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鼎1894-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严复大声疾呼:“居安思危,忘战必危!日本已经做好全面之战争准备,我们不能单方面的期望和平永远存在,必须枕戈待旦,警惕剧变!”

    李鸿章看到这里,胡子轻轻一抖,枯瘦的手指“叭”一弹报纸,笑道:“你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在为老夫和北洋水师张目鼓吹呢!”

    张佩纶头疼就在这儿。倘若里面只是夸大日本威胁也就罢了,无论高官还是民众,多半当趣闻闲话传扬几日,也就消停了。但又说要继续扩充海军,增加拨款,更新舰船,这就必然引起政敌们的重视,妥妥的为李中堂拉仇恨么!

    可以料想,铺天盖地的反诘是必不可少的,李鸿章刚刚掀开间谍案,把张之洞k了一顿,现在闹这一出,他们必然要果断出手翻盘啊!尤其是,这帮孙子动不动拉上西太后的生日做幌子说事儿,李中堂又得焦头烂额一阵儿了。

    李鸿章是虱子多了不怕咬,只是觉得严复居然也学会变通了,委婉的拍自己马屁,实在出乎预料。但办法显然不对头,反而是给添麻烦,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下一条要闻,关于朝鲜东学党的叛乱,最新消息是前日,其主力已占领白山,聚众起义,从者云集,将成不可收拾之大患。以朝鲜大院君及闵妃外戚之腐朽,官员之无能,必不可挡,或旬日即可下全罗道而威胁京畿。解决之策,必求援于宗主国大清。

    李鸿章从来都瞧不起那些造反的泥腿子,认为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他更重视后面的说法,非常符合当今天下,天朝上国的心态,闻者必以此洋洋自得,甚至到处宣扬,那报纸还愁不大卖吗?

    后边的《中国格物史稿》初看起来荒诞不经,竟从荒古不可知之数百万年以前说起,以人祖磨石为刀,错骨为针,狩猎为生,乃至其后七八千年,驯化猪狗,种植稻谷,造作陶器,砥砺原玉……出了没说明物证之外,一切讲来头头是道。

    李鸿章可不是那种死读书的酸腐文人,细心一品就觉出不对味来。这是要把不可考之上古文明,详加罗列,一系传承,不问可知,后边定然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的人文繁衍,贯穿古今而成一派中华格物学术的典范!这是要向西洋列国的污蔑打压发起挑战,更是在八股取士之外,新开一路扬名立万的大道!

    这玩意,想不招来议论和追捧都难!无论支持的还是反对的,你首先得先看了才能说话,说话就得有平台,那么买报纸的,发起争论的,投稿的,从中搅局或者捞好处的,霎时间就能卷起一股狂风,刹都刹不住!

    李鸿章当即就起了心思,要把这《国闻报》给禁了。如此煽动人心的东西,留着纯粹就是祸害!

    但转念一想,他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严复是什么水平,什么能耐,他再清楚不过。光凭他自己,绝弄不出如此精到翔实的东西,其背后必然有一大帮人在撑腰,在出谋划策!

    看看后面的词话,各种小知识,没有大量人员的收罗整理,长期积累,根本不足以支撑起来连续的出版。

    李鸿章可以断言,这里面每一个板块,积少成多都是一本书,还是任何一本都可以畅销天下的书!数十本完全不相干的长篇巨制,得多少大才一起努力,多少辰光的苦心孤诣才搞得出?

    至此,他算是明白了,为何幕僚们那么重视这份报纸,张佩纶也如此的郑重其事,实在是影响太大了!

    放下报纸,李鸿章冥神思索了少顷,忽而问道:“你说,这份东西传到宫里,皇上和太后会如何看法?”

    张佩纶苦笑:“皇上必然大为赞赏,西宫……怕是要坐山观虎斗了。”

    李鸿章无声一笑:“也是,那就先让他们斗起来再说。嗯,以后这报纸再出了新版,记得先给我送来。呵呵,有日子没遇见这么有趣儿的事了,也罢,老夫且来瞧一瞧,到底是哪里来的泥鳅,在老子的地盘兴风作浪!”

    c

第七十八章 甲午风云的序曲(下)() 
李鸿章怎么也想不到,他意识中的所谓“小泥鳅”,其实是一条大的不能再大的闹海蛟龙!掀起来的也不只是微风细浪,而是轩然大波,滔天巨浪!

    就在这一天,天津、北京、张家口、大同一线,旅顺、烟台、上海、广州、汉口江海沿线,举凡漕帮、平遥商帮、海运所到之处,十几个核心城市里,《国闻报》一起发售!

    短短十来天的绸缪之中,杨浩砸下的近十万两银子的本钱,通过漕帮、航运、晋商,和严复诸多同学、同乡、好友、留学生多方携手,把他从本世界小印刷厂一次印出来的十万份第一期报纸,全部分发出去。顶 点 。。xstxt。。。

    最远的广州,是在昨天才拿到的货,当地的洋行代理商和晋商店铺、钱庄票号,按照约定一起往外放售,并对当地有头有脸有声望的读书人、缙绅、在野官员、应试举子,采取免费赠报的手段,使得这一天的上午,起码有超过一千人首先看到了报纸,到了下午,就急剧扩展到了上万人!

    三天之内,全部十万份报纸,全部告罄!

    这样的速度,便是杨浩也瞠目结舌,不可思议!他事先完全没有预料到,在这个东方国度将醒未醒,从皇帝以至于民间书生在内,各个阶层都在寻求走出迷雾和困境的道路,都在迫切的需要去了解外部世界,当今时事变迁的节骨眼上,一份如此包罗万有、内容充实惊人的报纸,会是多么的受人欢迎!

