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机电帝国-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技术非常高深,每一个国家都有无数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绞尽脑汁地研究,哪怕是美国也不敢懈怠,而且越到现在改进的地方就越有限,性能提高的幅度就越小,每取得一点成绩都值得大大地吹嘘一番,足以引起其他国家军方和科研人员的嫉妒。

    可是,彭华鼎却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好像解决这些问题只是举手之劳,好像他已经有了成套的解决办法似的。

    高建堂看着彭华鼎的侧影,心道:“哎,这家伙明显是吹牛啊,上级怎么信任他呢?要他这么厉害,还不如解散那些科研机构算了,养他一个人就足够了。你以为你是天才啊,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是无所不能的神仙吧?”

第239章 被骂的教授() 
当高建堂在腹诽彭华鼎的时候,核潜艇基地的工作人员却在腹诽他这个参谋长,说他乱发命令:本来只是进基地洞窟补给物资,可是却突然下令要将水道关闭,要将水道里的海水抽干让核潜艇安安静静地躺在水下的轨道上。要把核潜艇里的远程导弹拆下来。

    抽干水就抽干水,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干过,毕竟核潜艇可能在这次出航中撞了暗礁什么的,之前没发现,现在发现了把海水抽干也是应该的。而在核潜艇维修的时候,按照工作规程是应该将远程导弹拆卸下来搬运进弹药库。

    可是,当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远程导弹拆下了,把水闸门关了,用大功率抽水机将海水排出了很多了,整整忙乎一夜外加半个白天,眼看水位下降得差不多了就要校正潜艇位置的时候,你却下令不用抽水了,不但要把海水重新灌进来,要要远程导弹重新装上去,而且还要马上做出出航的准备。

    这不是忽悠人作弄人吗?我们基地人员是为你服务的不错,但也不是随你们作弄的。

    他们不知道高建堂背了黑锅,真正作弄他们的是彭华鼎。

    实际上,彭华鼎也不是重新想作弄他们,只是他之前没有想通,没有想到将修复中心送给军方,也就没有想到对核潜艇进行大改。后来想通了,不但将修复中心贡献出来,还准备花大量心思将核潜艇进行大改,自然这个基地不合适,必须尽快将核潜艇开往沪东的大型造船厂才行。

    从潜艇上下来,彭华鼎立即钻入了研究室,开始着手对核潜艇进行大改的图纸设计。

    而邓国洪却没有按照彭华鼎的要求做,他上岸后马上就告别了基地。乘坐军方的直升机到了琼海省的省城山崖市,然后乘坐民航飞机前往京城。

    他单独一个人是没有资格坐彭华鼎的那架“专机”的。

    他之所以这么急,之所以不顾彭华鼎劝他等核潜艇大改看到成果之后再向上级汇报的话。而执意要马上进京,是因为他感觉彭华鼎忽悠世界的办法太吓人了。太虚无缥缈了。而且这事一旦实施,可是一个战略性问题,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有关部门必须要有所准备,要召集专家研究其可行性,要制订详细的计划和步骤。要把所有的风险都预计到,千万不能偷鸡不着蚀把米。

    核潜艇很快就重新安装了导弹,补给完了各种物资。在彭华鼎的要求下,这艘巨无霸提前出海了。彭华鼎自然也上了艇,他将艇上体验核潜艇海面航行、水下潜行、坐底静默、发射鱼雷,甚至中央大佬给核潜艇一道电令:如果彭华鼎有需求,核潜艇可以试验发射一枚不携带核弹头的远程导弹。

    邓国洪在京城向领导汇报之后,领导立马就召集有关部门进行讨论,征求不同的意见。

    果然,当邓国洪将彭华鼎说的有关意见拿到台面上后,各种意见都有,有赞同的。有反对的,有嗤之以鼻的,有欢欣鼓舞的。有观望的,有冷笑的

    其中一个大学教授大声说道:“真是笑话,你以为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能够挑起苏联进行太空方面的竞争,就以为我们能够挑起美国进行核潜艇的竞争?你们连核潜艇的作用和性质都搞错了。核潜艇是干什么的?核潜艇的性质是什么?

    核潜艇的作用不是因为它使用核反应堆,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能够做得比常规潜艇大得多,能够有更快的速度,能够潜入更深的海底,所以才用核潜艇。你们错了。核潜艇的真正作用不是发射普通导弹,不是发射普通鱼雷。不是击沉别国的舰队,而是发射核导弹。而是缩短核打击的打击距离。

    特别是对我国而言,我们没有海外基地,没有足够强大的水面舰队,如果没有核武器,我们就没有遭受核打击之后的反击力量。我们只有有了核潜艇,我们才有与敌人叫板的本钱,我们才能威慑敌人包括美国不敢向我国进行核打击。

    美国核潜艇的数量从来都不是根据中国潜艇数量决定的,中国潜艇多少,核潜艇多少,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他们考虑的是他们的全球战略,我们不要太高看自己了。我们多造几艘核潜艇还是少造几艘核潜艇,美国连理都不会理我们”

    这个教授的话音未落,另一个专家指着他的鼻子冷笑道:“真是愚蠢之极!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或者是英国法国,其武装力量都是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而变化的。以前我国的海军力量对美国根本不造成威胁,他们仅仅一支太平洋舰队就足够对付我们,甚至根本不用他们自己的部队,仅仅依靠他们扶植的日本海军就足以压住我们,所以他们的核潜艇数量才根据他们自身的需要,根据全球战略的需要来决定的。他们更多的是考虑俄罗斯、欧洲,更多是考虑大西洋、地中海。

