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扛匠-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招待所食堂和外面的饭馆不一样,说是六点开饭绝对不会五点五十九给你先上,我俩跺着脚在食堂里瞅瞅,好不容易挨到那服务员把菜给端了出来,结果居然首先摆到了另外一个桌子上。

    这时候外面又鱼贯走进了四个人来,两男两女都是二十多岁和我俩差不多,直接就走到了那桌子旁边坐好,说说笑笑也不动筷子,看衣服和模样像是大学生。

    我心中正在想这些人是干嘛来的,会不会和这沉船有关系,这时候服务员来我们面前,说是今天的鸡蛋不够,叫我们回头去服务台那里退钱。铁勇这丫一听就不干了,当时指着那一桌就嚷:“他们有鸡蛋为嘛我们没有?看不起人是吧?”

    服务员对铁勇的嚷嚷显然有些不知所措,只能解释到别人是先点菜的,但是铁勇死活听不进去,说自己这辈子就指着有盘子炒鸡蛋吃活着了,谁也甭跟他说别的,这么一来服务员为难了,想了半天才说去给旁边桌说说,看能不能把他们的两盘子匀一份给我们。

    没先到服务员去一说,那边桌上俩小伙子也不干了,说什么先到先得有个顺序,估计看我俩一声陕北农村的衣服也有些瞧不上眼,嘴里隐约带上了‘凭什么给那俩土包子’的字眼,铁勇这暴脾气顿时发作,伸手就把根凳子拎了起来朝对面桌走了过去。

    那两个男生显然平时都是好学生,对于茬架这种事儿完全没经验,但现在在俩女生面前不行也得硬撑,嘴里嚷嚷着给自己壮胆也站了起来

    光是从两边的态度就看得出来了,一个迎面而上一个踌躇不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我伸手把铁勇一拉:“别介”就在我拉他的同时,门口忽然有人喊道:“陈拥军、郑援朝,你们干嘛?”

    这一喊立刻让两边人都停了下来,跟着就看见食堂门口有个老教授走了进来,旁边还有个颇为健硕的年轻人,那声喊正是这年轻人喊出来的。老教授带着黑框眼镜,高高瘦瘦身材挺拔,虽然两鬓斑白,但看起来只有五十岁左右,双眼满是睿智和深沉。

    看见老教授进来这两个年轻人立刻就老实了,唯唯诺诺甚至话都说不清楚,我也顺势就把铁勇拉着坐了下来,跟着就见那老教授开口把事情问清楚了。

    老教授人还是不错,立刻就把他们桌上的炒鸡蛋匀了一盘给我们,我也叫铁勇别再计较那学生说我们是土包子,一件事差不多就这样算了。

    炒鸡蛋和洋芋擦擦味道还真不错,铁勇和我就着吃得稀里哗啦完全没个正行,旁边一桌就明显不一样了,边说边聊,我竖起耳朵听得相当清楚

    陈拥军告诉教授,自己已经在供销社买了生活用品,然后又请公安局出面在三岔镇找到了可以借宿的地方,以后就能在镇上居住而不用往返县里;另外两个女生也表示买了米粮、菜蔬和油盐酱料,随时可以开火做饭。

    教授点头表示认可,放下筷子之后就有学生送上来一杯热茶,然后坐在桌边说起了闲话,那郑援朝吞吞吐吐的告诉大家,说自己听到了个关于黄河的传闻:

    黄河每年到了冬天的时候枯水的时候,晚上常常有人会听见婴儿的哭声,等到了第二天大家去看,就会发现河边沙子上多了些密密麻麻的小脚印,看着像是几寸高的小人踩出的脚印;还听说有胆大的结伴晚上去看过,但是到了河边之后,那走前面的居然直挺挺就走进了河里,喊不听拉不住,到了第二天发现他躺在水洼中已经死了

    两个女生紧紧靠在一起,被这故事吓得有些不轻,就连我在旁边听着也觉得毛骨悚然,到最后还是这老教授哈哈笑了:这些东西都是迷信,乡下人见到不知道的东西就觉得是鬼怪,你们当风俗传闻听听还行,但是千万不要认真。

