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滴血瞳-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却已然成了一种社会风气,陪葬越丰厚,表明墓主的地位越高。

    据说,明神宗朱翊钧随葬的一顶金丝编成的金冠,重即达一斤六两。

    而北宋真宗赵恒病死,三天后即准备好了陪葬品,“先帝服玩及珠襦玉匣”等宝物不可留于人间”,均随着一些专门置办、很值钱的冥器,葬于永安陵中。并且在这些宝物入葬前,还如今天的博物馆一样,举行“陈列展”,供群臣参观。

    但是,若要论起最奢靡的人,当然还要属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并且当时是由她的近身侍卫,二品的顶戴花翎,李莲英的侄子李成武,详尽记下定东陵陪葬品信息:仅棺椁内的陪葬品价值高达5000万两白银。

    棺底铺金丝所制镶珠宝之锦褥一层,厚约七寸。褥上覆绣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上置翠荷叶,脚上置一碧玺莲花。

    放好,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珠串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十八尊置于后臂之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

    众人置后,方将陀罗经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旁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一百零八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等宝物,大小二百件。后身左旁置玉藕一支,上有荷叶莲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揭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后之右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

    听到这里,我几乎有些惊诧地合不拢嘴了,武老先生看到我这个样子,连忙微笑着说,“小伙子啊,你是不是觉着我说的比较多了,我这人老了,嘴巴有些时候就控制不住老是喜欢说废话……”

    我连忙摆着手否认说没有没有,其实我刚刚在心中只是在想着,都他妈生而为人,为什么命运就是这么不一样,就比如我姥姥吧,也算是这“陆判宗”的一派掌门人,陪葬品加在一起还不到5000元人民币呢,慈禧这老太太可倒好,一出手就是5000两白银的架势。

    “这么说来,随侯珠现在肯定在秦始皇的坟墓当中吗?”我问出了这句话,但是自己的内心却仍旧在嘀咕着,若当真是这样子的话,这可就不太好了,自古秦始皇陵就是一个谜,我他妈还能打他的主意吗?

    可是没想到武老先生却意味深长地摇着头,“人啊,自古以来都在追求那成仙之术,殊不知自己连为人最该戒除的贪念,都没有办法克服,谈什么无欲无求呢?总之一句话,死人总想把那些珍玩异宝给带入棺材,但是活人却想尽办法把其中的一些东西给弄出来……”

    我清了清嗓子,顿时觉得面前的老爷子倘若没入此行的话,若是去讲评书,说相声也绝对可以火,你看看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我听他说话这心情,就跟坐了过山车一样,被搞得进了云里雾里了一般。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荆玉、荆虹、和璞,为天下奇宝,遥想当年,赵惠文王得到此宝之后,秦昭王得知,便遣使臣去往赵国,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如此美玉,而这随侯珠与其齐名,定然也是那些贵族争抢的对象,怎么会让它随着一个死人一直埋葬在地下呢?那岂不是太过于暴殄天物了吗?”老爷子微微一笑,搞得我心头一紧,这么说来,这和氏璧难不成现在又不在秦始皇陵当中了吗?这么说来,它会在哪里呢?

    我有些烦躁地抓了一下头发,而武老先生便又递给我一沓纸张,“这些东西你好好看看,这些都是我那朋友通过各种渠道寻来的,定然不是那无稽之谈……”

    我翻看着那些纸张,只见都是一些手写的笔记,纸张已然有些泛黄,那些写在纸上的笔记也有些晕染开来了,但是依稀可以辨认其上的字迹:

    随国是西周初,在湖北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

    而这姬姓,是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以及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随国等诸侯国的国姓,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据古书记载:昔少典,取于有蹻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所以黄帝又称姬轩辕。

    而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姓氏,则有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所以根据武老先生的朋友的手札当中记载所得,他经过抽丝剥茧的探查,终于从那野史当中所得,到了三国时期,随侯珠被这曹操搞到了手。

