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门至圣-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四周如同龙蛇起陆的山峦地势,就如同一头凶残无比的猛虎首尾相连,而那猛虎张开的巨口正好位于此刻司徒易所站的位置上,是这白虎冲煞之地最凶的区域,可以说是天然阵法的中心,普通人在这里呆久了就算是自己没有什么问题也会出事情的。

    在他身后赵老管家半躬着身子,看着司徒易开口道:“少爷,我们组织了上百人,并且寻找当地猎户,按照那地图搜寻,最后才找到这处当地人眼中深山老林深处的被命名为神仙涧的凶地。据说这地方常年出事,有妖魔鬼怪在作祟,人在这里就会莫名其妙的迷失了方向,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丢了性命,所以这地方几十年都没人来涉足了,如果不是我们的地图,恐怕也没人能找到这个地方。”

    “原来如此。”司徒易心中明白。

    这地方是白虎冲煞之所,普通人眼中的凶杀之地,说是天然的阵法也不为过,有些灵异是正常的,不是修为深厚的玄门中人贸然进入此地,本身受到影响也在所难免。

    而且这里四面龙蛇起陆,白虎冲煞,这么凶险的地方,下面必定还有着一座大型铁矿脉,才会养出如此浓重的白虎煞,没想到那拦江龙焦大星居然发现了这么一处地方,可惜他煞道功夫没有练到精深处,否则当日自己想要对付他还真要费一番手脚。

    玄门中人修行,各有各的妙法,但归根结底都要仰仗天地自然,风水师要布置奇门遁甲,堪舆龙脉,走山客要走山卸林,道家正宗要吞吐纳气,摸金校尉要寻龙点穴,甚至人死之后下棺沉葬也要选择风水大吉之地,这都是有种种的讲究的,而这天地煞坑,便是煞道玄门中人所要寻找的一种奇特地理位置。

    聚煞养煞,冲煞破煞,这种种玄妙法门都是借助天地自然之力,本身就是玄门中人修行所要仰仗的一种外力。

    这种地方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根本就不可企及,而且这种煞坑的煞气精华都是积累有限的,是百年沉淀下来的,只够一两个玄门中人使用,如果有人先行鸠占鹊巢,等到这玄门中人走后,这处先天煞坑也就废掉了,如果想要再次被玄门中人使用,那就恐怕再需要百年之后,等到煞气之精华凝聚成形才可以。

    “好了,你们下去吧。”

    在得到众人找到这处煞坑的消息之后,司徒易就早已经命人先行草庐结舍,虽并不需要太过豪华,只是利用当地的草竹茅草搭建的安身之所,但其位置也讲究的很,正好位于煞坑中枢之所在。

    玄门中人想修行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整日练练武锻炼锻炼身体就可以了,无论是阴阳道还是煞道都拥有种种的忌讳与讲究,这就需要有深厚的见识与经验。

    所以当今大势,武道修行中人众多,而专修玄门一道的人却很稀少,只是玄门一道一旦练成,威力无穷,其种种诡异神奇神秘之处又远非武道中人所能比拟的了。

    而在整个大隋朝,甚至是整个天下,这里的武道本身就与玄门一道分不开,充其量只能算是玄门一道最大的一个分支,缺少了玄门种种的变化之法罢了。

    “恩,根据少爷您的吩咐,家里的仆人已经在山巅搭好了草庐,少爷你既然需要在这里长久居住,那么老奴嘱咐下人每过半个月为您送来一次新鲜的瓜果蔬食。”

    赵老管家躬身开口道。

    “如此正好,赵老你今日回去之后,严禁别人透露消息,还有告诉我祖母,叫她不要担心,我恐怕要在这里居住半载。”司徒易环顾着四周的地形,开口道。

    “少爷您真的确定要住在这里?”

