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壤含水量,确定浇水。

    ②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适时进行化控 应用缩节胺进行化控是高产棉田保证棉株稳长、夺取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使用缩节胺,要掌握“早、轻、勤”,以及前轻后重的原则,蕾期使用量要少,使用时期在盛蕾期,时间在6月20日左右,或者棉花长出12片真叶时,不管旺长不旺长都要打,最佳用量为每667米2

    喷施0。3~0。8克。旱地和贫瘠棉田不宜化控。

    ③中耕松土 棉花蕾期,要继续中耕松土,特别是深中耕,对控制棉株徒长,促进棉根下扎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蕾期要中耕2~3次,提倡雨后及时中耕,对旱田不宜深耕,主要是浅锄灭草保墒。

    ④简化整枝技术 合理整枝可控制营养生长,降低养分消耗,调剂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的条件,降低田间温度,减少烂铃等。在整枝上实行简化整枝的方法是,一次去叶枝,一次打顶。去营养枝的时间在6月上旬,当营养枝和果枝能清楚分辨出来的时候,将第一果枝下叶枝全部打去即可,高产棉田,每667米2

    密度不超过2500株,平均行距在1米的棉田,可横向留2个健壮的叶枝,当叶枝上长出4~5个果枝,要及时打去叶枝的顶尖,不可多贪果枝。此时正值小麦收获期,不少棉农因忙于收获小麦而推迟整枝时间,造成营养枝偏大,浪费了营养,而且整枝时易造成棉花主茎折断,需要特别注意。

    (4)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 棉花从开花到吐絮的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该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以生殖生长为主。棉花平均日生长2~3厘米,开花和幼铃生殖需要大量营养。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和质量高低最关键的时期。应掌握初花期促控结合,盛花期以促为主,增加蕾铃、减少脱落;实现三桃挂满,有以下几个措施。

    ①科学运用肥水 棉花进入花铃期,茎、枝、叶的生长都达到最大值,现蕾、开花、结铃同时进行,积累的干物质最多,对养分的吸收达到了高峰,是肥水应用的关键时期,此间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吸收氮、磷、钾总量占全生育期60%以上,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抗虫棉开花结铃快而集中,需肥高峰期来得快,如果肥料不足,极易引起早衰。但花铃期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如果一次施肥过多,极易造成棉花徒长,导致蕾铃大量脱落,蕾铃大量脱落后,又往往出现脱肥早衰现象。在前期施足磷、钾肥的基础上,这个时期主要施用氮肥。高产地块,在棉花单株达到4个成铃时,一次追尿素15~20千克,结合浇水;长势弱的棉田,可在初花期进行浇水和追肥。在棉花晚发和套种棉田增加的情况下,花铃肥更不宜一次集中追施。为了满足棉花不断开花结铃和抗虫棉更需要钾肥的需求,要改过去花铃肥一次集中追施和只施氮肥的做法,分为2次追施,并配施钾肥。一般每667米2

    追施尿素20千克、钾肥10千克,第一次追施肥量的2/3,剩余的1/3过15天左右再追施。蕾期施肥不足的,花铃肥追施时间可适当提前并增加肥量。地力水平不高的早发棉田,要适当提早追施花铃肥,并增施氮、钾肥。

    ②搞好抗旱和防涝 进入开花结铃盛期的棉花,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既怕旱又怕涝。花铃期正处在高温、干旱与暴雨交替发生的季节,旱涝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花铃期温度高,蒸发量大,若10天左右无雨,20~40厘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要立即浇水,切不可被地表潮湿的假象迷惑而耽误浇水,浇后适时浅中耕保墒。要隔行沟灌,忌大水漫灌,以防浇后遇雨引起内涝。大雨过后要迅速排除田间积水,适时进行浅中耕,确保土壤透气性良好,促进棉花生长发育,防止烂铃发生。2006年,有些地区部分棉农,在7~8月份棉田出现长时间干旱无雨的情况下,却不敢浇水,怕浇水后落蕾、落花、落铃,结果造成因干旱导致大量蕾铃的脱落,造成减产。广大棉农要注意:7~8月份,气温偏高,棉株蒸腾、土壤蒸发量都很大,若7~10天无雨,棉田就出现了旱象,如果不及时浇水,就会造成减产。在高温天气,要注意选择浇水的时间,应选择早晨或傍晚,阴天气温低的时候浇水;千万不要在中午气温高时浇水,以免造成蕾铃脱落;浇水不宜积水,浇后要渗完。

    ③及时揭膜,开沟培土 棉花进入花铃期,地膜的增温效果很大,要求在6月25日至7月上旬,要把地膜全部揭去,揭膜后结合培土,固根防倒。

    ④喷施缩节胺,保证棉株的稳健生长 花铃期是棉株生长最快的时期,应用缩节胺可以塑造理想的株型,增加光合作用,加快成铃的速度,减少蕾铃的脱落,增加成铃,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缩节胺控制营养生长的有效期为15~25天,因此在盛蕾期喷一次后,初花期和盛花期应再各喷一次;初花期的用量,每667米2

    用量为1。5~2。5克,盛花期为2。5~3克;应掌握喷旺不喷弱,喷涝不喷旱;不要用药过量,影响棉花生长,造成贪青晚熟,铃壳增重、变厚,吐絮延迟。利用缩节胺或其水剂助壮素,对旺长棉田进行化控,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增产技术。但因抗虫棉的长势不如非抗虫棉强,后期易早衰,如有棉花晚发的情况,要做到合理化控,化控的次数和用药量宜适当减少。一般在初花期进行第一次化控,每667米2