    具体是从什么资料当中考究出来的倒是也没有详细提及,但是这曹操认为自己为姬姓后人,这随侯珠理应由他所得,把这宝物纳入囊中。

    但是曹操是颇具野心的政治家,他心中的志向当然是无比高远了,又因为此珠的名字有些特殊——“随侯珠”,自然是随在那王侯将相的身边了,自己本为天子之命,此珠留在自己的身边,自然是不合适的,便赏给了自己身边的大将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而后,根据这手札上面的记载,这随侯珠当真是落入了西晋的司马家族当中。

    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并且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而后,这随侯珠在流传到晋惠帝司马衷的时候,便开始经历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我的天,这么复杂……”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叹到,看着这泛黄的纸张,我甚至可以嗅到当初武老先生朋友为搜集这些资料所耗费的心血,还有流下的汗水的味道,悉数都夹杂在了这纸张当中。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到光熙元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所以跟随着这八王之乱,随侯珠的命运再次遭到了改写……

第448章 八王之乱,狮子崮() 
由此可见,这随侯珠也算是命途多舛。而引发八王之乱的直接因素,则是贾后专政。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她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貌丑而凶狠,怀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

    晋武帝时,外戚贾氏和杨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贾南风得以专权。

    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是从元康九年(299年)开始到光熙元年(306年)结束。这个阶段动乱规模比第一阶段更大,参与的宗室王更多,战争更加惨烈。

    在八王之乱后期,东海王司马越,在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

    西晋末的“八王之乱”,烽烟四起,一个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们相互杀戮,血流成河。在尸骨遍野的洛阳城,经过无数次的变幻,终于竖起最后一面旗帜——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辅政期间不思团结官员一致对外,反大权独揽,杀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纷纷起兵讨伐。

    看着中原分崩离析,隐隐听到塌陷之声,焦虑绝望的司马越,为考虑后路,有过两项任命:第一、派司马睿到江东,职务是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第二、封王敦为扬州刺史。

    相当于司马越在坠入无边的火海之前,奋力把司马睿和王敦抛向远处,安全着陆,两人得以重整山河。因此,司马越既是司马睿的恩人,也是王敦的恩人。

    司马越不久忧惧而死,太尉王衍带着10万人护送他的灵柩和家属回东海。途中,这支西晋的最后一点积蓄,被石勒率领的几万精锐部队追击,全军覆没。王衍等大批高级官员当了俘虏,全被杀死。

    司马越的棺材包括尸首被烧毁,他的儿子司马毗同时遇难。但有一个女人在混乱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那就是司马越的王妃裴氏。

    裴妃被俘虏以后,分给了匈奴士兵,受尽凌辱,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一段时间后,士兵们把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她卖给了一户姓吴的人家做奴隶。

    司马睿在江南称帝后,裴妃听到消息,冒险逃出。历经艰难,到达建康,见到了晋元帝司马睿。

    当年司马越派司马睿到江南,也曾犹豫不决。裴妃力劝,说了司马睿很多好话,司马越才下定最后决心。因此司马睿对她是感激涕零,为了报答司马越和她的大恩,对裴妃礼遇有加,分给她一套豪宅,经常去探望她。

    同时,还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因为司马越的唯一儿子司马毗死了,司马睿把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司马冲,过继给了司马毗做儿子。也就是司马冲成了司马越的孙子,这样司马冲就继承了司马越东海王的王位。并且由裴妃抚养,让孤独的她在晚年有了精神寄托。

    裴妃到江南后,对司马越无比怀念,提出了一个要求。因为司马越的尸首化为灰烬,裴妃要为司马越招魂,然后把他的魂安葬,还要新建庙宇用以祭祀。

    这样的举动以前从未有过先例,大臣们一致反对。司马睿也觉得她的想法匪夷所思,下诏不同意。裴妃不听,在广陵(今扬州)先是招魂,接着找了块地安葬了司马越的“魂”,司马睿知道后,没有追究。

    而后,裴妃便带着司马越的“魂”,还有他生前吃穿用度所用的东西,回到了司马越的封地“东海”,今山东省沂水县!

    说到这里,我的心中不由得一喜,看来和我同样的受到诅咒的那位前辈,还真的给我们找到了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