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文化巨匠-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宋以来第一人!

    这是多么崇高的赞誉!

    晓风残月后,又见柳屯田!

    这是多么厚重的帽子!

    全套在苏文身上,也不怕压死他吗?

    同行也许有不屑的心情,然而出于对东莲上人身份的顾忌,倒也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反驳,只能私下腹诽而已。

    因为这一次东莲上人不再只是轻微地在微薄上点评而已,他是真的自己动笔写了一篇读后感,发表在报刊上,这就几乎是要用他的公信力为苏文做最后的盖棺定论了。

    东莲上人的文章一出,诗集《人生若只如初见》立刻就进入了所有关注诗歌之人的视野,很多人都想第一时间拿到这本诗集亲自看一看,是否真的有东莲上人写的那么好。

    特别是东广行省以外的人,更是翘首以盼。他们没有东广行省的那些人那么幸运,早早就通过《粤州晚报》读过这一首词了。

    然而,东广行省之外焦急等待的读者们发现他们到书店买不到《人生若只如初见》!

    顿时,他们就有着无比的怨念了:

    “这是什么鬼出版社,我在我们大苏江行省省会的最大书店竟然找不着这诗集,问里面的员工,都说没有接到铺货!我擦!亏我那么喜欢东莲上人,看到他说好,也想买来看看,谁曾想没有货!这是什么节奏?”

    “楼上的你在苏江行省算什么,我就在建福行省呢,离东广没有多远,一样找不到这诗集!”

    “京都的同感!”

    “沪上的同感!”

    “同感!诅咒出版社吧!”

    “买不到货,白瞎了东莲上人那么好的评论!我看得都心动了。东莲上人不愧是写诗出身的,连一篇评论文章都写得诗气斐然,文字美丽得让人无法抵抗。真是好一个人生若只如初见啊!只是这么一句话,就让人浮想联翩了。那词到底美丽到什么地步,竟然让东莲上人都沉浸在梦中无法自拔!”

    “坑爹的出版社,这是要坑我们苏文大诗人的节奏呀!”

    “确实是一家很烂的出版社!”

    “苏文,你被坑了,你知道吗?”

    “……”

    网上对于东莲上人撰文评论苏文诗集的事也是一篇片热闹,不知道苏文的人都对他起了兴趣,想一看究竟,纷纷抱怨买不到书。

    知道苏文的人却为他叫屈,觉得他可能年少不懂事,被什么出版社骗了。

    这些言论,充斥网络,热闹非凡。

    苏文看了这些抨击出版社的言辞,也是心虚,他可不敢说这家出版社就是他的,如今他开始为自己打工了。

    方承世也打来电话抱怨说他都不敢接电话,因为很多文人朋友都联系他,问《人生若只如初见》什么时候能在他们行省的书店买得到。

    两人虽然都委屈,不过却知道诗集《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真的火了!

    方承世的策略也生效了——他大肆向那些著名的诗人派送诗集,就是想让他们说点好话,形成口碑。

    本想有一些小鱼跳出来帮衬就行了,没想到一个炸弹把东莲上人这条大鳄给炸上来,竟然为此写了一篇长文!

    对于这篇文章,方承世是一字不落地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是欢喜,有了东莲上人的帮衬,再炒作一番,这口碑就做起来了。

    如果不是现在的书已经印制成功,他都想在封面上堂而皇之地把东莲上人的评语打出来了。

    比如搞点“华夏第一诗人东莲上人吐血推荐”之类的话,又或者套用东莲上人的话“北宋以来第一人的诗集”。

    总之,怎么有噱头就怎么搞!

    “现在看来,第二次印刷不可能了,要等第三次。”方承世真不要脸面了,为了销量,什么都干得出来,打算后面印制的时候把这些耸人听闻的评语给印上去。

    因为有了这个口碑,在一周销量不错后,方承世让人加班加点印制书籍,还趁热打铁,只要书籍出厂,立刻就铺到东广行省之外去。

    也许是有了东莲上人做背书,省外那些不大愿意批发诗集的书商纷纷联系春秋出版社,商议合作事宜。

    方承世来者不拒,只要肯铺货,他都答应,哪怕条件苛刻一点都不要紧。

    因为春秋出版社现在需要的是销量,只要不亏本,销量那是越高越好。

    在这种氛围下,方承世很快发出了第三批印刷的命令,这一次,还是一百万册!

    后来,看形势乐观,又加了一百万册!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印刷量也就节节攀升了,从一百万到两百万,之后是三百万,接着是四百万……一步步地,向五百万册迈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具体销量是多少,要看后续的市场消化能力。

    不过,在八月上旬之前,苏文的另一部作品的销量却可以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玩偶之家》实体书第一个月销量统计表,出现在唐雅手中!(。)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夏季文化市场,苏文的天下() 
“《玩偶之家》惊爆市场,第一个月销量超五百六十万册!一年之后,总销量超过一千万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这是我省最年轻作家月销量的最佳纪录!由苏文制造!”

