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文化巨匠-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父母,都喜欢与别的父母分享与小孩有关的好东西,童话也不例外。

    “我今天在报纸上看了几篇童话,觉得非常适合讲给小孩听。”

    “童话?你从哪看的?”

    “《京都生活报》,你不买一份?”

    “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不信?我借给你看!一连五篇童话,都是同一个人写的,写得棒极了!记住,只是借而已呀,我还要拿回去读给我儿子听呢。”

    “……”

    就这样,只是白天而已,苏文童话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到了晚上,在众多爸爸妈妈的努力下,一大批小孩听到了让他们激动不已的童话故事。

    “我是白雪公主,我也要有七个小矮人的朋友。我长大了也要嫁给王子。”这是家庭富裕的女孩嚷嚷的话。

    “我虽然是灰姑娘,但是我也可以有梦想,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可以让我变身的水晶鞋子呀。”

    “以后做游戏,我要扮睡美人,要有勇敢的王子来亲醒我!”

    “好可爱的拇指姑娘呀,花王子也好美。”

    “丑小鸭真可怜……好在它最后变成了天鹅……”

    小孩们听了好故事,竟然激动地睡不着觉了,嚷嚷着让他们的爸妈继续给他们将好听的故事。

    这些父母们傻眼了,生活报上就这五篇童话故事,多一个字都没有,他们找不来其它类似的故事了。

    “这个该死的作者,怎么不多写一点呢?”这样抱怨着,大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关注了作者“苏文”的情况,打算多寻找一些他的童话故事。讲给自家小孩听。

    孩子嚷嚷,父母们没有办法,只能再重新读了一遍这五篇童话,这才哄得小孩睡下。

    孩子一睡下。心情激动又不忿的家长们纷纷在京都生活报的网络论坛留言抱怨:

    “你们报纸真心坑爹——妈也一样坑,你们的文章发表归发表,怎么能一下子发了一个人的五篇童话呢?现在好了,我小孩听了一个又一个,都不睡觉了!”

    “楼上的抱怨错了吧。我们应该嫌故事太少了,只有五篇,都不够我小孩听呀,我都读三遍了,读得我都要吐了!该死的白雪公主!该死的灰姑娘!该死的丑小鸭!该死的……苏文!”

    “还有,苏文童话……这个苏文是谁呀?看作者简介好像很牛气的样子呀。”

    “苏文你都不知道,你还敢说你是京都人吗?”

    “就是那个苏文呀……”

    一大堆的普及后,那些平时不关心文学界动静的人才知道有苏文这么一号人,了解后不少人发出惊讶:

    “一个诗人,一个剧作家。这么跑来写童话了?难道说其它体裁都没有前途,都来混童话这趟浑水了?”

    “注意,人家是大诗人,大剧作家!连王忘都说他是大师级别的,人家会混不下去?估计写童话也是玩票性质的吧。”

    “写来玩玩?擦!只是玩都写得那么好,岂不是让其它写童话的人羞愧死吗?想想这些年的童话……总之真让人无语,我家小孩听不进那些故事,每当我读给他们听,他们总是闹,一点听下去的心都没有。今天倒好。无论是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什么的,我每读一篇,我的女儿都双眼放光安静地听下去,听了一遍又一遍。我连讲了三遍她才肯睡觉。”

    “这就是童话的魅力呀。”

    “确切地说,是苏文童话的魅力。其它童话作家,是没有这个实力的。”

    “就是,那些都是废物……”

    不知不觉中,苏文就把一些写童话的人得罪透了。他是没有说什么,但是读者的对比。把他们寒碜惨了。

    京都生活报的论坛平时人不多,但是耐不住人家本身就是媒体的平台呀。论坛有热闹的话题,他们守夜班的网络编辑就把这话题化为新闻,放到网站首页。

    也许是话题新颖,又或者是苏文的话题性还在,它这一放,其它网络媒体也看到了,纷纷转载,就在半夜,这一新闻也就成了京都不大不小的话题。

    “年轻才子不甘寂寞,跨界转型进军童话!”

    “苏文给你讲童话。”

    “苏文和童话不得不说的故事。”

    苏文,童话,这两个词就这么联系在一起了,看那些人说得夸张,只挑对苏文赞颂的留言来显示,就好像说苏文一下子成了童话界的大拿,把平时那些写童话的人都比了下去。

    那意思就是说,苏文这个玩票都比专业的要好!

    这可谓是捅了蚂蜂窝,其它人也就罢了,那些童话作家又或者心中已经对童话作家又了崇拜对象的人当然不服气,纷纷谩骂,各种议论都出来,批评界好像也热闹起来。

    京都一个叫方玄的关注网络动态的文艺批评家凌晨时分发表博客,对此事进行一通评论:

    “读者总是没有客观性的,一旦看到一两篇好文章,就把作者惊为天人,好像那人写什么都是好东西了。这种心态,对于文学发展或者文学家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说得好话多了,或者说了太多大话,久而久之,就会让人生厌了。

    “本来我对什么年轻一代第一才子没有什么感官,以为这些年我们看过太多吹嘘来的年轻才子,就好像他们第二天就可以成为文学大师一样,事实却证明那些沉不下心来的人最后都泯然众人。这次的童话事件也一样,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写了几篇童话故事而已,稍微好一点,就可以蔑视童话界的人了?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再说了,我没有发现这几篇童话有什么好的地方,非常普通的王子与公主的故事,都是烂大街的桥段,说不上什么惊喜吧?能写几篇童话,不代表就真能成为童话家了,童话应该还有一些深层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还没有发现苏文有这方面的潜质。等他写出更多更好的童话作品大家再赞他也不迟,现在一切都还言之过早!”

