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鼎1894-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于全员一千五六百,一动就要耗费巨大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只需要百十号人就能操作运转的驱逐舰,更适合当今中国海军缺人的现状。

    只不过,只有三座双联装5吋炮的火力,显然不是那么保险。而为了节省船员全部使用大功率柴油机,也导致了航速的不足。当然,目前27节的航速比起列强主力舰并不算慢,可人总得有点余量不是?倘若换成蒸汽轮机的话。那才能发挥出35节傲视一切的身姿。

    杨浩对此也早有考量,在几经周折之后,他设立在非洲的秘密武器研究所,也终于慢腾腾的鼓捣出一款勉强够用的鱼雷!保证从今往后,所有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不必再拖着空空如也的多联装鱼雷管四处乱窜。

    与鱼雷一起到手的。还有一条原苏联r级、中国仿造升级版的033型潜艇,在神通广大的军火贩子四处搜刮之下,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给弄了过来!

    本世界,非洲肯国,时间已经走到2011年的夏初。

    位于肯国沿海的中华工业园,如今已经扩展成为了一个占地上百平方公里的庞然大物。从海岸的造船厂和码头。到新修一条铁路一直往内陆伸展的两侧,密密麻麻如棋盘分割开来的各种工厂,此时已经全部进入竣工投产的阶段。

    话说非洲小国做事的效率真不是一般的慢啊。从中国成套拆来的工厂设备,仅用了几个月就安装完成。这要是在中国的话,当年就能顺利投产。但在肯国。之前因为一系列的动荡折腾,导致到了现在,才勉强把所有工厂运转起来。真要是照着杨浩明面上宣布的投资额去计算,其盈利前景实在令人悲观。

    不过他也根本不在乎就是了,反正这些工厂存在的主要作用,是整套投影到乙位面的中国去,供那里的勤奋中国工人操作学习,开创一个全新的工业时代。

    因为两边同时开工。非洲这边是极少数中国技术人员外加滥竽充数的本地黑人,不可避免隔三差五的要出问题;乙位面的中国新手工人学徒们,操作过程中免不了磕磕绊绊。这必然会导致生产设备的耗损加剧。两面叠加起来的话,必然导致运行故障频频,生产效率低下。

    好处是,本世界的人也因此而绝对想象不到,问题其实是另一个时空的人搞出来的。充其量,中国技术员们辛苦一些。前前后后的忙活修补而已。

    即使是如此糟糕的工业体系,却也将之前一片空白的肯国硬生生推向了非洲有数的“工业大国”。其外来投资和gdp连年急速攀升。工业产值在总量里占有的比例翻番。因为中国资本的跟进涌入,导致其国内投资和旅游收入激增。很是为09年上台执政的新领导班子脸上增光添彩。

    别看这些小国的首脑智慧一般,他们却也清楚谁才是对他们有用的人。毫无疑问,一力促成这一切的杨浩,就成了他们绝对不可触怒的禁忌存在。

    这也导致了在杨浩做得一些事情上,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无视其越来越大的防务公司迅速成长为东非数得着的武装势力。各国派来的调查人员,特工间谍,也得不到肯国的配合,反过来还盯着他们不放。这让各国试图伸向杨浩的手,始终难以得逞。

    而在去年,中国百年工业馆开业之后没多久,肯国的工业园区靠海的地方,也开幕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工业展馆。在占地足有一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数十个宽大轩敞的钢结构展厅阵列排开。在里面,塞满了中国所产的五百多个门类、上百万种工业产品的样品!

    这是当世无双的第一大、第一齐全的工业品展馆!

    尽管场馆建设粗糙,产品摆放不够整齐优美,介绍资料简陋,里面的管理人员更是少的可怜,对各种产品的介绍解说更是完全在糊弄,但这终究是唯一一个可以让非洲人一次就浏览整个中国工业产品成就的地方!再说了,好歹还有一套杨氏与阿里集团合作开发的查询系统,能够满足懂英语的客商直接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厂家联系方式。

    这让不少靠着往非洲贩卖垃圾产品骗钱的中国商人恨之入骨!但他们却并不能拿杨浩怎么样,因为这座展馆的开幕,受到了国家长老的夸赞!并且在当天,非盟的许多大人物亲临现场,与肯国总统总理一起剪彩,搞得热闹盛况,沸反盈天!

    孤陋寡闻的非洲人第一次发现,原来他们印象中那些勤快过分的中国人,居然是个可以生产世界上一切商品的厉害地方出来的!以他们的头脑。一时半会儿也理解不了杨浩的极深用心,却不妨碍他们心中产生敬佩乃至敬畏!

    对此感到好奇的西方人,也忽然发现他们一直忽视的现实。中国,早已经不是他们印象中的落后贫瘠存在,通过这个展馆展露出来的。是一个将整个世界都比下去了的超级工业大国!

    虽然这里面许多高精尖的门类产品,无论质量还是技术高度,都被西方落下好远,堪称质次价低的代表。但他们都能清楚的意识到,如今的中国,单论工业生产能力的话。其实根本不惧怕各国的联手封锁了。

    就算造不出最先进的cpu又能如何?慢一点儿的也不是不能生产。机床或许没有德国的精密,却也不是说不能用。

    总之引起巨大的反响,毫无意外的成为了肯国现政府的伟大功绩。

    那么,杨浩真的是为了宣传中国工业成就,方便非洲人民买便宜货。帮着他们跟中国工厂搭上线等等一系列伟光正的目的,才耗费资金搞这么个面子工程的么?

    绝不是!

