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文化巨匠-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远想起苏文要写文,退了出去,非常严肃认真地交代:“小文,别的你不要多想,一心写好你的文章就行。家里的事情你不要操心,有我和你妈帮你处理。说到你妈,应该快买菜回来了,我去接她一下,顺便把报纸给她。你呢……安心写东西吧。”

    说完,苏远帮忙把门关上,就出去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留下一愣一愣的苏文。

    苏远要去做什么,苏文用屁股都想得出来,估计是向秦清邀功去了,当然,也不无显摆的意思,如果路上碰到熟人,说不定就会嚷嚷他儿子的“成就”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深吸一口气,苏文镇定下来,琢磨了一下,总算可以动手写东西了。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

    心有腹稿,速度就快。十分钟不到,他的诗文就新鲜出炉了。

    正如他之前向方承世说的,一小段序文,下面是一首小诗,还有一首词。

    检查没有错别字之后,苏文吹了一口气,登陆即时通讯工具,找到前两天加为好友的方承世,二话不说,立刻把文档传送过去。

    那一头,方承世好似呆在电脑前没有一丝挪动屁股的样子,苏文才传送,他立刻就接了。

    一传完,方大编辑根本不与苏文打招呼,心急如焚,立马就打开文档,迫不及待起来。

    …………

    这周争取一天三更要成为口号了,明天一早要出发去桂林办事,为期四天,要周六才能回到家。一天两章的话,存稿都只够明天的而已。看来只能把笔记本电脑带上,晚上有时间都码一点,坚持能做到每天更新两章给大家。

    条件艰苦,努力不辍!

    恳请大家以收藏、推荐票支持大鹏!

第二十九章 方大编辑的眼泪() 
苏文传过来的文档很干净,字数不多,方承世顺眼扫下,首先是一段序文进入眼帘——

    听闻友人谈论国内有戏剧创作大赛,心为之动,技痒之下,草创一出戏剧,名曰《罗密欧与朱丽叶》,涉及男女爱情之事。论情之一事,金代元好问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句,最为绝代,心有感慨,为剧写一题记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为之而起,皆因见而为之恋,从此人世多事矣。若无当日一见,何来生死之情?惜乎?叹乎?爱也?恨也?心有触动,作小诗《不见》。然人与人不能不见,一见成恨,千古皆然。恨意于胸,作《木兰花令》一首。

    上面一段就是苏文写的序文,方承世发现他太丧心病狂了,序文写得比正文还多还长!

    这是要闹哪般?

    第一句话就让方承世嘴角抽搐了,说什么友人谈论戏剧创作大赛,他苏文心动技痒才去参加,这明显是睁眼说瞎话。

    事情的缘由,他方承世再清楚不过了,什么打赌就不说了,那个谢天行也能叫“友人”?

    方承世亲眼所见,苏文与谢天行非常不对付,两人简直像有什么大仇恨一样,巴不得对方从世间消失,哪里是朋友的姿态?

    睁眼说瞎话也就罢了,接下来苏文红果果打广告的行为就真让方承世咬牙切齿了。

    哪怕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苏文非常显眼地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名字写出来,还生搬硬套说后面的诗词与之有关,这种恶劣的行径,方承世非常不齿,非常鄙视。

    如果苏文就在眼前,他一定会给他一口唾沫星子!

    太可恶了!

    最可气的是苏文打广告也就罢了,却不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悲剧,明显是想让人跳坑的,只用元好问的词句暗示这戏剧结局不大完美,这就有点做假广告的嫌疑了,至少,隐瞒了真相,误导读者!

    方承世想把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段序文给删了,可又怕惹怒苏文,得不偿失,只要硬着头皮捏着鼻子认了,继续看下去。

    当看到那句题记,方承世的心里顿时生起万般滋味,眼神都迷离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好一段深情的话语!

    好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一句话,道尽了爱情与人生的真谛。

    这句话,也非常贴切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句,让人触动,让人感悟。

    心动之下,方承世倒是有些原谅苏文的苦心了:“这家伙……真让人恼怒,无故写这么深沉的感悟做什么呀。这是要弄哭读者吗?”

    再看下去,就是论及男女相见从此就有了人生的种种。

    那么,这个人,见还是不见呢?

    苏文作了一首《不见》,也许是表明他的态度。

    可是,他好像又说不见是遗憾,见也是遗憾,所以又写了一首词叫《木兰花令》。

    方承世迷糊了,被苏文这段序文搅得心神不宁,好半晌镇定下来,长吸一口气,苦笑连连:“我想那么多做什么,我只要诗作!”