    这家伙才说完,第二天他就被苏文以事实打脸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童话就不可以有内涵吗() 
方大评论家说苏文的童话都是烂大街的桥段,意思就是说这些童话都没有什么新意,更别说什么惊喜了。

    他还说童话应该有深层的意义,不是说写几篇小孩子的故事就能当童话家,暗地里就是指责苏文的童话一点内涵都没有,说是童话都勉强。

    这个评论家有些粉丝读者,这篇博文在第二天一大早大家看到的时候,有的人还称赞了几下:

    “方老师说得没错,非常有道理。现在的一些作家啊,本事没有几个,宣传炒作的能力却是不小!”

    “作家就应该老老实实写东西,写自己擅长的东西,之后分享给读者。现在为了市场,一个诗人都跑去写童话了,试问还有天理吗?”

    “什么跨界转型,我看都是为了市场的哗众取宠吧。什么鬼童话,那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哪里能忽悠人?哥都这个年纪了,才不看什么童话故事呢!”

    总的来说,网上的人大多远离京都,没有看过《京都生活报》,更不清楚苏文童话是怎么回事,他们只是看不过如今市面上那些动辄就把标题写得惊悚作为噱头的炒作罢了,这才发一发牢骚,吐槽一两下,发泄闷气。

    然而中午不到,身在京都的一些读者就在方玄的微博下面反驳他了:

    “方老师你说人家苏文的童话没有意义,试问你是不是真的把人家的童话给看完了?我觉得很有意义呀,别的不说,就说那《丑小鸭》吧,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的;还有那《皇帝的新衣》,简直写绝了!”

    “大爱《皇帝的新衣》!幽默与反讽结合,层层推进的讲述方法。特别适合给孩子看,就算不会认字的小孩,拿来直接念给他们听就行了。”

    “谁说童话不可以有内涵?说这话的人都应该看看《丑小鸭》与《皇帝的新衣》!”

    “什么评论家,什么方老师,我看是睁眼说瞎话的公举还差不多!”

    “姓方的,别让我看到你。否则我会让你的脸像花儿一样红!”

    “……”

    下面的人说着说着都开始威胁了,而且说的人越来越多。

    别人不清楚,自身博客那么热闹,方玄本人是非常疑惑的,一觉醒来,怎么就变天了呢?

    他只不过是看苏文这个年轻的作家不顺眼,趁机批评一下他而已,一开始附和他的人也多,想不通形势怎么一下子就颠倒了。

    他带着疑问去寻找原因。看了好些出口不逊的评论后,这才发现问题出在苏文的两篇童话上。

    一个是《丑小鸭》,一个是《皇帝的新衣》。

    方玄就是那种擅长断章取义的评论家,苏文昨天的五篇童话,他只看了前面三篇,就开始动笔写评论了——

    这也是很多评论家的做法,世上那么多书,甚至于一个作家本身都有那么多书。如果都要全读完才能写评论,那他这辈子只怕也评论不了几本。

    那么。看一点有代表性的文章,把它们当成该作家的风格,从而开始评头论足,再也正常不过了。

    苏文童话他只看了开头三篇,发现都是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再看后面的《拇指姑娘》的题目。还是很久以前的小姑娘,他顿时就没有了兴趣,连带着《丑小鸭》都没有看,只是浏览了一下书名而已。

    现在倒好,人家说他睁眼说瞎话。因为他们觉得《丑小鸭》还是很有意义的。

    关于这一点,方玄承认自己大意了,不应该那么急着写评论,就应该看完再说。

    “不对,《丑小鸭》我承认是我的失误,可这《皇帝的新衣》是什么鬼东西!”方玄明明记得昨天的苏文童话里没有这一篇。

    “难道说是今天发表出来的?”方玄意识过来,有些气急败坏,“《京都生活报》疯了吧!昨天一下子发了一个人的五篇童话,就够让人不爽的了,现在真把这个报纸当成是他苏文的专栏不成,要连续出下去?”

    作为《京都生活报》的忠实用户,方大批评家非常反感报刊被一个人刷屏的行为,最主要的是,刷屏的对象不是他!

    是可忍,孰不可忍!

    方大批评家马上找来今天早上送来的《京都生活报》,他要认真看一看什么狗屁《皇帝的新衣》,打算揪出里面的问题,狠狠吐槽一番。

    评论家的本事不都这样么,别说有问题,就是没有问题,也能就一些瑕疵说三道四。

    “该死的苏文,你等着……”

    就这样,他摊开生活报,直翻文艺版面,当头果然是一篇《皇帝的新衣》,作者栏上,标着苏文的大名。

    再一浏览,还好,今天生活报上苏文的文章只有一篇,不像昨天那么丧心病狂了。

    “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写皇帝的衣服……”

    文章依然是非常儿童化的行文:

    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逛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天每个钟头要换一套新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还有点意思。”只是第一段,就引起了方玄的些许兴趣。不过他并没有什么表示,这只是童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