    ——这是《粤州晚报》获悉苏文第二部戏剧作品《玩偶之家》月销量出炉后的报道摘要。

    作为第一个挖掘苏文出道的报刊,晚报一直把自己当做是苏文的娘家,因此对于他的好事,一直不遗余力地卖力宣传,就好比看到儿女在外面有出息了,要拿出来炫耀一样。

    他们着重报道的地方在于苏文打破了他们东广行省最年轻作家月销量的记录,而且把这一数据大幅度拉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玩偶之家》口碑与市场双丰收,剧作家苏文创造东广行省最年轻作家月销量纪录。”作为东广行省的官方媒体《东广日报》也不甘落后,以此为题,发表了一个报道,他们在其中重点提到《玩偶之家》的影响力: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目的场面,也没有磅礴的气势,它只是截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一幕,从而展开情节,把一个女主人公如何与命运抗争,如何超脱命运,如何升华人生完完全全写了出来。

    “在《玩偶之家》里,家本来是温馨而甜蜜的,但是,家里也有限制,也有黑暗,更有虚伪。以家庭为中心,妇女只是一个配角,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是一个玩偶。但是,作品通过女主人公的觉醒,非常震撼地喊出了‘要做一个人’的口号,彻底把主题给升华了——女性觉醒,从此开始!

    “作品蕴含了深刻的主旨,说她是女性觉醒的巨著并不为过。难怪大家都说它是女人不得不看的作品。连大剧作家王忘都赞它是一部出色而经典的作品,更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我们有幸能看到这么一部作品!感谢作者,感谢苏文,感谢这个时代!读者的口碑。在市场上表现出来,最好的证明就是销量!《玩偶之家》月销量五百多万册,打破了东广行省年轻作家的月销量纪录,这是实至名归的!这一成绩,哪怕放到了全国去看。年轻一辈,苏文就算不能独占鳌头,那也能名列前茅!我们已经能看到一个年轻的大剧作家在冉冉升起了!”

    这类赞扬的纸质媒体,大多是东广行省的报纸,称赞自己人,在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了。

    他们的影响力只拘囿在一省之地,不过,随着迅猛网加入到宣传苏文的行列,关于苏文的成就。就有更多国内的人们知道了。

    迅猛网这一次玩了一把大的,特意在他们网站的文化频道做了一个关于苏文的专题,虽然不是在首页的新闻网上,然而地位也算得上是举足轻重了。

    “这个夏季的文化市场,苏文告诉人们,他来了!”

    这是迅猛网做的专题题目,让人一目了然,着重说的是苏文通过一个夏季在文化市场证明了他的存在。

    专题之下,有一些片段是这样说的:

    “苏文是谁?也许有人能说出他是第五十届华夏中学生文学大赛的冠军得主,也许有人能说出他是本届戏剧创作大赛的前十名。又也许有人只是隐约听过这名字,却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做了什么事。然而,这些都有局限。更多人是不知道有怎么一号人的。那么,他是谁?这是一个来自南国东广行省的年轻人。有多年轻?刚刚高中毕业,才十八岁!”

    “十八岁能做什么?在这个年纪,大多数人都还在读书。学习上,读课本,做习题;生活上。与父母吵架,还叛逆着;社会上,思想都还不一定成熟。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稚嫩的学生,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向文化市场证明了他的价值,通过各种成绩,向国内的作家宣告,作为一个文人,他苏文,来了!”

    “五月,苏文的第一部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开始公演,一经推出,剧院演出方面就无比火爆,一段时日内,东广行省的某些剧院一票难求,据说现在演出票房已经有数千万华元之多了。”

    “六月,《罗密欧与朱丽叶》实体书上市,第一周就打破了东广行省年轻作家行列的销售记录,此后一个月,更是狂销将近三百万册。如果按照这个行情,这部戏剧作品的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

    “七月,苏文的辉煌正是开始了。中旬的时候,国内最著名的导演张放歌忽然宣布要推出电影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经此消息刺激,罗朱的实体书又迎来了一次火爆销售潮,据说如今已经卖了快六百万册了。按照这个形势,一年下来,应该可以超过一千万册了。”

    “第一部作品销量过千万册,在别人看来,已经非常惊人了。可是,苏文不是常人。也也是在七月,他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部戏剧作品《玩偶之家》。这一次,剧院公演与实体书同步上市。演出之时,掌声雷动,口碑之高,难以想象。一周之后,《玩偶之家》狂卖将近三百万册,一个月之后,销量更是将近六百万册。一年下来,《玩偶之家》销量过千万,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一年之内,两部作品销量过千万?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此事放在二十年前,或者在那些已经成名大作家身上,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可是,在如今的市场情况下,以苏文十八岁的年纪,这绝对让人吃惊,让人震撼!”

    “然而苏文让大家的震惊还没有结束,就在七月的最后一天,他的第一本诗集《人生若只如初见》出版上市了。一经推出,只在东广行省一周就卖出五十多万册,而且这诗集里面的作品,被奉为经典的实在是太多了。单单是东莲上人赞叹不已的就有两首,也因为东莲上人的赞扬,这一作品进入了全国大众视野内,据说现在已经铺货到全国市场,别的不敢说,一年三五百万册那是妥妥的。“

    “三个月。三部作品。两出戏剧,一本诗集,如此惊人的创作量,又能保证销量。实在是无比惊人,而且这些作品都出自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之手,那简直可以说是惊才绝艳风华绝代了!”

    “以上就是苏文在夏季创造的成绩。别的不提,单是三部作品的出版版税,都几乎可以让人期待一下苏文在年末的作家收入榜单上榜上有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