    可是,现在我国的海军力量已经不是美国忽视的存在,不管他们是否承认,他们的敌对目标将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加,我国海军力量的增加而更多地集中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现在突然出现一艘性能全部超过他们的潜艇,他们能不着急吗?他们能不想方设法制造出更先进的潜艇,即使质量上无法超越我们的,至少得在数量上超越我们。

    彭华鼎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造一艘,就一定会忽悠得美国造十艘,我们造两艘,美国就造二十艘。他的意思只是只要美国看到我们的潜艇技术发展了,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潜艇研究,就会想方设法来购买我们的技术,购买他们短时间内无法突破的技术。

    这种竞争不是武器数量的竞争,而是科技方面的投入竞争,其目的和星球大战计划一样,都是让对方多浪费钱在没有多少用处的技术上。

    而当他们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潜艇研究和改进的时候,我们却早已经调转了研究方向去研究反潜技术了。等到他们反省过来,发现潜艇技术再好也难以抵挡反潜技术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扔下潜艇,跟着我们研究反潜技术。

    反过来跟你说一下核潜艇的作用,你说核潜艇是核打击之后的反击力量,你说核潜艇是缩短核打击距离,你说核潜艇携带的武器是攻击性武器而不是防守性武器,说它们是无可替代的,真是幼稚!

    你说的都是老皇历,都是基于现在反潜能力弱小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试想想,如果核潜艇无所遁形了,无论你藏多深敌人都能发现,派几架飞机就能把你炸成碎片,你如何进行核反击?你无法潜入到敌人门口,你如何缩短核打击距离?潜艇只有失去了隐蔽性,它就一无是处,比普通的军舰还脆弱,懂不懂?”

    那个说话的教授面色通红,大声反驳道:“你才放屁呢!你敢保证你的反潜网能一下发现敌人的潜艇?”

    那个专家则哼了一声,说道:“说你无知你还不服气,还一上来就说别人都错了,说别人不知道核潜艇的性质和作用。结果呢,结果你都不知道人家已经能够用蛇形机器人解决反潜问题。”

    教授问道:“别说什么狗屁蛇形机器人了,那么轻飘飘的玩意,一阵台风吹过来,一下子不知道吹到哪里去了。而且,它们也怕渔网吧?渔网一拖,全部被别人拿走了,你反潜什么?怎么反潜?”

    专家道:“我说教授先生,你难道没学一点海洋知识?你不知道多少米深以下的水是平静的吗?台风吹,只要在蛇形机器人身上按一个信号接收器,在台风来临前让卫星发一个台风要来的信号,它们都可以在台风来临前下潜。再说了,蛇形机器人你以为就是一条蛇,必须游玩在水面上?它们完全可以趴在海底进行监听,还可以进行动态的移动以增加发现海底潜艇的几率。

    既然你笨,那我就给你提示一下,你完全可以把蛇形机器人想象成一个人,就如是你,它甚至比你还灵活,知道什么时候潜入水中躲避敌害,知道什么时候潜浮水面发送信号。就算被渔网网住也可以将网绳割断。装备一把小小的圆形钢锯并不困难,连金属网都可以割开。”

    这个教授目瞪口呆,问道:“有这么厉害的蛇形机器人吗?”

    旁边一个将军笑了笑,说道:“这种蛇形机器人超过我们的想象,它们在叙伊里的战斗中已经显示了超越的性能。现在最难办的只是电池容量,但是,如果只是潜伏于海水中的话,它所携带的锂电池保持八个月完全没问题。毕竟它大部分时间都是静止在海下面,跟手机待机一样,消耗的电源很少很少。”

    这时,邓国洪插话道:“彭总工还说将来可以发明一种可以对海探测的雷达,根本不需要采取布放蛇形机器人的笨办法。”

第240章 新的武器() 
当专家教授们在研究彭华鼎提出的忽悠计划的可行性时,他自己已经在核潜艇里随着核潜艇远航了。

    虽然全艇官兵都尊重他,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但彭华鼎呆在艇上很老实,没有去干扰指挥官的指挥,甚至都很少去指挥塔,他更多的时间是呆在轮机室,呆在核反应堆的外面,有时也去声呐室瞧瞧。

    只有当核潜艇改变运行状态,比如从潜航改为上浮,或者进行发射训练的时候,他才走进指挥塔,体会指挥员的指挥,了解相关指挥信息的流程。

    每天有大部分时间在分配给他的休息室里用电脑画图。这些图纸自然是用于改造核潜艇的零部件图纸,包括零件图、装配图什么的。

    一旦画好一套图纸,他就会让通信官将他的图纸文件通过卫星频道将它们发出去,发送到沪东航空机械有限公司,那里有专家对他的图纸进行审核并安排人员下料、加工。

    可以说彭华鼎在核潜艇上的十五天,是核潜艇军工企业最忙的十五天,上级还为此成立了一个级别极高的协调小组,以调集全*工方面的技术力量加快对彭华鼎这些设计出来的图纸加工成实实在在的零部件。

    从图纸的审核到拍板投入生产,从冶炼到下料,从运输到存储,从加工到检测,每一套工序都有好几套人马在为之奔波。有一个老领导开玩笑地说道:“这真是大会战啊,这种集全国之力加工一个产品的情况,只有在四十年前进行原子弹研制时才出现过。”

    可以说,这些惊动的人,主要是专家、技术工人,其人数上万。也只有华国这种国家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集中这么多人。

    身在核潜艇上的彭华鼎自然不知道这些,他只是辛苦地忙碌,将一张张图纸文件发送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