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浩然正气-第7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国到底要保持他们的大国风范,虽然明知道被蒋浩然摆了道,但依然如期将这两艘航母交给了中国海军。

    当然,区区两艘航母对于强大的米国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据统计,米国在珍珠岛被袭之后,战争机器全力运转,在整个二战期间共生产了航母147艘,简直是下饺子般快。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必要跟蒋浩然计较这时得失,尤其在这个还需要利用蒋浩然的时候。

    到现在,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中山号”、“介中号”、“戚继光号”、“邓世昌号”四艘约克城级航母,还有“长江号”、“黄河号”、“郑和号、”“丁汝昌号”四艘轻型航母。

    本来在给航母命名的时候,陈少宽曾建议用“浩然号”和“宗刃号”,被蒋浩然口回绝,他可不希望历史留名。

    至于用历史海军名将来命名,却是有雪前耻的意思在里面,中国海军百年沧桑,除了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其他三位将领都是部血泪史,而且无例外都与倭寇对敌过,邓世昌和丁汝昌是直接战死,饮恨沙场,戚继光虽然大败倭寇,但也只是英雄留名。

    虽然增加了四艘航母,但也只增加了个航母特混舰队的编制。

    新增的四艘航母,“邓世昌号”编入陈少宽的第舰队,“郑和号”编入杨洪烈的第二舰队,剩下的“戚继光号”、“丁汝昌号”编入特混舰队,舰队司令由少壮派的领军人物谢辰少将担任。

    谢辰是陈少宽举荐的,毕业于吴淞海军学校,历任“楚有”炮舰上尉副舰长、“海凫”鱼雷艇中尉艇长。随后在英国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留学两年,回国后参加过江阴海战,海军名存实亡后,任布雷总队总队长,算是海军将领里为数不多有真才实学又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将领。

    这也符合蒋浩然大胆启用新人、唯才是用的精神。

    从机场出来之后,蒋浩然没有去指挥部,浩浩荡荡的车队载着他们直接到了军港。

第一千三百章 黄河船厂() 
军港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舰船遍布,只有些零星的舰艇停泊,航母艘都没有看见。

    都知道蒋浩然务实,即便知道蒋浩然要来,部队也没有搞什么检阅、欢迎仪式,所有的舰队此时全部在附近的海域巡航、操练。

    支全新的海军,要想快形成战斗力,付出的训练就得比别人多、比别人残酷,不浪费任何训练时间,这点让蒋浩然尤其满意。

    庞大的车队沿着军港路前行,沿途在几处岸基火力点做了短暂的停留,军港的安全就在于这些岸基火力是否强大、布置得是否合理。

    不过,蒋浩然现在是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齐备,要布置道岸基火力,可以说现阶段的任何敌舰、飞机都别想靠近分毫,甚至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放眼全世界都不可能有个军港比吉大港的防护能力更强。

    从狭长的海岸线上绕了圈,蒋浩然又视察了船厂。新船厂命名为“黄河船厂”,与米国的长江船厂遥相呼应。

    经过年多时间的努力,长江船厂的大部分设备和技术人员已经进入了黄河船厂,并且早已进入生产阶段,各种配套设施、配套工厂也已经进入生产阶段,各种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进来。

    黄河船厂拥有技术人员、熟练工人万两千多名,起重机25o吨,船台和浮船坞都是当前最先进的,也是比较大的,预计全部进入生产状态之后,年产能达到六十万顿左右,虽然跟国际流的船厂还有差距,但眼下能过黄河船厂的也不会太多。

    当然,这些还得算上后期的完善,年多的时间对于家规模宏大的船厂来说太短,即便有充足的设备和人员,建设都是个了不得的工程,远非两年之功。不过,有了这些基础,中国海军真正崛起也指日可待了。

    陈少宽无愧于“中国航母第人”的称号,对建造中国航母有着执着而疯狂的热情,蒋浩然给他提供的这个良好的平台,他点都没有浪费,毫不夸张地说,除了他陈少宽,中国恐怕也没有人能在短短年多的时间里,将吉大港建造成座流的军港,甚至让蒋浩然这种相当挑剔的人都赞不绝口。

    午饭过后,蒋浩然当即召开了高层军事会议,与会人员非舰队司令以上不可参与。

    在会议室里坐下,蒋浩然先提出了解米军苏门答腊岛的战役情况。

    因为中国海军直与米军海军亲密合作,对于米军的行动是比较了解的,同时,此次战役的总指挥官是尼米兹上将,以尼米兹和他们的关系,要了解整个过程也不是难事。

    陈少宽亲自介绍,近半年时间来,米国海军利用蒋浩然提出的跳岛战术,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上颇有建树,度打得岛军丢盔弃甲。

    先后攻陷了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群岛、东帝汶等众多的岛屿,两个月前,兵锋已经直指荷属东印度(印尼)。

    因为此地位于亚澳两大6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是控制两大6两大洋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

    岛军侵略战争中所需要的天然资源大部分来源于此地,特别是这里有着他们迫切需要的石油。

    所以,荷属东印度对岛军来说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在意识到米军的意图之后,岛军数度增兵,意欲与米军决死战。

    尼米兹依然决定通过蛙跳战术将岛军强行切割开,破坏了战争中最重要的物资供应链,小范围孤立驻守各岛屿的岛军,打击其嚣张的气势、瓦解其心理防线,避免攻占为数众多的岛屿时出现大量伤亡的局面,兵分三路以最快的度向纵深推进。

