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鼎1894-第6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年下来,一边儿厉兵秣马的加紧准备,一边儿为了吃饱穿暖拼命的劳动,好不容易换来的好东西,还得优先供应给上面的军官老爷们享受,自家勉强能搂到点渣滓就不错了。

    如此相形之下,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李涅维奇总司令不是不知道这问题有多严重,但他没办法改变,只能尽量去补窟窿。

    在圣彼得堡的作战命令下达之后,他绞尽脑汁想办法,最终干脆豁出去了。

    他一边下令将中俄不正常贸易的交易地点,完全集中到恰克图码头那边,划出唯一一条从俄军防区过来的通道。一边将周围全部地区戒严,凡是长着中国面孔的人。一个都不许留下的弄走或者驱赶。即便是俄军里的蒙古族人,也全部弄到后方去,不得进入战区一步。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俄军是准备搞事儿,但具体会弄成啥样。一时半会儿还没法判断。

    李涅维奇也是被逼急眼了,很有孤注一掷的亡命劲头。他命令驻守在乌兰乌德的一个师兜圈子出去,貌似要截断前出之第31师和赤塔第三军的交通,然后再配合正面部队打包围战。

    但他真正的目的,却是要将这股被中国人完全渗透了的力量当诱饵棋子,用以吸引正面的敌人。背地里,却偷偷将贝加尔冰面上的铁路重新铺起来,忽然将伊尔库茨克的大军偷偷运过去。直接增兵到坦霍伊!

    十年前,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始修建的时候,俄国人在贝加尔湖南段绕行线遇到了麻烦。从斯柳江卡到贝加尔站之间,到处是艰难险阻、山区林立。整段铁路大部分在山洞中钻行,修建时平均每天前进0。5米,一公里要消耗一车皮炸…药!

    如此缓慢的施工,面对严峻的远东军事对峙情况,俄国人不得不从英国买了两艘破冰船“贝加尔号”、“安加尔号”,运送到贝加尔湖边组装起来,用作交通使用。

    在最为寒冷的冬天。连破冰船都没法使用的恶劣气象条件下,俄国人别出心裁的将铁轨直接铺在冰面上,横越贝加尔湖。极大的缩短了行程。

    而所有这些成段的铁轨枕木,即使在铁路通车之后,俄国人一直都没有废弃掉,全都堆在湖边仓库中。哪怕在远东俄军最困难、中国商人最猖獗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把这些玩意偷出来当废铁废木头卖掉。………当然了,中国商人也看不上这些垃圾。

    李涅维奇的奇招就从冰面铁路上打主意。

    当寒冬降临,大学纷飞,湖面冻得刚硬,圣彼得堡的作战命令下达。李涅维奇思来想去,只能冒险一把。

    驱逐出一切可疑人员。整个伊尔库次和湖区戒严之后,大批从后方秘密调来的熟练铁路工人昼夜不停的疯狂施工铺设。越是大雪纷飞的糟糕天气。他们越发干的起劲,因为这时候,中国极可能存在的空中侦查力量没法起飞。

    不管北疆军团如何的防范,在对阿穆尔军区作战当中使用飞机的消息,到底还是泄露出去了。尽管没有一张像样的照片,在人民口口相传的模糊信息中,列强军方还是判断出,中国人使用了飞机当侦察机,甚至可能参与到作战当中。

    这不算什么惊人的新闻。当莱特兄弟使用中国产汽油机飞上天,并在欧洲做巡回演出寻找商机的时候,各国就已经确定了,这玩意必将取代热气球成为战场侦查的好家伙。随后,对飞机的研究也各自秘密展开,甚至在不久之后,即有人开始尝试从战舰上起飞。

    中国作为热气球侦查使用的好手,大胆探索新式作战技术和装备使用,已经为各国所熟知。这一次,又第一个把飞机应用于实战,算不上意外,却也证明了那长着翅膀的木头玩意,是很有用处的。

    李涅维奇自然也知道了这一消息,他日防夜防不敢懈怠。

    最近的连场大雪,让他看到了绝好的机会,当机立断的下令铺铁轨,可算是勇猛果决了。

    出现在侦察机拍回来照片上的,便是长龙一般卧在冰面上的铁路,并且坦霍伊还发现了大军调动的痕迹。很明显,俄国人绝不仅仅是用当面部队攻向赤塔,他们还有很大可能,要南下恰克图,攻略蒙古!

