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鏖战太阳系-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的鲁督高级军令长虽然已进入了高度兴奋的嗜血状态,但他却不敢忘记尤督临时总军令长的叮嘱,规规矩矩地按照事先确定的作战方案发起了攻击。他带领着自己军团的近二百艘大小战舰即将进入敌方超动能高能量射击炮射程时,便大声命令道:“各舰注意不要过于接近敌舰队,始终保持与敌舰一千万公里的安全距离。用我们猛烈的火力远距离打击敌舰队。要彻底击毁敢于阻拦我们前进的所有敌舰,扫清突击通道后再发起冲击。”

    克里奥星军第二先遣军团的一百八、九十艘战舰于是不再向前猛冲,而是开始倒退飞行。在距离地球战舰定向超动能射击炮射程之外的宇宙空间或上升下降、或左右盘旋,或纵横穿梭,一面躲避着地球第一主力舰队发射的密密麻麻的极强高能激光束,一面用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集火攻击正对面的第一主力舰队的战舰、以及正面和上方、下方的三个无人歼击飞艇攻击集群。

    迎着对面射来的非常猛烈密集的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第一主力舰队载人战舰向前攻击的速度明显地减缓。鲁督高级军令长采取了一击必中的打法,他手下的大大小小的战舰组成了四十几个集火攻击小战群,五、六艘战舰同时一起攻击一艘地球战舰,三艘战舰一同攻击一艘重型无人歼击飞艇。击毁了这艘战舰或重型无人歼击飞艇后,再集火攻击下一个目标。这种打法毁伤力惊人。

    只见一道道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带着极其炽热的淡淡白光,如同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利剑,同时刺向对面的一艘艘地球战舰或无人歼击飞艇。不幸被瞄准攻击的地球战舰及重型无人歼击飞艇,只能把自己的飞行性能发挥到极致,超高速地飞出各种高难度机动动作,来躲避敌方猛烈的火力打击。

    几百年后,一支强大邪恶的外星舰队突然出现在太阳系,迫不及待地要攻占我们资源富饶的星系。已进入太空时代的地球人类,虽然建设了遍布太阳系的天体基地和空间站,但依旧四分五裂。地球人类能击败凶悍残暴的外星人舰队,保住自己的美丽家园吗?敬请阅读《鏖战太阳系》。你会从中看到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太空战争的宏伟画卷。希望书友们相互转告,帮忙广告,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

    (本章完)

第166章 上架感言() 
(五十六)初战土星星域3

    为了用威力强大的超高动能射击炮狠狠地还击敌舰队,每一艘地球战舰和重型无人歼击飞艇都顶着敌军凶猛的集火攻击,在高速曲折飞行中义无反顾地向前挺进,在艰难地缩短着与克里奥星军攻击舰阵的距离。每一位地球战士都很清楚,现在改变被动挨打局面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尽快地把敌舰纳入自己超高动能射击炮的有效射程,让威力强大的超高动能射击炮发挥出无坚不摧的杀伤力。

    同时,大家也都急切地盼望着,在开战伊始发射出去的第一波次超饱和极速高爆导弹集群攻击,能够尽快地追上不断后撤的克里奥星军舰阵,击毁一部分敌军飞碟战舰。那样就会大大地减轻当前各艘地球载人战舰面临的巨大压力。

    在狡猾阴毒的克里奥星军舰阵边打边撤的情况下,缩短两军距离变得异常艰难,令地球第一主力舰队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十余艘地球载人战舰、以及六、七十艘重型无人歼击飞艇,被克里奥星军战舰集火摧毁。

    那些被击中摧毁的载人战舰中,不停地有地球战士乘坐着战位救生舱,被紧急弹射出即将解体的战舰。一些地球大型战舰在向前攻击前进的同时,立刻释放出救生飞艇,去救援那些漂浮在漆黑太空中的战友。

    为了更有效地阻挡与削弱战舰遭遇的攻击,各艘地球战舰在急速闪避飞行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进行着积极的主动防御。舰上的高能量防护炮以最大射速射击,向着战舰前方发现异常能量剧烈变化的空间方向,不停地抛射大量的高能量团,极力以最快的速度聚集起一个个短暂的高能量汇聚立体空间,构筑一面面立体高能量防护盾牌,以阻挡拦截敌舰射来的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

    主动防御技术是最近十几年前、在地球科技大爆发时期发明创造的一项先进科技成就。就在章锲院士发现了“正负物质可控核反应机理”之后不久,一位犹太科学家发明了“宇宙空间异常能量变化即时探测装置”,在并进一步发展成“太空战舰主动防御技术”。

    经反复验证之后,地球战舰开始普遍采用了这项新技术。其创新之处就在于:依靠“宇宙空间异常能量变化即时探测装置”,地球太空战舰能瞬间探测到周边空间发生的异常能量急剧变化,迎向敌方火力来袭方向,即刻用高能量防护炮急速抛射大批高能量团,在地球战舰的近距离空间,快速构建较大范围的、短暂密集汇聚的大量高能量团,从而在太空战舰与来袭的超高动能炮弹光球之间,急速形成一个厚厚的高能量立体盾牌。

    目前地球战舰发射的超高动能炮弹光球实质是一种强力动能武器,其能量密度要比高能量防护盾牌大,体积却比防护盾牌小。双方轰然相撞会即刻发生剧烈爆炸,瞬间消耗掉超高动能炮弹光球的攻击能量。处于安全距离的战舰只不过会因为受到高能量碰撞爆炸的波及,随之发生剧烈的摇晃和颠簸,一般不会发生大的损失。因此,高能量防护炮很快便成为地球战舰的标准配置。

