毕尚书在陛下面前力争,表示将从苏松的贡粮中每个月抽出来粮一万石,再从辽西的开支每个月挤出一万两银子,以给西北之需,到底是几朝老臣了,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陛下也是个能纳谏的:‘西北之事,关乎祖宗社稷,请先生尽心竭力,钱粮之事,朕自当分拨,便是举债高台,亦不负先生。’咱们做臣子的听到这等话,便是豁出性命去,也是心甘情愿。“说到这里,杨鹤的满脸愁容里终于现出了一丝欣慰之色,显然崇祯在奏折批红中的话语给了他很大的安慰。

    “大人!”听到这里,赵文德灵机一动:“属下以为当神一魁来的时候,应当将陛下的批红也让他看看!“

    “让他看看?那怎么可以?“杨鹤惊讶的问道:”再说他恐怕也不识字!“

    “大人,这招抚之事已经到了紧要关头,而这神一魁乃是被招抚诸贼中名望最高,实力最强的一个,可以说朝廷的安危、大人的一世英名,都维系在他一个人身上。世事有经有权,大人您想想,这神一魁不过是一介边兵出身,若是看到天子为了西北之事如此操劳,只要是稍有心肝之人,也会有几分人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