    杨浩一家子都不知道,这年头有无数人想要张开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却没有渠道。他们要出国,办理护照极为困难!除了国家公派的留学生和外交官,私人留学相当不容易,费用也是极为昂贵!

    并且,全世界都在排华,美国更是与清政府签订了十年禁止华人往美国移民的协定,从政策上断绝这种可能。那些在国内铺陈了数十年的教堂和洋学校,一般人想要从他们那里学到点东西,就得入教信教,就得听他们的使唤。被乡里人叫成“二鬼子”的难听名号,又有多少读书人肯放下身段来承担?

    杨浩不知道,这个群体的需求,有多么的**!

    就在今年和明年之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和中国的蔡尔康合作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这部在史学界被评“第三流的历史著作中最叫人恶心的渣滓”,却从3月在上海《万国公报》连载,竟大受欢迎!甚至在甲午战后,第一次整书出版,印数3万册,被抢购一空,多次重印都供不应求,以至于不少盗版商私自印刷以牟利!

    书中叙述了十九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以国为经,以事为纬,记载了十九世纪英、法、德、奥、意、俄、土、美诸国政治、军事、外交、财政、工商、交通、教育、新闻、社会、救济、民族问题、殖民地等方面的历史,最后简要记述了罗马天主教廷的史迹,附记叙述了会党、欧洲新政和学校的情况。

    因为作者是英国人,其大肆鼓吹英国式的温和革命道路,如对1832年的英国国会改革,他推崇有加:“此百年中,英国加惠于民为他国之所不及者,舍1832年改制度之外莫与属也”,“既改制度,凡昔之所定律法,专利于一业及一门一家者,悉予删除,而以平等视众人……所谓分利于众人也。”

    更强调宗教作用:“亘古以来,变化世界之大经大-法,惟有广行教术为上上等”。显然为传教士在中国的强行推广和文化侵略张目。

    并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等充满偏见,认为“二年中法国人民,死亡残害之众,遂为欧洲千古以来未有之大劫,亦惨矣哉。”对其统治,则用“从未有如拿破仑专擅之甚者也。”

    李提摩太在序言中明确讲:“此书为暗室之孤灯,迷津中片筏,详而译之,质而言之,实救民之良药,保国之坚壁,疗贫之宝玉,而中华新世界之初桄也”,“明镜足以鉴妍媸,新史足以究隆替,曷不发箧出书以为华人泰山大海之助乎?”又说:“要视此书为振兴中国之鸿宝。”

    这本书经李提摩太“煞费经营”“几经点窜”后,辗转陈到了光绪皇帝的案头,登时被引为经典,时时翻看。在民间,却引为《万国公报》发行量只有四千份,还是月刊,又是广学会的机关报,也才刊出了两期,影响力还没有打开。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杨浩一手操纵、严复和一帮不得志的好友为骨干,横空出世的《国闻报》前所未有的推广方式,登时铺天盖地的横扫各地!

    因为里面的内容可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需要,除了顽固守旧的朝廷大员,但凡有点上进心的仕宦,无不视为不可多得的重宝!洋务派,革新派,少壮派,纷纷从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民间俗流,则对其中的野史轶闻,开一派风气之先的武侠,各种实用的小知识窍门,爱不释手!

    当天中午,天津和京城的茶楼酒肆,就有了数以百计的人扯着嗓子念报,换来茶水瓜子点心的打赏。不少鼻子灵敏的说书人,急忙把里面的故事请人念出来,加班加点的编段子,准备当成糊口的本钱。

    这年头的人都爱惜字纸,没人把成捆的报纸论斤称卖废品,反而有不少文人,拿一张报纸当佐料,呼朋引伴的召集酒局,大家一同吃酒赏文,以为雅事。

    到了快吃晚饭的时候,李鸿章终于被各地电报传来的消息惊得失态,拍案而起,大声喝问:“什么?他们把报纸发遍了全国?!严又陵哪里来的这等本事?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张佩纶苦着脸道:“非只是各省,便是皇宫大内,皇上与西宫那里,也都有了。此外,便是朝鲜汉城,日本东京,竟然也有人贩运了过去,可见其布局非是一日,所谋之广,绝不是小打小闹!”

    “好小子!看来老夫还真是小瞧了尔等!”

    李鸿章气魄够大,没有大发雷霆,还生出一丝的兴致,追问:“宫里可有什么消息传来?颐和园那边与皇上怎么说?”

    张佩纶面带古怪的表情道:“皇上对此很是激赏,认为此报雅俗共赏,合于正统,更为开阔胸襟视野之佐辅。惜乎文辞不佳,不够雅驯。西宫听人念完了一章《大宋豪侠传》,评点说,有点意思。”

    “是有点意思。”

    李鸿章心有所悟,捋着胡子微笑。他并不担心别的,政敌攻击倾轧,他都不在乎,唯独要看清楚慈禧的意思。至于光绪皇帝和帝党清流那帮人的折腾,他只当看笑话。这个大清国谁说了算,并不以哪一个坐在九龙宝座上为准的,远在颐和园荣养的西太后,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眼下,翁同龢那帮人跳腾的挺欢实,撺掇皇帝放开手脚折腾,慈禧也有意放松缰绳,让他们好好表演一番,这份《国闻报》恰逢其时,却是有锦上添花,烈火烹油的妙用,真个儿左右逢源了!

    不过如此一来,他还真就不好下手扑杀打压了,只要《国闻报》没有露出无父无君的意思,他也只能先看着。

    李鸿章是从基层走出来的,算账的本事非一般人可比,略微思忖,便成竹在胸,冷哼道:“我倒要看看,那帮小子们有多少银钱好往里扔!”

    如此规模的全国发行,定价又那么低,肯定赔钱!就看他们能不能支持的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