    听到他们说传闻的时候,那服务员和厨师也凑了过来听,等这教授开口否认的时候厨师老梁就不干了,“潘教授哩,我知道你有大本事大学问嘞,但是我们那坨坨乡下的事你不行不信哦。”他接着就说了一件自己小时候知道的事情,说是他们晚上在村子旁边玩耍的时候,忽然听见一股‘哗啦’、‘哗啦’铁链刮过地面的声音,他们小孩觉得好奇就跑过去看,结果看见几个黑乎乎的人影像串糖葫芦似的被铁链子捆着,挨个从那河堤上走过,最后居然走进了黄河水中

    第二天,所有的小孩都大病一场,好不容易才治好,等渐渐年纪大些以后老梁打听了才知道,就在他们看见黑影的那个晚上,上游有一户人家全部投河了,而人数就和他们那晚上看见的人影差不多。

    故事越听越恐怖,别说女生害怕,就连男生也听得汗毛竖立,教授当即岔开话题叫学生们回去收拾,顺便安排明天的车——我开始就觉得他们应该是老五所说省上的考古队,现在越听越确定,当即就冒出个想要混进他们队伍的念头,只不过想到现在都没找出个好办法来。

    沉船这件事当年觉得很简单,但是很多年以后想起来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关乎我人生的最重要一件大事,当年的一切都顺风顺水就像是天意安排,在很多时候机会简直等于按照剧情安排出来的!

    潘教授把学生支派去做事自己可没走,继续留在食堂里喝茶,旁边那个学生不断给他添水,喝到第三杯的时候就看见陈拥军陪着个穿的确良中山装的老人走了进来。老人戴着眼镜,口袋里插着两只钢笔,看起满腹都是心事,一进来就把学生给支开了。

    接下来中山装老人和潘教授开始交头接耳,但才说了两句都起了争执,俩老顽固凑一块真是谁也不肯让,一会子功夫就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听了半天别说我,就连铁勇这丫的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来人是本县文化馆刘馆长,同时也是潘教授的大学同学,这次挖掘淤泥的船工发现淤泥后就是他第一时间去看的,觉得这船非常的邪乎,上报之后知道来发掘考察的是老同学,所以建议找个黄河扛匠来镇场,找到之后才能开洞进去;相反,潘教授把这当成迷信,出于对老朋友的关心也就勉强接受了,但是碰巧的很,刘馆长这次居然找不到一个能来的扛匠,赶回来劝潘教授多等几天再进入沉船内部,遭到了潘教授的断然拒绝。

    就这样,俩加一块百多岁的学者几乎都要吵起来了!

第十四章 诡异沉船() 
要说我叶阳东一直都是四九城的大好青年,骨子里那种学雷锋做好事扶老太太过马路的高尚情怀始终波涛汹涌,救灾恤患的情操让我无法眼睁睁看着俩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对掐,甚至不惜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我怀着佛祖舍身喂鹰的悲悯之情走上前去解围:“两位,听说你们要找个扛匠干活儿是吧?我啊!我和发小勇子俩都是扛匠啊!”

    “你?扛匠?!”

    原本以为我一出现,那俩教授必定像革命同志可算到家啊,可算见着亲人啦般的热泪盈眶,没想到俩苍孙老爷子居然却像见鬼根本不信:“小伙子,你别在这里捣乱啦!”

    嘿,我这暴脾气!当时我就哧溜一下把袜子脱了,整个脚搭上了桌面:“瞅瞅,认识不?这可是扛匠的标志!”

    姥姥的,我啥时候搞得和铁勇这孙子一个德行了,指着抖搂脚丫子过活?