    赵老管家十分不理解。

    “我自有用处。”

    司徒易像是一切在握,能找到这么一处上好的四象煞坑,他心情很不错。

    赵老管家不解,但还是点头道:“是,老奴这就去办。”

    ……

    等到赵老管家带着众人离开之后。

    司徒易大步走进草庐之中,草庐的装饰也很简单,他的钨铁长枪被悬挂在一旁,地面上堆满了一百零三支他吩咐人打造好的乌木杆令旗,上面画着奇怪的图案,除此之外,一张桌子一张床,别无它物。

    司徒易走近之后,透过窗户环顾着四周的风水,不由得叹息。

    “没想到前世南山派风水玄学秘本上记载的,青龙汲水、白虎取煞、朱雀枯坟、玄龟坐镇四大煞坑我能够亲眼见识到。如果这样,那么前世玄学界数百年没人练成,我得到的那门明朝洪武年间玄学方士所著的《掷象经》就有可能修行成功了。”

    他身形一动,走出了草屋,脚下一闪而过,跃到了最高处,站在山巅四处眺望,“这里是神仙涧。”

    司徒易回到了草庐之中,将那些乌木杆的小旗子全部抱出,他身形不断的变幻,在四面八方连续的移动,沿着山峰一处处险地来回转动,每到一处地方,手中的小旗子都会插入坚硬的岩石之中,不到半炷香的功夫,密密麻麻的旗子已经插遍了整个神仙涧所笼罩的范围。

    以玄学风水的堪舆法来看,这每面小旗子都不是胡乱摆放的,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这所有的小旗子在如此险恶的地势地形下,排列组合,正好构成了一个大阵,将整个神仙涧的白虎煞气风水位的重心移到了草庐所在的方位。

    而这些都是司徒易早就在之前已经完全计算好了的。

    等到所有的小旗子插得密密麻麻,正好串联成一座偷龙转凤的风水大阵,司徒易重新走回到草庐之中。

    然后他就进入了深度地道家禅坐之中,双眼微微闭垂,似睡非睡,但是他的呼吸吐纳却非常有节奏,没有一点紊乱的迹象,进入了某种不可言不可说的玄妙境界。

    而在四周无声无息之间白雾涌动,整个神仙涧像是刮起了十五级的飓风,太阳的日光直射下来,映衬在歪歪扭扭插在各处岩石之上的一百零三面小令旗上,就在这时就感觉到每一面铁皮旗都亮了起来,像是汇聚了某种神秘的能量,借助这大日金精之气,一百零三面小令旗同时运转,铁皮旗面上雕刻的奇门阵法发挥了作用,汇聚出一道巨大的日光,正好笼罩在司徒易闭关的草庐之上。

    四周席卷出来的白虎煞气被源源不断的抽取过来,经过了某种玄妙的转换,与一百零三道小令旗汇集的大日金精之气产生了奇妙的综合反应,最终凝聚成一种奇特的紫色气息,缭绕在简陋的草庐周围,盘聚成一条粗大的紫色浓烟。

    而身处在庐舍之中的司徒易,眉目微垂,陷入了一种似醒似睡的冥想状态,他的口鼻翕动,身外缭绕着一圈圈浓重的紫色气息,沿着他全身三万六千的毛孔渗透了进去,他的皮肤渐渐变得越来越光滑,毛孔收缩变得更细腻,皮肤如玉,有一种紫青色的光泽,尊贵无比。

第十五章 铁根石斛() 
神仙涧四周山谷沟壑,地势险恶,又因为常年的白虎煞气所笼罩,这是大凶之地,所以渺无人烟,连牲畜都看不到。

    可称得上是飞鸟难度,走兽无踪。

    而司徒易就这么在这里住下来了,原本玄门修行者们要练成一道本事就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艰难困苦。赶尸道人为了炼尸要常年与尸体为伍,常居住于枯坟野外,相比之下,司徒易觉得自己这些还没有什么。

