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鼎1894-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墨等等,甚至还有北部丰富的木材。

    数以百计的工厂企业几乎同步建设进行,杨浩在老巢基地那里培训了一年多的工人纷纷拉出来,填充到各处,充当技术骨干撑起架子。

    所有这一切的工商业开发中,都给北高丽王朝留下一定的股份,不过具体的支配却依然由杨浩为他们精打细算。其即将进行的整个革新计划,一切开支都将从这里面出。

    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北高丽大量的平民开始转入最低等工人的角色,同时开设的大量工厂企业附属学校、医院等等。也为这个落后的民族带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新风。

    因为有从上到下的全体力量支持。整个革新推进快速的不可思议。陡然发现可以从中获得无数好处的高丽民众更是感恩戴德。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为杨浩立牌位……。

    生意做到此等地步,不光是炎华商会内部了,全国各地的商人提到杨浩,都不得不竖起一根大拇指,赞一声“牛”!真是牛!直接掌握一国的买卖………哪怕只有千多万人口和中国一个省那么大的地盘,这依然是一盘大的没法估算的生意!更奇妙的是,明明是他在拼命的从人家土地上往外搂钱,对方却还要不住的感恩戴德。这上哪儿说理去?

    于是乎在以前的种种绰号之外,杨浩又获得了个“当代吕不韦”的雅称。虽然这时候,杨海心的商业女王之名也已经开始声闻天下,可大清国的老爷们却不肯承认一个女人比他们强。于是自然而然的,一切荣誉都归于杨浩。

    而杨浩这位“吕不韦”先生,却一点仗义疏财的意思都没有。六月中旬,他从平壤返回天津,第一时间就去拜会信任直隶总督王文韶。

    王大人其实很不待见杨浩的,以其当今天下名列前茅之大臣身份,寻常并不把一个小年轻看在眼里。可谁让如今的杨某人实力熏天。直有动摇天下根本的利害。为了防止给朝廷惹祸,他只能捏着鼻子接见。另外。他也存了一份私心,看看能不能凭着自己一身的学问,以君臣大义说服杨浩继续游离在外头,给大清国当屏藩。

    收复为己用什么的他已经不敢想了。杨浩都简介控制了半个高丽国和半个大清国的海疆,那么大的实力他也降不住。

    依然是熟悉的北洋衙门,里里外外的人却都换了一茬。而登门做客的杨浩,却也一改往日还需要等候接见的谦虚,大咧咧的长驱直入,完全当成自家地盘一样的自在和霸道。

    衙门内外的差役护卫压根都不敢伸一根指头拦着,眼巴巴看着他带着一群随从鸠占鹊巢似的进去,还得好茶伺候着。

    王文韶憋着一肚气,脸皮漆黑的与杨浩草草见礼,便不耐烦的喝问:“杨先生在海外做得好大事,如今到本部堂衙门,有何见教哇?!”

    什么好大事,无非是越俎代庖的决定一个藩国的归属,把大清国给撇到一边,面子都丢光了。

    杨浩不会跟一个六十五岁的老头子去置气,笑眯眯的道:“杨某此来有三件事要办。第一件,我们新军第一镇班师回来,需要有个驻军之地。到底是去芦台还是马厂,还是什么地方,请朝廷从速定夺。第二件,自抗击倭寇以来,我杨氏出人出钱出力,前后花费以千万计。这笔账,今天也要算一算,看看什么时候给结清了。第三件,我杨浩带着人在外面为国征战,背地里却有许多小人挑唆生事,令军队攻击租界领地;山东巡抚李秉衡派人攻击我家园。这都必须给我个说法儿!”

    他话音落地,王文韶手里端着的茶碗一哆嗦,碗盖“当啷”摔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泼出小半。他的脑子里轰然一响:“姓杨的要秋后算账了!”

