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滴血瞳-第5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却拍着他的肩膀,“瞧您说的,有事儿咱们就解决事情,其他的,我们也不要胡思乱想,毕竟,现在的事情已经是这个样子了,我们只有面对。”

    吃完早饭,我们几个在老舅家稍微眯了一会儿,一路的颠簸,身体已然匮乏,虽然喝了咖啡,但是也需要养足精神,在半晌午的时候,我醒来了,带着一些香烛纸马之类的东西,去往姥姥的坟前,毕竟,好久没有来看望姥姥了,即使在清明节的时候,因为路途遥远,也没有前来,这次,我定然要好好祭奠一下。

    表舅拿出了“家谱轴子”,我把香烛摆上之后,便开始慢慢地念了起来,“陆判宗第一百零五代传人秦凤翎,降妖伏魔,泽被后人……”

    就听到了“哗啦啦”地一声,表舅慢慢地打开了家谱轴子,一股书卷的清香传到了我的鼻孔里面,姥姥的坟茔上面没有丝毫的杂草,但这满眼的土黄还是把我的眼睛都给刺痛了,原来,这边是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即使在我小时候的那些年月,几乎每一分一秒的记忆均是和她在一起度过的,但此时,就是这一方的坟墓,彻彻底底地把我跟她相隔开来。

    记载家谱的卷轴,家谱轴子的幅面较大,一般宽1。1米左右,高1。65米(来丁尺寓意添丁进口)。家谱轴子展示的内容是程式化的。主体画面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上部分的顶部,绘厅堂楼阁、松竹等吉祥之物。楼阁有一供桌,其上置一牌位,写着“供奉历代宗祖(祖宗)之位”八个字。供桌的下面长长的甬路,甬路的两侧,画有一排排规整的格子,用来记录已逝的祖先、长辈或同族人的名字。名字排列是有规矩的,男居左女居右,夫妻二人左右对称呼应;辈分最高的在顶层一格,其他长辈名次按辈分高低依次向下排列。早先的社会,讲究男尊女卑,一般说来男人都有名字,女人的地位低贱,除富贵人家的女人外,很多女人都没有正式的名字,特别是贫苦农家的女人更是如此。但女人去世后,是必定要在家堂上登记的,所以这些没有名字的女人,就只好冠以“李氏”、“王氏”或“张氏”等等的称呼了。

    中国有着古老的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对已经去世的老人更有一份怀念的心理。“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男女老少穿新衣戴新帽、欢天喜地。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已经逝去的亲人。

    于是,在过年的时候,为了表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家里挂起一张由许多牌位组成的家谱轴子,用来供奉我们已经逝去的亲人。家堂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人们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显示出明确的宗**理观念。

    在家堂的最上方的那两位端坐的老人,从他们所在的位置就可见其至高无上。在古人的心目中,“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在家堂那一个一个小格子里的名字,正是由辈份而来的“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的反映。其次,“孝亲”情感一直在社会观念中占据极重要的位置,对逝去先祖的隆重祭祀和顶礼膜拜,正是反映了人们的这种观念。另外,人们在这种祭祀过程中,除了表达对祖先和先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外,更在于他们相信:敬奉逝去的家人,他们的灵魂就能够保佑其后人人丁兴旺、家族昌盛。

    所以这一次,也算是我对姥姥的一次正式祭奠。

    “来,别难过了……”崔明丽递给我一张纸巾,而后她双手合十,夹住了一张黄表纸,点燃之后,慢慢地放在了姥姥的坟前,“姥姥,我也来看您了,您和家师是世交,我是判官崔钰的传人,您放心,我一定协助韩小天,把陆判宗发扬光大……”她说完了这句话之后,我赫然发现,面前的香烛上面的火光忽闪了一下,搞得我们的眼睛里面也是一阵的酸涩。

    我擦了擦眼睛,表舅已经把家谱轴子给慢慢地收起,我环顾四周,却不见嘟嘟的身影,“嘟嘟那家伙呢?”我问崔明丽,“刚刚不是还在这里吗?”

    崔明丽点了点头,“嘟嘟刚刚看你在忙着,便没有来得及告诉你,他先去看看自己的母亲,说是去宗祠了。”我深吸了口气,望向了宗祠的方向,这个小鬼头,虽然有些时候调皮捣蛋,但是对于自己的母亲还是很敬重的。

    崔明丽的手机响了,她拍了拍我的肩膀,“小天,我昨天把事情告诉小姜姐了,这会儿她打来电话,你接一下,她毕竟是正经的捡骨师,有些时候还是听听她的比较好……”我从崔明丽的手中接过了电话,瞬间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崔明丽考虑的周到,这阴官迁葬的事情,还是问一下人家捡骨师比较好。

    “喂,小姜姐……”电话接通之后,我恭敬地对着那头说着,这小姜姐可算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人物,之前便是她后背上面脱下来的一层人皮地图,才帮助我们找到了那拓跋珪墓地的具体地址。

    “哦,韩小天啊,昨天明丽已经把你们现在的情况告诉我了,听我的,你也不要问那么多了,先把你祖先的尸骨找出来重新迁回去吧,你们家的那位姐姐,肯定是被人陷害了,她能不能得救是另一说,但是动了祖坟,对你们可算是灭顶之灾……”小姜姐的话不容置疑,“另外,迁回去的时候,得先洗骨……”

    洗骨葬即二次葬。是中国闽南人、壮族人和部分广府人及客家人、浙南人的葬俗,属古越人习俗,一般是指人死之后,或暂时掩埋初葬,或将灵柩暂时停放,经过一段时间,待死者肌肉腐化掉,再把骨骼收拾起来举行骨葬仪式,将死者骨骼埋入墓穴。由于要掘墓开棺捡出死者遗骨,用水洗干净,置于瓮或木匣内再行安葬,所以俗称洗骨葬或捡骨葬。在我国史前时代的墓地中,曾发现大量的二次葬墓穴。

