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浩然正气-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浩然的条件是,以这些尖端科技换取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67艘、潜艇12艘。美国方面可以分三年分期交付。还有附加条件,所有舰艇暂时停靠在美**港,允许中**队在划定的区域里操练。

    但是,还有第二方案·····

    对于这个条件,军方高层已经做不了主,只能上交总统由他来决定。

    不日,这份清单就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手中。

    罗斯福看罢勃然大怒,当场破口大骂道:〃无耻,极度的无耻!我看中国人想重建海军想疯了?这么幼稚的想法都有,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67艘、潜艇12艘,***整个就是一个太平洋舰队,亏他们想得出来,还允许他们在我们的军港停泊操练,我岂不每晚睡觉都要时刻惦记着有一只他国的舰队在对准我的白宫?〃

    陆军参谋长马歇尔道:〃这个倒不会,因为他们在停泊时间里是不装备武器的!〃

    〃那也不行,就用些破烂玩意想换我整支太平洋舰队,他们简直是痴心妄想!〃罗斯福余怒未消。

    马歇尔道:〃总统先生,军方可给予了这些'破烂玩意'高度的评价,称它们足以改变战局,堪称制胜的法宝和利器!〃

    罗斯福不悦道:〃那你的意思是赞同他们的条件啰?换而言之我们就应该用整支太平洋舰队,换取他们所谓的高科技专利?〃

    马歇尔笑道:〃不不不,总统先生,他们其实还有第二方案,我倒觉得这第二方案可以接受!〃

    说完,马歇尔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递给罗斯福。

    罗斯福白了马歇尔一眼,接过他手里的文件看起来,脸上的表情也随着他目光的往下移动慢慢地舒展开来。

    〃唔,这个你怎么看的?〃罗斯福撅起嘴微微地点了一下头,将手里的文件递回马歇尔手里,道。

    马歇尔笑道:〃都不知道中国人怎么想的,前面的要求是狮子开大口,简直没有节操。这个条件却又幼稚得可笑,换取一家设备齐备的大型造船厂,允许船厂所有产品随时出港交由中国政府军,美国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所有造船所需设备和材料按市价供应,不得以任何理由涨价和断供,其他关于允许国民政府派出军官和士兵,到我方海军舰艇见习等等可笑的条件就不说了······〃

    说到这,马歇尔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仿佛这是他这辈子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惹得罗斯福也是忍俊不禁,好半天,马歇尔才继续说道:〃你说中国人这是怎么想的,中国亡不亡国还两说咧?如果亡,那这些东西等于白送给我们了,就算它不亡,中国人懂造船技术吗?这可是航空母舰、战列舰,可不是他们清政府时期的木船,砸这么多钱在美国,不简直就是来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吗?〃

    罗斯福显然没有这么乐观,马歇尔的话反而让他陷入了沉思,蒋浩然这个人罗斯福当然不陌生,那可是在中国战场上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杀神,甚至在美国都有很多崇拜者,前不久摩根财团还出面游说,卖给蒋浩然的331基地飞机坦克生产线各两条,可见他是决心致力于工业的发展,是个很有远见的人。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他都避开了国民政府,完全是蒋浩然的个人行为,虽然此次的交易方是在美国注册的一家名叫黄河的科技公司,但持牌人叫蒋浩天,据可靠情报,这个人可是蒋浩然的亲弟…弟,他早就做好了这一系列的安排,才将这些尖端科技摆在桌面上跟美国政府谈判,可见这个蒋浩然绝非什么简单的人物,一切都更像一个局,一个引美国政府上钩的局中局,所以,此事还需斟酌。……4679+520xlwxs520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清乡计划() 
武汉,日军第一十军指挥部。

    冈村宁次一脸兴奋地合上手里的文件夹,满脸感激地身边的参谋长木下勇说道:“木下君,这次多亏你了,要不然此刻说不定我已经在军部大牢里陪多田骏了?”

    “呵呵,老长官严重了,要不是您这套完善的‘清乡计划’打动了大本营,我做再多的事情也于事无补!”木下勇道。

    “哈哈哈!”两人都大声地笑起来。

    331基地进攻失利,造成皇军战损达到十万的恐怖数字,而且半数以上都是常设师团的老兵,更有两个常设师团成建制地被歼灭,损耗各种战略物资更是不计其数,造成的恶劣影响简直无法估量。

    作为此次战役的前敌总指挥,冈村宁次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战后一个月以来,冈村宁次每天都活得惶惶不可终日,而今天,他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因为大本营刚刚来电,同意他的‘清乡计划’,并命令他立即实施。这就意味着上面没有打算追究他的责任了,这一难算是暂时躲过去了。

    所谓‘清乡计划’,其实就是一场浩大的治安肃正战,对占领区里的反日武装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巩固占领区的根基。

    第一步是组织日伪军在清乡地区修筑碉★堡炮楼、封锁沟、封锁墙、竹木篱笆,拉设铁丝网、电网,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然后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

    第二步是”政治清乡”,在清乡地区广泛宣传”中日亲善”、”和平建国”,在对群众进行宣传的同时,实行编组保甲、连坐联保,组建警察保安武装,推行自首和策动告密的方法,以强化日军的统治;

    第三步是”经济清乡”,在清乡地区实施严格的物资统制政策和物资封锁禁运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

