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客无名-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绵悱恻的名字,服用者会出现幻境,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最终不寝不食虚耗而死。唐欢的父亲唐绝更绝,在二十岁的时候不顾唐门宗族长老的反对,决意要与唐门宿敌蜀山派掌门林惜永结同心。最终两位掌门终成眷属,唐绝因成为唐门两百年来唯一一任被逐出本门的掌门而名留青史,而自他的妻子林惜抛弃掌门之位与之浪迹天涯后,蜀山派也因群龙无首而大乱,此后便有了需出家弟子才可任掌门的门规。他二人也算是各自开创本门一大先河,而且同被列为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反面教材范例给每代继任者洗脑,当真般配。

    唐欢大约五岁时,唐令在临死前倾唐门之力召回唐绝,一家三口回到了唐家堡。次年,唐绝林惜夫妇双双因病辞世,唐欢这倒霉孩子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又在七岁时因贪玩误入机关,折了双腿,自此瘫痪。唐欢自小体弱,全靠各种奇珍异草续命,幸亏大伯唐昀待他犹如亲子,堂兄唐历与他亲如手足,才以残破之身残喘到如今双十年华。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这位唐欢正是暴雨梨花钉的设计制造者,唐门知晓制作工艺的三个人之一,除唐昀、唐历两父子以外的第三人。资料显示,唐欢自幼好奇技淫巧,暴雨梨花钉正是他十六岁时的作品,此外令江湖人士防不胜防的众多暗器也出自他手。莫熙暗自腹诽,你没事那么身残志坚干什么。此事需从长计议,第一,混进壁垒森严的唐家堡难于登蜀道;第二,这位身残志坚的倒霉孩子唐欢虽然不会武功,但是对暗器、毒药的使用到了神鬼莫测的地步。莫熙不想被射成马蜂窝,更不想成为唐门用于实验的白老鼠,俗称药人,相传这是唐门最严厉的刑罚。

    这真是苍天有眼,刚瞌睡就有人递枕头,唐门因“暗器之王”图纸被盗,出动暗器、武堂、产业上的全部高手追查图纸下落,肃清内鬼,而这位身残志坚的唐欢身为暗器跟机关两大部门的主管,首当其冲。也就是说,这位幽居唐家堡十五年的唐欢,人称唐四少,要出堡了。

第19章() 
风组的密报称日前有人拿着一张图纸在金陵的机巧阁出现,看样式疑似暴雨梨花钉。唐门的人也已得到消息正往金陵全力赶去。

    机巧阁近年来在江湖上声名鹊起,专门承接机关、暗器设计、制造的买卖。它有几个妙处,承接生意从不过问图纸来处,还能像现代一样做反向研究,也就是把要复制的成品拆开,研究构造,然后依样画葫芦做出来。敢如此行事,背后老板一定不是小角色,只是几年来连风组都查不到蛛丝马迹。把这样一间铺子开在秦淮这片烟花之地,也算是匠心独具。

    据说有幸得到暴雨梨花钉而想让机巧阁复制的人至今已有四个,只是机巧阁也因此折损了六名有着三十多年手艺的老师傅。都是在拆卸的时候触动机关,被爆射而出的钢钉近距离刺中要害对穿而死。

    暗器之王绝非浪得虚名。

    莫熙正好按兵不动以逸待劳,一心一意地练起剑来。她深知武学一道才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过了十来天,日日风平浪静。莫熙的流霜剑已经进益不少,但还远远达不到一出手就极尽凌厉的程度。刺客对武功追求到极致便是希望能在一瞬间爆发出最强的潜力,以求一击必中,全身而退。至于江湖上各门各派,尤其是名门世家所传授的那些名字好听,一味追求使出来姿态美妙,却毫无杀伤力的花架子,莫熙是不屑一顾的。追求姿势美妙有两大弊端,一是临敌的时候下意识地局限于招式,不够随机应变,二是如此一来不免增加多余动作,从速度上和力度上都会大打折扣。

    不得不说吴昊是一名剑术天才,他在剑谱上注解的练剑心得常常让莫熙觉得豁然开朗。古人对于人体器官、穴位的熟知程度不亚于现代人,剑谱上的剑招可说是招招夺人要害,狠辣之极。

    金陵分堂又传来消息:三日后午时乌衣巷取货。不过一十三天,这么快就造出来了!

