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就是好莱坞-第1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瑞克摇摇头,详细解释道:“2000块3d银幕,上座率82%,票房2065万美元。100块imax银幕,上座率100%,票房364万美元。合计2429万美元,所以,你还觉得低吗?”

    朱迪从小就生活在好莱坞,艾瑞克这么一解释,她立刻明白过来。

    昨天艾瑞克所说零点场近乎满员的状况朱迪倒还没有太意外,很多热门电影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全天大规模开画之后,上座率还能超过80%,那就让人有些惊讶了。

    “这么高啊,可惜,如果放映厅数目再多一些就好了。”

    两人在尖角庄园的餐厅里谈论着这件事,外界关于《地心引力》首日票房的事情同样已经飞快炒开。

    首日2429万美元,虽然超高的上座率引起了很多媒体的注意,但整体不到3000万美元的单日票房,对于艾瑞克来说依旧不算合格。

    于是,一时间媒体上越发出现了更多揶揄调侃之类的声音。

    当然,这其中也绝对不缺乏明白人的。

    《洛杉矶时报》就撰文表示,按照当前的票房走势,如果《地心引力》下周能够实现一个零跌幅的话,艾瑞克的这部新片还是很有希望在北美突破3亿美元票房的。

    只不过,想要达到更高,就必须增加3d和imax放映厅数量,但由于萤火虫集团并没有相关规划,这件事在短期内显然已经不可能。

    而且,受到3d片源限制,哪怕是院线商,也不可能冒然增加3d银幕数。

    与此同时,由于2000块银幕相对于整个北美此时36000块的银幕总规模,占比只有5。5%。

    虽然萤火虫集团尽可能地做到了全国覆盖,但终究也只能照顾到主流的重点票仓城市,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影迷根本就无法看到这部影片。

    于是,互联网上很快就出现了相关的抱怨声,传统媒体也敏锐地开始跟进。这件事转眼之间已经被定性为萤火虫集团发行策略的重大失误。

    紧接着,一些媒体还主动提议,让萤火虫集团开放《地心引力》的2d版本,甚至连萤火虫体系的部分高层都产生了类似的念头。

    虽然即使是2d版本的《地心引力》,也绝对堪称经典,但那终究不可能与3d电影的观影体验相媲美。

    艾瑞克制作《地心引力》主要就是为了提前推广3d和imax电影格式,自然不会为了短期利益放弃这种目标,于是毫不犹豫地驳回了相关提议。

    随后,周末两天,《地心引力》在3d影院方面分别再次收获了2235万美元和1936万美元票房,imax放映厅则依旧呈现出完全爆满的状态。

    实际上,北美的100家imax放映厅,一周之内的电影票基本上都已经售罄,市场上甚至已经出现了高价倒票的黄牛。

    综合下来,《地心引力》最终的首周末三天票房7678万美元。

    在艾瑞克已经创造了全球票房十亿纪录的《侏罗纪公园》、《007之皇家赌场》和《钢铁侠》之间,这份成绩仅仅只比六年前的《侏罗纪公园》首周末7100多万美元票房高出了500万左右。

    如果计算通胀因素,《地心引力》的首周末票房绝对是几部影片里最低的。

    虽然25日就是感恩节,但大部分人还是要工作到24日才能够度过一个长达四天假期。

    于是,11月22日的周一,工作日照例来临。

    按照大部分影片的正常票房规律,工作日票房相对于周末,往往会出现60%到70%的跌幅,由于整体的下跌趋势,四天的工作日票房通常只有周末三天票房的30%。

    根据这个比例计算,《地心引力》首周四天工作日的理论票房可能只有2303万美元,首周票房预计9981万美元,勉强接近1亿美元大关。

    虽然根据《地心引力》的口碑,跌幅很可能不会那么夸张,但外界却普遍不认为这部影片能够突破常规的票房跌幅限制。

    而且,媒体对于《地心引力》工作日票房可能大跌也有着非常清晰的事实依据。

    北美的2000家3d影院终究过于集中了一些,大部分都分布在主流城市,数量也不够多。由于影院终究掌握在院线商手中,萤火虫当初也不可能灵活地根据观众规模均匀地设置3d影院分布。

    这原本就已经将很大一部分地处偏远的观众排除在外。

    如果是周末,或许很多观众为了感受3d视觉奇观的效果,还会驱车赶往附近的城市进行观影。但进入工作日,愿意这么做的人无疑会少上很多。

    不过,随后的事实证明,很多人终究还是低估了《地心引力》的票房号召力以及全新的3d和imax电影模式对观众的吸引力。

    11月23日,周二一大早,当《地心引力》工作日第一天的票房出炉,瞬间惊爆了一地眼球。

    周一全天,《地心引力》在北美2000家3d影院,票房再收1413万美元,相对于周日1936万美元票房,环比跌幅只有27%。此外,100家imax影院,依旧是毫无悬念地爆满。

    于是,哪怕是此前非常看好《地心引力》票房的媒体,此时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在这种一片震惊和愣神的情绪中,随后的几天,《地心引力》票房势头丝毫不减。

    周二,3d影院票房1399万美元,imax影院爆满。

    周三,3d影院票房1453万美元,imax影院爆满。

    周四,3d影院票房1227万美元,imax影院爆满。

    四天时间,除了周四感恩节当天出现了一个明显跌幅之外,《地心引力》在北美2000家3d影院的上座率都达到了恐怖的50%以上。

    最终,《地心引力》首周只是在2000家3d影院就收获1亿2033万美元,另外的100家imax影院,从上周午夜场开始,几乎都呈现出票房爆满状态,再次为影片贡献了2574万美元票房。

