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浩然正气-第5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三时许,西线的岛军第十六师团、第235师团,在航空兵的掩护下从西线经阿瓦桥退往曼德勒,下半夜,部队全线撤离伊诺瓦底江西岸,于凌晨时分起爆早安置好的炸药,成功炸毁阿瓦桥,彻底摆脱了西线远征军远二集团军的纠缠。

    北线的第二师团被特战师黏得太紧,根本无法撤出战场,山下奉文只能命令今村均不惜一切代价拖住特战师,为其他部队撤退赢取时间。

    原本调往皎美镇增援的第237师团,因为仁安羌失守,半路就被山下奉文召回,第二师团彻底沦为孤军。

    东线的近卫第一师团,留下一个大队的兵力拖住远征军新三师,连夜向南逃窜,根本没回曼德勒。

    第二天上午,岛军开始在曼德勒屠城,不管是缅人还是华人、老人还是小孩,只要不是岛国人,统统不放过,昂山的改弦易辙让山下奉文把这可恶气全撒在了老百姓的身上,刺刀捅、指挥刀砍、机枪扫射,一时间,整个曼德勒城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据战后统计,有近五万平民惨遭屠杀,其中有一万余华侨华人。

    屠城之后,兽兵将城内所有的物资卷走一空,带不走的付之一炬,傍晚时分开始撤往平满纳。

第一千零九十章 下野() 
第三天清晨,东线的新三师率先杀入曼德勒,但整个曼德勒已经是一座死城,街道上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尸体,血流成河,除了几条受惊的野狗四处乱窜,整个城市里鲜有活口,惨烈的场景让新三师这些铁血将士都有些不忍卒睹。

    血脉偾张的将士们叫嚣一片,纷纷请战撵上那群撤退的禽兽,将他们一举歼灭。

    虽然新三师师长苏鹏同样是恨得咬牙切齿,但还是命令将士们立即扑灭城内的大火,抢救可能存活的百姓。

    此时离岛军撤退已经超过了十个小时,就算追上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同时,穷寇莫追的道理是先人用血淋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岛军撤离免不了在沿途布下伏兵、埋上地雷,别达不到歼敌的目的,还被岛军摆上一道,别看苏鹏是土匪出身,但这么多年的仗打下来,这些经验丰富,一般人还真别想算计到他。

    须臾之间,几万大军乌泱泱地开始了城市搜救、灭火的工作。

    苏鹏也择地架设指挥部,架设电台,向蒋浩然汇报战况、同时也问询特战师现在的位置,这一问不打紧,却把苏鹏乐得差点笑掉了大牙。

    原来,第十七军主力部队虽然跳出了战场,但负责断后的第二师团却被特战师围困在了距离曼德勒不到十里地的一处山头上。

    终于找到出气口了,本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原则,苏鹏马上叫来旅长胡占奎,亲自带着他的雪豹特战队和胡占奎的一个旅,浩浩荡荡杀往北线,准备直捅第二师团的屁股。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等他们杀到目的地的时候,特战师已经开始打扫战场了,岛军第二师团近四万官兵全部被特战师歼灭,而且没有一个俘虏。

    第二师团师团长今村均中将,在特战师攻进指挥部的时候已经破腹自尽,麾下的一众参谋将领也早已破腹的破腹、自戕的自戕,自己将自己赶尽杀绝了,谁都知道特战师的手段,落在他们手里那是生不如死。

    苏鹏走进特战师的临时指挥部的时候,楚中天正在擦拭一把金色刀绪刀柄镶玉的指挥刀,一看就是一把将官刀,只有可能是今村均的佩刀。

    “苏屠夫,想捡漏来了吧?对不起,你来晚了。”

    一看苏鹏进来,楚中天马上放下手里的指挥刀,一脸坏笑地望着苏鹏说道。

    苏鹏阴沉着脸望着一身血污,连脸上的血迹都还未擦拭干净的楚中天,没好气地说道:“楚大个子,你一听说我要来就吓得腿发软了吧,看样子这是亲自上了,至于吗你?”

    “诶,你还真说对了,老子就亲自上了,一听说你要来,老子立马亲自带队冲锋,一个吆喝就把这群狗日的给全灭了,特战师的仇可不希望别人来插手。还真至于!你小子别的本事没有,捡现成这事太会干了,我看看你带了多少人来了?”

    楚中天说着就走到了帐篷门口,往外瞄了一眼,回头笑道:“呵呵,这会你倒是准备的充分,雪豹特战队、手底下的头号猛将胡占奎,还说不是来捡老子的漏的?”

    苏鹏一脸鄙夷地望着楚中天,揉了揉他的坦克鼻子,一声不吭地走到桌子旁边,拿起楚中天刚刚放下的指挥刀撒腿就跑,等楚中天回过神来的时候,人已经跑出了好几十米远。

    “啊王八蛋,苏屠夫你个王八蛋,你还真是贼不走空呀?”楚中天对着苏鹏的背影跳起脚破口大骂,他倒是歼灭了岛军好几个师团了,将官刀也斩获不少,但都被蒋浩然拿去送这个送那个了,自己手里一把都没有留下,这把今村均的指挥刀他是太喜欢了,刀柄带玉质的指挥刀可不常见,不是天皇御赐也是家传名品,正爱不释手呢,谁知一不小心就被苏鹏给掳走了,可把他心疼得直哆嗦。