    莫熙早早作了男装打扮,一路青衫落拓,慢慢步行至繁华喧闹的夫子庙,穿过秦淮河上的文德桥,经过媚香楼再往西南行数十米,乌衣巷的题字和诗碑已近在眼前。青砖铺就的路面,沾了晨雾中的湿气,因天气阴沉,近午时竟仍是湿漉漉的。穿过一截子窄巷,便是燕子楼,在二楼占了一个临街靠窗的绝佳位置,点了泉水鱼、三黄鸡、一品藕圆、梅子年糕,外加一壶铁观音。

    燕子楼就在机巧阁的对街。如果估计得没错,黄昏之前,乌衣巷必有一场厮杀。而莫熙今日只做看客。

    燕子楼的名字自然是由刘禹锡的诗而来。这家馆子的特色就是能把寻常菜色做得特别精致,盛菜的器皿也特别好看,确实做到了旧时王谢和寻常百姓的融合。

    莫熙不知得到消息的有多少人。但是明显操着各地口音点菜的江湖人士着实不少。不过大家都怕太露痕迹惊走了这一场好戏,再加上很多人像莫熙一样只身前来,所以一时倒无人议论。

    大概吃得七分饱的时候,便有一个书童打扮的人出现在巷子口,大概十二三岁的年纪,从走路的样子看有一些微薄的武功底子,来到机巧阁的朱漆门面前一闪便进去了,莫熙明显感觉到周围空气一滞,显然大家都屏息以待。

    过了大概有两柱香的功夫,那书童模养的人便出来了,才走了十步就被八个穿着劲装的人围住。那八人首尾相应,面色肃然,应是平素便配合默契,想来是有所顾忌,圈子并没有收得太紧。

    “是少爷让我这么做的,你们不能”小书童话还未来得及说完,那八人就已经发动攻势,显然他们顾虑的是书童手中紧紧扣住的一只紫檀木盒,抢先发难就是为了在发动机关前夺取匣子。

    小书童见势便有些慌了,腿有些抖,几乎是下意识地手指动了动,一瞬间36枚乌色钢钉齐发,如流星爆射,那八人顷刻间统统倒地,脸上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鲜血漫过青砖长街,铺就一地鲜红。空气里的水汽夹杂着血腥气,更添一分黏腻。

    莫熙记得古龙笔下楚留香传奇里的暴雨梨花钉是“银制的机簧匣子,长七寸,厚三寸。上用小篆字体雕刻:‘出必见血,空回不祥;急中之急,暗器之王。’使用时二十七枚银钉势急力猛,可称天下第一,每一射出,必定见血,昔日纵横南荒的一尘道长,都是死在这暗器下的。此暗器系南湖双剑子周世明制造,当时找来天下最著名的巧匠,费时三年而成。”

    而眼前的暴雨梨花钉耗时多久不清楚,外观却是一个紫檀木的匣子,静穆沉古,大小倒是跟书里差不多,略薄了一寸,里头装的是36枚乌色钢钉。只是匣子除了用料珍贵外看上去很普通,什么标识也没有。本来么,暗器就是要出其不意,抱着一个这么大的匣子已经够显眼了,还大张旗鼓地刻上几个字,生怕敌人不防范?而且银钉跟钢钉比,硬度和锐度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杀伤力也减弱很多。至于选取紫檀木为匣身,应该是取其木质坚硬。莫熙虽然不知它的机械构造,但原理应该就是用弹簧一类制动发射,如此迅猛而出,后座力必然强劲,匣身须异常坚固才能吃住力。

