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妖天后:高冷帝尊强势宠-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无礼之人,清风道长又何来好气,冷笑道:“自然是会当天下之面,必定给个说法,难不成让一些宵小之辈凭白污蔑一场!”

    清风道长之言,火药味十足,虽未指名道姓谁是宵小之辈,但众人心里清楚,谁跟道门要人?谁说道门把使节团弄不见了?自然就是污蔑之人!这污蔑之人不正是走僧伽罗国来的沙门和尚吗?

    这刚一开场,就成剑拔弩张之势,可让台下众人都紧张起来。

    不过,众人却见,那上台高僧未有恼怒之色,依然看起来和蔼可亲,笑道:“如此正好,不过,听闻天下道门弟子众多,依贫僧所见,却未有几个真材实料之徒,竟连天气测算方还不明白,挑了这风雨天气召开大会,因而实在不知道长如何给交代?”

    “”风菱听到台上之人讲话,有些不明所以,她素来自诩算卦看相之术高人一等,也习惯了出门算一算天象,先前出门之时就算过,今日从卯时到酉时皆无半点暇云,晴空万里,当得上是吉日,何来风雨一说?

    于是,她看了看天,确实在大会结束前是没有半点落雨的征兆啊。

    而说是迟,那是快,就在风菱抬头望天没有半炷香的时辰,天空突然刮来了一道罡风。

    突如其来席卷大会场地的罡风,力道非平常,异常剧烈,骇人震惊,似是突然漏了个窟窿,从不知何处灌入了彻骨的飓风,罡风之上带着剧烈的摇晃,好像天地都要崩塌一样。

    四处震荡,上空原本晴天高照,可却因罡风影响,突然布上了一道沉沉的阴霾,阴霾之上罩着一层极度扭曲的薄雾,而薄雾之上还有一些星星点点的金色粒子尘埃。

    顷刻间,地下周遭仿佛有衰竭之势,台面随之晃动,好似摇摇欲坠。

    厮嚎的罡风如巨龙从云入海,打着狂卷,席卷天地,在场修士,特别极为年轻的修士,早已受罡风影响,站立不稳。

    那罡风带着巨大的压力,震人心魄,好像要绞出人的神魂一般。

    风菱眯着眼,好在她最近修为高了些,再加上运起招妖幡稳定身形,因而还有空抬头向台上高僧看去。

    她在罡风出现之时就明白了,这哪是什么天气不好!明明就是和尚在做法!

    只见那高僧厚唇微动,不停在念着什么,风菱觉着大约是种奇怪的咒语,和她们道门所用的法诀差不多,只不过梵文,她一丁点也不懂,还不如对最近学的妖文知道得多。

    很快,罡风越演越烈,一点没有消散的迹象,清风道长扫了一眼台下四状,并未皱眉,只抬眼向沙门高僧给了一个客气又疏离,还暗带玄机的笑容,道:“高僧说笑了,如此吉日正是开办大会仪典的好时机,是吾道门之幸,天地和鸣,何来天气不好一说?”

    话音一落,钟磬之音再次响起,“铛、铛、铛”,云海之上飘来了三声悦耳的仙音,如朝圣的曲调,萦绕于耳,不觉让人心神一片安定祥和。听着仙音,仿佛一道仙境之景打入了识海,眼中看到了山青水绿,百兽绕林的绝美意境。

    这仙音有清静灵台之效,在仙音传出后,先前步履蹒跚,晃晃悠悠的修士们定下了心神,开始打坐,不再受罡风摇摆。

    原来,高僧与清风道长两人举止投足间,竟是在斗法,先前罡风是为高僧所作,而此时仙音是为清风道长所作。

    这钟磬,风菱先前就听过,一直好奇到底是哪里来的?听起来像是天上传出,所以才会有天籁之音,但是她想了想,道门几位长老不会就为了镇个场子,就把家里的大钟搬来,悬浮在天上吧。

    于是,她抬头望去,想要看看大钟的影子,却见,头顶仍是布满阴霾还未有散去之兆。

    而这时,突然从台子上闪过了四道辨不清影子、行进极快的剑光,直冲云霄之上,这四道青玄正气的剑影刺眼夺目,“轰”的一声,破开了浓云黑雾。

    那一团黑雾宛如一块漆黑的巨石,轰然崩塌,被撕裂出几道偌大的口子,裂痕之中,霞光透了出来,普照天地,瞬时间,光影扩散,天明如玉,仙光四射,周遭浊影再无踪迹。

    风菱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看看那云海之上是否真的挂着一个大钟了!