    “南下的可能性更大啊!”

    冯国璋短暂的思忖之后,大胆作出判断。随后与蒙古方面联络沟通,双方取得初步一致看法。

    之所以这么判断,其实不太复杂。俄国人要想收复赤塔,不只是要干掉堵在门前的第31师,还要越过大兴安山(雅布洛诺夫山)。这冰天雪地的,横穿宽度二十公里的山岭作战,绝对不容易。

    而即便他们能越过山脉发起进攻,从满洲里到赤塔一线更是有北疆建设兵团的重兵对阵,俄国人的补给线一旦拉长,那真是自寻死路了。一旦南部蒙古兵团突然北上截杀,他们后路一断,必然彻底玩完。

    相对而言,南下安全性更高。只要能把第31师干掉,死守住大兴安山口,就可以集中强大兵力一举南下,后顾无忧。

    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并顺势展开俄国人筹谋已久的蒙古攻略计划,不只是分裂中国,更要达成“黄俄罗斯”的伟大战略构想啊!

    从海外情报司收集的资料,外加本世界对尼古拉二世和圣彼得堡那群贵族大人物们的分析,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好大喜功的沙皇陛下,怎么会满足于收复远东失地?他得狠狠的给大元首杨浩一点颜色看看,挽回颜面啊!

    “看来无论如何,俄国人要达成作战目标,始终是要把第31师这颗钉子给拔了。战局的主动被动选择权,就着落在这个师究竟能否打好这一仗上头。吴子玉,应该不会令人失望。”

    冯国璋在地图上用力一敲,作出决定。随后将作战指示传达下去。

    吴佩孚表情平静的放下电话,一向沉稳内敛的眼眸之中窜起一团火!他等了多年,盼了许久,今天,总算是要以堂堂之兵,在强大敌人的千钧攻势之下,打出一场足可载入史册的大战了!

    身为军人,岂不是一辈子都在期盼这一刻?

    沉思片刻,吴佩孚给徐树铮打电话:“又铮啊,你顶在最前头,我不给你下达具体的战术指令,具体怎么发挥,你自己决定。我只有一个要求,不得丢失一寸防线!能不能做到?”

    徐树铮话里毫无感情,硬邦邦的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扣下电话,徐树铮的嘴角露出一抹微微的得意,胸中一股热流汹涌激荡。

    这一次,他要用事实告诉所有人,属于我徐某的时代,就要来了!(。)

第六零四章 虎将出闸(三)() 
守住阵地?徐树铮从头到尾都没有过那种念头,他唯一要做的,是进攻!

    上午十点钟,太阳终于从晦暗的天边露出脸来,为北方大地带去少许暖意。呼啸肆虐的北风似乎也被感化了,变得轻缓而淡定,卷不起一点儿雪花。

    正对311团前哨阵地的缓冲地带上,纵深达数公里的松树林几乎被砍伐一空,只有贴近山头的那些还残存着,为两方面提供象征性的阻隔。但大雪覆盖的松林地面,却已经被双方的侦察兵给踏遍了。

    徐树铮短暂的布置下进攻行动指令,一个步兵营按照他的精细指挥从侧面沿着一条同样被覆盖的路线突然冲出去。

    所有士兵脚下都绑着滑雪板,披着白色伪装防寒布,外观看去很像是本世界林海雪原中奇兵突出的解放军精锐。沿着一道不算陡峭的山坡,他们箭矢一般逐渐加速、弯腰冲刺,冲开平滑的雪面直前方俄军守卫的阵地!