    当初皇帝同意出兵攻打租界,他在外地还不知道,后来听说了,对朝中一些人的颟顸大为不满,也曾上折子弹劾。只是杨浩后来一直没吭声,几个月之后,大家都觉得这似乎就糊弄过去了。

    哪里料到,杨浩居然一直憋到今天才提出来!

    放在以前,或许推出个替死鬼来就完事了,可到了今天,杨浩的势力如此雄厚,远东第一强军回师在即,一个处理不好,后果有多严重?

    王文韶几乎能够想到,一万多百战余生的骄兵悍将,持枪带炮的往京城逼迫闹饷的景象!到时候,指不定两宫都得吓得跑热河“巡狩”去!

    王文韶心里头大骂!一骂那群惹祸的混账行子,捅出如此大的篓子却不知道收拾。二骂李鸿章个老匹夫,把这烫手的山芋丢给自己来抗。三骂杨浩狂悖不知进退。你好歹也是个中国人,家里有那么多钱,为大清尽忠是应当应分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

    但这些词儿他一个字都不敢说出口,还得强装镇定的板着脸,没滋拉味喝了半口茶水,借扭头放茶碗的当儿,装作漫不经心的问:“杨先生这三个问题,恐怕都非本部堂管辖范畴之内呀!新军归属督办军务处与兵部、军机大臣所辖,如何行止,要听他们的调遣。再说,你们第一镇的统制官,不是李大人么?”

    老家伙眼角一抬,给了杨浩一记带着点不屑的冷眼。李经方才是第一镇主官,其地位官职勉强算是不错。你一个没名没分的海外逸民,瞎搀和啥?

    杨浩也算历练出来了,不跟这等官场老油子废话,点点头道:“既然王大人不管,我们开到哪儿住哪儿就是。”

    王文韶一听他耍狠,心里登时一慌。作为直隶总督,整个京师正面都是他王部堂的辖区,无论新军驻扎在哪儿都是他的麻烦。也顾不得耍花腔了,赶紧挤出个难看的笑容道:“杨先生莫急,本部堂刻下就派人往京里呈报,一切皆由朝廷定夺,如何?”

    他是打定主意拖一天是一天了。不过看今天这事儿想一推二六五糊弄过去怕是不行,索性一体问了:“至于军饷一事,虽说也非本部堂所能决策,不过却可以先代为参详一二。但不知杨先生可有文表账册?”

    杨浩抬手一摆,木呆呆板着脸站在后面的管中宽跟机器人似的上前一步,双手把一份数十页的表格给递上去。

    这老童生貌似冷静,其实是吓木了。他一辈子都没想到,有朝一日可以跟一位朝廷一品大员如此近的说话,还不用磕头下跪,甚至自家这边还占着优势,一颗心早都跳成了将军令的节拍,脑子里昏昏然薰薰然,不知所以然。

    看出他不对劲的周建镐用力一拍他肩膀,附耳低声道:“别给先生丢脸,打起精神来!”

    管中宽浑身一激灵,两眼终于有了焦点。

    王文韶装作不在意的用指甲挑开加厚硬壳封面,首先给一副截然不同的表格刺激的老眼一缩。这形制,他没见过,但看上去清晰明白,各项开支一目了然。

    他又随意的往后面翻,几十页蝇头小字制成的表格字形整齐划一,简直就是印制出来的,明显跟杨氏贩卖出来的书籍一个形制。王大人有点老花眼,不得不戴上同样出自杨氏的老花镜帮忙。

    翻到最后一页,他才看到价目总表。一看总总数字大写,他的手又是一哆嗦,愤怒的抬起头,两眼喷火直视杨浩,厉声喝道:“杨先生这是搞错了吧?!你至今也不过是区区一万余人而已,居然敢报销军费四千万两?!你当朝廷是什么?!”