    综合统计,《地心引力》首周票房就达到1亿4607万美元,远远超出了包括萤火虫集团发行部门在内的所有票房预测机构的预期。

    毫无疑问,《地心引力》已经形成了某种超越了艾瑞克此前三部影片的现象级观影狂潮。

    当《地心引力》最终票房出炉,原本还在观望的各方就再也坐不住。

    即使在工作日都能保持50%以上的上座率,3d电影的前景显然已经非常明朗。

    北美各大院线完全抛开了萤火虫集团当初给出的3d影院推广计划,第一时间就开始联系萤火虫集团高层,希望能够立即增加3d影院数量。

    另一方面,imax影院的亮眼市场表现,同样引起了院线以及好莱坞的关注,这种关注甚至已经超过了3d电影。

    毕竟,只是北美100家imax影院,一周时间就为《地心引力》贡献了2574万美元票房。

    这意味着,理想状态下,只是这100家imax影院,全年票房就将超过10亿美元。这已经是当前北美全年票房的七分之一。但100家imax影院数量,却又只是相当于北美全部36000块电影银幕的千分之三。

    当然,谁也不会奢望imax放映厅会一直保持100%的爆满状态,但哪怕是imax放映厅在正常状态下的上座率降低70%,但在继续扩大imax影院数量的情况下,相对于北美总银幕与imax票房份额的比例,imax放映厅的商业回报依旧让人疯狂。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

第1194章 排片问题() 
如果《地心引力》的首周票房还只是出乎所有人预料,当影片第二周票房数据出炉,无论是北美还是海外,整个电影行业都无法再淡定下来。

    11月26日到12月2日,相对于首周,《地心引力》的次周票房跌幅仅有非常微弱的5。1%,再收1亿3863万美元。至此,《地心引力》短短半个月时间已经在北美狂揽2亿8469万美元票房。

    截止12月2日,1999年度整个北美票房超过2亿8000万美元的影片,也只有《钢铁侠》和《木乃伊3》两部。《地心引力》只用了两周时间,就已经跻身北美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三名的位置。

    而且,以《地心引力》所向披靡的票房走势,将《钢铁侠》和《木乃伊3》全部掀翻在地,夺取年度票房冠军完全只是时间。

    与此同时,《地心引力》在陆续开画的多个海外票仓市场票房数据也异常抢眼。

    由于是3d和imax电影放映格式的首次推广,海外很多票仓国家的院线商都保持观望着态度。萤火虫集团最终只实现了海外1630块3d银幕和63块imax银幕的同期开画。

    虽然单独运营的海外100家imax放映厅已经全部建成,但为了配合不同市场的档期,还有另外37家imax影院暂时没有开放。

    不过,只是同期开画的这不到1700家海外银幕,第一周就为萤火虫集团带来了9730万美元票房。

    而且,随着影片口碑的进一步传播,在海外上映规模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地心引力》第二周海外票房却实现了8。3%的逆跌,再收1亿零537万美元。

    两周时间,《地心引力》海外票房就已经达到2亿零267万美元,全球票房综合累计达到4亿8736万美元!

    半个月时间,4亿8736万美元,好莱坞所有可以称道的票房纪录,在《地心引力》面前都已经相形见绌,哪怕是三年前的《泰坦尼克号》,都没有如此疯狂的票房表现。

    很多媒体甚至已经开始预测《地心引力》是否能够打破《泰坦尼克号》创造的22亿3000万美元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历史总冠军。

    面对《地心引力》的疯狂,此时再也没有任何人质疑3d和imax电影的商业前景。

    于是,虽然临近年底,但北美以及海外大量制作公司高管、院线公司经理乃至底层电影放映设备供应商都开始向洛杉矶汇集,试图在这场全新的电影产业变革中分一杯羹。

    不过,当整个电影行业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3d和imax电影时,很多人逐渐意识到,萤火虫集团已经从底层的放映设备到终端电影院线,全方位地掌控了这次产业变革的绝对主导权。

    伯班克。

    华纳影城的一间放映室里,来自华纳、环球、派拉蒙以及业内其他一些公司的十多位高管正在观看一段3d影片。

    样片是从环球的《木乃伊2》中摘取的一段不到三分钟的特效片段,由光影时代3d团队转制而来,放映设备也是光影时代自行购置组装而成,同样是双机偏光3d。

    不过,当样片播放完成,放映厅内灯光亮起,被人群围绕在中央的几位大佬脸上几乎都呈现出面无表情的神色,四周气氛也显得颇为压抑。

    偏光3d电影确实不算什么太难的技术,早在1922年,业内就已经有人进行过相关的技术尝试。

    但就像一个五星级厨师与一个完全不会做菜的普通人去处理同样的食材,结果只会天差地别一样,与萤火虫集团reald技术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对比,刚刚的三分钟样片,完全就只能用垃圾来形容。

    理查德·帕森斯取下眼前的3d眼睛,扶了扶刚刚被套在里面的近视眼镜,虽然只戴了三分钟,这次他却是真的感觉非常不舒服。

    回忆着一个月前他和迈克尔·艾斯纳一起去观看《地心引力》点映时,那款做工精细对近视人群非常友好的3d眼镜,理查德·帕森斯心底就已经明白,萤火虫集团已经将他们甩开了太远的距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