    大白天的,顶着刚刚出来的太阳,竟敢发起如此明目张胆的进攻,简直胆大妄为,更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

    戍守在当面的俄军完全没有想到,自家居然会遭到主动进攻。前一天,他们才刚刚接到来自上面的命令,要求做好战斗准备。前来传达命令的军官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态度傲慢,曾经让一线士兵感到十分的不快。

    但不满意也没辙,谁让人家家里有钱,买上了军官呢?这年头的俄军内部通行的规则,你有钱有关系就能往上爬,没钱就踏实当灰色牲口,任人糟践吧。

    那天晚上的人喊马嘶。不但打破了黑夜的寂静,也引起了对面中国人的注意。这是俄*官完全没有想到的,他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却让不得不留在这里的部队,倒了血霉!

    风停了。雪不下了,天依然寒冷。

    在对峙中学会了挖战壕的俄军士兵,龟缩在原木搭建的哨所当中,点燃火堆烤着土豆,鼻腔里闻着略微焦糊的食物香气,一只中国产搪瓷缸子里,严重掺水稀释的高粱烧散发着致命的味道,在整个哨所士兵的手中不断传递。

    每个人都只能按照外面划出的指甲痕喝一小口。少了舍不得,却不准多。谁敢多喝越线,就等着被大家伙儿扒光了衣服丢出去挨冻吧。

    不过即便冒着被冻死的危险,依然隔三差五的有人犯规,所以每次传递搪瓷缸子的时候,旁边至少有两个人的手坚定的固定住,构建恰到好处的角度,那精准度,完全可以客串木匠或者炮兵。

    烈酒入喉,满满的惬意涌上心头。毛子士兵死死屏住呼吸,任凭酒味在喉咙胸腔当中不停的翻腾,不肯放出一丝一毫。直到舌尖再也感觉不到丁点儿辣味。才恋恋不舍的睁看眼睛,看着其他人美滋滋的表演舒爽到头发尖儿的神情。

    整个哨所,没有人有心思管外面的警戒工作。基本上他们是连撒尿都不肯出去的,因为来回掀开防寒毡布,会导致屋里的热气极大的消耗。身上穿着不咋暖和的军服,一丝寒风吹过来都能沁透到皮肤,冷的让人受不了。哪怕把屋里空气弄的跟厕所一样污浊不堪、让人窒息,总好过一直被寒气冻得生不如死。

    酒快喝没了,土豆也烤好了。每个人跟抢一样把属于自己的那份拿到手,烫的嘴里丝丝哈哈直叫唤。却都不肯放下,硬挺着撕开表皮。小口小口的啃食。

    热腾腾香喷喷的食物下了肚,霎时间整个人生都好像圆满了。

    却没有人注意到,外面随着微风传来“沙沙”的奇异声响。直到,那好像狂风卷着冰雪密集的扫过树梢,飞快的悠远而近直逼到近前,更从他们头顶上不断掠过的时候,毛子们陡然间明白过来。

    但是为时已晚!

    “嘭嘭”接连几声粗暴的踹门声传来,几处哨所里猛地重新来浑身裹着白色战斗服的突击队员。他们除了两只眼睛暴露在外,从头到脚都是白色装备覆盖。手中操着突击步枪,用生硬的俄语大声喝令:“全都不许动,把手举起来!”

    哨所中跳动的火堆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光线,可以看清楚里面的情况,围坐在一起的毛子士兵几乎没人把步枪放在身边,一个个脑袋发蒙根本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这都由不得他们了,在几条突击步枪震慑下,没有谁敢跳起来表现自己的英勇,那纯粹是找死。只有任凭人家一脚一个踹翻在地,用塑胶手铐捆上,就地羁押在哨所当中。

    类似的情况,在311团对峙的阵地中不断上演,连续几处拔除,中间居然没有引起一场战斗!

    20世纪初的俄军非常穷,基层部队别说电台,连电话都不配备。前出的哨所即便能起到警戒的职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