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浩然正气-第7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措不及防的德军苦不堪言,这也是促成击溃意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九月八日,米国的罗斯福总统、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英国的首相丘吉尔、苏联统帅斯大林三国领导人逐一到达吉大港。

    同时到来的还有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米国的尼米兹将军、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苏联的朱可夫将军。

    这么多的各国战场主帅到来,完全可以看出来,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政治性的会议,更是一场战略性的会议。

    中国方面参与会议的人员除了蒋浩然,还有陈晨和白崇喜,蒋浩然倒是郑重其事地请求过李宗刃参与,毕竟在上形式他还是总统,但李宗刃明确表示,这种事情蒋浩然做主就行了,他就不参与了,从这也可以看出来,李宗刃退居二线的决心倒也蛮坚决的,完全不是说说而已。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非洲危机() 
因为战争的形势实在是堪忧,与会人员都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进入会议的主题内容。

    当前的首要当然是解决非洲危机。

    苏伊士运河战役以盟军失败而告终,英**队被切割成两个部分,前方后退到利比亚、苏丹一线,后方被赶到了伊朗一带。

    德国陆军的节节胜利也带动了海军的疯狂,邓尼茨将狼群战术发挥到极致,大西洋上的盟军舰队遭受到了空前的袭击,损失惨重。

    苏伊士战役的失败,使得英伦三岛都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云,巨大的威胁感简直是扑面而来。

    为了保护英国本土安全,英国皇家海军调回了能调回来的所有海军舰队,严密封锁英吉利海峡,除了保证了冰岛航线以运输美国援助物资以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大西洋航线,米国也由于现阶段的重心在太平洋上,无力西顾,盟军几乎将诺大的大西洋拱手相。

    一时间,大西洋成了德国海军的天堂,破袭盟军商船,封锁英国航道,威胁冰岛航线,出访南美各个中立国国家,德国人玩的不亦乐乎。

    更可怕的是,德军占领埃及之后,兵锋并没有继续向前推进,反而将矛头指向了伊朗。

    伊朗是连通苏联的最后交通要道,只要伊朗在,盟军的物资还可以通过转道好望角继续向苏联提供物资支援,但伊朗一失去,苏联就几乎完全被孤立了。

    尤其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有可靠情报证明,伊朗政府正在与德军接洽,有倒向德军的重大嫌疑,这就给伊朗的丢失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早在二战爆发后不久,伊朗就宣布中立,但是伊朗开国皇帝礼萨汗其人却非常亲德,为了避免后患,年,苏联和英国联合进攻伊朗,并很快占领了伊朗全境,礼萨汗被迫退位。

    而此时德军气势如虹地杀到,礼萨汗政权死灰复燃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在这种极为糟糕的大环境下,米、英、苏三国首脑一致认为,蒋浩然的东南亚战区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力挽狂澜,由他们西出印度,挡住德意联军前进的脚步,在保证伊朗不失的前提下,向敌人发起进攻,以配合非洲的蒙哥马利重新夺回苏伊士运河。

    对此,蒋浩然断然拒绝,理由很简单,德意联军来势汹汹,后援部队恐怕还在源源不断地开来,德国人必然知道伊朗的重要,攻占伊朗就在眼前。

    东南亚战区虽然头衔大得惊人,可兵力也就四个集团军,其中远征军三个集团军,英军一个集团军,兵力不足百万,但要监管的区域却囊括印度、缅甸全境,而且现在又多了一个马来半岛,整个远二集团军根本挪不了窝了,眼见远一集团军也正准备开赴暹罗,收拾岛军南方军残余。剩下的远三集团军要兼顾整个缅甸,还要配合已经构筑印度防线。

    就这种兵力配置自己都有些应付不过来,哪里还能向西突进向德军发起攻击,一个把握不好,搞不好印度都会丢掉,所以,这个方案蒋浩然是断断不能接受。

    英国首相丘吉尔劝慰蒋浩然,眼下英军多次袭击德军的后方工业,并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别看眼前德军来势汹汹,但他们的后勤已经十分脆弱,只要挡住了德军眼前的这一轮攻击,势头很快就会锐减,盟军可以再往东南亚增兵,一定可以扭转当前的局势,只要能配合非洲军团夺回苏伊士运河,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蒋浩然也不是三岁孩,自然不会被丘吉尔这番言论动。

    英军袭击了德军的部分工业是不假,但这就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致命的严重后果吗?

    答案是否定的,德国的殖民地虽然在一战结束后就被瓜分完毕,不过那些殖民地生产力落后,又远离德国本土,对德国根本没有多大的影响。

    二战前的德国版图并不,纳粹希特勒上台后,在年控制了西班牙,年先后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英法从本国利益出发,采取“绥靖政策”,对德国的军事行动置之不理。

    “莫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演绎到了顶峰,它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使德国得到那里训练有速,装备精良的个师和欧洲大陆第大的兵工厂,这个兵工厂的年产量相当于英国所有兵工厂的总和。

    二战爆发,波兰沦陷,随后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先后战败投降,沦为德国控制区,整个欧洲除了苏联、英国、葡萄牙、北欧部分等已经全部在德国的势力范围内,控制区面积达到万平方千米。