    ……

    两天后,远征军将士清扫完曼德勒的岛军余孽,张贴安民榜,号召附近的缅民、华侨回来重建曼德勒,一座灰烬中的城市又慢慢有了人气。

    大量的工兵也开始修补被岛军炸毁的阿瓦桥,以便尽快恢复伊诺瓦底江两岸的公路、铁路汇通。

    驻守仁安羌、孟都的岛军第236师团最终也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被掠夺者独立团和空降师前后夹击,尽数歼灭在伊诺瓦底江边,只有少量水性好的士兵游过了伊诺瓦底江,成功脱逃,但数量恐怕还不到一成。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规模进攻就此结束,原本计划要打上十天半个月,但谁也没有想到五天就全部结束了,远征军大获全胜不说,自身的伤亡不足一万,但歼敌超过了五万。

    也就在这几天时间里,国内的政局发生了惊人的巨变。

    委员长在英、米、桂系、延安、民众等势力的重重重压之下无奈宣布下野,原第五战区总司令、国民政府副总统李宗刃上将接任国民政府总统之职。

    历史上,委员长经历过三次下野,但三次下野他都从这三次下野他都始终握住“党”权,“枪杆子出政权”的那一套他玩得不见得比延安那位差,依然手握党、政、军的大权。

    孙先生建立的是“中华民国”,到了委员长手里就成了“党国”,确定了国家的一切都服从于国民党的利益,而国民政府主席的职务实际上有点类似于政府总理。

    委员长三次下野,辞去的事实上全是行政职务,而党内职务仍在,军队还在“党”的控制之下,只要“党国”需要,委员长随时可以上台。

    但这一次,陈立、陈果的反水,陈晨在“和谈”之前就被委员长排在外面,再加上他手里的几路王牌大军如顾连同、汤恩伯之流,都被蒋浩然吞并一空,连俞济石、薛岳都处于左摇右摆的状态,委员长手里几乎没有可堪重用的雄兵。

    还有,这一次李宗刃可是直接升任总统,而不是历史上的代总统,委员长幕后指挥的一切先决条件都丧失了,所以,委员长再次翻盘的机会几乎没有可能。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矛盾之根源() 
虽然大家对此早有预料,但消息传到远征军的时候,大家还是为此震惊。

    尤其是蒋浩然,震惊之余还带着点点失落,委员长对他的帮助、爱护是不可言喻的,抛开叔侄这层关系,他内心对蒋介中其实不无敬仰,委员长的丰功伟业,他比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清楚。

    他虽然有其过失之处,但仍不失为民族的真正领袖,称得上“一代伟人”这个称号。

    他在清末军阀割据的乱世中,领导两次北伐,统一了乱世中的中国。

    当时中国的混乱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两次北伐都极为成功,北伐之后,中国的军阀数量大大减少,混乱程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基本实现了统一。

    委员长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如延安那位,但他的政治手腕和合纵连横之术还真是可圈可点,一盘散沙般的军队,在他的手里开始有了民族凝聚力,这对抗战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北伐之后,他在中国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富国强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委员长承继的〃 烂摊子〃并不比1949年的历史好到哪里去。解放时期中国是一穷二白,但至少没有陈年旧债。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却承担着历届北京政府累积的六亿多万美元的外债。而且当时中国只是表面上的统一,南京政府控制的国家资源极其有限,还必须将其大量的银钱花费在“统一政令,统一军令”的军阀战争之中。

    他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法币政策”,自1935 年底发行法币,建立公债债券的威信,同时积极清偿外债。到抗战前夕,已经偿还百分之九十外债。中国债券在伦敦市场节节上扬,价格超过了岛国的债券。

    法币本来是为了对付英、日、米货币在大萧条期间相继贬值,以及米国以高价抢购中国百姓白银等等事件的武器,威信建立以后,行使地方钞票的省份也纷纷改用法币。

    这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法币制度是中日战争的重要条件,迅速发展的法币构成中国统一的基础,没有法币,抗战军费便无由筹措。

    虽然战火四起,但委员长一直大力推广文化教育事业,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南京政府首先考虑的是保护学校和教育事业不致中断,帮助面临日寇侵略城市的学校南迁。甚至在日寇轰炸重庆时,当局的首要任务,便是及时疏散中小学师生,这对后来的抗日胜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将来的战争中培养了许多人才。

    据史料记载,由于国民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其深远的意义甚至影响到了周边诸国,东南亚甚至可以说是比中国本土更早普及“国语”的地区,原来四分五裂的海外华人社区因此实现了相当程度的统一,并且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中坚,华人子弟几乎毫无例外上华语学校,而几乎所有华语学校都在国民党的实际控制之下。这也为中国本土以后的抗战提供了大量财力人力,新加坡的“中正中学”沿用至今,这就是一个不容推翻的铁证。

    在内忧外患,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委员长还稳固了边疆,巩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避免了国家分裂。

    当时的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均有外国背景。委员长加强对蒙古、西藏地方的治理,设立蒙、藏委员会,主管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务。把四川的西部和西藏东面的康部; 建立为一新省,命名为西康省。将宁夏、青海分别建为行省。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以西宁为省会。

    其中尤以青海建省意义最大,向南配合西康省影响西藏局势,向西可前进新疆。苏德战争爆发后,委员长派军入疆,架空盛世才,新疆才终于重回中国怀抱。

    但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以中华民族领袖的身份,领导中国人民与岛军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并派四十余万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为缅甸独立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