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鼎1894-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同样拍着刘胖子的厚实肩膀笑道:“你安心整就是。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就觉着,咱们手里有点外财。光顾了吃喝享受,那跟猪没区别。做人得有点理想。咱们国家现在经济强了。海军也起来了,未来肯定能成为海上大国。但大炮巨舰这一断历史,却始终是断层。能够集中众人之力,把这块儿补上,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刘胖子嗯嗯连声,这个理由说得通。

    不光是他,许许多多在网上过嘴瘾的舰船爱好者,也有这样的心愿。可奈何基本都没那个能力实现。人家真正有钱的,压根不甩这茬儿,所以只能是个梦。

    杨浩又叹了口气:“另外,你也知道,我老爸是海军退下来的。他半辈子都想着指挥一条真正的战舰遨游大海,我得帮他实现这个愿望不是?”

    刘胖子没话说了。有钱难买孝心啊!虽然杨浩这方法有点奇葩和夸张,但谁就敢说人家没有道理呢?

    就许你花几百万买跑车泡小三,还不兴人家花几个亿弄战舰来安慰老爹?

    我看行!

    他“滋溜”一抹嘴角的哈喇子,腮帮子拧出两道纹路,咬牙叫道:“好!既然你这么说了,哥哥那就拿出点真本事来!不就是想皮糙肉厚点吗?没问题!咱就搞他一条正经带装甲的战舰出来!”

    他是真不担心杨浩提要求。

    如果说二战之前,高强度舰船用钢还是各国秘而不宣的高科技,那么到了21世纪,世界第一产钢大国的中国,同样也是各级船用钢板的第一生产大国。不要说你造几条战舰,就算克隆二战美国海军也足够供应。

    以坚固著称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其上层建筑、非装甲舱段,使用的st42钢材为其硬度为140…160hb,抗拉强度为420…510mpa,屈服强度为340…360mpa,弹性形变范围21%。常见的a36钢就能相近。

    其装甲舱段、轻装甲舱段所用的st52造船钢,常见的a40钢板足以比拟。

    至于数据更高的h钢,也都有对应的型号,且都已经量产,价格也没说贵到让人无法承受。

    作为装甲的表面渗碳硬化钢就更简单了,一般小型钢厂都能调制的出来。更加变态的现代合金钢,那许多数据都是逆天的。

    刘胖子甚至都不用太费力气,大部分设计也基本不用动,稍微修改部分重点数据,就能保证这条船奔着装甲巡洋舰去了。

    具体的建造还不是说干就能干的。这里头关键一条,舰炮和炮塔的制造。在他得到了军火商那里提供的图纸后,还需要工厂这边安排试生产。因为没能弄到号称史上最强之“得梅因”的怪物203炮,只能退而求其次的用mk15。射速上,自然就上不来。

    **研究一种先进火炮,那不是军事爱好者能干的事儿。不过刘胖子联系到的某位牛人,却提出一种思路,仿照得梅因,为舰炮增加自动装弹机,把俯仰旋转全部用电力驱动,那么应该能够把mk15提高到每分钟6…8发的样子。

    不过如此一来,炮塔重量,就不是寻常小身板能扛得起。得梅因最后弄到2万吨体格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在杨浩看来,在19世纪末搞那么先进的玩意根本没有太大意义………就他的对手来说,谁也扛不住九门203mm火炮每分钟倾泻30发炮弹的密度!尤其是,还是在10公里外的精确打击!

    火炮的生产,依然是在无所不能的军代表监督下进行。整个过程随便你整,只是到了最后,试炮必须海军操作,试完了直接封存入库。你的战舰上?顶着一堆无缝钢管玩吧。并且还是里面横一根钢梁,绝对不允许有成型的炮弹打出去。

    杨浩并不在乎他们怎么控制。反正只要造好了,他就能投影到乙位面去用。关键是,他从头到尾的拍下来整个生产过程,写出生产手册,拿到乙位面慢慢的钻研学习,一点点吃透就是了。反正,两边用的是同一套生产体系。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到过年,杨浩和一家人都处在忙忙碌碌的状态。乙位面那边,也只是不时的过去溜一眼,确定没什么大问题,就赶紧回来。

    然而就是这几天,他们参与历史进程,导致改变的恶果开始悄然显现!

    连续半个月都偃旗息鼓,只让陆军在高丽半岛折腾的日本,并没有因为损失了多艘主力舰就放弃折腾。在努力修复几艘受损主力舰的同时,他们暗中通过英国人,联系上了此前打过交道的智利海军,把包括“卜拉得”号铁甲舰在内的七条战舰,全都买下来!

    智利人很会发战争财,临时要价都挺狠,日本人疯狗入穷巷,竟然马上就答应了。当然了,他们之前准备的就很充分,手里不但有足够的银子,还在国际市场发型战争公债,英国人都吃进去不少。

    这一次之所以能够快速成交,就是英国人使了劲。

    英国如此公然偏袒日本的原因,与杨家的插手有极大的关系。

    一个,是杨浩借给李鸿章的军费,让英国人准备大借款时狠狠宰一刀的预期红利损失了几百万。第二,则是杨浩那条“东名号”的奇怪表现,让英国人起了警惕。

    在远东,出现他们无法控制的力量,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而加强日本海军,重新在双方之间制造微弱平衡,乃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结果就是,杨浩在家过节的这段时间,日本人买下的七条新战舰,正悄悄越过太平洋!

    因为整个决定是内阁在倭皇睦仁的许可下悄悄进行的,并没有向外公布,以至于互相找回公使后,清廷完全不知情!