    不过要说这招还真靠谱,刘馆长立刻就把我们的身份认可了,然后死马当活马医把我俩给塞进了考古队,美其名曰聘请的民俗调查员。潘教授犹豫着想拒绝,不过最后还是买了老同学的面子接受了,吩咐我们:“既然老刘要请你们,我就不说什么了,但是你们记住不要妨碍我们的工作,不然我只能让你们回家了。”

    话说归说,但潘教授还是按照考古的流程把自己助手何军叫了过来,让他把我俩介绍给了一帮学生,告诉他们以后大家都是一队的了,然后又叫去多准备了两套被褥给我们。

    何军就是进入食堂呵斥他们的高年级学生,跟了潘教授多年,另外两个学生陈拥军、郑援朝是今年才加入的新人,当然怕他,而两个女生却明显和他关系好些。她们两年前就跟随潘教授学习考古了,一个叫做田念红,一个叫做胡忆苦。

    一夜无话。

    河屯县知青办招待所的房间里,我和铁勇睡得昏天黑地,门外乒乒乓乓一通猛敲把我惊醒。我从被窝中伸腿踹踹铁勇,丫的打着哈欠撑起身子把门给拉开,一扭头又趴在了床上

    何军一进来就差点被我俩的臭脚丫子味儿熏死,立刻一捂鼻子退到门口:“两位同志,醒醒,我们要出发了。”

    我揉着眼睛坐起来,趴着窗户朝外面瞅瞅,天边才只是蒙蒙亮,也不知是几点了,只能答应着把衣服穿上,然后拎上小包来到食堂外面的场地上。

    场地上早已停了一辆解放牌卡车,刘馆长和潘教授坐在驾驶室中,其他的学生和大堆的东西都窝车斗子里。何军一见我俩就招呼着上车,但其他人则是猫在一旁自顾自的说话,看起来并不愿意和我俩一起。

    车子很快开动,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朝着三岔镇进发,初冬清晨的风吹得我们瑟瑟发抖,车厢后面的人全都蹲了下来,但也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等好不容易到三岔镇的时候,镇上的人才刚刚生火开始做饭,但是我们已经冷得全身麻木了,一下车都可劲儿蹦跶,跟群蛤蟆似的。

    三岔镇是地处偏远,位于的又是黄河旁边犄角旮旯,解放车仅仅到了镇外就开不进去了,一条简单的青石板路,十余间碎石房屋,靠外还有些窑洞修在山坡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需要镇上派出所出面才能在这里给考古队找到住所了。

    刘馆长告诉我们,三岔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大概在晋朝的时候已经有了,全镇不到一百户人,其中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到过外面。整个镇子依山而建,青石板路贯通小镇通往黄河边,出去之后就变成了黄泥和碎石掺杂而成的土路,看起来古色古香,因为交通不便的关系,甚至县城的公车都只在镇外稍停而已。镇上没有电话也没有电灯,乡亲们全部是靠着镇外的薄田过日子。

    我心里说这真不算是个好消息,没有电话,那与县上的联系基本上就算是断了,要是有什么事情发生要想求援都找不到人。

    县公安局还确实很有办法,找到了镇长给我们安排地方,把儿子儿媳所住的院子都借给了我们,虽然只有三间房,但在这镇上也算是真正的豪宅了。

    按照最初的分派,应该是两个教授住进热炕头的屋里,然后五个学生分住两间房,但是现在人多了,三个男生所住的屋里多了我和铁勇就住不下,于是刘馆长提议反正他俩所住的房间大些可以再住个人——潘教授正准备叫何军过来,结果刘馆长忽然把我和铁勇叫住了,说反正住一个屋,能不能帮忙把箱子给他拎进去。

    他这一抢先封口,潘教授自然不好多说了,只能看着我和铁勇把刘馆长的箱子拎到了屋里,然后把炕头给开开心心的铺好。话说回来,那刘馆长的的箱子还真是沉,打开一看竟然有满满的两箱子书,关于黄河的考古典籍全部都带来了。

    何军带着陈拥军、郑援朝挨个把火炕烧热,女生也忙着做饭,潘教授和刘馆长趁着有时间就准备下去看看,我和铁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