    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居于我国东北的沃沮人“其葬作大木淳,长十余丈,开一头作户,新死者均假埋之,才使覆形,皮肉尽,用取骨置椁中。家人皆共一停,刻木如生,随死者为数焉”。洗骨葬顾名思义,是先洗涤骨殖,然后再入土埋葬。山民有病,辆云先人为祸,皆开家破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

    死者以中元前后迁,溪水浴其尸,去其腐肉,收其骨骸,骨以布帛缠之,裹以茅草衬土而摈,上不起坟。人死葬亦用棺,至年余即延亲族至墓前,以牲酒致祭,发家开棺,取枯骨洗葬,至白为度,以布裹骨复埋一二年余,仍取洗刷至七次乃止。

    对于这洗骨葬,我老早就颇有耳闻,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除祟,即除去先人带给后人的祸患。在古人的观念中,先人总是要对自己的后裔子嗣加以保护的,之所以要作祟,大约是在向后人表明自己在阴间过得不好,无法脱胎转世,不得不要后人的帮助。

    于是,后人便重演洗尸故伎,掘墓开棺,洗涤遗骨,让水接触遗骨,为其注入水的再生力,促使亡灵早日转世,而亡灵一旦获得了水的再生力就能脱胎转世,自然就不会再作祟。俗信遗骨是死者灵魂的栖息地,即遗骨是亡魂的躯体,而遗骨应该是洁净神圣的,才能使亡魂安息,遗骨若被污染,亡魂就会作祟于人。

    “好的,我都记下了!”说完之后,我挂了电话。

第734章 起坟验棺() 
我把手机还给了崔明丽,她冲我微微地点了点头,“我刚刚看了一下,这附近有些不太正常,方正这四周貌似缭绕着一层煞气,而且这煞气还不算轻,一切要小心啊……”我点了点头,有些感激地看了看崔明丽,若论心细,无人出其右者,她的心思细腻到了蜘蛛网的地步,有些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不如她。

    在老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祖坟新迁的地方,这是一处荒地,还未曾开垦,只是在这地上却突兀地有了一块隆起的新的坟茔,那土一看便知道是新土。

    我环视四周,若单论风水,此处还是很不错的,看来表舅找的这位阴阳先生,还算是靠谱,应该不是那神棍之流,但祖坟自古以来便是被极为看重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万万不可以动迁的,因为在一个地方葬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在坟墓的周围形成一种“气”!

    有些时候,在动土的时候,若是挖断了一些东西,即便葬入了风水宝地,也不见得就可以因此保得家宅平安了。

    “表舅,您找的那位阴阳先生是谁啊?”我伸手从地上拈起了一撮土,在手中慢慢地感受着这土壤的温度。表舅点燃了旱烟,吧嗒吧嗒地抽着,“就是咱们隔壁村的一个算命先生,之前他们祖上和咱们祖上还有往来,名字叫孙台先的。”

    “哦……”我点了点头,这个人我知道,跟姥姥的年岁差不多,小的时候每次跟姥姥回家,他都来拜访过,具体的样貌我是有些记不清楚了,但是唯一可以记得的就是,他人蛮高大的,并且一看就知此人具有仙风道骨。

    “怎么,大外甥,你看得出这地有问题了吗?”表舅一脸扭曲。

    我摇了摇头并且拍了拍手,“没有,单论风水没啥问题,但有些时候一些细小的时候却也同样不容小觑,所以,有些东西,我们也不可以单看表面。”

    表舅仍旧一脸不解的样子,我便给他讲了个故事,山东招远地区。村中,有户人家姓罗。家中祖孙三代单传,仅有几亩薄田,穷家舍业。罗东的父亲年近七十岁了,身患疾病。罗父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孙能够发达,但苦无良机。这一天,老朋友前来探望生病的罗父。罗父深知这位老友懂风水,就请求指点。老友只是笑了笑,对于帮助指点风水的事情却避而不答。告辞的时候,罗父拄着拐杖亲自把老友送到村口。

    老友很感动,便遥指着远处的一块洼地,对罗父低声地说:“看见那棵大柳树旁的洼地没有?这块洼地就是个风水宝地。能把祖辈的灵柩葬在此地者,其子孙日后必有大成。你身体不好,不要再送了。快回吧。”言罢,老友拜别而去。

    隔年,罗父病情加重,把罗东唤至身前,将村口大柳树下的洼地是块风水宝地的事情告诉了他。没过几天,罗父病故。罗东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把父亲的灵柩下葬于那棵大柳树旁的洼地处。

    罗东服孝守灵,眨眼间过去了三年。在此期间,罗东曾不惜欠债,送唯一的儿子去读私塾。儿子很聪颖又勤奋好学,乡试考得第一名。私塾先生预言:将来,此子进京赶考,必中三甲。同村的一家大富户膝下有两个儿子,生性愚钝,乡试屡屡落败。看见罗家之子那么有出息,很是嫉妒。后来,发觉罗东所选的葬父之地与众不同,就怀疑其中有玄机。

    大富户特意施重金聘请了一个风水先生来村中点拨风水。那风水先生来到村口,一眼望见了埋葬罗父的那片洼地,他不停地点头,说:这真是块风水宝地啊!

    不久,大富户主动跑到罗家,跟罗东商议,言称,看中了村口那柳树下的洼地,想在那里盖座院子。如果罗东能移坟,他家愿以十亩良田作为交换。

    罗东当然不答应。

    大富户又将条件提升到用二十亩良田交换那块地,罗东虽然还摇头拒绝,但心里却暗自思量:我家中已负债累累,况且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