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萌军舰娘-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种情绪上的对立,也同样影响到了舰娘。

    法军舰队的第一次出傅练,就示威似得挂着法兰西海军军旗从对方面前强势路过,这支崭新而强大的舰队,让英国人看的是五味杂陈。

    见多识广的声望小姐就发现,这支舰队除了黎塞留号她认识外,其他都是没见过的生面孔。再联想到昨天威尔士亲王号维修时,那犹如神迹一般的景象,便不难猜到这些军舰都是出自谁的手笔了!

    火星上的大战还在胶着状态中无法自拔。希望能在这里重现金星奇迹的希特勒,还在执著的不断投送兵力。而与此同时的另一边,在已知星域最外围的土星上,苏联人也对这边如火如荼的世界大战感到眼馋不已。

    自1941年年初开始,土星的气候便逐渐显现长冬期的征兆,但此时依旧有超过2500万苏联移民居住在热区以外的冻土之上。

    一旦长冬期真正到来,极限低温能够达到零下70摄氏度的恐怖严寒,可不是光靠生火取暖、多穿衣服就能扛得住。而如此庞大的待安置人口,仅凭苏芬战争抢来的那几块热区又无法完全解决。

    所以明白自身处境的苏联,早在大移民初期便开始为生存做准备。而斯大林主导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又正好是在土星上展开。得益于这些轻重工业设施,苏联能够为自己数量庞大的军队进行现代化升级。但这依旧不能完全弥补苏联全部的软肋,海军就是他们迫切希望解决的最大硬伤。

    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苏联人简直是不惜放下尊严,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找外援。但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视他们为“异端”,只有包括大唐和意大利在内的少数几个国家向他们提供了极其有限的海军技术。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爆发,苏联才时来运转。面对德国纳粹的军事威胁,有些招架不住的英美两国都迫切需要新盟友,于是斯大林趁机毛遂自荐。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来自英美两大海军强国的技术支援。

    就这样,一度陷入难产境地的苏联级战列舰,有了英国的动力系统和美国的16英寸舰炮。首舰苏联号在五月份就已经大体接近完成,虽然外形上还能看到一点意大利维内托级的影子。但内在却已经大不相同。

    这艘强行开工、边造边改的战列舰,能够完成简直是一个奇迹!而苏联号的完成,也意味着在土星的太空力量平衡开始向着红海军这一侧倾斜。

    当初德国公海舰队第一次闪击金星的时候,土卫三和土卫六这两处占领区上只留了极少的舰队。主力是三艘国王级战列舰,虽然都是一战时期的老船,但在经过现代化升级后。对阵苏联的甘古特级毫无压力。

    现在有了强大的苏联号,最让斯大林头疼的海军问题迎刃而解。于是大林子等不及二号舰乌克兰竣工,便急吼吼的准备发动进攻。

    克林姆林宫的国际专家们认为,眼下的世界战争局势已经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日本人愚蠢的提前发动对美作战,还强行拉了德国人下水。这个时候,两大势力谁能及时得到新盟友,谁就能取得优势。

    所以斯大林的打算是,让红军举起“反法西斯”大旗,对土卫三、土卫六这两处德占区发动“收复”作战。

    为了这次攸关生存的作战,苏军集结了重兵,并将自己压箱子底儿的好东西全都拿了出来。有情报显示,德军在这两处占领区部署的地面部队都不弱,其中土卫三上还有著名的“纳粹党卫军”。

    党卫军的头目,希姆莱。海因里希如今就在土卫三上,山高元首远,俨然是一副波兰总督的派头。对方在波兰境内建立了许多集中营和特殊研究机构,用关押的犹太人做某些不人道的试验。

    苏联的情报部门确信,在火星战场上出尽了风头了的改造人士兵,就是在这些研究所里被制造出来的。斯大林对这种技术表示很感兴趣!

    从五月初开始,苏联军队便开始秘密的提升战备等级,许多受到斯大林钦点的精锐部队更是早在去年就列装了新式装备。其中在苏芬战争中表现突出的装甲二师更是成为第一批接收t34中型机甲的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师的师长正是赵舰和尤里的老熟人雷泽诺夫,伊妮娅的姐姐克里斯嘉也在这个师服役,是全师公认的最强机师。

    如果战争打响,这个师和苏军另外九个装甲师将作为进攻的刀尖,在海军的掩护下第一批着陆。可惜苏军没有德国和星堡的轨道空降技术,除了少量间谍外,搭载先锋部队的登陆舰只能顶着敌军火力强行着陆。

    这种乱来的战术意味着什么,雷泽诺夫作为老兵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act558:官僚主义害死人() 
苏芬战争结束后,比起微不足道的胜利和土地,这场战争给予苏联人的最大收获,是血淋淋的“教训”!

    战争正式开始前,苏军高层一度认为,这会是一场摧枯拉朽的碾压,苏军无论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要远远强于对手。但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芬兰人,愣是依靠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应用,对入侵的苏军予以重创。

    战争持续了还不到半年,芬兰军队最终因为弹尽粮绝,只得迫于无奈同苏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莫斯科和平协定,而得到了胜利的苏军却完全高兴不起来。明明是占尽优势,最终却打了一个丢人的惨胜,好在那时候外界目光都盯在战火纷飞的金星那边,不然苏联就是万众瞩目的国际笑柄!