    司徒家的仆人每隔十天半个月都会进山一次,为他送来新鲜的瓜果时蔬。

    而司徒易的实力也在这段时间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掷象经》是明朝洪武年间玄门方士陆洪山所创,本就是内丹外炼之法,据说是从古天竺国传来的一本密卷上得到灵感,与玄门道教内炼金丹术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秘术。这门秘术其中之一便是《掷象经》,但只是这上半部《掷象经》,自从这名创造这门秘法的明朝洪武年间的玄门方士去世之后,数百年来却从没有人练成过。

    传说古天竺释迦牟尼在没有出家之前,本来是一小国之王子,天生力大无穷,一日巨象阻路,释迦牟尼抬手一举将巨象举过头顶,随手一掷,投掷出去,大象三日方落,落地成坑。

    明朝洪武年间玄门方士陆洪山便根据从天竺国传来的佛门金卷,结合玄门内练之法创造了这门《掷象经》。

    修炼这门玄功除了需要自身悟性和毅力之外,还需要有先天奇绝的四象煞坑,用大地煞气来凝聚罡煞之气,而《掷象经》对应的就是白虎煞气,练成之后铜皮铁骨,力大无穷,所以又被称为《掷象铁布衫》,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门曰之为《玄龟金钟罩》,则需要玄武镇煞坑修炼。

    试想一下明朝洪武年间天地灵气还没有完全消散,创造这门武学的玄门方士陆洪山也没有完全找到相对应的煞坑,更何况过了百年之后天地断绝,环境越发恶劣,连天然的小型煞坑都已经消失不见,更何况是大煞坑,四象煞已经是成为了传说。

    这门秘法就再也没人练成了,当初司徒易也是在剿灭了明朝洪武方士陆洪山的亲传道统门派《龟象门》之后,才在供奉祖师祠堂的牌匾下面发现了这门束之高阁的《龟象经》。

    现在发现了四大煞坑之一的白虎冲煞,也算是冥冥中自有注定。

    按照《龟象门》宗卷上记载着的信息,《龟象经》一共分为十六层,刚开始还浅显易懂,但越往后练就越发艰涩困难。如果有人能够练到精深处,就会具有了龟象巨力,巨象是陆地上力量最大的生物,玄龟也是水中的霸主、神物,这两种生物的力量都很大。

    但历史上从未有人将这门武功练到16层,就连开创这门秘法的洪武年间的玄门方士陆洪山也只不过练到第13重,活到了141岁的时候就老死了。

    司徒易现在主要修行的就是这门玄功的上半部分——《掷象经》。

    有了以前的种种经验,司徒易也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冥想进入自我内天地,借助阵法的威力,汲取白虎煞坑沉淀百年的精华呼吸吐纳,每日他那简陋的茅草屋中都传来阵阵声响,茅草屋中嗡嗡的震动,他的呼吸沉重,就好像真的有一头巨象在其中呼吸喘气,声如雷鸣,气贯长虹。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的时间,有一日司徒易在山涧上练武,他打的是太祖长拳,周身阴阳煞气不断的交换汇流,变化不止。

    不管怎么说,阴阳道才是他主修的功法,也是他前世知之最为详细的玄门大道,只不过他现在所走的道路与以前截然不同,以煞气汇聚于自身,熬炼丹田穴窍之上,不假于外物。等到火候够了,口中一吐气便是玄门阴煞,污损飞剑,破坏法宝。心念一动,周身阴煞便会汇聚形成寒氤硫阴煞瘴,挡住种种兵器外物的侵袭。

    到了最后甚至是心念一动;便可凝聚五方鬼帝护身,中央鬼帝抱犊、南方鬼帝郁垒、西方鬼帝嶓冢、北方鬼帝罗酆、东方鬼帝神荼,端得是厉害非常,只是他现在火候还不足,必须借助外法来护身,这就是他学习武道的原因。

    而且孤阴不长孤阳不生,肉身是血气阳煞的根源,前世他就是走了歧路,才没有最终阴阳合一,破除六阴大限。

    而现在他内练阴阳,外修武学,肉身的强大才能使得神魂茁壮。这就相当于玄门道家方士炼丹,无论是以自身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