    通过地球军方和军工企业多批次的严格实验,以及以往为数不多的小规模太空冲突的结果,都证明太空战舰装备高能量防护炮进行主动防御,其防护效果是非常有效的。这一新技术可以构筑短时间存在的大量高能量团的聚合体,使其在距离战舰较远的四周空间,与对手射来的超高动能炮弹光球猛烈相撞,保护自己的战舰免受敌舰火力的打击。

    按照地球军工专家的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依靠在战舰四周空间急速构建一个个高能量立体盾牌,能够拦截住大约百分之七十的接近战舰的超高动能炮弹光球;再加上太空战舰在战斗中一直高速飞行,还会灵活地飞出各种机动动作,也能够躲避开大部分敌方火力打击。这样两者相加,就可以有效地为太空战舰提供可靠保护。

    但此时情形却大不相同,面对克里奥星军战舰发射的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地球战舰的高能量护盾原来颇具威力的保护效力却大打折扣。敌舰射来的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穿透力非常强大。即使地球战舰的高能量防护炮及时反应,在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的前面构筑了高能量立体盾牌,也只能削弱敌方火力的攻击能量,而无法完全挡住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又准又狠的攻击。

    一道道凝聚着极高密度重粒子能量的超高能定向集束射流,笔直地穿透前方空间密集聚集的众多高能量团,恶狠狠地刺向一艘艘地球载人战舰。虽然刺穿地球战舰紧急构筑的高能量团密集汇聚屏障时,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的能量有所消耗和损失,但遭到一定程度削弱的超高能重粒子定向集束射流,依然能够击穿地球战舰的外壳、甚至在地球战舰的舰体上割开一条狰狞的裂口。再加上鲁督军团采取了十分有效的集火攻击战术,在克里奥星军几艘战舰的共同火力打击之下,位于地球第一主力舰队舰阵中央位置的各艘战舰,一旦被锁定就很难摆脱被击中摧毁的命运。

    在鲁督军团凶猛而有效的集火攻击下,接连又有二十几艘地球太空战舰、以及近百艘冲在这些战舰前面的无人驾驶歼击飞艇被击中。第一主力舰队开战时排好的整齐进攻阵容一阵混乱,舰阵中央的空间成为了一个损失惨重的死亡空间。

    就在这危急时刻,第一主力舰队发射的第一波次九百多枚极速导弹风驰电掣,已经飞到自己攻击路线的中途、距离敌军突击舰阵大约五百多万公里。这些导弹的飞行速度不仅远超地球载人战舰,也要比冲在最前面的无人歼击飞艇突击集群快得多。九百多枚极速高爆导弹很快就超越了冲锋陷阵的重型无人歼击飞艇突击集群,冲在了攻击敌军舰阵的最前列。

    面对高速逼近的地球导弹集群攻击的威胁,鲁督高级军令长不得不改变了优先打击的目标。他指挥着一百八、九十艘大大小小的克里奥星军战舰,把刚才全力攻击地球载人战舰和重型无人歼击飞艇的密集火力,开始转向了拦截高速逼近的地球太空导弹攻击集群。阵容整齐的克里奥星军舰阵一面不慌不忙地向后方空间有序后撤,一面对逐渐接近的导弹攻击集群进行了十分密集精准的拦截射击。

    地球第一主力舰队这时又发动了发动了第二波导弹集群饱和攻击。为了保持载弹量不多的重型无人歼击飞艇的持续攻击能力,第一主力舰队司令官洛克伍德上将没有命令重型********发射太空导弹,只是命令各艘载人战舰再次把全部准备就绪的导弹一起发射出去。

    这样继第一波导弹攻击发射了九百多枚太空导弹之后,又有将近一千六百枚预先锁定目标的超智能极速高爆导弹射向敌军舰阵。两次导弹超饱和攻击都采用了集群攻击的战术,由十余枚导弹自动结成一队,集中瞄准攻击一艘克里奥星军战舰。

    这些墨绿色的导弹在黑暗无光的太空中倏然掠过。它们在尾部的超小型核动力反应堆输出的强劲能量的推进下,以高达百分之一点零八光速的惊人速度直扑自己确定的目标。

    这两个波次发射的二千余枚超智能导弹,在高速飞行中不仅能自主探测攻击目标信息、自主随机调整飞行线路。得益于“群控制技术”的高度发达,各枚导弹还能自主实现与友邻导弹战场信息交流共享。十几枚导弹自主组成对同一个目标的攻击小队,能够实现十几枚导弹同时从不同方向对同一目标实施饱和攻击,确保一次性摧毁敌方目标。

    地球太空战舰装备的超智能极速高爆导弹与两百多年前的传统导弹相比,无论是形体结构、还是内部系统、或是导弹性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飞行速度和射程,如今的太空导弹全部采用了超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作为动力装置,因此获得了极其强劲、长期可靠的极速飞行动力。

    超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采用了垂直延长组合的设计思路,已经大大地缩小了自身的体积,但安装在原来细长的导弹尾部,还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太空导弹的形状。目前的太空导弹是一个前尖后粗的圆锥体。导弹长度与老一代的导弹大致相当,但底面直径却增加了许多,使导弹发射窗口的面积扩大了若干倍。

    因此即便是大型太空战舰内部容积十分宽大,一般也只能装备六至八个导弹发射窗口,携带不超过三十二枚太空导弹;中型太空战舰只有四个导弹发射窗口,配备着十六枚太空导弹;而体积和内部容积更小的重型无人驾驶歼击飞艇,则只能配备一到两个导弹发射窗口,携带四至八枚太空导弹。

    这次出征之前,联合舰队的全部载人战舰和重型无人歼击飞艇,都按照最高标准,满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