    往下一看,《不见》进入了视线: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诗很短,只有三十二个字,然而,韵味却长,令人读之心动,感想颇多。

    方承世念了几次,觉得很有味道,心里却又疑惑:“这诗有点古怪呀!不是古诗格式,然而却又……”

    又什么,他一下子想不出来说不出来,非常难受,只能承认这真是小诗而已。

    至于水平如何,方承世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首非常棒的写爱情的诗,看似要不相见,其实却又对于相见之后有欢喜,有嗔痴。

    “对,嗔痴!”方承世终于想起这诗是什么风格韵味了,“有一种禅的味道!像是佛陀劝慰世人的语言。”

    不得不说,方承世是一个很有文学涵养的人,他很快就琢磨出这首诗的含意了。

    苏文这次拎出来的是仓央嘉措的一首小诗,一开始只有这两句,后来被网友补充了很多,从第一写到了第十,称为《十诫诗》。后文也颇有水平,在网上轰动一时,最后以假乱真,让很多人都以为真是仓央嘉措写的。

    其实补充修改后的十诫,也许能触动人心,却少了很多禅意,而且为了格式的对齐,写成七言句式,把前两句的“是”、“至”、“用”都删除了。

    仓央嘉措是以藏文写成的诗,因此,翻译非常重要。

    除了这首八字一句的翻译外,另外还有一个翻译版本,是七言绝句样式,是这样写的:“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有点意思,但是却少了韵味。

    因此,苏文不取这个版本,反而用了非常白话的那个版本。

    在他看来,《十诫诗》填充的内容就别说了,开头与后面四句,却是一首诗的两种翻译,用作开头与结尾,本身就显得古怪别扭了!

    最好的版本,苏文觉得还是他现在用的这四句。

    特别是那个“不至”与“不用”两个词,“不至”字写出了无奈,“不用”字写出了遗憾。两个字用得非常精妙,把它们省略了,全诗风格大变,一点都没有佛家劝慰世人的禅意了。

    方承世越是琢磨这首小诗,越是觉得精妙:“不错不错,水平够了,也可以发表。估计很多年轻男女读了会很喜欢,毕竟说的是爱情,戳中了他们的泪点。算是爱情诗中的精!。只是宋词嘛……古往今来写爱情的诗词太多了,名作不少,苏文还能写出什么新意来吗?”

    有《不见》的珠玉在前,方承世算是彻底原谅苏文打广告的行为了,别的不说,单是这一首《不见》就值这广告费了!

    那么,最后的《木兰花令》呢?

    这是一个词牌,以此写成绝妙好词的人不少,苏文写起来是什么情况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只第一句读完,不知怎的,方承世忽然鼻头发酸,双眼泪流,怎么都止不住,热泪流个不停,他满脑子都只有一句话在回荡:

    “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

    …………

    等一下要出发去桂林了,先发一章。第二更应该是在晚上了。

    例行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三十章 复赛通知书()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就是苏文鼓捣出来的《木兰花令》,方承世看得悲痛欲绝,一边念,一边流泪,十足一点癫狂的文人形象。

    鼻头发酸,眼泪横流,心里堵得慌,好像有什么要诉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不出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见倾心,再见倾城,之后就是怨还是不怨的问题了。

    “怨吗?”方承世自问,记忆里的某位从遥远的深处走来,渐渐清晰,又始终朦胧,看不清脸面,却又是那么深刻。

    那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重重情思,当日景象,全都翻涌出来,就好像人生摄像机一样,是那么地清晰,那么地清楚,就算你不想记起,也挡不住那模糊的身影。

    无他,只因“初见”而已。

    初见是美好的,初见也是多情的,见后却是遗憾的。

    如果都只如初见,没有其他,那人生是多么地美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方承世又念叨了几下,终于镇定下来,抹去了眼角的泪水,深吸一口气,心思放到如何分析这首词上面来了。

    如何分析呢?

    还是他能分析的吗?

    方承世苦笑了:“这首词,一语道尽了情事,道尽了人生!写爱情之语,它不下古代名词!苏文啊苏文,你的脑袋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真是文曲星降世,把所有人的文才都比下去了吗?你是曹子建还是谢灵运,才高八斗?”

    一首词,方承世对苏文兴不起任何怀疑的地方了,只有拜服!

    对着文档,他彻底震住了。

    在这短短的一页文字里,他经历了三段不一样的体悟,在序文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让他茫然而迷离;到“最好是不相见”,让他迷茫而失措;到最后“人生若只如相见”,就让他遗憾而萧索了。

    三段不同的话语,三种情思,却是三种境界,又都是那么深刻,触动人心,让人忍不住沉迷在这些文字之中。

    “苏文对文字的把握已经到了这境界了吗?”方承世有些怀疑,他自己都迷失在这些凝重而深刻的文字之中。

    他却不知道,苏文是用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来制造这一片震撼。

    “情不知所起”,那是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记,乍见之下就让人顿失一切念想,全然沉浸在下面的文字之中,在这里被苏文拿来做题记。

    这一刻,方承世对那从未谋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了莫大的兴趣,到底写的是什么,才让苏文有这种感慨?

    不相见有禅意,也算是新意。

    至于《木兰花令》,方承世彻底服了,只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可以成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