第44章 不欢而散() 
风菱抬眸,眼见天光之上,云海之中,一道点点蓝光,荡着飘忽的影子,是为一钟状,可是那不过只是影子罢了。

    原来,并没有什么大钟,不过是法术所化,由那一团团如木槿似的云朵勾勒而成。

    风菱不禁感叹,六合派这位清风道长的修为究竟到了哪一境界,竟能凭空化物,好似真有天音钟鸣一般。

    只是,话说回来,那走僧伽罗国来的和尚亦是不凡,否则也不可能念念经文,颂颂咏调,便能至地动山摇,罡风不息,两人不过是谈笑之间,看似各自调侃,却已是做过一场。

    这场斗法是宣告,亦是警告,宣告者自然是那高僧一伙,警告者是道门一方,两方拒不相让,虽还没演化到动起真格来,但想必寻人一事若不做一个了断,非得在满目苍夷的九州之上又掀起一道血雨腥风。

    此刻,众人稳定心神,看着清风道长悠然地站在天光之下,巍峨不动,都纷纷产生了一丝敬意。其实,此次大会本意就在于威慑沙门之人,如今目的达成了一半,只需再在众目睽睽之下,寻到使节团线索,此事便可了结。

    高僧因所施展的罡风,在受到清风道长及另外三位六合派长老的四道青芒剑气镇压之后,明显气血有些不足,风菱清晰可见他那脸上闪过了一丝苍白。

    这画面,风菱这样的小辈看得见,清风道长自然也看得见,他本就对沙门之人并无好气,如今打破沙门罡风之后,更加笑着嘲讽地试探道:“贫道见高僧身体不适,如若不然,不如高僧先行打道回去休憩。”

    话音未落,和尚却仍旧绷着笑脸,开口道:“贫僧体质一向不好,倒是道长多虑了,道门盛会,岂能半道离去,旁人不知道,还以为道长招待不周,大会了无趣味。”

    话闭,只见和尚双手合十,一指不断拨动珠串,再次默念了几段梵文,一道金光顿时笼罩全身,彩莲光圈在其身后若影若现,不消一瞬的时间,和尚脸上再次焕发起红光,瑞气蒸腾,如琉璃波光荡漾。

    看来,和尚先前虽耗了真元,但也并无大碍,不知是清风道长留手了?还是他本身修为就不弱于道长?这个原因,风菱看不明白,也不打算细致研究,她修为未及台上大能,也就只是在此吃瓜、看戏罢了。

    不过风菱看戏看得还算认真,虽看不出斗法的深浅,但对当今之势,她却明悟得透彻:看样子,两方应属势均力敌,互不相让之势,因而纵使再多说几句,也是现在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好转。

    当然这一势头,清风道长也看得明白,轻哼一声,不再与和尚继续纠缠,转头面向众人,用他那洪亮到可传遍四方的声音,道:

    “诸位道友,半年前,僧伽罗国来了一队使节团,在经过夜郎城孤山之时走失,至今未曾找到,此后我道门弟子也因此事失踪,不明下落。如今邀诸位道友前来,一则助我等一臂之力,不啬神通寻找使节团,二则望诸道友见证此事,休让一些不轨之人辱我道门,行不轨之事。”

    话说到此处,清河道长再次瞥目,扫了一眼高僧一行人,言下之意——无疑是怀疑沙门背后捣鬼,自导自演了一次使节团失踪事件,如今寻上门来挑衅,不是不轨之人又是什么?