    但是莫熙还是很喜欢古龙对暴雨梨花钉的描写,能把杀人利器写得如此有浪漫主义色彩,实在是对她职业的一种美化。

    那八人穿着、气质都很一致,应该就是唐门派来的,也许是武堂。而其他人跟她一样只是来瞧热闹的。是以暴雨梨花钉虽然让人眼红,尤其刚才人人都见识了它暗器之王的威力,却没有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趁此机会上前抢夺。为了它,惹上唐门就不值了。何况这个匣子是最后保命的底牌,用一次便需要重新装回钉子,这个间隙即使再快,对一个一流高手而言也足够了,如果对方拼着牺牲第一拨人,然后抓住reload的一瞬发难,就算有此暗器之王护身,最后也只有束手就擒的分。

    莫熙将刚才的情形暗自回想了一下,如果她在暴雨梨花钉的射程之内,大概也极难躲过全部36枚钉子,最多能做到保护住要害,受伤之后还能在一个时辰内保证平时七成的轻功逃命,但是如果钉上淬毒,她一分机会都没有。

    唐四公子是根极难啃的硬骨头啊。

    小书童可能是头一次杀人,居然楞在当场,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道要逃,只紧紧抱着匣子,立在长街上,周围横七竖八的尸体躺了一地。他杀了别人,自己却表情如丧考妣。这时,一条长鞭忽然从跟乌衣巷交叉的一条暗巷里掠出,卷起小书童,刹时没了踪影。不知是哪路人马的手笔。

    大家见再无好戏可看,便纷纷结账散去。莫熙却坐着没有动。仍是拿起哪壶已冷掉多时的铁观音,倒上一杯,慢慢喝着。

    这事从头到尾透着一股子古怪。倒像是一场排练好的大戏,演员到场,观众到齐。却是哪里出了岔子?

    莫熙跟着燕子楼的最后一批中午的食客下了楼。

    暮色黄昏的时候,莫熙又折回乌衣巷,混在收摊的货郎里头,特地察看了青石板被钢钉打磨的痕迹。尸体已被挪走,连血迹也被洗刷干净。青石板其实是沉积岩里面的砂岩,硬度中等,但饶是如此,被凿出大约有一寸来长的洞,绝非寻常暗器可以做到。若是打在肉身上,那效果可想而知。她的视线扫过三遍,36枚钢钉竟已全部被收走。怕唐门的人暗中盯着机巧阁,也不敢多作停留,向租船的码头走去。

第20章() 
再从一处巷子转出来,莫熙已作女子装束,不过是荆钗布裙打扮。

    雇的是一种小船,没有船篷,莫熙坐在船头,欣赏这沿岸风光,船夫在船尾摇桨。

    六朝金粉凝成这一道碧绿的秦淮水,在夕阳渐去,皎月未来之时显得格外静谧。

    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除了此刻已是深秋时分,不复玉树凌空,鲜花遍地,藤萝缠蔓的情景外,倒是应景得很。

    机巧阁楼高两层,靠湖的一面却是一整面雪白的墙壁,无窗无门。连别人家几乎户户都修建的通到水面的石阶也无。

    再行了一段,天色已暗,忽地刮起风来。远处的几艘画舫灯盏飘摇,一片华灯映水情致。

    莫熙还未及欣赏,顷刻间雨水已倾泻而下。如此秋雨倒有几分雷霆气势,一时间小舟随着风浪颠簸,冰冷的雨线打在莫熙单薄的布裙上,凉意透骨。

    小船避无可避,回到码头还需一段时间。

    莫熙正哀叹自己的狼狈,便有救星来了。

    “姑娘若不嫌弃,还请到我家主人船上避雨。”声音在风雨之中依然清晰悦耳,却并非江南口音。

    旁边一艘檐角飞翘装饰华贵的画舫迎了上来,隔空喊话的是一个十四五岁明眸皓齿的少女,一身葱绿盘金彩绣锦裙,穿着打扮比普通人家的小姐尚且体面个三分,正站在檐下向莫熙挥手。想是雨势渐大,怕莫熙瞧不见她。

    画舫挂着两串八角羊皮风灯,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却无题字,不知是谁家的船。

    莫熙大声道了谢,待船夫将小舟靠过去,给了船资便由这位绿裙少女带入船舱。

    绿裙少女让莫熙自便,便转入一架四扇双面绣四君子屏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