    用缩节胺1。5~2克或助壮素6~8毫升,对水40~50千克盖顶喷施。7月下旬对有旺长苗头的棉田,再用上述药量对水50~60千克喷施。对于长势旺的杂交抗虫棉,可适当增加药量或增喷1次。化控贵在适时,其最佳时机是在出现旺长苗头时,过早过晚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生长正常的棉田,特别是有早衰趋势的棉田不要化控,否则会造成减产。

    ⑤适时打顶 打顶过早,赘芽丛生,果枝过长,田间郁闭,影响通风透光,而且限制了果枝和果枝数,减少了有效蕾铃,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打顶过晚,起不到调节养分分配的作用。正确打顶时间应根据棉花长势和霜期确定,凹打早、凸打迟、平行打顶正合适,还要掌握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时间应掌握在7月15~20日,单株果枝15~17个。

    ⑥及时防治病虫害 抗虫棉不是“无虫棉”,目前种植的抗虫棉只限于抗杀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对其他害虫则无抗杀作用。而且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杀作用也有一定限度,随着棉花生长其抗杀作用逐渐减弱。防治的重点是第三代棉铃虫、伏蚜、盲椿象等,兼治其他害虫。推行综合防治措施。一是搞好农业防治。及时清除棉田及周边杂草,防止寄主作物上的害虫转移危害棉花。结合整枝,把摘除的顶尖、枝杈、老叶带到田外销毁,这样既可有效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又可减少害虫的食源。二是充分利用生物防治。8月中旬后,草蛉等大量天敌向棉田回迁,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增强,要依据天敌情况,适当推迟用药或减少用药量,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三是掌握防治指标,合理用药。当第三代棉铃虫低龄幼虫百株有10头、伏蚜卷叶株达5%、盲椿象被害株达5%、红蜘蛛危害叶片出现黄白斑株达20%时,及时选用高效低毒的对路农药防治。对于花铃期的病害,应掌握防重于治的原则,花铃期主要病害,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这两种病害都是危害茎秆,造成全株发病的病害,两种病害侵染维管束组织,影响养分向上输送,导致棉株枯死。棉株一旦染病,常年受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十分难治。防治的方法是,及早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对水适量进行灌根,或每桶加赛克1克叶面喷洒,或用抗棉灵1000倍液叶面喷雾。治病时要结合叶面喷肥,达到一喷多防。由于大部分棉田多年连作,土壤中含有大量病菌,造成对棉花的侵染,棉花感病的早期一般不易发病,一旦枯、黄萎病症状明显时,防治就比较困难了,建议在治虫喷叶面肥时,适当加入抗菌杀菌的药,如多菌灵、棉枯净、甲基硫菌灵等,达到预防效果。虫害的防治,抗虫棉对一、二代棉铃虫无须防治,主要是三、四代棉铃虫,这要视发生轻重,当百株有虫3~5头时,用40%辛硫磷1000~1500倍,加40%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混合防治。盲椿象主要危害棉株的顶尖、幼叶和幼蕾,造成幼蕾脱落,因此在阶段性降雨的情况下,一定要防治,雨后必治。防治的方法,用20%克铃蝽农药1000倍液,喷的时间要在傍晚时分喷,围绕棉田转圈喷雾,要喷2~3遍,3天一次。靠近芝麻地和杨树林的棉田,发生比较严重,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蚜虫,主要是伏蚜,可用吡虫啉防治。红蜘蛛用扫螨净和阿维菌素喷雾防治。

    (5)棉花吐絮期的管理 棉花单株第一个果枝第一个果节的铃自然裂开露白叫吐絮,棉田有50%的棉株开始吐絮,即进入吐絮期,吐絮期是指棉花从吐絮到收花结束的一段时间。我国棉花一般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开始吐絮,历时70~80天。棉花进入吐絮期,营养生长逐渐停止,逐步进入完全生殖生长时期,叶色由下而上陆续衰老变黄,光合能力降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这一时期棉株内积累的有机养分,大量的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积累的干物质大部分输送到棉铃。棉株下部棉铃陆续吐絮,中上部棉铃继续发育,是增加铃重、提高衣分和纤维品质的重要时期。此期如逢阴雨常引起烂铃,如遇干旱则降低铃重和纤维品质。管理的重点是防早衰,促早熟。高产棉花吐絮期的长相应是:早熟不早衰,要求是棉株下部吐絮,上部继续开花,晚蕾很少,8月下旬或9月初开始断花。如果顶部果枝伸得过长,向上生长,赘芽丛生,断花过晚是旺长和贪青晚熟的表现。吐絮期理想的长相标准是:密度合理,枝杈错落有致,伏桃满腰,秋桃盖顶,铃大、烂铃少、吐絮畅、不早衰,每667米2

    成铃5万~8万个,平均铃重5克左右。棉花吐絮期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①叶面喷肥 棉花吐絮后,根系的活动机能日趋减弱,棉株趋于衰退。为延长中上部叶片的功能,有效防止因土壤养分不足,而产生早衰,提高上部结铃的结铃率和中上部铃重,这就需要叶面喷肥。进行叶面喷肥的方法:15升水对尿素5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锌肥60克、硼肥50克,间隔6~7天喷一次,连喷2~3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上部贪青叶片的光合效率,促进有机养分更多的向棉铃转化,加快棉铃进程和提早成熟,而且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②防涝抗旱 如果花铃期降雨量小,后期干旱缺墒,应及时浇水,发挥以水促肥的作用,防止早衰,延长叶功能期,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有利于增秋桃、增铃重,提高种子成熟度和纤维品质。当8月中下旬,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要立即浇水,干旱严重时可浇到9月中下旬。要小水浇透,防止大水漫灌。浇水不宜过晚,防止棉株贪青晚熟。棉花吐絮期虽然需水量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