    战后苏军高层针对实战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进行自我检讨,结果却发现他们在整场战役中犯的错误简直多到令人发指。借用某位前线军官反馈的话来说,高层的大人物们做好了在平原地区大兵团推进的准备,结果基层官兵一过边境,就发现眼前一望无际的全特么是树!

    而恶劣的气候也让空军和海军变的无用武之地,苏联战斗机要么起飞不了,要么起飞了被少而精的芬兰空军击落。海军的宇宙战舰飘在半空,下面白茫茫一片,压根儿不知道敌人在哪?甚至发生了好几次误击友军事件。

    中下级军官的指挥也是一塌糊涂,苏军因为几年前的那场大清洗,有超过80%的军官被撤换,新上台的家伙虽然对领袖斯大林无比忠诚,却完全不懂打仗。再加上通讯上的短板,战时有混乱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就是托了这场战争的福,斯大林为了挽救军队的战斗力,只能重新启用那些老军官。另外一些在苏芬战争中表现抢眼的精锐部队也得到了来自高层的关照。这其中就包括雷泽诺夫指挥的装甲二师。

    在整场战役中,装甲二师的表现是苏军唯一的亮点,说他们维护了红军最后的颜面也丝毫不为过。该师在战斗中是苏军“装步协同”最好的一支重装部队,也是战役初期唯一一支减员不到30%就穿过森林的装甲师。

    这都得益于雷泽诺夫的前线指挥,对方没有像其他部队的师长一样呆在指挥室里,而是开着一台全副武装的机甲带头前进。全部机甲以四机小组单位行动,身边有伴随步兵,部队集中却不稠密。

    但最重要的,是雷泽诺夫清楚集团军的指挥层是一群傻逼,所以林间行军过程中。完全无视了高层的“快速突击”指令,压着速度和步兵一起稳步前行。芬兰人很快就发现这块硬骨头难啃,便调头骚扰其他苏军去了。

    结果到最后,全程没有跑过一步的装甲二师,反而是最先穿过森林的几支部队之一,而且人员保存也最完整。他们的出色表现,再加上其他部队的反衬,装甲二师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脱颖而出了。

    因此装甲二师在战争中期便被刚刚升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大将调回国,接受整编强化。朱可夫对这个师的表现非常满意。因此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朱可夫将一大批新锐机甲交到雷泽诺夫和他的部下们手上。

    这批装备包括最新的t…34中型机甲和kv…1重型机甲。

    前者由在装甲二师饱受好评的t…32升级而来,性能上更胜一筹,外形也在女体化的道理上越走越远。大胸装甲强化)、细腰减小面积)、高跟鞋缓冲杠杆)。简直骚的让士兵恨不得撸上一管!

    后者则有一个排的试验机参加了苏芬战争,同样表现抢眼。

    这种机甲在外形上参考了大猩猩,有两条粗大到可以垂地的胳膊,近战能力不俗。主武器是76。2mm和45mm两种口径的火炮各一门。大的肩扛、小的内置在右臂前端,左臂则安装有三挺并列的dp几枪。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批重型机甲中还有四台用于评测的试验机。官方代号是kv…2型,是在kv…1的基础上强化了装甲和火力的改进型。毛子们丧心病狂的给这台机甲按上了152mm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

    为了安装这门炮,设计师彻底改造了机甲是山半身,将其内置到了胸口的位置。再加上增厚的装甲、下移的座舱和取消的头部组件,打老远一看这台敦实的巨人,简直就像是“丁日”长脸上了一样。

    有了这批新装备后,雷泽诺夫的装甲二师便被编入一支全新组建的方面军。打从这一刻起,雷泽诺夫就知道,自己的祖国已经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了!

    在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装甲二师都在训练中度过,与新装备的磨合也已经完成。期间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来视察过几次,对该师的精神面貌和训练情况表示非常满意,还打算要升雷泽诺夫的军衔。

    可惜雷老爷子命犯小人,此时的德拉戈维奇已经升到了中将,因为善于抢功、马屁拍的溜,深得领袖斯大林的赏识,已经有了自己的权利集团。

    为了打压一直跟自己不对付的雷泽诺夫,对方耍了一些见不得光的小手段,不但断了雷泽诺夫的升迁之路,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斯大林和朱可夫之间的关系。结果就在进攻前夕,朱可夫因为反对斯大林的进攻策略,而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发配去当预备队方面军的司令员。

    而德拉戈维奇则趁机上位,被斯大林破格纳入后宫我是说最高军事委员会,参与“大雷雨计划”的战术制定。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马屁精全程赞同伟大领袖的每一个决定。有他在场带节奏,再加上总参谋长的前车之鉴,没有哪个参谋敢再出言反对。

    于是乎,整个进攻计划最终变成了无脑猪突。斯大林似乎觉得,只要有了更强的武器装备、数倍于对手的兵力,战术神马的,只要平a就够了!

    ps:苏联的大雷雨计划是确实存在过的,可惜德国的被巴巴罗斯给抢先了。

act559:半渡而击() 
1941年8月1日,苏联蓄谋已久的大雷雨计划发动在即,数百万苏军在土星寒冷的夜幕中集结,准备向空中那轮散发着柔光的“第六月”进击。。 平板电子书

    士兵们被上方告知,自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荣光,前去解救那些正在遭受纳粹压迫的捷克人。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敌人,也只是一些由老弱病残组成的德军卫戍部队,战斗力在脱胎换骨的红军战士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对此很多基层官兵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