    从这座展馆建立时开始,有许多产量很低、民间基本用不到的产品,悄然夹杂在百万种货品之中,混了进来。并单独拉出一个清单,只提供给一群特殊的人查阅和验看。

    这些人,便是混杂在工业园联合研究部门之中,其实却是在为杨浩开发武器装备的秘密小组成员!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哈曼诺夫。正是其中一个小组的首脑。

    今年五十多岁的他原本是前苏联五大鱼雷设计生产联合体之一………“圣彼得堡发动机联合公司”的青年骨干。就在他刚刚爬上管理岗位的时候,强大的北极熊轰然垮塌!其公司内部那些老专家随后被人一扫而空,留下的人苦苦支撑没多久。便随着后来的俄罗斯急骤衰落,失业的失业,出走的出走。

    当时的哈曼诺夫三十来岁,说他年富力强也行,但正是不尴不尬的阶段。最好的那些老家伙去了欧美拿高福利住别墅,次一等的许多秘密去了中国。他们这帮人没处可去。只能凭着生产一线练出来的手艺打零工,艰苦度日。

    他没想到。二十年后,居然会有人忽然找到开修理厂的他。出大价钱去非洲搞一个什么研究项目。看在钱的份上,哈曼诺夫丢下破烂一堆的厂子,拿着大把的安家费,毅然决然的跑去了肯国。

    然后他才知道,自己居然是被人雇佣来带领一帮各国辐辏的大学生,搞鱼雷设计和制造!

    哈曼诺夫并非业界大牛,而鱼雷这种武器在近年来也没有太大的技术突破。再得知对方要求的是一系列落后半个世纪的老玩意的复造,他登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不过被窘迫生活逼急眼了的老毛子也没有甩袖子走人。因为这活儿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按照杨浩辗转提出的要求来说,哈曼诺夫设计小组不但要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直接用电脑虚拟设计模拟制造出各种鱼雷,还要完成各种模拟测试工作。

    最麻烦的一点,则是要使用一大堆只在五十年前才可能用到的老材料,老电子元器件,老技术来完成设计。而一应用来制造的原料和零部件,都可以在外头那巨大的中国工业品展馆之中找到!

    用21世纪初的民用品,制造出性能不差的上世纪五十年代鱼雷,这玩意忒特么新鲜啊!

    于是从那时起,哈曼诺夫就开始隔三差五的在展馆中逛游,借助军火贩子搜集来的大批原始资料图纸,捡起他二十年前在苏联特定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系统工程整合能力,带着一群没什么经验的大学生投入研究。

    他选用的第一种鱼雷,是以前苏联“53…39”型热动力鱼雷为蓝本开发。

    外壳螺旋桨发动机压力容器之类的都还好办,关键的推进剂选择,却不能使用如今各国普遍选择的“奥托2”,也不能用危险的过氧化氢,鼓捣出二战日本的“威力巨大之九三酸素鱼雷”那种可怕的玩意。

    安全性要高,成品性能要好,还得耐深压,航程要长,威力要大……。

    各种别扭就甭提了,总之好不容易拿出来一个说得过去的方案。在近似于中国产“鱼…1型直航反舰鱼雷”设计的基础上,将400公斤战斗部缩减为350公斤,改良配方和结构,保证其破坏力不减。节约出来的空间容量,却能让蒸汽瓦斯动力驱使下,长度7。8米的鱼雷保证50节最高航速/12公里的航程。

    如果调低航速到45节,则可达到14公里航程。

    这款代号“甲…1”型鱼雷,适用于水面舰艇和潜艇释放。初期型号为直航,不过仅仅验证确定其性能优越稳定可靠,便立刻升级成了“甲…1a”型自导反舰鱼雷。

    光是到这程度的话,未免太糊弄人。哈曼诺夫也没脸拿这玩意来搪塞,很自觉地带着人继续升级,于是便搞出来“甲…2a”型电动声导鱼雷,采用银锌电池为动力,以小型电力控深装置取代原来的机械装置。这款鱼雷最大航速40节,航程12500米。

    有了这两种大杀器,杨浩的n手空潜艇也终于不用光溜溜的见人。他悄然将第一批零部件连同潜艇一起转运到乙位面,然后秘密组装完成,开始第一次海试。

第四三八章 猎杀潜航(二)() 
1897年10月22日,青岛海军潜艇基地。n∈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唯有军装整肃的数百官兵整齐列阵,在一片萧萧寒风吹拂之下,海军军旗猎猎翻腾,为他们注脚。

    杨浩和杨海卫为首,李经方施剑飞等军方要员齐聚,徐建寅、焦海一众军工专家全到,为的都是一件事………见证中华海军第一条潜艇的第一次载弹出航。

    76。6米长的黝黑涂装潜艇,将狭窄细长的脊背和舰桥显露在水面上,光是看表面,谁也不知道这是一条已经有四十年舰龄的老东西。她的甲板上也并没有安装威武的舰炮,冷不丁看上去,好似一条半死的黑鱼,随着轻缓的波浪微微起伏。

    然而列队在前的全体五十多名官兵,却一个个自豪的挺起胸膛,仿佛身后靠着一座永不可摧毁的大山,一条敌人不可逾越的长城。而他们,长缨在手,豪气冲天,一股澎湃的气息在周身涌动,如同就要上战场杀敌的勇士。

    在队列的最前头,艇长蔡廷干表情平静,目光淡然,不算高大的身躯好似树桩扎进了地面,看不出有半点的紧张激动。

    杨浩来到他们面前,严肃的目光徐徐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沉声说道:“这一次海试的意义不用我长篇大论。我的要求只有一个,顺利完成,保证安全。”

    蔡廷干短促有力的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辜负总司令的嘱托!”

    杨浩点点头。退后一步让开位置给老爹。

    杨海卫上前来。用力一拍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