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皇帝-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色都开始变红,张嫣察觉到了不对并开始阻止李建城这么乱灌,她说道:“陛下,酒多伤身还是不要喝了?”

    李建城听了说道:“没事,偶尔而已。呵呵,对了你那头饰挺漂亮的,新做的吗?”

    张嫣听了摸着头上说道:“这个啊,是心澜姐姐送的。”

    “是吗?心澜那丫头好东西确实不少!”李建城这么说了一句。

    听了这话心澜嘴张了张却一时没说出话,而是过了一会说道:“陛下,心澜姐姐他们真的不救了吗?”

    李建城听了这话倒是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过了一会儿说道:“这是你要问的吗?”

    张嫣听了没有说话,李建城无赖道:“真是话都不来和朕说了啊!他们犯了国法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朕要怎么救!”

    李建城的话让张嫣无法回答,她不知道该理解李建城的意思,这时候李建城则说道:“朕有些醉了扶朕去休息。”

    “是。”于是张嫣就扶着李建城进了里侧的卧室,李建城进去后就躺了下来似乎马上就睡着了。

    李建城熟睡后张嫣就退了出去,大概两个时辰后李建城径直从床上坐了起来,此时外面已经天色全黑。李建城开口叫道:“王安!”

    李建城卧室的门被推开,这一会李建城又错了,来的居然是凌雪疑,这姑娘几日不见越显得脱尘了。李建城愣了一下他就开口道:“还以为你不愿意见朕呢?”

    凌雪疑端着一杯水递给李建城她说道:“陛下是皇上,这天下只有陛下不愿意见的人。”

    她语气平淡,李建城却是好笑,他说道:“你这是在嘲讽朕吗?朕不是和你说过有一种人人平等的社会吗?”

    凌雪疑听了只是看着李建城没有说话,李建城也盯着他。过了许久李建城才开口说道:“王安在外面吗?”

    凌雪疑说:“在!”

    “那你去帮我叫他办几件事吧!”李建城这么说道。

    此时凌雪疑漏出了一个浅浅的笑颜说道:“是!”

第两百章 斩() 
人生如梦亦如电,李建城将潮水一样的大臣贵族挡在门外,这自然不会让他们满意罢手。最终在一天后李建城下令将叶从风、周明、心澜三人下狱并且表明将进行公审朝廷大臣和贵族们才肯罢手。

    事情出来了,一个交代一个态度是必须有的。李建城有了交代大伙也就安静了许多,其实老实说对于那些大臣和贵族们来说这次的事情真的很出乎意料,他们要打击李建城的用人方针确实没错。可没有想到效果居然这么好,这都不用他们在走下一步棋叶从风他们就自己作死了!这不知道是说他们年轻不懂事好,还是这几个毛孩子仗着皇帝的面子就天不怕地不怕了。

    总而言之果然就是些商人而已,就懂些你来我往的利益勾结,没有什么文化知识,根本就不懂政治的内涵;看来皇帝是完全用错了人,大伙都是这么觉得的。

    这天是一个难得的早晨,之所以说是难得是因为阔别已久的早朝又举行了,自从成立国会制度后李建城就放了假似的就没有上过早朝了。

    早朝的制度还是和以前一样,满朝文武到达皇极殿后李建城才穿着正装出场,朝廷的大臣们都聚集在朝堂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要说最不一样的就要数到杨涟和左光斗了,这两个亲自下基城的中央干部招来了不少议论和眼光,而这两人却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样的站立不动。

    李建城一出场朝臣们就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极殿的设计也很独特有着空旷的音室效应,因此这里即使人郎满目也有着秋凉之意。这或许就是千古帝王家的意属,扯开这些不谈。在朝拜中李建城登场了。

    老实说自从国会成立有很多以前可以经常见到皇帝的人已经是许久没有见过皇帝了。李建城这一次出场让一些再见到他的人又感觉到了些不同。这小皇帝脸上的稚气减了很多一股英气倒是透露出来。

    “朝会开始!”王安大喊一声,声音从皇极殿中至上而下的辐射而出。

    随着王安叫喊朝会正是开始,首先说话的就是李建城了,阔别已久李建城当然要说些场面话了。李建城开口道:“诸位爱卿,自朕成立国会以来,这还真是阔别已久的朝会啊!各个事物上诸卿都辛苦了。”

    李建城的场面话还是让明朝的大臣们感觉有些不适,大伙都知道今天开朝会是什么,皇帝还说这样的话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总不见得到现在皇帝都还在拖延时间吧。

    “臣等,谢陛下关心!”满朝大臣齐声道。

    不管皇帝现在还盘算着什么,既然皇帝开口了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李建城听了就道:“诸位爱卿客气了,各位都是国之栋梁是我大明最的基石,若是没有诸位爱卿的辛苦努力,朕大明的百姓就会民不聊生,如此社稷就会沉沦弥漫,国家就会分崩离析所以朕在这里必须要感谢诸位。”

    李建城这么说话了,朝廷大臣们听了这些话有些人有点愣神了;有些则觉得没有什么;有些却是眉头跳动了。比如说方从哲、韩旷等人就是眉头直跳,如果说皇帝之前那一句算是真心问候。那这后面说的民不聊生、社稷沉沦等词是不是用得太重了?这又不是什么非常的场合,需要皇帝用到这样的重词!可皇帝还是用了。这是什么意思?以方从哲与韩旷对李建城了解,他们知道李建城不像是会说这种‘稀白’话的人。

    皇帝说了这种话,大伙也很奇怪但是大家还是回应着皇帝说道:“陛下客气,都是臣等应该做的!”