    但这次贯通行的跳岛战术没有成功,岛军早有防备,在各大重要的岛屿构筑了完备的工事群,再以航母舰队配合,数次偷袭米军成功,导致米军伤亡惨重不说,战役无进展。

    就在这种前提下,尼米兹决定修改作战方案,将主攻方向放在苏门答腊岛上,意欲先后攻占苏门答腊、英属婆罗洲、西里伯斯等岛屿,与东面部队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再回头来打荷属东印度。

    十天前的凌晨时分,尼米兹命令米国海军6战队第师万四千余空降兵突然空降巨港,随即,登6部队在巨港后方的明古鲁海滩进行抢滩登6。

    希望通过空降兵奇袭机场,占领他们的油田,摧毁他们的6航基地,再东西对进打通苏门答腊岛,并进步占领全岛。

    谁知,空降部队虽然如期空降,但立即就现,与侦察机报告的情况完全不符,机场里的飞机都是模型和树木搭建的,根本没有架飞机,而且整个机场外围被岛军的伏兵包围成铁桶。

    各种火力点遍布,番扫射,米军空降兵伤亡惨重,航空兵数度支援都没能撕开岛军的包围圈,万余士兵进退两难。

    而在明古鲁的抢滩登6同样受阻,岛军仿佛算定了米军的登6地点,沙滩上遍布地雷,成排的暗堡火力点密织如,米军第批登6部队几乎全部倒在了沙滩上,但鉴于空降兵被陷,尼米兹迅组织了第二批、第三批,在密集的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支援下疯狂进攻,可惜都没有成功。

    在敌人海军、6航基地强势的前提下进行抢滩其实是十分凶险的,舰载机再多也不可能多过6航战斗机,尤其6航飞机起降远比舰载机快灵活,后勤保障上也没有任何掣肘,所以旦偷袭不成功,就只能选择放弃。

    敌人有了防备,无论你再选择任何登6点,敌人总能先步获知,继而调集强兵封堵,所以,米军只能放弃继续登6的打算,但如此来,万多空降兵就凶险无比了。

    听了陈少宽的汇报,蒋浩然站在地图边端详了几分钟,脸上露出了丝苦笑,道:“尼米兹的战术没有问题,失败最大的可能是消息走漏了,让岛军设了局将他套了进去,而且,他选择的登6点位置太正,最合适登6的地方,也必然是岛军最防备的地方,所以早就设置了完备的工事群和暗堡,这家伙冲上去,能快突破就怪了。”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兵行险着() 
陈少宽点点头,若有所思,迟疑了几秒后道:“总座,你这次来是为了拯救这些米国空降兵吧?”

    “拯救他们?”蒋浩然皱起了眉头,道:“怎么救?现在人都被困在岛上十天了,即便他们的战斗意志还在,恐怕后勤物资都拼得差不多了,要想展开营救没有十天半个月几乎都不太可能,我可不是神仙。”

    陈少宽道:“尼米兹在几天前就组织了两次成功的空降,给部队补充过次后勤物资,所以他们应该还能坚持些时日。”

    蒋浩然摆手道:“杯水车薪,没用的,万余士兵的后勤岂是两次空投能保证的,其他都可以不说,关键是水源,岛军既然早就设下了埋伏圈,必然切断了机场内的所有水源。按照作战计划的部署来看,部队单兵的携带量最多是五天到七天的份额,即便算是两次成功的空投,大约也就是十天半月的样子,所以,这万多人基本上是没有救了,除非他们放下武器投降。”

    陈少宽呵呵笑,道:“总座,那你这次来吉大港难道是为了视察?”

    “当然不是。”蒋浩然会心笑,抬手在墙壁地图下角的个部位敲了敲,道:“我是为了它来的。”

    “新加坡?”

    整个会议室起阵惊呼声。

    蒋浩然脖子歪,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不是……总座……”参谋长桂勇清挺身而出,正色道:“新加坡可是战略要地,敌人必然重兵防守,而且,从吉大港到新加坡,中途要经过安达曼海、格雷特海峡,再进入马六甲海峡,全程千多海里,遥远的距离也不可能得到6航飞机的支援,而敌人却在附近有好几个大型的6航基地,再加上他们航母舰队比我们实力要强大得多,贸然进犯只怕……”。

    桂勇清的话还没有说完,蒋浩然就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冷冷道:“怎么,你害怕?”

    桂勇清在黄埔系将领中,以爱吹牛皮、好大喜功著称,说起话来,三句不离个“大”字,但真正把他官衔撑大的原因,是因其对陈晨俯贴耳,亦步亦趋。

    凭这条,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平平的他,被保送去德国留学,回国后跃而为中央军校少将总队长。

    抗战爆后,军委会举办战时干部训练团,陈晨自兼团长,委桂勇清兼教育长。可惜耍耍嘴皮子还可以,上阵便要露馅。

    河南会战时,教导总队编成第二十七军,乍任军长的桂勇清很有些打个“大”胜仗的抱负,孰知事与愿违,气得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要搬动军法处置他,而他亦于气愤之下,写信给躲在后方的夫人说,要远出潼关,另组强“大”民军抗日。幸好,陈晨替他保驾,又调回武汉办〃战干团〃,当海军将士浴血抗日时,这位未来的水师统领,正沉溺在麻将桌上,大呼小叫,据说这是德国学来的心理战术,且先应用到〃竹战〃上。某日,〃战干团〃学生会派代表在麻将桌上找到桂教育长,请他为学生会刊物起个名称,他边翻〃白板〃喊〃开杠〃,边写了〃大力〃两字,说是必须具有强〃大〃的海军,才能打倒日本,建设国家。未几,陈诚又替他谋得出国去驻外使馆当武官的好差使,此后忽而柏林,忽而瑞士,忽而伦敦,在近似风光游历般的生活中,又为肩章上挣得颗星。

    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