    第四步是”思想清乡”,在清乡地区建立机构控制学校,出版报刊,组织”青少年团”,开展和平教育。

    冈村宁次的这一招可谓歹毒之极,日军占领上海、南京、。徐州、杭州、武汉,再到南昌,事实上只是控制了几个主要城市、交通要道,大面积的农村和偏远城镇,都还在**和gcd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甚至是门道武装、土匪等武装手里控制着。

    这些武装力量给日军的占领区带来无尽的麻烦,他们打一枪换个地方,来无踪去无影,今天拔个炮楼,明天挖段铁路,后天又拦路袭击一个运输队,用日军的话来说,简直比臭虫老鼠都可恶。更令日军头疼的还是他们四处宣扬抗日思想,鼓动老百姓也参合其中,给日军中日亲善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但冈村宁次的这个计划将令他们无所遁形,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都会越来越恶劣,甚至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首当其冲的就是第三战区的二十个师,他们人多目标大,肯定会被列入日军首要消灭的队伍,而且,一旦日军开始实施经济封锁,这十几万人的吃的喝的用的就全没了,恐怕等不到日军展开清剿,饿都会饿晕他们一批。

    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和布置,南山独立军迎来了全新的面貌,各师的征兵工作已经完成,并进…入紧张残酷的训练阶段,黄埔军校株洲分校也已经建成,各级指挥官也开始轮番走进学堂进行军事知识恶补,蒋浩然还煞费苦心地招来一批德国、美国颇有名气的教官补充师资力量,当然,自己也会客串几堂课。

    但大多的时间,蒋浩然不在基地,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副军长张大彪和参谋长刘鹤,自己又开始做起甩手掌柜来,每天带着几个老婆今天长沙,明天岳阳,后天衡阳到处转。

    当然,也不是游山玩水。战前,蒋浩然答应过战区的兄弟部队,此次战役所有缴获全归他们,蒋浩然就借着这个幌子亲自给他们将战利品送去,当然也得给他们带点331基地自主生产的武器,火箭筒、ak47、定时炸弹什么的,数量不多,人情却不轻,用力联络感情是再好不过。

    第十九集团军罗卓英是中央军底子,委员长的嫡系部队,装备的都是美械,自然看不上这些日军的缴获,所以蒋浩然只能多奉上“土特产”了。

    卢汉的第一集团军属滇军,在**部队里装备算差了,但比起杨森的第27集团军——川军,还是阔气多了,至少人手不管好坏还有支枪,有身正经的军装。

    川军是什么装备?在当时是号称“叫花子部队”,大冬天的大部分士兵脚上穿的是草鞋,身上穿的是单衣,枪械有支老套筒算是不错了,据说他们还携带着清朝时期的大炮。抗战初期,十万川军步行至山西,增援第二战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眼皮都不抬一下,直接命令他们回四川。

    但就是这样的川军,徐州会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其中一四五师守广德,在优势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众,身陷重围,弹尽援绝。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

    淞沪会战,川军二十六师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

    川军在抗战中以硬战、血战闻名,前后出川300万兵员,共64万余人伤亡,除了英勇顽强外,蒋介石消除异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川军各部被分散抽调各处最前线,又得不到补给,再加上装备过于简陋,遂伤亡惨重。

    抗战中的川军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中**队的正规部队,而是一支地方军阀武装。无论是部队的装备和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无法与国民党中央军相提并论。但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

    所以,蒋浩然将武器送到他们部队的时候,得到了空前的欢迎,川军杨森部甚至连三军仪仗队都整出来了。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份不轻的重礼。

    经过这一番感情联络,蒋浩然的人缘在第九战区扶摇上涨,哪个将官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蒋浩然要得,是条汉子,也是我某某某的好兄弟!”一脸得意,觉得自己倍有面子。

第四百一十三章 德军闪击波兰() 
时间很快到了八月中旬,从美国购买的四条飞机、坦克生产线已经运抵331基地,并进…入紧张的调试安装阶段,马上就要投入生产。钢铁厂炼铁、炼钢、铸钢、轧钢,各部门二十四小时高速运转,仓库里的成品钢材已经堆积如山,只等军工厂的高级技工将它们变成一辆辆坦克、一架架飞机。

    蒋浩然也不再出去转了,每天大多的时间都窝在兵工厂,和粱长河、谭凯、粱小天等一些飞机坦克方面的一些专家技术人员,研讨敲定最后的方案和细节。

    其他的时间,蒋浩然都用来看报纸听广播,而且只关注国际新闻,若得冷如霜总笑话他,自己国家这一身跳蚤还没有捉干净,是不是就想把手伸到国外去了?

    蒋浩然总高深莫测地告诉她,看吧,一场足以改变战争格局的时刻马上来临,中国抗日战争的拐点到了。

    冷如霜对此总是嗤之以鼻,说你蒋浩然在战略上的确有点水平,那也只是眼前的战争,总不可能连国际上的纷争你也能看出来吧?

    就在冷如霜说出这话的第三天,一份爆炸式的新闻让她目瞪口呆地望着蒋浩然,足足三分钟没有改变表情。

    而蒋浩然拿着这份报纸既然也是目瞪口呆,嘴里喃喃道:〃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