    而因为清风道长的宣词,道门大会的意义也如愿揭晓,明确到:此次大会旨当天下之人的面,揭开失踪真相,因而任何想入山一同探寻之人皆可同去验证,究竟是沙门捣鬼,还是道门作梗。

    清风道长话音一落,站在台旁的和尚自然识得清风道长那指桑骂槐之意,因而面色有些难堪了,随即可见其中两位年轻沙弥,扭动着手中金杵,怒色尽染,泥麦色皮肤上鼓出了两道青筋,一脸铁青。

    只见其中一位沙弥蠢蠢欲动,似要冲入台上,与清风道长理论。

    好在,先前作法的高僧将沙弥拦住,摇了摇头,又看向身旁一位金红法袍的和尚,冲耳边小声道了几句。

    之后,便见金红法袍的和尚,在台下高呼一声,道:“道长说得甚是,我方也担心有人行不轨之事,因而我等商议,法王我带几名弟子上山随道门一同寻人!道长以为如何?”

    清风道长冷眼看了看金红袈裟和尚,据他自称,叫“无上法王”,虽看不出修为,想必是同道长一同斗法的笑眯眯和尚的师弟,应也是本事非常,只是不知为何要随道门中人一同山上,莫不是怕道门之人发现他们作梗的端倪,因而想一同前去,再使手段。

    此事,清风道长还真拿不定主意,便就与其他几位长老商议了片刻后,方才道:“请便!”

    道门最终同意了沙门随行,但两方先前挤兑许久,仍旧互不顺眼,因而大会决议归决议,却在礼毕之后,双方不欢而散,各自准备去了

    不需多久,午时未半,道门大会散了场,各门各派都做起了探山准备,共结成了近五十人的探山大队,沙门中人六人,六合派十二人,大九宫四人,太玄门五人,华阳派五人,另还有自愿探山的个别其他门派弟子、散修道人十余人。

    至于带队的人,经几方商议,自然由九位长老担任,当然并不是每位长老都去,也还是有部分要留下来留守的,毕竟,若都上山去了,就为这一桩小事,岂不显得道门无人。

    因而,出于各种考虑,九位长老中定了四位,其中两位为六合派长老,另一位便是先前端庄芳雅,芳馨满体的大九宫副宫主,还有一位是一直不做声的太玄门长老。

    商议已定,各不参加探山之行的道友便在道门大会之后,走的走,留的留,而留下来的当然是为了等着看热闹,看结果的,不过从某方面而言也为了震慑沙门。

    之后,探山之人先行回去休整,待到申时在孤山山脚见面,再行一并出发。

第45章 少当家() 
道门大会散后,道门弟子三三两两地仍在夜郎城中穿行。

    此时,夜郎城中一间茶楼,茶香袅袅,门庭若市,因道门大会的举行,茶楼也跟着热闹起来,竟成了座无虚席的场面。多数道友都聚在此处交流谈道,品茗瞻天。

    茶楼之上,一间厢房之中,桌上摆着鲍鱼山珍,蜜饯琼浆,而厢房之中只有三四人,其中一人正是剥着蜜橘的风菱。

    至于她为何会在这儿大吃大喝,那全有仗于吴小俊壮士。

    吴小俊壮士,孟国汴阳人士,六合派四代弟子,只不过这弟子有些特殊,非哪一位长老之高徒,而是通学了各长老之本领,以各个为师。

    据吴小俊说,因为他身份有别,故而至今未拜师父,只在六合派中各长老门下跟着学了些本事。说的好听点,是他阅历无数,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他只不过是六合派中记名弟子罢了。

    没有师父精心授业,自己琢磨,恐不是什么好事。譬如风菱这般,至今连自己修为境界怎样都无从知道。不过,吴小俊大约比她好些,风菱这般觉着。

    这会儿,她在包厢里吃着茶,在听吴小俊仆人与其说话的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