    李建城听着轻笑一下说道:“嗯,很好,诸位爱卿都是忠君爱国的人啊!那朕也废话不多说了,难得开一次早朝,大伙有什么的事情就和朕说说吧。”

    李建城最后甩了这样一句话,朝臣们都面面相识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今天不是要开公审的吗?怎么皇帝闭口都没谈这件事情?

    就在大家伙愣神之计,李建城倒是有些奇怪的道:“怎么了?难得开一次早朝,诸卿都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李建城问了话,大伙都有些傻了,这真不知道是谁在装傻了。这个时候户部尚书李汝华就最先说话了,他说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李建城听了道:“嗯,李大人有何事要奏,尽管说来!”

    李汝华听了李建城的话,他四下看了一下,朝中大臣也基本望着他,于是他就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要弹劾叶从风、周明、心澜三人!”

    李汝华声音很正直偌大的皇极殿在这里都能听清他的话,可李建城听了说道:“嗯,这件事情朕知道你要说什么,各位大人都上了折子,朕已经清楚了朕是说各位有什么朝政大事要说的。”

    李建城这么说了,一下子大伙都呆了。皇帝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在打马虎眼吗?这也太直接点了吧!礼部尚书孙慎行此时就看不惯了,他说道:“陛下,叶从风等人所犯之罪就以是最大的事了,社稷我朝朝政如不处理我大明国将不国,法将不法!”

    孙慎行这么一说大厅内的大臣们都觉得非常有道理,并且觉得他说的对,李建城听了却是眯起眼睛说道:“噢,孙大人所言何意,这怎么就国将不国,法将不法了?”

    李建城反问了,孙慎行直接回答道:“陛下,叶从风等人公然驱使数百名农民欺压英国公世子,霸占国公府御赐田地,如此大逆不道简直行同造反,这等之人若不处置我大明律法何存?所以臣说如此国将不国,法将不法!”

    孙慎行说完这事朝臣中又站出一人他是直接跪下说道:“请皇上为臣做主!”

    说这话的人真是苦主英国公张维贤,张维贤一跪满朝大臣贵公们都开始请求李建城给一个公道。李建城听了却是一脸的轻松,他说道:“英国公请先起来,朕一定给你做主!王安,朕昨天让你将叶从风、周明、心澜等三人收监你办了吗?”

    王安听了回答道:“回皇上,此三人现正在刑部大牢!”

    李建城听了后直接回答道:“很好,此三人忤逆犯上、大逆不道,现在朕下旨将此三人推出午门之外,午时之后开刀问斩!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英国公你看这样可好!”

    李建城直接就下了判决,大伙今天真的是完全的傻了,这是这么回事?是皇帝病了还是他们病了,皇帝这就要把那三人砍了!

    “是老臣遵旨!”王安说话了。

    而张维贤却不知道说什么了,他好像有一大堆台词还没有说出来就被掐断了。不说他的惊讶就是方从哲和韩旷都吓到了,这太反常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啊!果然李建城接着说道:“那么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了。诸位还有什么大事吗?如果没有的话,那朕来说一件吧!”(。。)u

第两百〇一章 开始发难() 
李建城一开口领头的几位大臣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今天这事处处都透着蹊跷。但是此刻李建城判决已下,大伙一嘴的话都被堵在了肚子里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只能看李建城表演。

    李建城招了招手,王安就将一份卷宗交到了李建城的手里,李建城打开卷宗说道:“朕记得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朕觉得这话很有道理。朕个人来说与我大明万万百姓相比,朕当属于最轻的一个。”

    李建城首先说了这样一句话,这话就叫朝臣们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为什么这么说!这其实有些历史了,也和明朝的那些奇葩皇帝有关,比如说洪武大帝朱元璋,他就对孔孟并没有什么好感。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诏孔庙祭奠只在曲阜,不需要天下通祀。刑部尚书钱唐上疏曰:“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朱元璋不听,后又有刑部侍郎程徐等上疏,久之,乃用其言。

    如果说朱元璋对孔子还算仁慈的话,那么对孟子可就没有什么仁慈可言了,简直是恨之入骨。朱元璋曾经看《孟子》一书,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人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言论的时候,非常恼火,他认为这tm就是对皇权的挑衅和大不敬,说:“这老头要是生在今日,老子岂能放过他!”于是朱元璋下令把孟子赶出了文庙,“罢其配享”。并且下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

    当然还是有人进谏。依然是这个钱唐,这个象山人相当地固执,朱元璋的诏令刚下。他就“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

    这是朱元璋的,明成祖就更了得了。成祖当年立位时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想找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来给他写召书,于是就找了他找了当时非常有资质和影响力的方孝儒,而方孝儒却是不肯答应成祖不愿意给他起草召书。于是成祖恼羞成怒就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等抓起来作为十族,全部杀掉。等到朱棣把方孝孺的十族共八百七十三人全部杀光,再把方孝孺磔于市。磔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千刀万剐。

    在明朝这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