    欧洲又是当时世界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希特勒占领这些地区之后,所有与战争无关的工业全部关停,用来生产战略物资,德国正是用这个方案养活上千万军队和生产出这么多军工武器,支撑着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所以,英国人的轰炸可能会给德国工业带来一段时间的颓废,但这个时间绝对不会太久,最多一个月,他们就能完全恢复。

    而眼前德国人分明知道伊朗是勒死苏联的最后要地,必然是重兵压境势在必得,这一点从他们暂时放弃苏联战场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此时以本身薄弱的兵力,贸然与强敌正面对抗,搞不好就会把战火引到东南亚。

    要知道岛军虽然已经退出缅甸,但南方军主力可还囤积在暹罗、法属印度支那,一旦德军在印度得势,他们随时可能从后面掩杀出来,与德国前后夹击远征军,德日第二次印度会师将有可能成为现实。

    所以,现阶段远征军只能在印度西线构筑起一条钢铁防线,以守势保证印度的安全,后方则加紧对岛军的围剿,将他们消灭或是赶出去,只有消除了后患,才能集中兵力与德军正面决战。

    蒋浩然的这番言论,让整个会场长时间鸦雀无声,在座的各位都是世界顶级的战略、战术家,他们能从中听出其中的厉害,蒋浩然所言非虚。

    但如此一来,苏联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康庄大道() 
这种结果当然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但一时之间谁也拿不出一套更合理的方案来,一天的时间就在无休止的讨论中过去了。

    原本以为他们还有更多的时间想出一个解决办法,但在第二天一大早,前方就传来伊朗陷落的消息。

    德军与伊朗政府里应外合,将英军三个陆军师一个坦克师打得丢盔弃甲,一夜之间伊朗防线就全面崩溃,英军被迫往印度方向撤退。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大家如坠冰窖,坚守可能还能抱有一点点希望,但要想从德军手里重新夺回失去的阵地,谁都不会有这种乐观的想法。

    眼前的危机除非调出大量的兵力与德军正面厮杀简直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但这可不是一场战役,没有百万级别的兵力根本不要提,可眼前谁都没有这个能力调动这么多的兵力来打这场战役。

    米军陆军深陷欧洲战场无力自拔,海军则在印度之那群岛与岛军征战不休。英军在印度、非洲、本土之间挣扎,处处都处在威胁之中。

    苏联就更不用了,远东有岛军的关东军,西线有德意联军团团包围,根本就是自顾不暇。

    中国相对来要好点,接连的胜利打得岛军节节溃败,战略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眼下平津战役、两广战役都已经一触即发,也断无抽调兵力支援东南亚的可能。

    严峻的局势像一座大山,压得所有人都有些透不过气来,会议室里的气氛一度凝重到了冰点。

    为了缓和气氛,马歇尔自嘲般道:“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不会再有比这更糟糕的消息了。”

    饶舌般的冷幽默却没有为会场增加一点缓和的气氛,一直话语不多的罗斯福却将目光看向了蒋浩然,道:“蒋将军,我想你一定能想出解决办法的是不是?”

    蒋浩然注视着罗斯福足足有四五秒钟才幽幽地答道:“非洲和伊朗我无计可施,但拯救苏联我倒是还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眼前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苏联危机,伊朗之战也是为了苏联而打的,一听蒋浩然还有办法,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斯大林尤其紧张,疾呼道:“蒋将军,……快?”

    蒋浩然表情纠结,似是极为为难,良久才道:“此举要以劳役我几万万同胞为代价才能达到,实话,我真的于心不忍啊?”

    “蒋将军,这是全民抗战的时候,我相信贵国人民能够理解的,而且你放心,我们绝不会让他们白白付出辛劳的,我们可以适当地付出一定的劳工费。”罗斯福急道。

    “是呀蒋将军,只要能解苏联之危,有什么条件你都可以提?”斯大林也疾呼道。

    蒋浩然咬牙道:“眼下德军主力已经转移到了非洲战场,苏联获得了短暂的休整机会,尤其寒冬马上就要来临了,德军的进攻将有可能延迟到明年开春,只要我们能在这个时期提供充足的物资补充,苏联就能恢复一定的元气。既然打通伊朗防线已经不太现实,我们就从中国开通一条陆地交通线……”

    “切……”

    “吁……”

    蒋浩然的话还没有完,下面已经嘘声一片,显然,他们对这个方案已经不是认同的问题,而是十分的鄙夷,马歇尔更是疾呼道:“开什么玩笑蒋将军,海上运输转道好望角已经是万里之遥,如果再从缅甸、云南进入中国内地,再转道苏联又是一个万里之遥,请问援助物资几年之内能到达苏联?”

    蒋浩然微微一笑,道:“我们中国的延安部队曾经有一次著名的战略转移——长征,在历时十几个月的时间里,军人凭借两条腿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行程,请注意,是完全凭着两条腿。而现在的我们,拥有着航母、运输舰、飞机、火车、汽车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这个距离很遥远吗?”

    斯大林起身道:“蒋将军,我想知道,你们有一条铁路或是公路能通过云贵湘鄂直达新疆吗?”

    “没有!”蒋浩然很直接地回答,随即话锋一转道:“所以我要劳役中国民众,该连接的连接、该扩宽的扩宽,修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那需要多长的时间,一年还是两年?”

    “呵呵,斯大林同志,你大概还不了解中华民族,我们的百姓总能创造奇迹,在原始时代万里长城都能修出来的我们,现在拥有机械化的时代,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