    准确的说,杨浩开出的军费报销总数,是四千一百六十三万五千七百八十八两三钱。有零有整的数字。

    杨浩翘着二郎腿,手拿盖碗轻轻划动,淡然道:“这个数字半点没有夸大,都是经过专业会计师精心计算之后的结果。王大人若不信,我这里还有一车总计一万两千份关于战争中各项开支的明细记录,您可以找人自己算算呐?”

    不用他吩咐,外面自然有人把足足四十多个大纸箱子搬进来,每一个重量都有上百斤,里面起码几万页表格单据。

    不但是王文韶,他的幕僚们一看那壮观的场面,登时汗流满面!(。。)

    ps:感谢大家的打赏和月票!

第二九五章 算总账(二)勒索() 
这是一场恶仗!

    王文韶等人心知杨浩准备的如此周全,此事必然不能善了。 。。 不过他也是老奸巨猾,眼皮一眨立即有了对策,手抚着账本道:“此事干系重大,涉及数目太多。既然杨先生肯提供账目,那就等朝廷兵部会同户部盘点计算之后再行定夺如何?”

    他觉得自己的态度已经非常和蔼了,杨浩貌似并不领情,下巴一抬冷然道:“那也行,随便你们算到什么时候。不过我话说在前头,一天钱没到账,凡是杨氏旗下的所有产业都不会缴纳任何的税赋。”

    “此事自然……。”王文韶捻着胡子刚要点头,脑袋里猛地反应过来,差点把把白须揪下来,心中狂怒,“这杨浩,简直不可理喻!”

    听上去似乎没所谓,不就是不交税么?你杨氏的买卖再大也是有限吧?

    但事情不能那么算,要知道杨浩牵扯最大最兴盛的炎华商会,已经控制了整个直隶和大半个沿海的买卖,贸易额度以千万计!并且他们的盘子还在迅速扩大,各种分支机构不断往全国蔓延,各地小商户加入的不知凡几。如果他们都不交税,大清国各个地方的官员朝谁摊派搜刮去?!

    杨浩可是有武装的,某些地方官员要是大着胆子硬来的话,他找由头发飙,谁去顶雷?

    另一个,大清的关税由英国人管着呢。杨家却掌管着最大的海运和进出口,他要是把其他人的生意都接过来,不交税。英国人不急眼才怪!

    一个小日本都应付不了。再加上大英帝国……。王文韶觉得脑袋一下子大了三圈!

    杨浩还没完呢!他指着边上一人道:“这些款项之中有相当部分是炎华商业银行借贷的。每过一天都得算利息。总督大人,您最好跟朝廷那边说清楚,银行的利钱可不能少。”

    王文韶登时气结,差点吐出血来。对杨浩的无耻嘴脸,他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年头的银行利息,跟高利贷差不多,属于谁借谁倒霉的范畴。炎华商业银行的低息贷款,也仅限于工商业扶持项目而已。其他的民间借贷不参与。但杨浩把所有军饷都算成是银行借款,就得按照这时代的通行标准来算账。

    到底有多离谱?可以参照一下英国银行借款给大清国的办法。他们要求以英镑来计算总额。借出时,是按照一英镑兑换四关平两白银,但还钱时,却要求一换七!虽然这时代兑换比例其实已经差不多到了一比五的程度,但也没有英国人这么离谱的!

    然后才在一换七的最终数字上算利息!基本上,最后的总数翻一番是最保守的结果。更可恶的还有,人家不要白银,只要黄金,或者你大清国自己去兑换英镑纸币!

    一里一外。到底损失多少?本世界庚子国变之后,八国联军要求赔付的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实质上大清国最后支出超过十亿两!欧洲金融家们用他们最熟悉的手段剪羊毛,赚的盆满钵满。

    王文韶知道其中利害,更加坚定信心这茬儿坚决不能接,爱谁抗谁抗吧。

    他艰难的点下头:“嗯,本部堂定会将尔等所言一一上报。如何处断,且待朝廷决策。至于最后一项指控,更非老夫所知所行,杨先生还是将官司告知朝廷为好。”

    杨浩原也没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