    杨浩的历史先知能力,也失去作用。

    整个八月初,中日双方都在向高丽努力增兵。一直认为日本会吃亏就老实的李鸿章,调兵遣将的速度慢腾腾的,只是派去了总数一万五千人,汇聚在平壤。而这里面,左宝贵和丰升阿带的兵马里面,三分之二是临时征召的新兵。除了滥竽充数,他们究竟有几成战斗力,谁也不敢保证。

    反过来,日军却派出装备了新式村田二十二8发弹仓的步枪之第五师团本队,以及第十旅团之朔宁支队,元山支队等等。总兵力,接近一万四千人。

    如果光看人数和装备,似乎清军占据优势。但对比一下兵员素质,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清军从一开始,就输定了!

    乙位面,1894年8月14日,杨浩带领一整个营的新老士兵混合部队,乘坐“东名号”,在多艘炮艇护送下,悄然越过黄海,航向平壤。(。。)

    ps:感谢书友aoura的月票!u

第一五零章 登陆() 
以x201鱼雷快艇为首,四条加装了艏艉火炮的蒸汽快艇为辅,短小精干的快速护卫队簇拥下,“东明号”以十四节航速,趁着夜色驶入黄海。

    “东明号”内,运载了包括两个新兵连在内,总数730人的整整一营士兵。另外还有从团练中选出来的后备兵员三百余人,组成一支临时辎重队,由厉应九亲自率领,作为辅助力量。

    这一次,是明面上声称为“炎黄公司保安队”,实则为革命军第1营的部队首次整体出战。

    杨浩作为营长,从一开始就对全体官兵讲明了此番远征高丽的意义。

    经过四个月的训导教育,能够留下的人无一不是明确了他们即将投入的,是怎样一种极具意义的伟大事业。

    虽然杨浩没有明确告诉他们要造反,而更多地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来引导他们。所有的士兵和军官还是都清楚了,他们今日的冒险作战,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是有他们自己的家人亲友,不会遭受外敌的侵略残害。

    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他们现在好不容易过上的好日子,不会被打断。

    现在的第一营士兵,不仅仅是日照本地人。大量从沂州、青州、胶州等地跑来讨生活的人,纷纷加入其中。

    尤其是沂蒙山区出来的人,周遭多匪患,时常有官兵剿杀、大军冲突,民风彪悍敢战。

    这年头的人,脑子里多半都存着“吃谁的饭为谁卖命”的念头。只要杨浩带着他们出来办事。其实并不在乎到底有几成是为了大清国。

    在“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的时代,杨浩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哪怕没有那么多的启发教育,单纯拿钱号召他们一起打仗拼命,都不是问题。

    不过这显然不是杨浩想要的。那样一群人仍然是暴民,而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队伍。

    三个多月的辛苦教育,终于初步扭转思想。打过一仗的那二百来人,就明显好了许多。以他们为基干扩充而成的一营人马。在军心方面不必太担心。

    航船出行十几个小时后,所有的官兵基本适应了海况。有少数晕船的,也都吃了药安置好。

    杨浩等一众军官头目们,却聚集到桥楼顶层会议室中,对着一副惟妙惟肖的立体沙盘,做最后的推演部署。

    根据提前潜入高丽战区,和预留在汉城附近的情报人员发来的消息,沙盘上准确的标示出清军和日军的当下事态。

    清军大部在平壤周围聚成一堆,仅仅派出少量侦察部队,向外推出四五十公里。就裹足不前。除此之外,还在北方六十公里外的安州留下数千人马。守住后路。

    反观日军,上来就分别从高丽东侧的元山、南侧的汉城两路并进。其中在仁川登陆的主力又一分为二,层层遮掩,显示出极好的军事指挥素养。

    之余在成欢驿落荒而逃的叶志超,和被拖累的聂士成部,却还在兜圈子往平壤机动。按照随军记者发回的密电称,起码还得数日才能抵达平壤。也就是日军事先没有准备妥当,兵力又不足,才让他们得以逃脱。

    否则的话,他们那士气低落的五千人,一个冲击说不定就要打散。

    尤为令人恼火的是,明明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叶志超所部仍旧打的一团糟。居然让日军缴获了上次冒险运去的五百袋粮食,许多弹药,还有八门大炮!

    那些物资,被日军写上“成欢之战利品”、“清兵大败之证”,在大岛混成旅团返回汉城时,为各国记者拍下照片公然展览。

    这些照片,也成了揭穿叶志超谎报军功的佐证。奈何清廷上下仍在勾心斗角,战争指挥权居然不掌握在李鸿章的手里,刚刚失去了翁同龢帮忙的光绪,手底下都是一群比手画脚的空想家。上下脱节,混乱的无以形容。

    又因为通信不畅,眼下的叶志超还不知道自己被《国闻报》掀了老底。否则的话,不定恼火成什么样呢。

    杨浩看得心中窝火,尤其看过这场战争中清军的拙劣表现资料,他是恨铁不成钢却又无可奈何。郁闷的狠狠揉搓一番头皮,对担任教导员的丁惟汾说:“先发报让跟随叶志超的人撤了吧。那帮混蛋知道真相,会杀人的。”

    丁惟汾可不清楚其中内情,讶然道:“我们那些人事记者,他也敢动?”

    杨浩冷哼道:“整个清廷从上到下,就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记者与媒体的价值和意义。反倒是对《国闻报》不断揭露他们的丑行,感到十分恼怒。我敢断言,平壤那边的清军,不但不会让记者靠近。甚至打起仗来,把记者干掉都很正常。”

    “这……简直是浅薄无知!太疯狂了!”

    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